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2 / 3)

康妮在采訪節目中露麵也越來越多,有時被派去白宮采訪。當“水門事件”成為重頭新聞之後,她也采訪了不少卷入醜聞的重要人物。康妮學會了與能為她提供消息的人們保持良好關係,在國會和政府中都有了自己的消息來源。為了能找到想采訪的人與之談上話,康妮做好準備在任何時間裏等在任何地方,無論等多久。康妮對“水門事件”的采訪進入高度亢奮的狀態,工作不分早晚。她常常等在某一個門外,手裏拿著麥克風,站在寒風中打哆嗦,人家一出來,就衝上去趕快提問,別的什麼也不顧了。本來天生安靜的她,此時變得極富進攻性,一心要使自己的新聞播出去,有時候一大早3點鍾起床,趕到采訪對象家門口。

報道“水門事件”,使康妮的采訪得以在克朗凱特的《晚間新聞》上出現,她也成了名記者,特別是在華盛頓地區家喻戶曉。

加利福尼亞的陽光

1976年,CBS在洛杉磯的電視台KNXI的經理,對CBS總裁提出,把康妮調到洛杉磯來,做當地新聞節目的主播。KNXI電視台收視率下降得厲害,在洛杉磯落後於另外兩家屬於NBC和ABC的電視台。他們期望通過由康妮當新聞主播提高收視率。那時候,除了芭芭拉·沃爾特斯在1976年首開女性主播全國電視網晚間新聞的先河外,尚無第二個女性能步其後塵。從這一點看,一個主播位置,即使是一個地方台的主播,也很有誘惑力!而且薪水也很誘人,KNXT給她的起薪是8萬,而在CBS隻是2.8萬。

這是一個很困難的決定,機會誘人,卻伴隨著不利因素:每個電視記者的雄心都是進全國電視網,報全國大新聞,可現在卻要從華盛頓的全國網“跌到”一個地方電視台!

康妮聽從了自己內心的呐喊:留在華盛頓,她就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放過了新挑戰,她不會原諒自己。“現在我有了機遇,在全美國第二大市場上當新聞主播,這是我過去從未幹過的。”她命令自己:去!“我一生第一次,要幹一點不同的事,我要去加利福尼亞了!”

洛杉磯KNXT。的收視率直到康妮去的時候,一直都是第三。收視率大戰是生死存亡的危險遊戲,成百萬的廣告費收入的漲落就取決於收看某個節目的觀眾是多少。康妮來了以後,KNXT的收視率果然開始像春天氣溫計的水銀柱。她播報的三個不同的新聞節目,收視率都有上升,新聞收視率從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而且離第一名也不遠了。《洛杉磯時報》電視評論家稱讚她,她的照片出現在廣告欄和汽車車身上,各種獎勵也紛至遝來,她主播的消息也被評為“最佳每日新聞報道”。

康妮越來越有好口碑,她在新聞上露麵很多,人們都認識她了,常常有人對她喊道:“你好,康妮!”別的同事出去采訪,人家聽說是KNXT。電視台的,往往會說:“那你告訴康妮我問她好!”

在KNXT的幾年裏,康妮也曾被另外兩家電視台高薪求聘過,她沒有動心。KNXT給她的薪水一直算得上優厚,第一年年末,她的年薪是10萬,之後每年都漲,到三年合同期滿,已達30萬。1980年,電視台同意,她如果實在要跳槽的話,一年半以後可以離開,在這個前提下,她簽下了第二個三年合同,此時她已是年薪60萬了。

與丹·拉瑟同座

在KNXT取得了成功後,康妮又在為自己的事業尋找更大的機遇,她向CBS總部謀求回到全國電視網的職位,可是他們給她提供的隻是替補黛安·莎耶報早上新聞。“東方不亮西方亮”,康妮決定轉而向CBS的主要競爭對手。NBC謀職。她以前的上司,那個要她10年以後再去應聘的威廉·斯莫爾,現在在NBC新聞部,他這次倒是馬上給她提供了一份播報早間新聞的工作。NBC執行總裁表示:“我們覺得她好極了。我們很想把她要過來。”她想幹的是主播,即使這意味著她的年薪將減少20萬美元,可她又尋求到一次機遇,回到了全國電視網,回到了自己喜歡的政治報道上來。康妮坐上了NBC《日出新聞》的主播台,一直幹到了1986年3月。在她主持期間,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好評如潮。《華盛頓郵報》長期觀察她的電視評論員湯姆·謝爾斯曾對她說過,她的節目收視率高,可能是因為她“早上看上去令人愉快”。

1987年,康妮開始在NBC黃金時間主持新聞雜誌節目,這是她事業上的又一個轉折點。這使康妮的名氣更大。

從收視率來看,這些節目無疑是成功了,在市場調查統計中,顯示出極高的收視率,康妮的製片人對她簡直滿意極了,稱讚她具有從報道嚴肅新聞到通俗節目的應變能力——她不論報什麼都能使收視率翻一個筋鬥!但批評家們卻說,這些趣味不高的節目“玷汙了她自己的好名聲”。

爭論歸爭論,批評歸批評,康妮的身價不斷隨著收視率在水漲船高。而批評爭論,在某種意義上說,為她打了擴大知名度的廣告——她更加炙手可熱了。

1989年9月23日,康妮由NBC又被挖回到老東家CBS,三年合同薪水總計約600萬美元。

康妮回到CBS主持《與宗康妮麵對麵》,後又改為《與宗康妮對望》。節目大獲成功。

1993年6月1日,CBS決定由宗康妮與名震四方的丹·拉瑟共同主播晚間新聞,康妮因此成為CBS晚間新聞播報曆史上第四位主持人——第一位女主持人,這對於康妮來說,就是坐上了皇後的寶座,這是康妮苦苦追求了多年的最絢麗的夢想!坐在丹·拉瑟身旁的康妮,真是神采飛揚,滿麵春風。

宗毓華的成功之路,是她抓住機遇與捕捉機遇,並將機遇發揮到極至的最終必然結果。她借“水門事件”一炮打響了在全國的知名度,成了名記者。在麵臨人生重大轉折的關頭,毅然聽從內心召喚,去了洛杉磯的KNXT電視台,進一步擴大了知名度,並得到了自己那時的最高年薪。宗毓華將KNXI作為進軍全國電視網的一塊跳板,在KNXT獲得了足夠的知名度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後,她在申請回CBS總部未獲批準的情況下,毅然投入到NBC的大旗之下,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日出新聞》的主持人,後又被委以重任擔任NBC新聞雜誌節目的主持人,也大獲成功。在CBS的明星主持人黛安·莎耶從CBS去了ABC後,CBS由以前的三巨頭之首的地位降到了老三,CBS又不惜血本從NBC那裏挖過了宗毓華。宗毓華在CBS施展出自己的全部才華,將專題新聞節目《與宗康妮麵對麵》辦得有聲有色,大獲成功。這次成功又為她帶來了登上事業頂峰的機遇,與丹·拉瑟聯合主持《晚間新聞》。

宗毓華在一次又一次機遇麵前不斷超越自我,她的絢麗的人生軌跡啟示我們:一份汗水一份收獲,機遇決不是上蒼的恩賜,而是辛勤勞作者應得的報償。

史丹華: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

說起萊絲麗·史丹華,雖沒有宗康妮那般星光耀眼,但也是大名鼎鼎,不容忽視。

在1991年3月,哈裏·裏森納從《60分鍾》節目光榮退休之時,大牌製片人唐·休伊特就將敏銳的目光投向了史丹華,他將大手一揮,對史丹華果斷說道:“簽一份新的人生契約如何?”唐·休伊特說:“我不知道此時還有誰比萊絲莉·史丹華更有資格加入《60分鍾》這個團隊。”加入《60分鍾》節目,是多少記者夢中的奢望,《60分鍾》節目的幾個主持人個個都是大牌,邁克·華萊士是《60分鍾》的元老,還有丹·拉瑟。黛安·莎耶也是在《60分鍾》的大熔爐中千錘百煉,練就了一身本領,走出《60分鍾》後就登上了事業的頂峰。

史丹華年近30才進入新聞記者的行列,在為《紐約時報》編輯分類廣告時,還為市長約翰·林賽撰寫發言稿。這時她終於作了一生中最大的決定:“我決心要做個記者。”

這時的史丹華雄心勃勃,她的眼界很高,她將求職的目標鎖定在《紐約時報》,但時報並未接收她成為一名記者,他們說她缺乏經驗,加上又是一位單身女性,所以拒絕了她的請求。這對史丹華不啻是當頭一棒。恰逢這時總統大選,1968年NBC新聞部臨時雇用她作了一名選情調查員。後來史丹華不得不回到馬薩諸塞州,去《波士頓環球報》應聘,仍然又遭到了拒絕。史丹華在失望之下,又轉向NHDH電視台應聘製片人工作,WHDH是CBS在波士頓的聯盟台。這次她成功了,最後她得到了一份工作,負責采訪專題新聞和軟性新聞故事。史丹華開始了她人生的一個裏程碑,她將往日的求職失敗的頹喪心情一掃而光。她後來回憶說:“得到這份工作,真使我有一種死而複生的感覺,雙方真是一拍即合,如同一見鍾情一樣。”

就這樣史丹華獲得了進入電視新聞界的第一份工作。她以前事事都難遂人意,現在卻感到了幸運女神懷抱的溫暖。

1972年,WHDH更換了經理,史丹華也換了工作,但不是一張打發走人的解聘書,她鴻運當頭,被調到CBS駐華盛頓記者站,這是她通往電視網的成功階梯。她被安排負責采訪指定機構的獨家新聞。史丹華這次確實走運,這兒正需要一名女記者。

“水門事件”剛開始隻是一樁不起眼的盜竊案,它不是像丹·拉瑟這樣的大牌記者關注的新聞事件,它像一個老套的警察與小偷的故事。但就是這樣一件後來炒得沸沸揚揚的醜聞,卻讓史丹華這位才上任僅三個星期的年輕記者碰上了,說來也真湊巧,當時像丹·拉瑟這樣的大牌記者都去外地采訪大選新聞去了,他們都不在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