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在吼叫:“火焰!火焰!更多的火焰!”
約翰像磁石一樣吸引了成千的信徒。無數人來到他那裏,尋求解救的道路。他們牽著驢子和羊,帶著孩子,絡繹不絕地來到約旦河邊。他們圍坐在那裏,祈禱、哭泣。他們像在看恐怖片一樣,既害怕那些話,又為之心醉神迷。
但約翰在平靜的時候,也能說出溫和的話語。
有人問他:“主啊,我應該怎樣處世呢?”約翰回答說:“如果你有兩件衣服,就分一件給沒有衣服的人。如果你有多餘的食物,就分給沒有食物的人。你就這樣處世。”
有稅吏問他:“主啊,我又該做什麼呢?”約翰回答說:“不要收超過數額的稅。”
有士兵問他:“主啊,那我呢?”約翰回答說:“不要施暴於任何人,不要誣告任何人,對自己的報酬要知足。”
可一旦約翰在人群中發現祭司和文士,就會爆發出可怕的怒火:
“啊,你們這些毒蛇的子孫!你們怎麼逃避就要來臨的憤怒呢?你們不要對自己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我告訴你們:耶和華可以從石頭裏麵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現在斧子已經放到了樹根上,凡是不結好果子的,都要砍下來,扔進火裏!
“比我更偉大的人就要來了!他要用簸箕來揚他的場。麥子要收到穀倉裏,那些糠秕,就扔進不滅的火焰裏,燒成灰燼!
“你們這些毒蛇的子孫!你們的歸宿是永死,是火湖!”
約翰自始至終充滿了憤怒。他是一團找不到方向的火焰,隻能默默地烤炙著自我。他是一個狂迷、嚴厲、正直的人。世界史上,這樣的人曾有過許許多多,以後也許還會再有。他們對世界充滿了憤慨,對正義充滿了期待。但他們的話語中,缺少撫慰心靈的力量。
再熾熱的火也有燃盡的時候。許多像約翰這樣的人,最終都歸於沉寂。他們在曆史上像風一樣地刮過,最後全無蹤影。
約翰本來也會如此,但是一個人的造訪改變了他的命運。
這個人的到來,使約翰的名字傳遍世界,垂諸永遠。
愛人如己
一天,在約旦河畔,來了一位年輕人。
他有一張柔和的橢圓形的臉,長長的頭發從中間分開,一直垂到肩膀。削直的鼻子下,有一撮分叉的胡須。他雖然四肢勻稱,身材高大,但並不英俊。20①可是當你注視他的眼睛的時候,往往會忘記這一點。他的眼神沉靜、深邃。那種眼光可以刹那間變得銳利無比,洞穿人的身體,然後迅速收回,重新又變得迷茫。
他的眼睛像一片水汽蒸騰的海洋。在迷離的海霧下麵,棲息著一個動蕩不安的靈魂。它在愛與恨、光與火之中努力掙紮。但所有的衝突不安,都被封閉在雙眸之內。他給人的第一印象,仍舊是歡樂與平和。
他就是耶穌。
曆史上最獨一無二的人物。
世界上最赫赫有名的人物。
但在此刻,他隻是一個平凡的木匠。
公元前4年,耶穌出生在北方的拿撒勒。那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城,坐落在風景秀美的加利利原野上。耶路撒冷在它的南方,黎巴嫩在它的北方。在兩者之間,加利利絢麗盛開。
古代的以色列是個貧瘠、嚴酷的地方,但加利利卻似乎是個例外。它是整個以色列最美麗的地方,橄欖樹和無花果樹遍布原野,夏季的鮮花四處怒放,還有飛翔的野鳥和徜徉的羊群。
這片溫柔的土地孕育出了善良、誠實的人民。
對少年耶穌來說,整個世界就是拿撒勒的村莊、加利利的原野、腳下的泥土、頭頂的星辰。在質樸的鄉村生活中,耶穌萌發了對上帝質樸的熱愛。
耶穌是一個心思細膩、敏感、略帶神經質的人。他必定長久地沉思過:上帝是什麼?真理是什麼?死亡是什麼?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這是人類曆史上永恒的命題。所有深沉多感的人,難免都會思考這些問題。不同的答案,通向人世間不同的道路。傳統提供了一套答案,耶穌熟悉這套答案,但卻無法認同。它們冰冷得像火後的灰燼,殘酷得像約旦的沙漠。那裏缺少一種光和熱。而正是那種光和熱,才可以點燃人們的靈魂,讓人們為了一個真理去忘我地活,去勇敢地死。
他有著和約翰一樣的苦惱。
耶穌周圍的環境也很糟糕。
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耶穌接替父親的工作,也成了一個木匠。家裏的經濟很窘迫,弟弟妹妹們需要供養,耶穌不得不辛勤地工作,但他根本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他無法預知未來的信徒會狂熱讚美聖母瑪利亞。但實際上,瑪利亞並不理解自己的兒子。無論信徒們怎麼說,從記載來看,她多半隻是一個平凡的鄉村婦女。耶穌冥思的時候,瑪利亞隻會覺得煩惱。至於耶穌的弟弟妹妹,也無法明白耶穌頭腦中的風暴。為什麼他不成家?為什麼他日複一日地沉思?為什麼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22②
親人們覺得:也許是一頭黑色的怪獸,占據了耶穌的腦海。一種病態,如此而已。
家庭開始變得像一個籠牢。責難、規勸,也許還有哭泣,這成了釘在耶穌心裏的另一根針。他慢慢疏遠了家庭。他的朋友、他的親人,和他隔著一條不可逾越的心河。他被獨自留在心河的彼岸。
在孤獨中,耶穌的內心發出了約翰一樣的吼叫。不過吼叫的不是“火焰”,而是一個更偉大的詞——愛!
在孤獨與困惑裏,耶穌愛上了愛。
隻有他心中的上帝在撫慰他,但他不是猶太經書裏的上帝。
那個上帝,在埃及殺死過所有的頭生子;那個上帝,命令猶太人屠戮一座座城池;那個上帝,用烈火焚燒了所多瑪與蛾摩拉的所有生靈。他麵如強光,他的憤怒如烈火,他的意誌使人無所遁逃。
耶穌尋找到了另一個上帝。這個上帝滿懷悲憫與恩慈,容納了人類的淚湖與血海。他溫暖如春天之煦光,輕柔如夏夜之飄風。在心的荒漠裏,耶穌獨守著自己的上帝,如同眷戀著一眼甘泉。
耶穌漸漸產生了一種感覺:他和這個上帝有特殊的聯係。耶穌的父親很早就死去了,他無數次想象過父親的樣子。慢慢地,這個形象和上帝合為一體。父親死了,父親的靈魂還活著。上帝就是他的新父親。
耶穌對上帝的愛,漸漸不再是人對神的愛,更是兒子對父親的愛。無數次,耶穌在祈禱中呼喊“我的父”。他呼喊的是誰?是早逝的父親,也是永在的上帝。
上帝在向他說話,但是他的聲音被紛亂的心語淹沒。耶穌努力傾聽,但聽到的隻是嘈雜的轟鳴聲。
忽然,他聽到了約翰施洗的消息。
耶穌對約翰並不陌生。約翰是他的表兄,比他隻大四個月。不過他們之前似乎很少聯係,直到約翰開始傳道。
約翰的聲名逐漸顯赫。他的話如同洪亮的晨鍾,傳遍了整個以色列,甚至拿撒勒人也知道了他。
他的怒吼震撼了耶穌。
約翰的話如同一道光,乍然劈開了耶穌周邊的黑暗。於這電火石光中,耶穌看到了被火焰圍繞的天國,看到了熊熊燃燒的信仰。這些東西並不是約翰帶給他的,它們原本就在那裏,一直困擾著他,灼燒著他。約翰讓他驟然看清了心底的這座天國、這個信仰。
竟然有人和他有相似的思想!還大聲地喊出了這個思想,還招徠了無數的信徒。
耶穌懷著好奇,懷著希望,也許還懷著野心,走向了約旦河。
從此,他和家庭決裂了。拿撒勒的木匠從世界上永遠地消失了。
靈巧如蛇,馴良如鴿
耶穌遠遠地看著約翰。
約翰在布道。無數詞句像火箭一樣射向耶穌。它們帶著光焰,在耶穌的腦海裏構建了堂皇巍峨的火城。耶穌看著這個瘦削的表兄,有種炫目的感覺。他見到的東西,約翰也見到了;他聽到的聲音,約翰也聽到了。那麼,這一切的一切,並不是虛幻的心魔。
耶穌內心的那個大海,不再那麼晦暝昏暗了。一縷陽光灑在海麵之上,粼粼光影波動,如輝煌之樂章。約翰並沒有給他帶來新的啟示,但帶來了信心。
耶穌充滿了喜悅,走向了約翰。
約翰熱情地接待了表弟耶穌。
耶穌身上有一種東西打動了約翰。約翰對力量非常敏感,他模糊地意識到:這個人身上有比自己更強大的力量。它不那麼張揚,但是更廣大,更深遠。
約翰想起了《舊約》中的記載:當時,耶和華從先知以利亞麵前經過,烈風大作,崩山碎石,但他卻不在烈風中。風後大地震動,但耶和華也沒有顯現。地震後開始有火焰燃燒,但耶和華也不在火中。
此時,火後有微小的聲音。那就是耶和華。
約翰自己就是烈風,是地震,是火焰。但上帝並不在他的身體裏。約翰清楚地記得這句話:火焰過後,有微小的聲音,那就是耶和華。
他和耶穌進行了長談。談話的內容不是關於親情,而是關於上帝。
約翰滔滔不絕地說,耶穌則在默默地傾聽,他們懷有相同的希望和憤懣。約翰的鼓勵,堅定了耶穌的信心。
但是,他感覺到了約翰和他的區別。
為什麼有這麼強烈的仇恨?為什麼要禁食?為什麼要蓬頭垢麵?為什麼隻看到了惡而沒有看到善?為什麼信仰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憤怒?
他和約翰在本質上,也是完全不同的人。約翰是一團單純的火,而耶穌則是澎湃的海。不過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耶穌原本就像一團黏土。現在,他從約翰那裏得到了火與熱,從而能變成堅硬的陶與瓷。
耶穌決定第二天接受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