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SQ3R五步讀書法(3 / 3)

(1)合攏書本(或放在一邊)。在某些學科,尤其是理科,當你要證明自己理解和記住了什麼,在學習中,你可能會有一半的時間要合攏書本。

(2)努力回答最主要的問題,並在回答時試圖運用你自己的語言舉例說明。在檢驗你的複述情況時提出一種模型是一個好方法。隨著理解和複述量的增多,模型可以逐漸複雜。

(3)盡量運用圖表、曲線或框圖等直觀表現手法。如果這些直觀形式本身十分重要,最好能憑記憶加以描繪。

(4)對你要記住的要點抓住更多的細節(你的潛意識將發現更多的細節)。

(5)順手記下自己仍然要作出回答的問題或沒有完全理解的名詞術語。

(6)再次翻開書本,瀏覽這一章或這一節以檢查你的答案及直觀表現形式的理解程度和精確性,進一步補充你需要作出回答的那張問題表。

(7)如果有必要可再次進行提問、閱讀和複述兩個階段,具體集中在:

①掃清難點。

②完善理解。

(8)複述整章的要點和主要的細節,具體可以采用兩頁紙:

①一頁紙把整章內容分解成關鍵詞模型,每一個關鍵詞應該能夠使我們回想起與之相聯係的要點及觀點。

②另一頁紙收集一些不容易放在模型之中的具體材料,例如公式、定義、統計數據、圖表和問題等。你可以用數字或符號將這些材料與模型聯係起來。

(9)尋找機會複述或運用你已經學到的東西。每一次複述不僅幫助你記憶新的信息,也強化了已經掌握的東西。

適時溫習材料,達到長期記憶

第五步,Review,溫習。溫習(應該也伴隨有評論的意思)是記住自己所學習材料的必要條件。前麵幾個步驟的重新回顧和反思,能夠讓自己注意到資料的不同部分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同時也有助於發展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全景式的認知。

有規律地複習會鞏固記憶的東西。這就是說,它把最初短時記憶的信息轉化為長久儲存的信息。更進一步說,它保證了存儲的信息在必要時很容易得到恢複。

如果你已經運用了SQ3R方法,每次複習都應該隻花費幾分鍾,這是因為你必須反複複習自己所學到的東西,而不是學習第一次沒有掌握的東西或者把你已經遺忘的東西再學一遍。

(1)第一次複習應該在學習後立即就進行。它通常應該隻花2~5分鍾,因為這時候大腦中的印象還十分新鮮,通過複習能夠使信息在溜掉之前就被抓住。換句話說,即時複習能預防遺忘。

在完成複述階段之後休息5~10分鍾,伸伸肩膀、站起來走走、揉揉眼睛等等。在你休息時,大腦將對已經學到的東西產生更強的內部聯係。

當你休息完之後開始複習時,你應考慮使用以下哪一種複習方法更為適當。

你可以運用已經準備好的關鍵詞模型。首先,不要看這個模型,看看你是否能同時複述出要點,然後檢查一下。接下來再回過頭來檢查一下要點,看看是否能同時複述更詳細的要點,並再檢查一下。如果某個關鍵詞不能引出所需要的信息,那就表明你需要尋找更適當的關鍵詞來替代。

如果你現在是對已經讀過的整章內容進行重新複習,需要準備一個能對整章內容作出概括的關鍵詞模型,當你能夠複述每一個要點和次要點時,大腦便會重新搜索與關鍵詞模型相聯係的細節。

如果你已經從一本書或教師講課中做過筆記,可以將筆記大致瀏覽一下,看看這些筆記的內容與關鍵詞模型怎樣吻合。你可以運用畫線、數字和符號等將筆記內容與關鍵詞模型聯係起來。

(2)第二次複習應該在第二天就進行,以便信息漸漸遺忘之前再次強化記憶。這次複習也應該隻花2~5分鍾。第一次複習和第二次複習合起來,一共花4~10分鍾,但能夠節省你將來考試前複習的幾個小時時間。

(3)第三次複習應該在一周之後進行。第四次應該在一個月之後。這樣不僅增強了記憶,而且也能夠提供自己有關這門課程進步的情況。

(4)顯然,在考試前需要最後一次複習。以前幾次複習越是有效,考試前複習所花的時間就越少,同時也能夠增加更多的知識。

其實上麵這些步驟,在學習的時候,可能通過不同的方式,老師都有提到過,我們可能不自覺地也用過。不過沒有把他們係統地聯係起來分成遞進的幾步。最關鍵的,沒有相對應地作些這方麵的訓練,所以效果上不甚理想,隻能靠自覺和學習積極性來獲得。如果我們能夠貫徹這一方法,持之以恒,就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還必須說明,任何學習方法都不是萬能藥方,更不是固定不變的教條。檢驗學習方法的唯一標準是看其對自己提高學習成績是否有效。所以,在選擇和運用學習方法時,除了注意吸收他人經驗,學習那些被公認的優秀方法外,還必須強調在學習實踐中,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對它們進行改造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