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鹽,你們是光
拿撒勒的東邊有一個加利利湖。
這裏有以色列最美麗的風光。秀美的小鎮撒落在它的四周,水鳥在上麵飛翔,魚群在其中遊弋。當太陽沉入水麵的時候,整個加利利湖像是一片黃金的海洋。
無數漁民靠它為生,他們日複一日地在湖麵上辛勤勞作,以求一飽。羅馬人蔑視他們,因為他們沒有刀劍;希臘商人蔑視他們,因為他們沒有財富;猶太祭司蔑視他們,因為他們沒有知識。被蔑視得太過長久,最後連他們自己也會蔑視自己。這些人像螻蟻一樣活著:卑微、貧窮、平靜。
然而,他們的平靜被陌生人打破了。
一個身材高大、長發披肩的年輕人來到了這裏。他衣著整潔、目光溫和,整個人洋溢著青春的喜悅。他沿著加利利湖邊遊蕩,不時停下來靜靜地觀察漁夫,也會不請自到地參加當地人的聚會。有的時候,他還會走進會堂發表演講。
最近發生了許多怪事,都和這個陌生人有關。關於他的傳說開始在加利利西岸流傳。據說他的眼神和話語裏,有一種魔力。
兩個漁夫——一個叫彼得,一個叫安德烈——在海邊遇到了這位神秘的年輕人。他對他們說:“你們現在不要再捕撈魚。跟從我,去捕撈人的心靈吧!”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他們兩人居然真的就拋下了漁網,跟從他去漫遊。——他們為這個年輕人瘋魔了。
而且瘋魔還在傳染。可憐的西庇太有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他們也碰到了這位年輕人。誰也不知道他和雅各、約翰說了什麼,結果他們兩人淚流滿麵,扔下了父親的漁船,跟隨了這個年輕人。
還有更讓人震驚的事情!這個事情跟一個稅吏有關。按照猶太人的看法,稅吏是邪惡的罪人,和妓女沒有兩樣。他們是一群卑鄙的生物,居然為羅馬人收稅!馬太就是這些敗類之一。一天,他正坐在稅關前麵,那位年輕人路過稅關,停下來和他交談。他們談了又談,直到最後,馬太渾身顫抖地扔下了賬簿,拜倒在年輕人的腳下。就這樣,他離開了稅關,跟從了這位年輕人。
這個人是心靈的魔法師。
關於他的傳說越來越離奇。有人說彼得的嶽母得了熱病,在床上躺著。年輕人走進了她的房間,用手輕輕拉著她的手,把她扶了起來,她的熱病馬上消退了。還有人信誓旦旦地說,就連得了麻風病的人,被他一摸,也能馬上痊愈。
這些半真半假的話,激發了大家強烈的好奇心。
這時,加利利湖周邊的居民聽說這位年輕人將要對大眾宣講福音。(所謂福音,就是好消息的意思。)多少年以來,猶太人從布道者嘴裏聽到的隻有恫嚇和譴責,而他卻自稱帶來的是福音。
許多人湧向湖邊,想要親耳聽聽這個神秘人到底要說些什麼。
這個神秘人已經站到了山頂。
人群擁擠在山腰和山腳,仰望穿著一身潔白長袍的年輕人。下午的太陽在他身後照耀著,陽光從他背後噴射而出,乍看起來,似乎那些光焰是從他的體內湧出來的。
這就是那位魔法師,來自拿撒勒的魔法師。他能說服稅吏,他能驅走邪鬼。人群打量著他,發出嘈雜的議論。他還在等什麼呢?人群開始變得不耐煩。
年輕人默默地站立著。一個光團在他胸中亂衝亂撞,無數大鳥在他腦子裏揮動翅膀。有些東西要從他心裏衝出來,像是一個巨大的野獸,也像是七個海洋的海水。
但他不知道怎麼打開那個封印,從喉嚨裏喊出那個野獸,吐出那些海水。
起風了,年輕人的長發和袍子在風中舞動。
他仰頭看了一下天空,毫無征兆地大聲喊道:“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你們的。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必得安慰。”
這句話喊出口後,他驟然恢複了平靜。一切變得清澈空明。
海水止息了,大鳥不在瘋狂地拍打翅膀,它們開始安靜地飛翔——在他的腦海深處。
詩一樣的語言,潮水般從他口中湧出。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必承受地土。渴望正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必得滿足。憐憫別人的有福了,因為你們也得憐憫。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必成為上帝之赤子。
“為正義而被壓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正是為你們建造的!
“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如果失去了味道,怎麼能再鹹呢?不過白白丟在外麵,被人踐踏罷了。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建立在山上,是不能被隱藏的。燈,不應該放在鬥底下,而應該放在燈台上,才能照亮全家。你們的光也應當照耀在眾人麵前,來榮耀你的上帝。
“你們都聽過這話:‘不可殺人’‘凡殺人的,都免不了被審判’。可我還要告訴你們:要愛你的兄弟。凡是向兄弟動怒的,也都難免被審判。
“你們也都聽過這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可是我告訴你們,有人打你的右臉,你就把左臉也轉過來給他打!有人搶走你的內衣,那麼你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逼迫你走一裏路,那你就跟他走二裏!
“你們又聽過:‘要愛你的鄰居,恨你的仇敵。’可是我告訴你:要愛你的仇敵!要為你的敵人禱告。上帝讓太陽照耀好人,也照耀壞人;上帝讓雨水淋到好人,也淋到壞人。你們也當如你們的天父那樣。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些偽善的人一樣,站在大庭廣眾下禱告。你們應當進入內室,如此祈禱:‘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們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了我們的罪,如同我們免了別人的罪。願主讓我們遠離誘惑。願主救我們脫離凶惡。國度、榮耀、權柄,都是你的。直到永遠。阿門!’
“不要為生命憂慮,去擔心吃什麼,喝什麼。不要為身體憂慮,去擔心穿什麼。生命不重過飲食嗎?身體不重過衣著嗎?
“你們看天空中的飛鳥,它們不種也不收,然而卻能從天父那裏得到食物。
“你們看野地裏的百合,它們不紡也不織,然而卻比所羅門穿戴得更加美麗。
“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今天的難處,今天擔當也就是了。”
他張開了臂膀,像是一個巨大的十字。
“你們饒恕別人的罪,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罪;你們不饒恕別人的罪,天父也必定不饒恕你們的罪。你們用什麼樣的器具稱量別人,別人也就必用同樣的器具來稱量你。為什麼隻看到弟兄的眼睛裏有刺,卻看不到自己眼睛裏有梁木呢?
“愛你的弟兄,如同愛自己的靈魂;看守他如同保護自己的瞳孔。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稱道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啊!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稱道的呢?就是罪人也是如此啊。你們反倒要愛仇敵,要善待他們。上帝施恩給那些忘恩的、作惡的。你們要慈悲,就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你們中間做父親的,誰會有兒子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求魚,反而給他蛇呢?你們尚且不會如此,天上的父豈不是更要把好東西給他的孩子嗎?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的,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引到永生的,那門是窄的,那路是小的。”
宣講結束了。年輕人閉上了雙目,有一種虛脫的感覺。要說的話已經出口,胸中的千斤重擔驟然卸下。
年輕人自顧走下山巔。眾人一語不發地看著他,周圍出奇地安靜。忽然有幾位婦女發出了啜泣。最後,大家散開了,回到了房舍,回到了漁船。漸漸地,星光升起,燈火點點,黑夜輕擁著加利利。夜色裏,許多人默默地想著他們聽到的話。
這是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宣講。未來的宗教將以它為核心,未來的無數靈魂將以它為明燈。
希臘人成就了古代智慧的巔峰,而這些話語則創造了西方文明愛與悲憫的巔峰。這裏有最深沉的悲哀,也有最瑰麗的希望。情感的巨流像滾滾江水一樣流淌,淹沒了高山,衝毀了堤壩,流進了孤苦無依者的心田。
無數像蟲豸一樣被踐踏、被藐視的人,在他的話語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無數心地善良的人們,更在他的話語中找到了愛的意義。
這位年輕人,說出了古代世界最偉大的話語。隻有一位五百多年前的人物可以和他媲美,他生活在遙遠的東方,名字叫做釋迦牟尼。
地球繼續向西旋轉。
黑夜撲向地中海,然後又越過大西洋,攫取了美洲。隨後,它馳過太平洋的波濤,衝向日本和中國。然後是印度、波斯……
那一年,東漢第一個皇帝劉秀已經登基三年。他的第四個兒子剛剛出生,這個嬰兒最終將接管帝國,並要將佛教迎入中國。
那一年,羅馬帝國皇帝提比略正在一個小島上消磨時光。這個猜忌的皇帝從小島上發出一道道命令,處死帝國的元老和貴族。他還要在嬖幸的包圍下,度過九年的歲月,直到最後被士兵殺死。
那一年,印度四分五裂。異族人成群地湧入這片土地,到處是戰爭和鮮血。
那一年,日耳曼人還在中歐森林裏遊蕩,隻有在那裏,他們才能躲避羅馬人的刀劍。
那一年,亞洲大陸的匈奴人正在向西緩慢湧動,四百年後,他們將衝入羅馬帝國的腹地。
所有這些人都不知道:今天,在一個偏僻的角落,有位年輕人做了一次演講,而這個演講才是那一年最重要的事件。
隻有耶穌自己知道。
不要吹滅將殘的燈火
在加利利,耶穌度過了一段最美好的歲月。
耶穌在加利利漫遊布道。他溫和而開朗,愛在他心頭綻放,從他心裏流溢出來,感染到周圍的每一個人。
人們很難拒絕這種魔力。在他們困苦的一生裏,從沒聽過這樣動人有力的話語。從耶穌的口中,一個嶄新的世界撲麵而來。
這個世界的上帝充滿了光與熱,洋溢著愛與悲憫。舊約裏的上帝在沙漠中獨居,充滿了嫉妒和憤恨。如今這個形象坍塌了。雖然他的名字依舊是耶和華,但他不再是動輒殺人的主子,而是人們的慈父。
他是耶穌的慈父,他是永在的耶和華,他是死去的約瑟。
在上帝的照耀下,這個新世界像水晶一樣熠熠生輝。這個世界何其美麗!黎明的雲霞,美麗一如上帝的容顏;暮色四起時歸來的羊群與牧者,恬靜一如上帝的容顏,還有盛開的百合,嬉戲的孩童。上帝穩坐在天庭,繁花盛開於田野。美好者何其美好。
耶穌是這個新世界的布道者,他發現了其中的美好與純潔。這個世界的美讓他心醉神迷。
他的布道,獲得了初步的成功。他擁有不少信徒,但其中最核心的是十二位門徒。其中,彼得是最早皈依的一位。他生性質樸,耶穌對他很是器重,但他最心愛的弟子是約翰(不是那個先知約翰)。約翰有孩子一樣溫柔甜美的心靈。此外,弟子裏還有愛幻想的雅各,性情剛強的猶大等等。
總體來說,這十二位弟子的知識與才能都相當有限。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猶太人,對外麵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他們滿麵風塵、皮膚黝黑,看上去再平凡不過。雖然此刻,他們是漁夫,他們是農民,他們是稅吏。在未來,他們則將是使徒,是聖人。億萬西方人將取名為約翰、彼得,來紀念這些加利利人。
但是他們並不理解自己的老師。
對於他們來說,耶穌的心靈過於廣闊,耶穌的情感也過於深沉。自始至終,耶穌的精神世界都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最終將是致命的毒藥。
但此時,耶穌還沉浸在歡樂之中。
先知約翰過著野獸一樣的生活,而耶穌則喜歡美好的事物。他流連在湖邊的村莊城鎮。他參加婚宴,為新郎新娘祝福。他造訪窮人,在黑夜中與他們絮絮而談。他醫治病人,他暢飲美酒。
有人對他的輕鬆愉悅很不滿意。誰見過喝酒的先知?他們責問耶穌:為什麼約翰的門徒都在禁食,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呢?
耶穌毫不在意地回答:“我用什麼來比喻這個時代呢?就像小孩子坐在市場上呼叫別的小孩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哀號,你們不捶胸’。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們就說:‘他有鬼附著’。人子來了,又吃又喝,人們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他的心靈是太過喜悅了。他走在自己的路上,充滿自信。幸福從心中流淌出來,使他不能不愉悅,不能不歡笑。
他發現了愛是如此甜蜜。
他用一千個寓言歌頌愛的福音。
彼得曾經問他:“我的兄弟總是得罪我。我應該饒恕他幾次呢?七次夠了嗎?”
耶穌回答說:“我對你說,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接著,他講了一個寓言:
“有一個君王要跟他的臣仆結賬。這個人欠了他好幾萬塊金幣,卻沒有錢還債。有人把這個臣仆帶到他麵前來。王下令把他賣了做奴隸,連同他的妻子、兒女。一切所有的財產也得賣掉,用來償還債務。那仆人在王麵前跪下來,哀求說:‘請饒恕我吧!’王動了惻隱之心,免了他的債,把他釋放了。
“那個仆人出來後,遇見一個同伴。這個同伴欠他幾塊錢,他就抓住這個同伴,掐住他的喉嚨,要他還錢。他的同伴跪下來,哀求他說:‘請寬容我吧’。但是他沒有答應,而是把這個同伴關在監獄裏,直到他還清欠款。王知道了這件事,就把他叫來,對他說:‘因為你向我哀求,我就免了你所有的債。你不該寬容你的同伴,像我寬容你一樣嗎?’王十分憤怒,於是把他關進監獄裏受刑,要他還清全部的債。”
耶穌看著彼得說:“如果你們各人不肯寬容兄弟,天父也不會寬容你們。”
耶穌福音的核心就是愛。
日後,一個叫做保羅的人寫下了一段動人的文字:“愛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耶穌的愛是對義人的愛,也是對罪人的愛。這種愛像海洋一樣寬容,向天空一樣浩瀚。但是這樣的愛,真的存在嗎?人世間有可能實現這樣的愛嗎?永不停息的愛,永無止境的包容?
愛並不是一個字那麼簡單。愛裏有折磨,有眼淚,甚至可能有屍山與血海。但是在此刻,耶穌似乎並不理解這一點。他隻是唱出了動人的愛之歌。在這個歌曲之上,一個新的信仰在萌生。
在這個世界裏,任何人都應分享到愛。
耶穌的新宗教,向所有人開放。但是首先,它是困苦者、絕望者、有罪者的宗教。那些被社會詛咒、遺棄的人,被耶穌接納為上帝的兒女。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宗教創始者,像耶穌那樣關注罪人。
有人指責耶穌:為什麼你總是和稅吏、妓女、罪人交往?還同他們吃飯?
耶穌講了一個著名的浪子故事:“某人有兩個兒子,他把產業分給了他們。小兒子到了遙遠的地方,在那裏揮霍無度,過著放蕩的生活。最終,他一貧如洗,隻好去投靠別人,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農場去看豬。他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來充饑,可是,沒有人給他任何東西吃。最後,他動身回父親那裏去。父親望見了他,就充滿愛憐,奔向前去,擁抱他,不停地親吻。兒子跪在父親腳下,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做你的兒子。
“可是父親吩咐仆人說:‘趕快拿最好的衣服給他穿上,拿戒指給他戴上,拿鞋子給他穿上,把那頭小肥牛牽來宰了。讓我們設宴慶祝!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複活,失而複得的。’
“歡宴開始的時候,大兒子從農場回來了。他聽見音樂和跳舞的聲音,就非常憤怒,對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像奴隸一樣為你工作,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給過我什麼呢?連一隻小山羊都沒為我宰過。但是你這個兒子,他把你的財產都花在娼妓身上。現在回來,你就為了他宰了肥牛!’
“父親對他說:‘孩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可是你這個弟弟是死而複活,失而複得的,我們為他設宴慶祝是應該的。’
“天國好像一個牧人,他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走迷了路。牧人就撇下其餘的九十九隻,去找那一隻羊,直到找著為止。牧人筋疲力盡後對羊說:‘我愛你更甚於其他九十九隻。’
“同樣,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的悔改,在天上的喜樂會比已經有了九十九個無需悔改的義人所有的喜樂還要大呢!”
這是否不公平?
是的。也許這是不公平的,但是愛從來都是不公平的。愛是洶湧澎湃的海洋,無由窺其所來,無由測其所終。
猶太人讚頌耶和華的時候,首先讚美的是他的公正。但是耶穌的上帝不是公正的,而是充滿慈愛的。父親對孩子的愛,從來不是公正的。他會扶起悲苦的孩子,擦去他的淚水,給他真心的擁抱——無論他/她是稅吏,還是妓女。
耶穌的宗教是給罪人的,是給窮人的,是給所有被遺棄的人的。
拉紮勒斯的詩句非常適合它:
把被遺棄的可憐人送來吧,把窮困潦倒而渴望呼吸自由的芸芸眾生,連同那些無家可歸四處漂泊的人送來吧,把他們交到我的手中。我高舉明燈守候在這金色的大門。
有人在那裏得到了光和熱。
耶穌曾參加過一個宴會。正在就餐的時候,忽然闖進來一個不速之客——一個妓女。
她不是來拉客,而是來懺悔。許多民族都有一種無恥的傳統,他們在嫖妓的同時,卻極度地蔑視妓女,把她們當做毒蛇。世上的事情往往這樣:卑鄙冷酷的人常常蔑視不幸的人。最終,不幸的人也開始蔑視自己,認為自己是罪人。
妓女徑直走向了耶穌。
猶太妓女非常不幸。在當時的猶太社會裏,女人毫無地位,被當做可憐的爬蟲。至於妓女,那簡直就是蠕動的毒蛇了。妓女被整個社會遺棄,也被家庭不齒。即便這個家庭由她們來供養,也是如此。她們活在噬人的黑暗中,尊嚴喪盡。沒有愛,沒有同情,有的隻是無休止的鄙視與辱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