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3 / 3)

要想打造金身,精妙的“出口成章”一定是主持人隨身必備的“利器”哦。

嫻熟的業務技能

人們崇尚“君子動口不動手”,可是做個主持人,你不能“光說不練”,活脫脫一個“天橋老把式”。不論是初級節目主持人、中級節目主持人,還是高級節目主持人,都必須掌握新聞業務的一些基本技能,如采訪、撰稿和編輯等,因為不管主持什麼節目,都離不開這些基本功。明星主持人多是這方麵的行家裏手,他們精通自己主持的欄目的各個製作環節,親身參與製作或提出寶貴的建議,所以這些明星主持的節目才會辦得有聲有色,收視率也居高不下。

一、首先來談談主持人的采訪技能。從新聞工作的角度看,節目主持人的采訪本質上與記者的采訪沒什麼兩樣,都屬於一種特殊的調查研究。一切適用於記者采訪的方法技巧都適用於節目主持人。但是對於節目主持人來說,除了要掌握一般采訪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掌握現場采訪的方法和技巧。

明星主持人幾乎個個都是采訪高手,這與他們很多人的記者出身大有關聯。記者生涯的磨礪,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采訪經驗。如水均益就擔任過多年的駐外記者,崔永元也有十多年的記者經驗,美國三大廣播網的新聞節目主持人,更是得經曆數十年的記者生涯並成為其中的頂尖高手,才有可能被選中擔任如此主持重任,如丹·拉瑟、彼德·詹寧斯、湯姆·布羅考都是著名記者,並留下了很多堪稱經典之作的現場采訪記錄。

芭芭拉·沃爾特斯,更是一位名人采訪大師,她在名人采訪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寫作了暢銷書《怎樣與任何人談好任何事》,來通俗易懂地介紹自己的采訪經驗。

現場采訪的水平如何,也就成了考查節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我國的《春節聯歡晚會》這樣的綜藝節目,也常常把現場采訪做為一個重要的“節目”,倪萍就往往通過這樣的現場采訪,將晚會的氣氛推向高潮。《實話實說》這樣的談話節目,實際上是無數個現場人物采訪的大串聯,崔永元就憑他紮實的功底,通過一次次精彩的采訪對話,使節目獲得了大家的交口讚譽。

節目主持人的現場采訪,不同於記者的純粹新聞采訪,新聞采訪基本上是以“問答”形式進行的。而在主持人的現場采訪中,主持人是主體,采訪對象是客體,整個過程是以一種“交談”的方式來進行的。在采訪中,主持人的立場往往帶有濃厚的主觀和感情色彩,他不僅要善於提問,主動與采訪對象溝通交流,還要善於抓住時機,有感而發,發表自己的感想和見解。如楊瀾采訪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時的對話就是這樣,我們節錄一段來欣賞:

楊瀾:很多人都讚歎您的身上也有一種俠士之風。比如說1993年,您把《明報》轉讓給於品海的時候,你借給他很多的股票,還在輿論各方麵支持他,但是結果卻不像人們所預料的那麼好。您有沒有想過,實際上這種俠義的舉動,所謂成功,隻有在您的小說裏才能實現;而在現實,複雜的商業社會裏,它成功的概率有時候很小。

金庸:……

楊瀾:所以,您在各個方麵,包括價錢方麵都很支持他。

金庸:……

楊瀾:您非常寬容。

金庸:他沒有力量,你逼他也沒有用呀!他不是故意騙我,他真的是事情做失敗了,我隻能同情他了。

楊瀾:在您的筆下能出現那麼多俠骨柔腸的義士,那麼,您怎樣描述您自己的為人呢?如果讓您描述一下金庸是怎樣一個人,應該怎麼說呢?

金庸:金庸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做生意還是相當有頭腦的,不太失敗的,就是這樣一個人。

楊瀾:您太謙虛了。事實上,辦報能夠賺錢的人已經很少,而文人能夠經商且又成功的人就更少了! 二、我們再來談談節目主持人的寫作吧,也就是撰稿的能力。

盡管節目主持人使用的大都是別人寫的稿子,但寫作仍然是節目主持人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不能出口成章,不是合格的主持人;不能筆下生花,也難以成為優秀的節目主持人。

芭芭拉·沃爾特斯就是從給《今天秀》節目做撰稿人開始她的明星曆程的。楊瀾和趙忠祥為《正大綜藝》撰寫的串聯詞更是感情真摯,文化底蘊豐厚,卻又毫不枯燥,特色鮮明,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很多明星主持人的寫作能力都十分高超,著名的《60分鍾》節目主持人安迪·魯尼甚至是一位優秀的專欄作家,他為節目撰寫的一篇篇短小雋永的小品文,更是為節目錦上添花,並廣為傳誦,奉為經典之作。

主持人的撰稿能力,更多地是體現在串聯詞的創作之中。一個優秀的主持人,也應當是高水平的串聯詞的創作者,主持人對自己的語言風格和節目內容的掌握程度,是其他作者很難匹敵的。主持人自己操刀,會使串詞更貼切自然,富於魅力,前麵提到的楊瀾和趙忠祥在《正大綜藝》中的串詞創作就是一例。

三、我們再來談談節目主持人的編輯吧。

編輯是節目製作的重要一環,出色的節目主持人不但能夠采訪,善於寫作,還要會做編輯。

編輯的內容主要有設計節目、編排節目的結構、選編加工稿件和剪輯處理音像素材等幾個環節。由於篇幅所限,我們沒必要在這裏詳細敘述這些編輯技巧,我們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很多明星主持人也很懂得嫻熟的編輯技巧。

芭芭拉·沃爾特斯的同事在評價她時,說芭芭拉不僅是她節目的撰稿者、采訪者,還是她節目最好的製片者。可見,芭芭拉的成功與她嫻熟的編輯技巧是難以分開的。

楊瀾就是一位對電視業務技能十分在行的明星節目主持人。在告別《正大綜藝》,去美國留學期間,她就從單純的主持向采訪、報道、評論,全方位地介入節目製作過渡。所以,在留美期間,她除了補充知識外,特別選擇了新聞專業,學了兩年新聞寫作、電視新聞、電視紀錄片等一係列課程,自感收獲不小,便與上海東方電視台共同籌劃製作一檔《楊瀾視線》,楊瀾這是第一次全麵負責選題、撰稿、采景、聯絡采訪對象、交通及工作用餐等細節安排。出國前,楊瀾在中央電視台的職稱是編導,一直參與節目的後期編輯,在台裏做節目隻要提出申請,編輯機隨你用多少時間。但在美國,普通編輯機房的每小時開價是200美元。她請教了有關人士後,學會了美國的工作方法,把所有的節目素材帶都翻到家庭錄像帶上,帶回家反複研究,她先在紙上寫出編輯順序,其中所標的時碼要精確到秒,隨後拿著這份書麵編輯稿進機房,以節省機房用時。

當然,強調主持人的“采、編、播合一”並不是說主持人一個人什麼都說了算,什麼都幹。電視是項集體創作,分工越來越細。主持人沒有必要去做“萬能膠”。主持人在節目內容上要積極參與,利用自己的編輯技巧去把握節目的總體水準和藝術風格,而不是麵麵俱到,事必躬親,這才是主持人特別是明星主持人精通電視業務技能的意義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