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普列烏斯的作品中,有很多地方還存留和借鑒了東方文化的痕跡。其中,很多神話都和“科林斯灣的盧休斯變成驢”的變形背景非常相像,用一個個全新的故事不厭其煩地講述著一個相同的人性道理。
印度古老傳說中的另一位偉大人物是甘德哈巴·辛那。有關他的神話傳說,往往都以主人公和怪魔離奇曆險為背景。甘德哈巴·辛那是因陀羅神的兒子,是威克拉姆瑪基特的父親,由於愛上了住在山林水澤的仙女而違逆了天意,上天將他變成了一頭驢貶謫到凡間。後來眾神都為他求情,天神才準許他變成人,但罰他隻能在黑夜中活動。我們可以來看看英文版故事的描述:
阿蒙迪維勒主宰白天;
修道士主宰黑夜。
甘德哈巴·辛那在這種狀況之下,成功地將蒂哈納國王說服了,娶了國王的一個女兒。可是出席婚禮的時候,他隻能以驢的模樣出現。但是不管怎樣,更衣沐浴之後,他還是來到大家麵前,與大家一起欣賞歌曲和音樂。他暗下了決心,要在眾位賓客麵前說上幾句。
可是,當在場的賓客聽說如此美若天仙的姑娘未來的丈夫將會是一頭驢,都感到很惋惜。但是他們不敢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給國王,隻能微笑不語,自然也毫無喜悅可言。終於,還是有人打破了這種沉寂的氣氛,說:
“噢,我尊敬的陛下,新郎是因陀羅神的孩子嗎?真是個好新郎啊。您應該高興,婚禮照計劃進行,耽誤婚禮畢竟是不太禮貌的。如此盛大的婚禮我以前還沒參加過呢!以前我們曾聽說過一頭駱駝娶了一頭驢的故事,驢仰著頭看著駱駝說:‘我太幸福了,多麼好的老公啊!’駱駝聽了驢的表白之後,激動地吼道:‘我太幸福了,多美妙悅耳的聲音啊!’那場婚禮,新郎和新娘是一樣的;可是,在我們這場婚禮中,像天仙一樣這麼美的新娘應該有一個和她相當的新郎,那樣才是一件美妙的事啊。”
隨後,其他的婆羅門臣子也紛紛發言:
“我敬愛的陛下,這是多麼神聖和莊嚴的時刻啊!所有人歡聚一堂,您可不能讓我們聽到這樣的聲音吧!”(暗指驢的叫聲。)
女士們尖叫著:
“哎呀,上帝啊!驢怎麼會出現在婚禮上?真可笑!一頭驢,如何來帶給姑娘幸福的婚姻生活呢?”
最終,甘德哈巴·辛那用梵語對賓客們說了幾句話,並承諾,他聽從未來嶽父的教導,要努力建功立業,誠實地生活。他說,體麵的外表不過就是人的衣服而已,明智的人是不會看別人穿什麼衣服來判斷這個人的。他還說道,他是因為自己祖先犯了錯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一到了夜晚,他還會變成人,因此,他還是因陀羅的孩子,這無可置疑。
聽到驢能用如此流利的梵語說話,人們都感歎不已。一頭驢竟然能用人類語言演說,真是了不起。人們對甘德哈巴·辛那的看法也就有了轉變。人們也承認,雖然他是驢的身形,但無可厚非還是因陀羅的孩子。就這樣,國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甘德哈巴·辛那。接著,許多奇怪的事情隨著這件不幸的婚事接踵而至,直到主人公甘德哈巴·辛那恢複以前的模樣和聲譽後,一切才恢複了正常。
甘德哈巴·辛那是生活在基督紀元時期的名流,因此,故事完全可以追溯到公元130年的非洲的阿普列烏斯的年代。
《貝塔爾·帕西斯》,或者叫做《一個吸血鬼的二十五個故事》,講的是自然界裏住在死屍堆中的蝙蝠、吸血鬼或者惡魔們的神話故事。書裏都是一些古老的印度故事,原書由古梵語記錄。這類曆史性的虛幻小說開創了印度文學的先河;《一千零一夜》這種消遣娛樂性小說的出現使它達到成熟;而薄伽丘這位傑出的文學家所創作的有著俠義風格的愛情小說,很好地延續了這種創造的發展;直至近代歐洲,英雄史書小說體的創作使其到達頂峰。
梵語,人們稱之為上帝的語言,又被稱為印度的拉丁語。這些用梵語編纂的曆史巨著現在已經在印度被翻譯成很多古印度語和很多各地方言以及現代方言。由於此書單教式語言特點的局限,穆斯林教會語言譯本至今都還沒有。就拿《黑托帕德賽》——又叫《一個朋友的忠告》這本書來作個例子吧,我們從目錄中可以看出,此書是取材於《龐切坦特》的五章節古書。此書是一位名叫毗瑟·沙馬的學問淵博的婆羅門為了教導他的學生們——印度王侯的子孫們——而敘述的一個神話故事。
這些神話故事的譯著已經有很多了,如波斯語、古代敘利亞語、土耳其語、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其中,波斯語、土耳其語、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的各個版本流傳最廣。人們對波斯神話甚是熟悉,至少名頭是如雷貫耳,所以打入歐洲文壇並不是什麼難事。起初,這些神話故事是非常零散的,經過整理之後,我們驚奇地發現,《十日談》的創作源頭很明顯就是這裏。一位現代意大利評論家說,現代的古典小說,如薄伽丘的《十日談》裏的近一百個故事,根據專家的考證,在那布勒斯喬安娜皇後的宮廷內早已有人傳誦這樣的詩歌了,薄伽丘本人不過是在其後半生用最簡單但也是最具獨創性的搜集與積累行為,編寫出了這樣一本絕世佳作。所以,偉大的佛羅倫薩文學家的創作並不是故事本身,也非故事情節。他的創作期在14世紀中期,那個時候,西方向東方借鑒了很多東西,像詩歌、小說、琵琶、大鼓、煉金術及軍事等等。正如“東方通”所說的那樣,許多這類小說到現在還被波斯與中亞地區的行吟詩人、說書人和演講家廣泛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