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發散思維: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2 / 2)

題162:奇怪的下沉

【答案】因為“達可號”是潛水艇。沒有發生事故卻往下沉,對這艘船而言是正常的狀態。換句話說,往下沉而理所當然的船隻有潛水艇。

題163:壓不破的雞蛋

【答案】因為4個蛋被放在房間的4個角落。這個大滾筒有壓不到的空隙,所以蛋不會被壓破。

題164:巧放巨岩

【答案】用鏟子挖掘10噸岩石下方的土壤,把兩塊100千克的小岩石放進去即可。這是要讀者顛倒構思的問題,並非要讀者想出如何在小岩石上麵放大岩石,而是希望讀者想想,怎樣做才能輕易地解決問題。

題165:最後一點

【答案】有可能。如下圖那樣畫直線,就剩下“點”這個漢字了。解答這個問題需要一瞬間閃現出來的靈感。如果覺察到17個點的位置的重要性,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了。

題166:池邊植樹

【答案】2株。倘若池的形狀是橢圓形,則僅需2株即可滿足上述條件。池的形狀為此問題中刻意隱藏的條件。

題167:土地少了一半

【答案】土地如下圖所示,這樣,麵積隻有5000平方米。

題168:鋸木板

【答案】兩個木匠是這樣鋸的,如下圖所示:

題169:奇怪的列車

【答案】因為下一趟列車急轉彎時,剛好上行的線路上有列車通過,波波的視線被擋住。做這個題目時可以首先在腦海中浮現一幅圖,然後試著讓圖移動。這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大腦“聰明操”。

題170:用不上的沙漏

【答案】楊先生是宇航員,這次的工作地點是失重的宇宙空間,沙漏計時器無法使用。被語言迷惑,就有可能看不清事物的本質。

題171:奇怪的工作

【答案】有此可能。例如在太空船上呈現如下圖的狀態便是此情況。你是否能將同事與上司的對話,在不可能的情況下於腦海中組合起來?

題172:拜訪好友

【答案】地鐵的時刻安排是,在去A地的地鐵開出1分鍾後,去B地的地鐵就來了。因此,如果沒有計劃地去車站的話,乘上去A地的地鐵的概率就高得多。

題173:二手助動車

【答案】這道小小的趣題總是引起各種爭論。大多數人采取以下3種立場中的1種:

1.我們不知道這輛助動車的原價,因此無從知道在第1次賣出後比爾是否獲利。不過,既然他用80美元把它買回來,又以90美元賣出去,那麼他顯然獲得了10美元的利潤。

2.比爾把他的助動車賣了100美元,又以80美元買了回來。現在,他仍然擁有著這輛助動車,而且還擁有他先前所沒有的20美元,所以他的利潤為20美元。因為不知道這輛助動車的實際價值,我們從第2次賣出中得不出什麼結論,所以比爾的總利潤就是這20美元。

3.比爾買回這輛助動車後,獲利20美元。現在他以比買進價多10美元的價格把它賣出去,又得到了10美元的利潤。因此,總利潤是30美元。

哪一種是正確的呢?回答是:都正確!在同一貨物的一連串交易中,“總利潤”是指最後一次交易結束時的收入與開始交易時的付出之差。例如,如果比爾買這輛助動車時付出了100美元,而他的最終收入是110美元,我們可以說他的總利潤是10美元。但是由於我們不知道這輛助動車的原價,所以我們無從計算他的最終利潤。

每一種答案都是正確的,隻要我們不拘泥於“總利潤”這個詞的通常含義而願意接受它的其他一些含義。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也是這樣。它們被稱為“言語問題”或“語義問題”,因為它們完全隨著人們對問題中重要的詞的不同理解而有著不同的答案。在大家對這些詞的含義取得共識之前,這類問題不會有“標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