正文 8.“遠看初知出處高”——佛門內外的帝王將相(2 / 2)

曾經一度收回外蒙的民國戰將徐樹錚,似乎在如今的果粉崇拜的名單裏,並不算最出名的。但這位維護帝國疆域主權的功臣,屈指算來是百年來中國戰將收複疆土成果最大的了,即便數數抗戰名將,也未必有他的戰果。孫中山稱之可與傅介子、班超相比,也非誑語。可惜收複外蒙次年的1920年,直皖兩係軍閥內鬥、皖係軍閥下台,新上任的馮國璋政府撤消了西北籌邊使公署,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徐更是流亡海外。這位高蹈行事的將才,最後被“北京事變”後實權派馮玉祥公報私仇,擒殺於華北,而逮捕徐將軍的是馮的副將、民國武壇高手、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將軍。其實徐將軍若在,民國時沒有那麼多內鬥,外蒙問題估計列寧那會兒已經被北洋政府徹底搞定,起碼不會拖到斯大林時代還是“曆史遺留問題”而被獨立。

說到沙場上的將領,雖不至於有如觀音般說法的,但也有皈依而為高僧示人的。不遠的就有兩位大德,一位是民國時代在漢地弘傳密教的代表人物能海法師(1886—1966)。生於清末的能海,年輕時棄商從戎,考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與“川王”劉湘及其堂弟“西康王”劉文輝(四大地主之一“劉文彩”的哥哥)等為同學,曾被派到雲南講武堂任教練官,跟他同歲的朱德,就做過能海的學生。民國中期,能海東渡日本,考察政治和實業,但看到日本佛教興盛,佛教思想、尤其是玄奘唯識、法相之學,影響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由此轉而希望由佛教而改革民智,遂出家為僧,成為民國佛教改革的先驅。法師在文革開始前的1966年圓寂於五台山碧山寺,圓寂前夜說了句“明天批鬥會我就不參加了”,唐師曾為正果大和尚作的序文裏麵,提到過能海坐化的事情。

另一位是得道的名將神僧,是四川昭覺寺方丈清定大師。大師俗名鄭全山(1903—1999),又名有藏,曾為國民黨少將、中華民族複興社成員,黃埔軍校第五期步兵科畢業。中年脫離國軍出家,法號清定。解放前經屈映光、趙樸初迎請,往上海覺園寺主持班禪紀念堂開光儀式,並組織成立上海金剛道場,這也成為他在肅反運動中的口舌,這位前國民黨少將被立即逮捕,冠以反革命罪名,關進了上海提籃橋監獄。文革後期在周恩來指示下被特赦釋放,趙樸初居士慕清定學行,助其重返禪林,最初在天台國清寺,之後的1987年,清定禪師重回成都昭覺寺說法,以97歲高齡圓寂。

餘於癸巳冬,清修普陀山普濟寺中,問道於念青、大山諸大檀越,遂蒙指示,得知清定禪師晚年亦曾遇一大劫。清定禪師雖以“天大將軍身得度”(普門品),但未能渡俗世塵劫,為寺院中孽輩所忌,似有順宗“永貞內禪”之變,則是關於清定禪師記載中聞所未聞者,聽罷不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