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莉:10元人民幣的故事
吳小莉的皮夾裏至今仍保留著一張嶄新的10元人民幣。說起這張10元人民幣的來曆,還有一個令人為之叫絕的故事呢。
適逢東南亞發生金融風暴,江澤民主席去泰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作為香港鳳凰衛視的當紅節目主持人,吳小莉當然會去進行貼身采訪。
這天最後一場會談結束時,所有媒體都退到了門外守候,吳小莉幾經思考,覺得江主席今天的興致很好,或許有機會,問問他關於這次中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大家比較關心的幾個問題。因為先前已經知道,江主席是不輕易開口的,吳小莉就和同事們商量,看看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采訪到江主席。經過商量,決定用最實際的辦法,去問最實際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未來人民幣的走向,它關乎市井小民的荷包肥瘦,也關係到各國的經貿發展。吳小莉決定問問人民幣是否貶值的問題,但是她從香港飛吉隆坡,身上隻有港幣、美金和馬幣,熱心的內地同行說,他從北京來,飯店裏留有人民幣,最後遍尋之下,發覺他身上的百元人民幣紙幣都太舊了,隻有一張10元人民幣是嶄新的,吳小莉小心收好這張紙幣,心中有了底。待江澤民主席完成這天最後一場雙邊會談,見過泰國總理川立派後,步出會場,守候在門外的小莉,誌在必得,她大聲提問,今天一連串的會談如何?江主席隻是很驚異地看著還在門外等候的吳小莉和一群記者,抱歉道:“很不好意思,你們還在等呀!”就準備離去,此時,吳小莉趕緊揚起手中早已準備好的10元人民幣,高聲問道:“江主席,我們都很關心,我手中的10元人民幣,明年,是否還值10元?”江主席聽到後,立刻回頭,轉身走向她,堅定地說:“當然,人民幣不貶值!”“到明年為止,都是嗎?”小莉追問道。江主席有話要說,又滿麵笑容地走回來,對著大家說:“我說人民幣不貶值,是很科學的,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這要講scientific(科學性)。”說罷,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在笑聲中步入電梯離去。
吳小莉馬上通過衛星將這段采訪送回香港,這段采訪在當晚的鳳凰衛視節目中出現,第二天,香港《蘋果日報》和《明報》在報道亞太經合會的政經版中,刊登了一則花絮,題為《吳小莉訪江澤民出新招》,文中說道:“素以乖巧機靈見稱的吳小莉,昨日以一張麵值10元的人民幣,居然使已言明不接受訪問的江主席開腔,發表明年人民幣不貶值的言論。”
吳小莉對這張10元人民幣十分珍視,將它保留在皮夾內,出外采訪都隨身帶著。
芭芭拉·沃爾特斯:粉紅色的芭芭拉
“名人采訪大師”芭芭拉·沃爾特斯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記者。在古巴舉行的一次不結盟會議上,她要采訪約旦國王侯賽因、巴解組織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和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但時逢各國記者雲集會議,加上嚴密的警衛,使她無法接近這些大人物。
芭芭拉急中生智,她給他們每人都寫了一張便條,讓衛兵送過去,她給侯賽因的條子是這樣寫的:“親愛的陛下:我們可以確定我們的采訪嗎?我穿著粉紅色的外套,坐在記者席上。如果你看見我,請揮揮手。芭芭拉·沃爾特斯。”
這幾個人收到條子後,出來舉行記者招待會,人們發現他們在記者席中尋視著,並向芭芭拉揮揮手——芭芭拉得到了采訪機會。
倪萍:母親晚會上找“母親”
1995年初倪萍主持一期以母親為主題的《綜藝大觀》。她非常喜歡這類有人情味的主題節目,當節目快結束的時候,導演劉鐵民急匆匆地告訴她還剩三分多鍾時間,可是已經沒有節目了,讓倪萍即興發揮一下,把這三分鍾時間填滿。三分鍾,生活中就一眨眼的工夫,可是在電視上,在直播現場,三分鍾,太長了,說什麼,說多少話才能填滿這三分鍾呀!倪萍心裏直打鼓,這時來不及周密策劃,在場上也不能找誰去商量呀,直播就是戰場,觀眾可不知道你是臨場發揮,他依然要求你準確得體,職業要求你必須具備應變能力,而現場卻不允許有片刻的停頓。倪萍一邊往台上走,心裏一邊激烈地盤算,說什麼?對,說觀眾,倪萍走向觀眾席。“我想知道,今天在場的觀眾朋友們,有哪位是陪同母親一起來看《綜藝大觀》的?”倪萍腦子裏迅速做著下一步盤算,如果一個也沒有,該說什麼?如果有,又該怎樣說?
觀念席上一位小夥子站起來應聲,“我!”
倪萍有點意外的驚喜:“是嗎?可不可以把你的母親介紹給大家?”
小夥子看了看母親,說:“可以。”
“請這位母親站起來好嗎?”
那位母親在觀眾的熱烈掌聲中笑盈盈地站了起來。
倪萍馬上說道:“這位媽媽,我們都為你自豪,有這麼好的兒子真幸福啊!小夥子,孝敬老人是最受人們尊敬的,我們都應該向你學習,請坐下。”母子兩人在熱烈的掌聲中坐下了。
這時導演示意倪萍還有一分鍾時間。倪萍這時已經很自如了,眼前這一幕她策劃主持的場景,已使她再次激動萬分。她轉向鏡頭:“兒子陪母親來看節目本來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但我常常在我們的演播廳裏看到的卻是一對對情侶,一對對夫妻,有的是父母帶著孩子,我卻很少看見兒女陪著父母來的。其實,老人更需要多出來走走,他們更願意來看看電視台是什麼樣,倪萍是什麼樣,我希望從今天以後能在這裏見到更多的孩子陪著父母來……”
導演給倪萍打了個手勢,這個時間填滿了,倪萍也鬆了一口氣,她天衣無縫的臨場發揮讓導演十分滿意。
水均益:巧訪李鐵映
李鐵映國務委員在首都機場正為中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北京奧申委代表團送行,到了停機坪,水均益他們發現,現場的其他新聞單位的記者不下五六十人。水均益不由得暗暗叫苦,待會兒又免不了為爭采訪有一番惡戰。
按照歡送儀式,李鐵映等領導同誌要在飛機舷梯一側與代表團成員一一握手。所有的記者則被安排在另一側的一塊固定區域,而且還有粗粗的隔離繩將記者們圍在裏麵。外麵則每隔兩步外站立一名身強力壯的警衛人員,隨時將不安分分子“抓回”隔離區域內。情節嚴重的則會被“紅牌”罰出場外,甚至事後通過所在單位,吊銷其采訪資格。正是由於如此苛刻的規定,在這時,采訪一位國家級領導人既有很大的難度,還要冒一定的風險。
水均益和攝像師被圈進采訪區域內以後,他就盤算開了,如何在這種局麵下冒一次險,試著采訪一下李鐵映。按正常程序,你得先向李鐵映身邊的工作人員寫一份蓋有公章的正式報告交上去等待批準,什麼時間批複就很難說了。可在現場即興采訪,撇開事後的麻煩不說,單是如何能跨過隔離繩接近重兵把守的采訪對象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他曾經就領教過一次這種遭遇。
“沒準他會走向記者區,說兩句吧。”攝像師對他說,像是在安慰似的。水均益心說: “你小子準是外國電視新聞看多了。”
一想到這兒,觸發了他的靈感。水均益想到白宮草坪外,每天早晨總有一大批記者在那裏守株待兔。每當總統出現在草坪上時,總會有某個記者在畫麵外高呼:早上好,總統先生。趕上總統心情好的時候,也許會回過頭來,衝記者們說上兩句,這兩句就成了當日的白宮新聞。“我為什麼不來個如法炮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