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首位華裔參議員餘胤良卻沒有這麼幸運,他競選州務卿不但未能成功,連參議員位子都丟了,而且還被指涉嫌腐敗而被捕入獄,成了美國政治獻金製度的一個犧牲品。餘胤良是加州首位華裔眾議員,後來又成為首位華裔參議員。2014年,餘胤良宣布競選加州州務卿。州務卿在州政府中的地位僅次於州長、副州長,實權則大於副州長,是負責州政府日常事務的政要。
這是加州曆史上,第一次有華人競選州務卿。在白人至上的美國社會,作為黃種人的華人,仍然難以享受到與白人同等的尊嚴,身為華人的餘胤良,即使早已是美國公民,要想贏得州務卿的大選,其難度非常之大。為了贏得競選,餘胤良必須募集足夠的大選資金,在募集資金的過程中,餘胤良可說是千方百計,其中包括不得不權力尋租,對提供競選資金的金主承諾以將來的利益輸送作為回報。他在募集大選資金的過程中被人抓住了辮子,美國聯邦調查局派探員對他“釣魚”,大選還沒有開始,餘胤良就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抓進了監獄。他雖然經取保候審,得以免除縲絏之苦,卻不僅失去了競選州務卿的資格,連州參議員的位子也保不住,不得不宣布辭職。美國舊金山前黑人市長布朗公開表示:是政治獻金害了餘胤良,沒有錢選不上,募集到足夠的錢難免不腐敗。
政治獻金製度使腐敗公開化
我在舊金山工作期間,奧巴馬總統兩次來舊金山募集大選資金。美國的政治人物募集選舉資金的一個通常做法是舉行各種集資晚宴,每個桌上請來各路政壇人士,再留一些空位給各大公司。每個空位都有明碼標價,想要參加的公司就要掏錢。集來的錢,用於競選,搞大型活動,等等,提高政界人士聲望。所以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完全用不著背後塞錢送禮。
2004年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布什陣容共花費3.06億美元,一舉擊敗了民主黨候選人克裏而衛冕成功,使得此次選舉成為曆史上最昂貴的一次總統大選。布什陣容共籌集競選資金3.6億美元,遠遠超過2000年的1.9億美元。而克裏陣容也不示弱,共籌集競選資金3.17億美元,用掉2.41億美元。
政治獻金的來源不外乎財團、政治團體、個人以及政府競選資金。商界捐獻給布什資金最多的是金融、保險和地產界等大財團。捐獻最多的州是布什的老家德克薩斯,加州和佛州緊跟其後。
奧巴馬2008年競選總統時,花費的金錢又遠遠超過布什。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民主黨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新提交的報告顯示,奧巴馬總計籌得的競選經費高達近7.5億美元,創下美國總統選舉曆史上個人籌款紀錄。
整個選舉之路中,有超過395萬人為其捐款助威。奧巴馬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選舉製度改革以來首名依法放棄公共資金而選用個人捐款的總統候選人。直至大選結束,奧巴馬選舉經費中還有近3000萬美元的“盈餘”。
參議員和眾議員的競選也毫不遜色,從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如眾議院共和黨籍議長丹尼斯·哈斯特在2003-2004年中共收到政治捐款480萬美元,花費近500萬美元,其中約60%來源於個人捐款。參議員開價更高,如參議員伊麗莎白·多勒在1999-2004年間共籌得約1500多萬美元資金,在競選中基本上花光。
不提各位州長、市長和地方議員的選舉,光2000年的總統和參眾兩院的選舉就花掉了近30億美元,而1996年的這個數是22億美元,1992年是18億美元。想想看,這是多麼龐大的一筆資金啊。
除了個人,公司和政治宗教團體之外,美國還有三四十個職業遊說公司分別為他們的客戶在國會謀取利益。例如,台灣為爭取美國國會對台灣獨立的支持,遊說資金少說也有上千萬。可見,美國民主政體的實際操作與金錢有多麼密不可分的聯係,金錢對美國政治運作的滲透已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
資本家為政客輸血有兩條途徑:一是政治捐款;二是請前政府官員院外遊說。美國有一種說法,如果你兩者都做,就可以呼風喚雨,要風得風,求雨得雨。如果做其中一項,那你到華盛頓辦事,也會受到政客的善待。政客們通常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拉讚助。“軟錢”才是美國全國上下所關心的腐敗問題。從政就是要當官並且保住職位,而這些在美國都少不了錢。大公司和大資本家不用赤膊上陣。他們完全可以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很漂亮地把事情搞定,而且律師也會幫助他們把事情做的很漂亮。大公司和有錢人捐款後獲得好處之一是少交稅。如果公司做出錯誤決策,可以向政府求援。如果是欠債,想要延期償還,政府會恩準。如果他們想得到什麼豁免,政府也會考慮。
拿了錢的政客就會巧妙地運作,讓政府製定在宏觀上傾斜某些行業的政策或法律。有的時候回報也並不一定要有實際內容,隻要國家領導人給他們一些榮譽就可以。在美國主要是國家領導人給麵子。克林頓在好萊塢有許多好朋友,每次去化緣都能帶回來很多很多的錢。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比如,好萊塢朋友們到華盛頓都要去白宮看望他們的好兄弟克林頓。克林頓會很熱情地招待他們,還要請他們在白宮的客房林肯臥室留宿。有一種說法,白宮簡直成了好萊塢明星的專用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