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行四邊形的麵積》教學設計(1 / 2)

一、教學內容

本內容選自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23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長方形、正方形的麵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提供了兩種方法:一種是數格子方法;另一種是通過剪—移—拚,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根據學生的多種剪法,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剪法的共同特點,再從長方形的麵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麵積計算公式。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後麵的三角形、梯形的麵積公式推導奠定良好的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麵積的計算方法。其中的一部分同學對平行四邊形的麵積公式也比較熟悉,但對公式的推導過程卻並不清楚,隻是單純地死記硬背。因此,本節課的設計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推理交流,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探索出平行四邊形麵積計算公式。另外,本班的同學學習興趣濃厚,願意與夥伴共同經曆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操作活動,經曆推導平行四邊形麵積計算公式的過程,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麵積,並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的推理能力。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索思考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麵積計算。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麵積的推導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複習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長方形框架。

師:這是一個長方形,它的麵積是多少?你是怎麼計算的?

(板書:長方形的麵積=長×寬=8×6=48平方厘米)

2.引入新課

師:如果捏住這個長方形的一組對角向外拉,同學們看看,它變成了什麼圖形?

師:對於這個平行四邊形,哪些條件我們是已知的?這條邊是幾厘米?鄰邊呢?今天我們就以這個平行四邊形為例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麵積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依托,為後麵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求麵積的方法打下伏筆。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課

1.出示學具

師:老師給你們提供了一些學具,有方格紙、剪刀、尺子、平行四邊形,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不同的學具來探究平行四邊形麵積的計算方法。

2.學生選擇手中的學具進行探究,教師巡視。

3.師:誰來說一說你用了什麼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麵積的?

數方格:

(1)講要求。師: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呈現格子紙)說說你是怎樣數的?

(2)數方格的同學說出數的過程。(板書:數方格)

(3)教師小結:用數方格的方法很可靠,但如果給你一個很大的平行四邊形讓你算出麵積,我們還能用數方格的方法嗎?(板書:割補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數方格能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麵積,但比較麻煩,使學生的思維向轉化的方向發展。

割補法:

(1)學生彙報時要說清楚怎麼剪?怎麼移?怎麼拚?

方法一: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把圖形剪開,把平行四邊形分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直角梯形,將左邊的三角形平移到右邊,得到一個長方形。

方法二: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把圖形剪開,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直角梯形,將左邊的平移到右邊,得到一個長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