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山水同源鄰邦——老撾(2 / 3)

老撾實行社會主義製度,老撾人民革命黨是老撾唯一政黨。1991年老撾黨“五大”確定“有原則的全麵革新路線”,提出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等6項基本原則,對外實行開放政策。2006年,老撾黨“八大”強調堅持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方向和革新路線,繼續保持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與越南類似,由於老撾人民革命黨反對多黨製和多元化,不允許成立其他政黨和政治派別,因此老撾至今沒有其他政黨和政治派別。人民革命黨領導下的群眾團體有:老撾工會聯合會、老撾人民革命青年團和老撾婦女聯合會。成立於1956年1月的老撾建國陣線,是老撾人民革命黨領導下的一個民族統一戰線組織。鑒於此,老撾人民革命黨的政策和行動基本可以被視為整個國家的發展方向,成為東南亞這個全民信仰佛教小國的一大特點。

1991年8月,老撾頒布了第一部憲法。憲法明確規定,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是人民民主國家,全部權力歸人民,各族人民在老撾人民革命黨領導下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力。

二 老撾“人革黨”曆任總書記

老撾人民革命黨成立於1955年3月22日,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印度支那共產黨老撾支部,原名老撾人民黨,1972年改為老撾人民革命黨,簡稱“人革黨”。1955年成立以來,老撾黨共經曆了三代領導核心。第一代領導核心凱山·豐威漢,1955年3月至1991年3月任總書記,1991年3月至1992年11月任黨主席,任內逝世。第二代領導核心坎代·西潘敦,1992年11月接任黨主席,2006年3月卸任。第三代領導核心即現任總書記朱馬利·賽雅貢,2006年3月任總書記,2011年再次當選,連任至今。

1. 第一代領導核心:凱山·豐威漢

1920年12月13日,凱山·豐威漢出生於沙灣拿吉省少康塔布裏縣納賽村,父親是越南人。自幼在越南讀書,曾在河內大學法學院學習。1942年參加反法、反日學生運動。1946年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成為旅越老僑反法運動領導人之一。1947年為老撾東北地區抵抗運動領導人。1949年組織“拉沙馮”人民武裝力量,積極開展抗法鬥爭。1950年,老撾愛國力量在桑怒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抗戰政府,出任抗戰政府國防部長。1953年任寮國戰鬥部隊總司令。1955年當選老撾人民黨(後稱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並任老撾人民解放軍總司令。1958年當選國民議會議員。1959年10月當選老撾愛國戰線中央委員會副主席。1972年當選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1982年連任,並任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975年12月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任政府總理。1982年8月內閣改稱部長會議,任部長會議主席。1982年3月和1986年11月主持召開老撾人民革命黨三大、四大,連續當選為黨中央總書記。1991年3月當選人民革命黨主席。1991年8月當選國家主席,1992年11月21日在任內逝世。

自1975年老撾人民革命黨奪取政權,廢除君主製,成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後,一直由凱山·豐威漢擔任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兼政府總理,掌握實權,坎代·西潘敦任政府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負責軍隊工作,老撾愛國貴族蘇發努馮親王擔任共和國主席,形成了一個穩定領導班子。1991年由於考慮到健康問題,凱山·豐威漢改任老撾人民革命黨主席兼國家主席,坎代·西潘敦繼任政府總理,提前進入接班位置,朱馬利·賽雅頌繼任國防部長。

凱山·豐威漢宜稱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稱胡誌明為偉大的導師。他的代表作《二十年抗戰和十年建黨》、《老撾革命的四分之一世紀》等被稱為老撾黨的建黨基礎。在對外政策上強調鞏固和加強“老越特殊關係,倡導以蘇聯為首的‘大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稱讚‘兩個陣營’的理論”。

2005年,為紀念老撾人民共和國的功臣凱山·豐威漢,沙灣拿吉省的沙灣拿吉市改名為凱山·豐威漢市。

凱山·豐威漢曾經多次來中國訪問。1970年7月,凱山以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身份來到北京,拜會毛澤東主席,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熱情會見他,當麵向他表示支持。這是當年年初以來美國悍然下令出兵入侵柬埔寨,將戰火擴大到整個印度支那以來,毛澤東會見的第二批來自反美前線的兄弟黨領導人。見到前線來的戰友,毛澤東格外高興,談話內容廣泛而深刻,從老撾的民族,談到中老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從印度支那的鬥爭形勢,談到整個世界的反美鬥爭。賓主之間談笑風生,無拘無束,和諧親切。談話間,毛澤東饒有興趣地問凱山:“我不大懂,萬象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凱山說:“老撾大象很多,過去國王舉行慶典,都要有大象,尤其是白象,是最名貴的。”毛澤東高興地說:“你今天解決了我的一個問題。”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後,凱山·豐威漢曾以老撾最高領導人的身份於1976年、1989年和1992年3次訪華。1976年3月,他以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政府總理身份訪華,會見毛澤東主席,感謝中國給予老撾革命的寶貴支持,中國再次向老撾提供4500萬元無息貸款,用於老撾的經濟建設。1989年10月,他以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兼部長會議主席身份訪問中國,再三懇求會見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凱山誠懇地承認,過去10多年來老撾同中國的關係處於不正常狀態,是受了“外部的影響”,此次訪問中國將標誌著兩黨、兩國關係完全正常化。同時,凱山還轉達了越共總書記阮文靈對鄧小平的問候,說越南對中國的狀況已有了新認識,對中國的態度也有了改變,還說阮文靈希望中國方麵能邀請他訪問中國。鄧小平也請凱山轉達他對阮文靈的問候,並說希望在他退休之前或退休後不久,柬埔寨問題能得到解決,中越關係恢複正常。凱山回國途中在越南短暫停留,向阮文靈轉達了鄧小平的傳話,最終促成了中越“成都會晤”。1992年4月,他以老撾人民革命黨主席和國家主席身份訪華,會見中國領導人,並簽訂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

2. 第二代領導核心:坎代·西潘敦

坎代·西潘敦於1924年2月8日出生於占巴塞省一個農民家庭,法國統治時期在郵電部門任職。1947年參加革命,在下寮開展軍事鬥爭活動。1949年與凱山·豐威漢一起創立“拉薩馮”武裝宣傳隊,在桑怒省香科縣開展抗法鬥爭,長期在敵後堅持秘密鬥爭。

1954年,坎代·西潘敦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作為老撾人民革命黨的創始人之一,1955年3月老撾人民黨“一大”當選為中央委員,“二大”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不久即任政治局常委,進入了黨的核心決策層。在老撾黨“三大”、“四大”、“五大”上均當選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書記。凱山·豐威漢在任內逝世後,坎代·西潘敦於1992年11月在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特別會議上當選為黨中央主席,順利接班成為第二代領導核心。1996年3月黨的“六大”和2001年“七大”上連任黨中央主席;1998年2月當選國家主席,並於2002年4月再次連任。

坎代·西潘敦在黨內長期從事軍事領導工作,在軍隊中有較高威望,擔任政治局常委也是分工抓軍事,曾經擔任過寮國戰鬥部隊總司令。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後,他出任政府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和老撾人民軍總司令,1980年授上將軍銜。在軍隊的領導職務一直延續到1991年8月,他被任命為政府總理後,不再兼任國防部長職務。

坎代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夫人通婉·西潘敦,育有二男三女。2006年3月,坎代·西潘因年事已高辭去老撾人民革命黨主席職務。

坎代·西潘敦是老撾政壇元老級人物,主張與中國建立和發展友好關係。早在1959年,坎代擔任老撾黨中央辦公廳主任時,就隨凱山主席來中國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慶祝活動。成為黨中央領導核心成員後,他於1991年、1993年率團訪華,2000年、2003年來華進行國事訪問。卸任以後的坎代·西潘敦,先後於2007年、2008年多次來華訪問,還重點到廣西考察了中國的桑蠶業種植情況,推進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

三 現任第三代領導核心:朱馬利·賽雅貢

朱馬利·賽雅貢於1936年3月6日出生於老撾阿速坡省,1982年老撾人民革命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央委員,1986年老撾人民革命黨“四大”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此後,在老撾人民革命黨“五大”、“六大”、“七大”上,連續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他還曾先後出任國防部長、政府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國家副主席等職。在2006年3月老撾人民革命黨“八大”上當選中央總書記,6月8日當選國家主席,成為老撾第三代領導核心。2011年3月再度當選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並在兩個多月後被選舉為國家主席,實現了執政黨權力的平穩延續。

1. 穩定中推進革新

朱馬利·賽雅頌再次當選為總書記後,老撾國內各界爭取民主和自由、要求深化政治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老撾高層親越保守派和經濟改革派之間的意見分歧也日見突出,內部矛盾和派係鬥爭愈加尖銳。朱馬利堅持在維護國家穩定中推進革新,國家主席朱馬利、國會主席巴妮、總理通邢均獲連任,四駕馬車仍是原班人馬,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基本保持原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