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孤島”上怎樣做個好青年(2 / 2)

再有大家知道的本傑明 富蘭克林,他自幼幫助哥哥做工,後來他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卒成為一個電學的發明者。於後世科學的貢獻,厥功甚偉。他研究學問,讀過的書,惟恐忘記,乃照原命自己再寫一通,然後和原文相比,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那樣的自習方法,不僅做了一個科學家,而且做了一個文學家。

在中國也有很好的模範人物。像楊某本為商店中的管賬員,他以業餘的時間,來研究電風扇的造法,卒發明了中國自造電風扇。可見偉大的事業,往往成就於困境艱難的人中,這是值得諸位深思的。

我以為在“孤島”上做一個好青年,應注意下列幾件事:

1.做一座燈塔。做一個現代青年,不但自己要學好做好,不受惡環境的誘惑,並且要有堅定的意誌,正確的中心思想,自助又助人。否則連自己的腳跟都站不穩,哪裏談得到“勸人行善”呢?一般人每以為社會萬惡,使一般有誌的青年陷入墮落的汙泥中。我們不怕社會的萬惡,我們也不可“獨善其身”,我們要找同誌,我們要組織讀書會一類的團體。我們要用團體的力量來造成好的勢力,推動社會,消除社會的惡勢力。我們每個人要有做一座燈塔的信心,發放光明,照見自己的前途,同時又照耀他人,照耀社會,造成光明的世界。像“孤島”的現社會,有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我們走到外國都市中,常聞一片悅耳的音樂聲,走進上海的每一條裏弄中,隻聽見拍的拍的打牌聲。要革去愚昧惡習,自然非用團體的力量不可。外國人說我同胞沒有團結力,叫做“一盤散沙”,殊不知沙子裏的石英,加以熔煉便為最有用的玻璃,可以造望遠鏡、顯微鏡等高度的文明器物。我們青年正像沙子裏的石英,聯結起來便有無限的力量。

2.救濟失學兒童。現在兩租界的學童,約有五十萬人,失學的比比皆是。我們尚能設法糾合同誌,辦理學校,負起教育街童、難童和貧苦兒童的責任。我們要辦的學校不必具怎樣的規模,隻要在精神能達教育的目的便是了。記得陶行知先生曾在曹家渡向一貧苦的老嫗借一間小屋,創辦了一所工學團。這間小屋裏有著老嫗的床鋪和農具。有人問陶行知先生:“你為什麼借這樣簡陋的屋子辦學呢?”陶先生答:“隻有這貧苦的老嫗肯不收租金把這屋子借給我用,富貴人家有的好房子不肯給我用呢。”有錢的人體會不到窮人的苦痛,他們不會同情窮人的。隻有窮人才知道什麼叫痛苦,所以稍有餘力便肯出錢出力地救助他人。所以我設法救濟失學兒童,並不是已經有了足用的錢、足夠的力,也是勉強地幹去。如果因為職業的關係,自己沒有時間來擔任教課的,那麼聘請失業教員(“孤島”上失業教員大約估計約一千人)來擔任這項工作,間接又解決一部分人的職業問題。須知強國之道,端賴民智的提高,世界各大國的文盲,向以我國、蘇聯、印度為最多。蘇聯已經履行普及教育,印度早淪為殖民地。我們要保持泱泱大國的風度,首宜注意掃除文盲工作,希望諸位來負擔起這件有價值的工作。

3.節約救難。在這多難的時期,所謂哀鴻遍野,僅以“孤島”上的難民來說,經多數設法疏散,仍在十二萬人左右。如此長時期地維持下來,給養教育重重困難。而在內地也有慘不忍睹的事情,據該地警局的統計,重慶一處每月死於道路的難民約六百人。我們本著物我胞與的觀念,來努力推行節約救難運動,每人每日節約一分錢,全上海四百萬同胞,便可節約四萬元,可以救活(每一難胞每日消費以一角計)四十萬難民。我國習俗於婚喪喜慶情事,靡費尤巨,若把此費節省下來,可供二千萬兒童學費之用,可購五萬架飛機。國民經濟支配得當,有助於國力的發展、政治的推進。

總之,我們仍抱純潔心理,不僅“自我為善”,並且有組織地推動他人,推動社會,要像童子軍“日行一善”那樣的精神,幹種種“利他的工作”,如此,則諸位便成為無數的燈塔,而“孤島”也成為光明的福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