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研究問題(1 / 3)

當我回國之後,第一年在南京高等師範服務,自己一心一意想改造“南高師”的風氣,鼓勵學生活動。結果卻遭到別人的輕視,甚至說我是“歡呼博士”,這一氣,我就下了決心,在第二年改變態度,注重研究,埋頭苦幹,在研究學問之外,一切外事都謝絕了。所以,此後我在研究上假使有一點成就的話,可以說都是在東南大學9年研究的結果。現在我打算一一地告訴大家。

一、婚姻問題研究

第一個值得報告的,就是婚姻問題研究,研究的結果,後來印成一本小冊子,題為《學生婚姻問題之研究》,列為東南大學南京高師教育科叢刊第一種。我為什麼一開始就研究這個問題呢?那是因為五四運動之後,全國要求思想解放,婚姻解放,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買賣式婚姻,大家對於婚姻問題非常重視。在那本小冊子中,開頭我就寫了這樣一段,闡明我的研究動機:

人生在世,有二件最重大的事體:一件擇業,一件擇偶。從中國的社會情形看來,擇偶比較擇業似尤為重要。何以呢?擇業不得其當,不妨改業,所耗的光陰尚少,所受的害處尚淺,假使擇偶不得其人,恐怕終身要受莫大的痛苦。邇來歐風美雨漸漸東來,新思潮的升漲,一天高似一天,什麼“自由結婚”,什麼“自由戀愛”,什麼“社交公開”,什麼“男女同學”,什麼“小家庭製”,種種新名詞常常接觸吾人的眼簾,振蕩吾人的耳鼓,使舊式的婚製大有破產之趨勢。吾因此有所感,遂把這個人生最重要的婚姻問題,從事實上稍為研究一番。研究後,我覺得所得的結果很有價值。現在把它詳細地寫出來,以供大家參考。

我這個研究,是采用問卷法來調查一般青年學生對婚姻問題的意見。研究對象分成三部分:一是已經結婚的,二是已經訂婚的,三是尚未定婚的。其中包括的小問題很多。如“我們中國人大概在幾歲時結婚”;“舊式的婚製;在現今學生界是否仍舊通行”;“自由婚製有否實行”;“多妻製學生是否讚同”;“對於父母代定的婚事,做子女的是否滿意”;“建設小家庭是否青年的希望”;“青年人要求怎樣的女子為妻”;“有否節育的思想”和“有否獨身主義的傾向”。這些問題,在當時都是非凡重要而且非凡有味的,可惜調查的人數不多,隻限於631個男學生;調查的區域不廣,可說隻限於江浙兩省而已,都還沒有代表一般的價值。

但這樣的研究婚姻問題,在我國直到今天還不大有人做過。現在,我想舉出一個例子給大家看看。

譬如說,“你對於你的婚事很滿意嗎?滿意的地方在哪裏?不滿意的地方在哪裏?”這個問題,表示不滿意的答案大都是這樣:

1.“對於這種‘皮條式’的婚姻,當然極不滿意,不用一一說明了。”

2.“是的,不滿意的地方是在訂婚時年紀太小,自己不知選擇,倘若性情乖戾,豈不害了一輩子嗎。”

3.“不滿意的地方,在於結婚太早。”

4.“不滿意的地方,在我結婚前沒有一點主權,結婚後仍不能脫離家庭的轄製。”

5.“我的婚事很不滿意,因為她既無高等學問,又缺乏普通常識,目不識丁,又不能營獨立生活,隻仰仗別人,做寄生物,自己墮落自己的人格,視為男子的附屬品。她說‘在家靠父母,出嫁靠男子’,你想可笑不可笑,這幾種就是我不滿意的地方。”

6.“哪裏可以說滿意。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她不識字。我的主張,也沒有什麼;我同她談話,簡直聽不懂,所以不但說不到良伴好友,甚至弟子資格都不配。”

7.“我對於我的婚事很不滿意的,因為我生存在舊社會裏邊,都是一種舊思想。我妻的品貌與妝奩,剛剛適宜於舊社會,到了現在的時候,起了反動,看見她仿佛是冤家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受了文化運動潮流的影響,曉得女子與男子是一律的,無論文學上與交際上都要平等的。哪曉得我的妻子適得其反,字也不認識的,裹足的,麵上塗脂粉的,一點沒有20世紀裏光明的現象,所以我現在非常不滿意。”

從這裏可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名訓被新思潮所推翻了。現在再來看看滿意的答案:

1.“滿意的,因為我妻已經讀了幾年書。”

2.“我很滿意,因為我的妻子,她曾受過教育又能服務社會。”

3.“很滿意,因為她稍受過小學教育,頗知為人的道理。”

4.“我所滿意的緣故,因為我妻品貌才識甚好。”

5.“滿意的地方,在她能夠吃苦理家務。”

6.“滿意的地方,就是性情忠厚,家庭間處治還不錯,並且不至於似那輕薄佻撻之流。”

7.“我滿意,因為她能操持家務。”

8.“我對我的婚事很滿意,因為現下女界中識字者,果很少,即使有一二高小卒業或中學卒業者往往自以為了不得,而我妻則不然。雖然於學問上我不敢說太好,而能自重,失禮損德一切舉動,未嚐聞也。”

9.“滿意的,因為她出身學界,道德學問兼美。”

10.“很滿意的,因為性情相投。”

我還把所有答案,作了一個總的統計。從數字中,我們知道為男子滿意的妻子,大都是善治家事,為人溫和,性情相投,有知識,而不滿意的妻子大都是缺乏知識,婚姻代定自無主權,性情不投和結婚太早的。可惜當時女子上學堂的,人數很少,即使有,也都是不願意填寫婚姻意見的,否則,我們還可以知道一般女子心中的好丈夫了。

我這個研究,距今已近20個年頭了。在這時間中,社會變化,思想刷新。今天的青年學生對婚姻問題的看法和主張,必與昔日大異,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打算繼續研究,把兩代人來作一比較,那一定更有意義。

二、語體文應用字彙的研究

其次,要談的是“語體文應用字彙”的研究。這個工作整整地花了我兩年多的工夫,後來把結果印成一本書,名叫《語體文應用字彙》,在192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當時,我們中國正在提倡平民教育,到處是掃除文盲的呼聲。為使識字運動做得更有效,有幾個問題,我始終懷疑的,如我們中國通用的字彙究竟有多少?其中有多少文言文的字彙?有多少語體文的字彙?多少字是兩種文體都有的?還有多少字是最通用的?多少字是次通用的?多少字是不常通用的?多少字是小學生應該學的以及多少字是民眾應該學的?這許多問題與普及教育的關係很大,但如何才能解決這許多疑問,那非得作精細的實驗與精密的研究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