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有缺口的饅頭》教學實錄與評析(1 / 3)

本內容選自教科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25頁。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節課要求會認讀的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抗戰中軍民如何以大義為重,同仇亂愾,抗擊日寇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假如你一天沒有吃飯,你很餓,你想吃點什麼呀?

生:漢堡、雞腿、麵包、牛肉、魚……

師:看來,同學們想吃點好的,如果你兩三天還沒有吃飯,你饑餓的時候,你最想吃什麼?

生:粥、饅頭……

生:隨便什麼,隻要能填飽肚子就行。

師:如果你四天、五天沒有吃飯,你餓得兩眼發花,兩腿發軟,在你麵前這時有一個白白的饅頭,你會怎樣?

生:上去搶著吃。

生:一下搶過來,咽到肚子裏。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於饅頭的故事。(書寫課題,故意把“口”字寫得不封口)

[評析]由談話導入,假設自己沒吃飯,看見饅頭後的行為,與後文饑民還饅頭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為下文作鋪墊,從而引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師:同學們打開書第25頁。自由讀課文,聽清老師的要求:讀準字音,句子讀通順,讀流利,標出自然段。

生:自由讀。

師:老師看出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說說全文有幾個自然段?

生:全文一共23個自然段。

師:誰願讀讀這篇課文?指名讀第1~4段,5~6段,7段,8~10段,11~18段,19~22段,23段。其他同學仔細聽,認真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想想文章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是什麼,結果又是什麼,連起來說。

師:課文主要講了一位國民黨少校押送彈藥和食品去前線途中,遇到饑民的哄搶食品,少校說明情況,饑民們送回糧食。那讀完課文後,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生:我覺得心裏很難受,小女孩那麼小,那麼餓還回饅頭。如果沒有她帶頭還,說不定饑民不會還饅頭的。

生:老師,我想流眼淚,那些日本鬼子多麼可惡,如果他們不侵略我們的國家,我們不會有那麼多饑民,尤小翠也不會死。

[評析]通過自讀課文,解決字音,句子通順目的。再讀,整體能把握文章內容,初步感知課文內涵。

(三)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師:看來,同學們對本文有了初步了解,我們來看閱讀提示。小組內自學課文(出示題板)。

1.大胡子少校為什麼要為饑民跪下?

2.大家在如此饑餓的情況下,為什麼又將抓到手裏的饅頭默默地放回車上?

3.當大胡子少校站到尤小翠的墳前時心裏會想些什麼?

4.34年後,大胡子將軍為什麼留下這個有缺口的饅頭?

誰來讀讀提示要求。

生:讀閱讀提示要求。

師:帶著這4個問題,在小組長帶領下,仔細閱讀相應段落來解決。

生: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