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死記是沒有用處的。我常常讀字典,把一本英文小字典裏所不認識的生字硬硬地記牢。實際上,字的意義不甚了了,結果是容易忘記,反而誤解。這種冤枉的工夫,我不知道白白地花掉多少呢。
對於中文,我也是死讀硬記的。《古文觀止》我最喜歡讀。我自己看的篇數,比教師在教室裏講的來得多。什麼《易經》、《禮記》、《莊子》、《荀子》也看了一點,但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沒有得到多大的益處。
那時候,我對連詞成語最感興趣。我把書中或報上看到的新穎詞句成語,如“僥幸”、“飲水思源”、“掩耳盜鈴”、“成竹在胸”、“唇亡齒寒”、“臨渴掘井”、“事半功倍”、“功虧一簣”等,摘錄在一本簿子上。早晚溫書的時候,就把簿子拿出來自言自語地亂念。這種認字識句的方法,雖然有點太呆板、太機械,但是對於提高我的國文知識卻是很有幫助的。
五、我的讀書成績
蕙蘭的成績考查法是值得敘述的。每天上課的時候,先生總要把昨天所上的功課溫習一遍。每星期六上午不上新的功課,隻把一星期五天內所上的功課考查一下,作為小考。每月底把一月內四星期的功課考查一下,作為月考;一學期結束一下,作為大考;一年的功課總考查一下,作為年考。年考成績的優劣就決定班級的升降,這是當初蕙蘭考查成績的辦法。
蕙蘭還有一種特別的勸學方法。蕙蘭是一個教會學校,宗教色彩非常濃厚,每天早上11點半鍾要做禮拜。禮堂的座位是依照每學期大考的成績編排的。全校成績第一名坐在第一排的末座,第二名坐在第二排的末座。這些末座,其實都是“榮譽座”。每天做禮拜的時候,全體師生都到禮堂裏來。教師坐在講台上,學生坐在規定的座位上。教務主任管理點名的事情。他點到“第一排”,那成績第一名的學生就報告第一排中不到的同學;點到“第二排”,那成績第二名的學生就報告第二排中不到的同學。這種點名的方法確是很經濟,大約兩分鍾工夫,就可把一百四五十個學生的出席問題解決了。每天有了這樣的一次點名,其餘各班上課時就可節省時間,不再點名了。這方法不但可以節省時間,而且給學生一種很大的鼓勵。全校學生個個都想坐“榮譽座”。
說到這裏,我來告訴你們,我是坐在什麼地方的。在前麵我已說過,我在學校如果“讀得好,可以讀上去;讀得不好,就去學生意”。第一學期我的成績列在全校十名之內,所以第二學期,我就坐在“榮譽座”了。第二學期我的成績記得列在全校第四名。有一學期我居然坐在第一排“榮譽座”了。
六、記錄格言
讀書最怕沒有恒心。有的學生開始是很勤勉的,到後來就不能刻苦用功了。我用一種自勵的方法,來維持苦學的恒心,以刺激向上的精神。是什麼方法呢?就是古人用的座右銘。我把好的格言一句一句地記錄在紙條上,再把紙條一條一條地掛在牆壁上。不但如此,我常常把這些格言當做歌兒唱。一遇困難就會想到一句格言。格言對於我人格的發展是很有影響的。下麵的格言是我在中學時代最喜歡奉行的:
臥薪嚐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百折不撓。
有誌者事竟成。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愛人人愛,敬人人敬。
寸陰是惜。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
不恥下問。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滿招損,謙受益。
七、中學時代的人生觀
我的人生觀在這個時期和從前大不同了。從前我隻知道顯親揚名,謀個人的福利,現在我有點像耶穌那種愛人的熱誠,犧牲的精神;從前是為己的,現在是為人了。我曾經在受浸禮做基督徒的那一天,就是在蕙蘭的第三年,把我的身體獻給耶穌,我承認耶穌是我的模範。從那時候起,我的人生觀完全改變了。別人把“小我”變成“大我”,而我把“小我”竟變成“無我”了。那時我就以“無我”二字作為我的隱名。
這個時代,我立誓不嫖、不賭、不吸煙、不喝酒。這個誓願到今天沒有違反過。不過近兩年,對於酒的態度不若從前嚴格,偶然在宴會之中也喝一兩杯。
對於上麵所說的“四不”,我素來是嚴格而極端遵守的。一個人結婚,依照舊俗,總要設筵宴客,吃喜酒。新郎新娘應當向來賓敬酒。我結婚的時候,雖照舊俗設宴招待親友,但對於敬酒這一層,我沒有做到。親友敬我一杯,我也不肯回敬。這是什麼緣故呢?我已經立過誓,不願把它違反。我寧肯得罪人而不願拋棄我的主義。這種“四不”主義,三十年如一日呢。
末了,有一位先生我是終身不忘記的,就是我的校長甘惠德先生(Mr.W.S.Sweet)。他是一位基督徒,他不怕艱苦,離家鄉,渡重洋,到中國來,一天到晚,教導我們,愛護我們。在他的熏陶下,我的人格也就潛移默化,發榮滋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