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僵屍”又要“出祟”了嗎——說說“修改教師節”的征求意見(2 / 2)

看孔子的書、孔子的學說,到底還要知道一些:這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經曆千年,“曆久如新”。其實孔丘應該算個不凡的好人,有些追求,很有學問的人。隻是在他有生之年,甚至到如今,兩千五百多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他都不怎麼受待見;剩餘那些盛名之下的歲月裏,一半時間也是在對他不屑、打擊、揶揄中度過的,這起碼比不上中國曆史上的“關公”,幾乎始終被崇拜在路上。其實,大概隻要看看新中國六十餘年的曆史,至少有一半時間“孔子”都是被否定的,“批孔”及《論語新探》曲解《論語》之外,看看當時小人書連環畫裏的標題與插圖,就可以推算出那兩千多年的行情了。而且,嚴肅一點的曆史研究表明,孔子出生大概是不太好,除了緯書裏給孔子降生加了點一看就是假貨的“祥瑞”,從司馬遷開始給孔子做傳的史家,到底還是承認孔子的確是私生子,他那位七十多歲的老爸叔梁紇與一位十幾歲的女性“野合”而生孔子。要認識孔子,竊以為知道這條是最基本的,這條以下,才能更好地理解,早年不幸下的孔子,有生之年大部分時候都得不到重用,終有此後的名聲,是很不易的。他倒黴的時候,自稱“喪家狗”。李零教授的評價是:“任何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這不失為一句很有智慧的話,不過李先生在稱孔子是“喪家狗”的時候,還是惹來了挺孔派的非議。但是這比我校的老先生說孔子是“私生子”,還是風頭小了些。

記得在讀碩士時,網上驚現“××教授語出驚人,直言孔子是私生子”的大字報式標語,那位老先生在課上和我們大談,某位孔子的“子孫”要去法院告他“汙蔑祖宗”。老先生大笑這位子孫辱沒祖風,說等著法院的傳票,也無需律師,自己就可辯護,可幾個學期過去都沒等來。這都是對理解孔子這個人繞不開的話題。不過總的來說,孔子是個很正麵的人,也很值得推崇,但需要做到的是,像成功人士而不是“神”一樣去崇拜。

拉拉雜雜說些孔子、儒家的話題,隨筆之間也不宜掉書袋,所以隻能一知半解、蜻蜓點水地講一點,不過就是想為暗搓搓有尊孔想法的人或念頭澆點冷水。孔子之學,說白了,都在書裏了,你不念,世界也不會因此毀滅;若是念了,你也不會發現世界因此而美好,隻是你變得有學問了一些,變得更有責任了一些。中國尊孔的潮流太久了,設定一個什麼節日來紀念實在算不上新鮮,天安門廣場上立一尊塑像也算不上很出格的行為,不過這些因孔子而起的表現算不上高明,中華民族正處在前所未有的上升期,如今的“孔子”最多就是一張好牌,不是最後一個賭注。

最後要捧一捧以“孔子”為名的學院。“孔子”為當今中國最重要的戰略機構,提供了一個響亮的好名字,這大概是老夫子本人始料未及的。這個學院遍布世界,大有漢化全球的趨勢,這是一個文化強國所必須具備的。今天網上看到@泰學傳媒的一個段子,可以補充完我想說的。

鄭和下西洋屬於中國曆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比歐洲航海家早半個多世紀。但是梁啟超先生說,西方一哥倫布之後,無數繼起之哥倫布,中國一鄭和之後,再無鄭和。為什麼中國一鄭和之後,再無鄭和?費錢。七次下西洋,600萬兩銀子花出去,整個一散財童子,走到哪兒都給人家散錢。

其實今天這個學院,明用“孔子”之名,暗襲鄭和之旨,倒是絕妙的做法。魯定公、季桓子當然比不得明成祖,是能實現胸中抱負的君王;如今的“孔子”,倒是能和鄭和一樣,引得萬邦來朝,到時候領班的自封一個“朱孔子”“秦孔子”“尤孔子”什麼的,也就毫不為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