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3 / 3)

崔永元愛哭,這個特點很多人都知道,這看起來似乎與他的幽默“壞笑”格格不入,但崔永元卻並不顯得矯揉造作,而是順其自然,真情流露,細心的觀眾一定會覺察到他的“斜眼歪嘴的壞笑”後麵是嚴肅,幽默隻是崔永元的手段,而嚴肅才是他笑容後麵的目的。

做《感受堅強》這期節目時,他勸了半天大家要笑別哭,可一開場他說了沒幾句話自己就先忍不住了,為克製自己不哭,他用力抓緊手中的話筒。人前歡聲笑語的崔永元是一個最容易被感動的人,這也印證了他的平民意識和隨和性情。

這期節目的嘉賓是北京的一個小女孩叫張穆然,得了不治之症,生命之路對她而言已經不長了,她有個小的願望,想與崔永元一起當一回她喜歡的《實話實說》節目的主持人,然後在這個節目中見一下她喜歡的主持人……於是大家喜歡的主持人敬一丹、方宏進、水均益、崔永元和白岩鬆第一次在一個節目中團聚。

小穆然因病沒能來當她的“主持人”,節目做完後,崔永元和編導們一起熬了一個通宵,搶在死神來臨之前和小穆然見了麵。

幽默之中是對生活現象的深刻反思,這才是崔永元幽默話語的真正魅力、獨到之處,經不起回味的幽默隻能聊博一笑。

鞠萍:孩子們心中的“姐姐”

左手一張電光紙,右手一把小剪子,“先這樣兒,再那樣兒,然後就這樣兒。”熒光屏上,隻見她眉開目動、輕聲細語地說,認真細致地做,一隻漂亮的小仙鶴、一件精巧的玩具,就那麼折呀疊呀,轉眼之間就完成了。她還搖著腦袋教孩子們唱歌,比比劃劃地教他們畫畫,手牽著手領他們去參觀展覽……

她是誰呀?

你若問一個孩子,他會覺得如同進了他家大門卻不認識他爹媽一樣新鮮可笑。他會情不自禁地喊道:“她是鞠萍姐姐呀!”

是啊,守在電視機旁的億萬中國兒童,大概沒有不迷鞠萍的。在孩子們的一片純真童心之中,鞠萍姐姐的魅力,恐怕早已蓋過了任何一位權威人士。《七巧板》節目的主持人鞠萍,真正成了當今中國名副其實的“孩子王”。

不少成年人因此感到不解:邪門兒,這麼一個年紀輕輕的鞠萍,怎麼能把成千上萬個孩子,就癡迷瘋魔成了這般模樣?自從1985年6月1日起,走上中央電視台《七巧板》少兒節目和小朋友見麵後,鞠萍很快就贏得孩子們的喜歡和愛戴,盡管她隻是每星期四的晚上才能和小朋友們見麵,但孩子們都由衷地喜愛她,親昵地叫她“鞠萍姐姐”。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熒屏旁的孩子們長大了一撥又一撥,可屏幕上的“鞠萍姐姐”仍是孩子們的最愛,仍是孩子們可親可敬可愛的“姐姐”。

說起“鞠萍姐姐”這個昵稱的來曆,還有一個小故事呢。那是《七巧板》節目剛開始策劃的時候,大家都為主持人的愛稱在發愁。正趕上一幫孩子們來錄製節目,鞠萍靈機一動,她將這個“小皮球”踢給了孩子們。叫老師?叫阿姨?叫姐姐?孩子們一錘定音,一致喜歡叫“姐姐”。問為什麼?孩子們說,姐姐親,姐姐好。可能教師有一種威嚴感,是長輩,要尊敬,而姐姐則是同輩,是朋友,能平起平坐,摸爬滾打,隨隨便便。於是“鞠萍姐姐”便叫開了。在鞠萍居住的大院裏,孩子們管像她這麼大年齡的叫阿姨,惟獨管她叫“姐姐”。她的爸爸媽媽半喜半憂地對她說:這不行,老叫“姐姐”怎麼成,這輩份不對呀!問問孩子們為什麼?那還用說,叫“姐姐”親唄!隻要孩子們喜歡,哪管他什麼輩份,鞠萍打定了主意,願做一輩子的“鞠萍姐姐”。

“鞠萍姐姐”的魅力讓小朋友們對她的喜愛近乎“崇拜”。這首先因為她有一顆率真的童心,以心才能換心。鞠萍是幼師畢業,三年的正規教育使她熟知兒童的心理和特點,所以她說話也是嘰嘰喳喳地孩子氣十足,和孩子們有天然的相通之處。在主持《七巧板》節目中,鞠萍特會跟小朋友們說話,聲音特甜,表情特乖巧。在孩子們的眼中,鞠萍姐姐永遠不會有厭煩他們、責備他們的時候,她總是那麼笑容可掬,和藹可親,柔聲細語。鞠萍著意從語言的意識、語氣、節奏上表達出她的一顆天真童心,她對孩子們講話很親切、自然、舒緩,語言還有一定的規範化。她從不用老師和阿姨的那種說教語氣和孩子們說話,她問小朋友們是否同意時不說“行不行”,而是說“好不好啊”;一有是否的意思時,就問小朋友“是不是啊”。同時問候小朋友的話也特別多,像“小朋友,你們好”。

對於幼教的效果來說,身教更重於言傳。小朋友們不光喜歡姐姐的天真活潑的話語,更喜歡姐姐的哄孩子的“十八般武藝”。幼兒的模仿能力強,你教他幾招,他會更加佩服你,威信無形之中就更高了。鞠萍在幼教方麵掌握了許多本領,並在節目中運用自如。唱歌、彈琴、繪畫、遊戲、手工等,樣樣都行。《學學做做》中,她教小朋友折紙船、紙鶴;《畫音樂》中,她領著孩子們邊聽音樂,邊發揮想象力畫出音樂的感受來;《哆睞咪》中,她教小朋友們唱歌,一曲歡快的《種太陽》受到了許許多多小朋友的喜愛。《你知道嗎》中她給小朋友們繪聲繪色地講大千世界的神奇奧妙。在屏幕上的孩子們中間,她很自信、揮灑自如,唱、彈、舞、做樣樣靈通,讓孩子們覺得她特有本事,非常讓人敬佩,於是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地很信賴她,威信就樹立起來了,屏幕上姐姐的一句話比自己的爸爸媽媽告訴十句都管用。小朋友們在可親近的姐姐麵前也少了幾分拘謹,多了幾分靈氣,節目自然就顯得活潑、生動。

鞠萍的魅力,還來自於她所追求的一種“自然清新,俏麗活潑”的屏幕形象,年輕的姑娘都喜歡穿緊身衣,力求形體美,展現青春風采,但鞠萍卻喜歡穿寬鬆肥大的服裝。這是因為穿緊身衣服和牛仔褲為孩子們做示範動作,孩子們看了會感到吃力、別扭。她的服飾款式簡練,色彩鮮豔,色調大方,盡可能地樸實、純真。她特意留了短發,怕留了長長的披肩發,就會影響和孩子們的交談,不方便經常與孩子們談話做遊戲。有一次,鞠萍燙了發,馬上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失望和不滿,一個小朋友來信寫道:我看了你燙發很傷心,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姐姐,是永遠不會成為大人要燙頭的。鞠萍激動地流下了熱淚,深深理解到有多少孩子在深情地關注著她。鞠萍特意在節目中誠懇地表示了歉意,保證以後不再以燙發的形象出現在屏幕上,以免失去在孩子心目中的天真形象。於是她恢複了齊刷刷的短發,模樣清清爽爽、俏麗動人。

自信和好勝是鞠萍最突出的個性,而她的個性與節目內容更是珠聯璧合,使節目更受小朋友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