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悄悄話的話也不要說須知這世上有些人很怪,情投意合時無話不說,無情不表;一旦關係疏淡,稍有薄待,便反目成仇,無情無義,甚至添油加醋,不惜借此陷害,從而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這些抖出悄悄話的人,也要吃虧的。假使你聽了悄悄話,也沒有必要往外抖,任何人在這個世上都有一片自由的天地,還是講究信義,以善良為本,以免讓人反咬一口。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各種驚險場景層出不窮,每個人都麵臨著陷阱。在這時候,要保全自己,首要做法就是徹底消滅一切把柄。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無小辮子可抓,才能擺脫陷阱,化險為夷。
曹操的兒子曹植喜歡楊修的才能,常常邀請他到家裏談論逸聞趣事,整夜都不休息。曹操和眾位大臣商議,想立曹植為太子。曹丕聽說了,就密請朝歌長吳質到他府中商量對策,又怕被人發覺,就讓吳質藏在一個大筐裏,上麵放些布匹,別人問起,就說是布匹,用馬車把吳質拉進了曹丕府中。
正好楊修看見了吳質從筐裏爬出來。他和曹植是好朋友,當然希望曹植能當太子,於是,就跑去向曹操告密。曹操派人在曹丕府前檢查,曹丕慌忙告訴了吳質。吳質說:“不用擔心,明天用大筐裝上布匹拉到府裏來,迷惑一下他們。”第二天,曹丕就派人按吳質所說的話去做了。
曹操派的人檢查了幾次,發現全是布匹,就回去把情況報告了曹操。曹操懷疑楊修陷害曹丕,從此對他十分厭惡。
世事艱難,人心險惡。所以我們要處處留心,不授人以把柄。但如果不小心被人抓住把柄時,可以向吳質學習:當對手抓住你的把柄企圖大做文章時,你一定不要慌,要及時徹底地消除把柄,洗淨自己,同時給對方狠狠的一擊。
每個地方都有“小人”,和“小人”的關係若處理不好,你就會常常吃虧。君子與小人不兩立,而小人與君子不同謀。君子坦蕩蕩,用心於正,疏於防備;小人長戚戚,用心於邪,暗施詭計,讓人防不勝防。所謂:寧願得罪君子,不得冒犯小人。做人不但要敬君子,更要敬小人,這才是明哲保身的好辦法。
那麼,該如何妥善處理和“小人”的關係呢?下麵是一些基本原則:
不得罪他們——留心防範“小人”一般來說,“小人”比“君子”敏感,心理也較為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語上刺激他們,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們,尤其不要為了“正義”而去揭發他們,那隻會害了你自己!自古以來,君子常常鬥不過小人,因此小人為惡,讓有力量的人去處理吧!
保持距離——與小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保護自己的妙藥良方別和小人過度親近,保持淡淡的同事關係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過疏遠,好像不把他們放在眼裏似的,否則他們會這樣想:“你有什麼了不起?”於是你就要倒黴了。所以,與小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保護自己的妙藥良方。
小心說話——千萬別讓小人在你嘴裏獲得什麼口風和小人聊天,說些“今天天氣很好”的話就可以了,如果談了別人的隱私,談了某人的不是,或是發了某些牢騷不平,這些話絕對會變成他們興風作浪和有必要整你時的材料。所以,千萬別讓小人在你嘴裏獲得什麼口風。
不要有利益瓜葛——千萬不要想靠小人來獲得利益,因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們必會要求相當的回報小人常成群結黨,霸占利益,形成勢力,你千萬不要想靠小人來獲得利益,因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們必會要求相當的回報,甚至纏著你不放,想脫身都不可能!
吃些小虧無妨——切莫因為吃點小虧而與小人發生爭執“小人”有時也會因無心之過而傷害了你,如果是小虧,就算了,因為你找他們不但討不到公道,反而會結下更大的仇。所以切忌因為吃點小虧而與小人發生爭執。
君子布陣鳴號角出去,小人用夜戰施煙火突襲。因此君子要敬畏小人,防備小人。
在漢高祖劉邦的軍事將領中,淮陰侯韓信是個最傑出的人才。如果沒有韓信的幫助,劉邦很可能打不敗項羽。韓信的家鄉是淮陰。他出身窮苦,但誌向極大,胸懷韜略、思維敏捷。他身材魁梧,文武兼學,平時喜歡佩帶一把劍,他家鄉的一些年輕人看他窮,很瞧不起他。有一天韓信身背寶劍走在街上,看見有幾個小夥子走了過來,其中一個潑皮無賴首先指著韓信的鼻子說:“瞧你個頭不小,還帶著寶劍,敢與我比劍嗎?”韓信抬頭看看他,暗想可能沒有獲勝的把握,就搖搖頭說:“我不精通劍術,不是你的對手,請你讓我過去,有禮了。”說著,他一躬到底。但那無賴卻不肯放過韓信,“你這無能的小子,也配背一把寶劍,今天你用寶劍刺我一下,我就讓你過去,否則你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如若不肯,今天咱們沒完!”
這時,鄉親們都圍了上來,韓信手按劍柄,正要發作,可轉念一想,自己胸懷大誌怎能和一個無賴相爭呢,無論誰勝誰負,誰死誰傷都必定影響自己日後的遠大鴻圖,勿要因小失大。於是,韓信不顧人們的嘲笑,強忍滿腔憤怒,爬在地上從那無賴的胯下鑽了過去。
曾經為大唐中興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唐朝名將郭子儀,不僅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在待人處世中,還是一個善於對付小人的高手。郭子儀在與小人打交道的時候有他自己的秘訣,那就是“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安史之亂”平定了後,功高權重的郭子儀並沒有開始居功自傲,然而為了防小人的嫉妒,他反而比原來更加小心了。
有一次,朝中有一個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僚盧杞要來拜訪郭子儀,此人乃曆史上聲名狼藉的奸詐小人,相貌奇醜,生就一副鐵青臉,臉形寬短,鼻子扁平,兩個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人們都把他看成是一個活鬼。正是因為這樣,婦女們在看到他以後都不免的會掩口失笑。因家中侍女成群,郭子儀事先做了周密安排,聽到門人的報告,他立即讓身邊人避到一旁不要露麵,他自己等待。
盧杞走後,姬妾們又回到病榻前問郭子儀:“許多官員都來探望你的病,你從來不讓我們躲避,為什麼此人前來就讓我們都躲起來呢?”郭子儀微笑著說:“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極為醜陋而內心又十分陰險。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聲發笑,那麼他內心裏麵一定會心存忌恨,如果此人將來掌權,我們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儀對這個人比較了解,所以在與他打交道的時候就做到了小心謹慎。
後來,這個盧杞當了宰相,他想盡了一切的報複之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陷害掉,隻是對郭子儀比較的尊重,沒有傷他一根毫毛。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郭子儀對待小人的辦法是既周密又老練的。
韓信和郭子儀為什麼能有平坦的仕途,從他們“敬小人”的處世哲學中可見一斑。
小人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當麵正人君子,背麵卑鄙小人;表麵光明正大,暗地陰險狡詐,隻要你稍有疏忽,就會落入小人的圈套。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最好是避開小人,能躲多遠就躲多遠。但不得不和小人打交道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周全,謹慎應對。
司馬光認為小人“挾才以為惡”,提出“不用小人”。荀子卻主張“敬小人”。他認為“不敬小人,等於不敬虎”。這話看起來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現實生活中,小人確實是比較難纏,也難以對付。小人說話真真假假,言而無信。小人做事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荀子用“敬小人”方式對待小人,不失為良謀妙策,比起孔子處處遭受小人暗算,常常被小人逼得離家出國、漂流四海要好得多。
下麵我們先來看一下對付小人的基本法則:
不要當眾和他發生衝突這樣他會對你懷恨在心,伺機報複;
爭取抓住他的把柄並讓他知道。這樣不管他心裏怎麼想,至少不會對你做什麼;
製造他需要你幫助的機會他來求你時你就可以很真誠的說你的想法,如實說你以前對他的看法,這樣他會接受的,以後就看你了;
遇到小人一定要冷靜,否則會波及很多人一停,二想,三觀察。不予理會,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你為了這個小人費太多的腦細胞那可就不值了;
不要想著遠離小人你想遠離的想法本身體現了你的害怕,你不用遠離他,因為他並不可怕,相反,你要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信任,讓他感覺到你很喜歡和他成為朋友,那麼他會不知所措的。如果麵對小人你實在笑不出來,就當他是空氣吧,你隻是給空氣一個微笑而已嘛,不要吝嗇;
喜怒不要形於色不要讓人從你的外表看出你的真實想法和情緒變化,不要多講話,特別是不要對他講實話。
對待小人要善用手段手段高的,用小人以驅馳小人;能力高的,還小人以顏色;品德高的,視情況待小人以寬容但不是縱容;
進退有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理睬;欺人太甚,我必犯人。
看完了總的原則,下麵我們來看該怎麼根據小人的類型分而治之。
溜須拍馬,阿權附貴的小人這樣的小人主要表現在:瞄準目標,死心踏地巴結上司,揣摩上司的心理,滿足上司的要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總把自己的功勞歸功於上司。
對付這樣的小人,古有言: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製人。遇到此情況就要分辨是非,創造時機,斷然采取行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打小報告,惡意中傷的小人這樣的小人,往往會先入為主,製造小道消息,搬弄是非,含沙射影,蠱惑人心。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對付他們,需要深思熟慮,戳穿虛假言辭,信任別人,不為小人所迷惑。勤於溝通和善於總結,不給打小報告者製造陰謀的機會。
挑撥離間,打擊異己的小人此類人善於製造陷阱,玩弄他人於股掌之中,坐收漁翁之利;口蜜腹劍,使你掉以輕心,疏於防範。
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力量,對付小人除針鋒相對外,也可以以豁達的胸懷寬容處之。因為大人大量,不會像小人一樣斤斤計較。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寧用有瑕疵的玉,也不用無瑕的石。其實這類人也有過人之處,要學會利用他們的長處。
假話連篇,謊話如山倒的小人此種人總是說謊臉不紅,行騙心安然,重複一萬零一遍,把方的變成圓的。他們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裝神弄鬼,害你沒商量。
對付他們,可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攻其不備,以謊試謊,揭穿他的把戲。
表麵幫你,心裏坑你的小人對付這類小人的策略是:保持安全距離。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善待所有人,但不跟任何人過分親昵,始終保持距離,不要輕信他人。因為最親近的人給予的傷害,才是最致命也是最難防的。
總之,對付小人,既要有一定的原則,還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技巧。首先要居安思危,勤於檢點,讓小人無機可乘;其次是處變不驚,從容鎮定,能以不變應萬變;再者是胸有成竹,進退自如,進則必勝,一劍封喉,退則能忍,海闊天空。
俗話說的好,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在潔身自好的同時,多想想自己有沒有犯過小人。即便沒有也要注意多妨著點,謹慎處事方能無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