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細心謹慎,不讓小人總得誌(2 / 3)

像李廠長這種被人摸清底細鑽了空子的事情幾乎時有所聞。而“港商”的騙術僅在於:他交出假心,以此誘騙你交出真心。而你卻不知江湖險惡,誤信小人,心實厚道地什麼都對他說了。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有必要吸取教訓,換一種那種“實心眼兒”的做人態度。

矜持是很多人借以保持神秘的法寶,現實生活中人們卻常常把握不住,因此吃虧的決不在少數。心裏有什麼秘密,你把它放得很高看得很重,它會讓你變得含蓄和深沉。可一旦說給別人聽,你的“它”就沒了,而若給有城府的人知道了,他就在你麵前更有資格矜持了。因為你把內心的一塊領地出賣給了人家,人家就有了更大的內心勢力。他的大城府既然占據了製高點,他就可以在自家陽台上任意俯視你的小城府了,而且一覽無餘。

人在交際中,全盤托出的人是最愚蠢的,“心機”重的人懂得分寸,不會輕易泄露並掏出整個人心。碰上老實的人,你們一見如故,把老底全都抖給對方,也許會因此成為知心朋友。但在現實中,更多可能的情況是:你把心交給他,他卻因此而小看你,更有甚者會因此打起壞主意,暗算你。所以說,在待人處事中,尤其是對摸不清底細的人,切記做到“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否則,吃虧受傷害的將是你自己。

“我菜都買好了!啊?好吧……謝謝,再……”小莊的“再見”還沒說完,對方就掛了電話。她呆坐著,電話還拿在手裏,發出“嗚、嗚”的聲響,在這個已經空蕩蕩的辦公室裏,顯得格外刺耳。

“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一隻手伸過來,幫她掛上了電話,小莊抬頭一看,是新來的劉小姐。

“沒什麼事。”她動了動嘴角:“怎麼你還沒回家?”

“急什麼?也沒有什麼事等我回家去辦!家都不像家了。還不如在辦公室裏,至少感覺充實些。”

小莊抬抬眼角,仔細地看了看這位已年近中年的女人,大家都說她不好惹,可是,她身上卻透著一種落寞感,一種和自己相似的落寞。看到別人也有的落寞,倒使小莊放鬆了些,甩甩頭發,一笑:“一起出去吃個晚飯吧?我請客!”

沒人知道今天是小莊的生日,除了“他”。當然!現在又多了個她——劉小姐。

一直到飯後甜點的時候,她才說出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沒想到的是,劉小姐一點也沒驚訝,隻是淡談地一笑:“我的生日,也常是這樣過的。他,總有事,總是突然打個電話說抱歉,害我對著一桌做好的菜和插好的蠟燭掉眼淚……唉!有什麼辦法?跟別人分……”

小莊愣住了。赫然發現,眼前這位劉小姐,儼然是一麵鏡子,立在自己眼前,從鏡中看到的是自己。忍不住的淚水,突然一串串地滾下來。趕緊拿餐巾去擦,還是被劉小姐看見,焦急又關心地問:“你怎麼了?什麼事讓你這麼傷心。難道你也……”小莊的心理防線刹那間崩潰了,多少年來,從不曾對人傾吐的秘密,如同滾下的淚水般,全湧了出來。

說完時已近深夜,劉小姐開車,送她到家門口,這也是小莊從沒經曆過的,不管多熟的同事,她都不曾把人帶回家,這是她和“他”之間的秘密,不能讓人知道。但是,今晚,她覺得好輕鬆,覺得終於遇到一個跟她有著同樣痛苦、同樣煎熬的人。發覺自己不再孤獨。

經過這次傾訴,劉小姐成為了小莊最要好的朋友。隻是,小莊不明白,為什麼其他同事,漸漸對她露出奇怪的眼光。有時候,桌上的電話才響,她就感覺得到幾十雙眼睛都在偷偷地看她,幾十隻耳朵都在偷偷地聽她說些什麼。

終於有一天,王小姐偷偷對她說:“你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其實,你不該講,大家同事六七年,你都沒說,為什麼劉小姐才來,你就告訴她了呢?她又是個大嘴巴,到處吹牛,說她知道你的私事。”

“可是她,她不是也一樣麼?”

“她也一樣什麼?跟你一樣愛上了有婦之夫?真是天大的笑話!她今年初才結的婚!”

小莊忍不住地衝到劉小姐麵前,低聲狠狠地問:“你為什麼把我的事跟別人說?你明明才結婚,又為什麼要騙我?”劉小姐緩緩地偏過頭來:“哎呀!交個朋友嘛!我看你那麼傷心,八成是那回事,編個故事讓你舒服點。”然後又是淡淡一笑,“何況,我不編那個故事,你也不會告訴我你的故事啊!”

可憐的小莊犯了個愚蠢的錯誤,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傷痛。她全然忘記了逢人隻說三分活的古訓。把自己交了出去,就等於把水潑出去了,收不回來的。這樣,以後她還能平衡地與人保持一種相等的距離嗎?不可能。她隻好疙疙瘩瘩地生活在同事們中間。

總之,袒露自己的內心會使你受人擺布。對人交心是危險的,因為你有了讓人控製的把柄,會成為任人驅使的奴隸而不能自主。老於世故的人,隻說三分話,不必說、不該說的盡量不說,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和防範。

我們主張不那麼老實做人,意思是:對還不了解的人,無論說話或做事,都要有所保留,不可一廂情願。告訴你不要一下子就把心掏出來,是因為人性複雜,你若一下子就把心掏出來給對方,用心和他交往,那麼就有可能受傷。

把心掏出來,這代表你的真誠和熱情,但是你把心掏出來,他也把心掏出來的人不太多,而且也有掏的是假心的人。若這種人又別有居心,剛好利用了你的弱點,好比薄情郎對癡情女一般,那麼你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而會玩手段的人,更可以因此把你玩弄於股掌之中。

不該說的話,一定不能說。如果礙於麵子無法拒絕的時候該怎麼辦呢?看看聰明的羅斯福是怎麼做的:

羅斯福出任海軍部長助理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好友問及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軍事基地的事。

“我隻希望你能告訴我,”他的朋友說,“我所聽到的有關建立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其事。”

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絕是好呢?

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麼,”羅斯福微笑著說,“我也能。”

“出我的口,入你的耳,切莫向第三個講起。”這全是自欺欺人的廢話,任何時候都不要指望別人對某事能守口如瓶,你可以給好朋友說,他也可以同樣地給他的好朋友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說”。

孔子早就說過:“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知的人,你就暢所欲言,吐露真心,該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啊!

所以“逢人隻說三分話”,不必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記得,千萬不要自己出賣自己。

生活中的許多日常用品、用具都安有把柄,是為了方便我們使用。

每個人也有把柄,這就是我們的弱點。你的趣味、喜好都可以被旁人用作打開你欲望之門的鑰匙,隻要拿你最喜歡或忌諱的東西去誘惑或打擊你,你就必定上鉤無疑,授人把柄。你的隱私如緋聞、受賄、罪行等也可以使你受製於他人。在談判、競選、糾紛中也常被使用,效力巨大無比。

唐代的馮頤本是一介武將,後來被調至山東一帶任地方文官,利用一些巧妙的手段,製服了地方上的惡勢力,被人們傳為美談。

在淄博一帶,有個大戶人家出身的名叫申坤的人,年輕時曾強奸別人家的妻子,被人用刀砍傷了麵頰。如此惡棍,本應重重懲治,隻因他家重金賄賂了官府的功曹而沒有被革職查辦,最後還被調升為守尉。

馮頤上任後,有人向他告發了此事。馮頤覺得簡直是豈有此理!就召見申坤。申坤心中七上八下,硬著頭皮來見馮頤。馮頤仔細看了看申坤的臉,果然發現有傷痕。就將左右退開,假裝十分關心地詢問究竟。

申坤做賊心虛,知道馮頤已經了解了他的情況,就像小雞啄米似的接連給馮頤磕頭,如實地講了事情的經過,頭也不敢抬,隻是一個勁地哀求道:“請大人恕罪,小人今後再也不幹那種傷天害理的事了。”

“哈哈哈……”馮頤突然大笑道:“男子漢大丈夫,本是難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本官想為你雪恥,給你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你能效力嗎?”

於是,馮頤命令申坤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今天的談話情況,要他有機會就記錄一些其他官員言論,及時向馮頤報告。自此以後,申坤已經儼然成了馮頤的親信、耳目。

自從被馮頤寬釋重用之後,申坤對馮頤的大恩大德時刻銘記在心,所以,幹起事來特別賣命,不久,就破獲了許多起盜竊、強奸等犯罪活動,工作屢見成效,使地方治安情況大為改觀。馮頤也提拔他做了縣令。

又過了相當一段時期,馮頤突然召見那個當年受了申坤賄賂的功曹,獨自對他進行了嚴厲訓斥,並拿出紙和筆,要功曹把自己受賄的一個錢以上的事通通全部寫下來,不能有絲毫隱瞞。

功曹早已嚇得篩糠一般,隻好提起了筆,寫下自己的斑斑劣跡。

由於馮頤早已從申坤那裏知道了這位功曹貪汙受賄的事,所以,看了功曹寫的交待材料,覺得大致不差,就對他說:“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聽候裁決。從今後,一定要改過自新,不許再胡作非為!”說完就撥出刀來。

功曹一見馮頤要拔刀,嚇得兩腿一軟,又是打躬又是作揖,嘴裏不住地減:“大人饒命!大人饒命!”隻見馮頤將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功曹寫下的罪狀材料,三兩下將其砍成紙屑,扔到紙簍裏去了。

自此後,那個功曹終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工作起來盡心盡責,不敢有絲毫懈怠。

抓刀要抓刀柄,製人要拿把柄。一旦你身上的弱點被有心者發現,他就不會輕易的放過,會用弱點“拿住”你為他所用。

在人情關係學中,尋找把柄、製造把柄主要用於控製他人,使其為我所用,聽我調遣。所以,如何避免別人掌握自己的把柄,使自己受製於人也是做人做事必不可少的學問。

有些人心裏藏不住話,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心裏想到什麼就四處傳播。他們口無遮攔,想說便說,黑的白的,你的我的他的……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中國有句俗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許多人的失敗往往是自己的多嘴造成的。

若想不留把柄於別人,能管住自己的舌頭,少說幾分話就是最大的成功。

尤其要注意,以下幾種話更不能隨便說,一旦說了,就是把柄一件,惹得一身不必要的麻煩:

捕風捉影的話不要說捉賊要贓,捉奸要雙,這就要求我們說話辦事要有真憑實據,如果我們向對方說的悄悄話,如風如影,純屬無稽之談,那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對一個人的隱私更是不可在私下信口開河,胡編亂造。人心難測,不一定對,但不無道理,我們說悄悄話也不能隻圖一時痛快,而不計後果。

違紀泄密的話不要說小至單位大至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都有秘密,我們隻能守口如瓶,不可泄露。有的人輕薄,無紀律性,就私下把機密“悄悄”傳出去了,弄得一傳十,十傳百,家喻戶曉,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如獲至寶,拿去作為謀利的敲門磚,給單位乃至國家造成嚴重損失。即使諸如涉及人事變動的內部新聞,你也不要去向有關的人說悄悄話,萬一中途有變,你如何去安撫別人呢?如果為此而鬧出了矛盾誰負責呢?向親友泄秘,不是害人便是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