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先聲奪人,第一印象得高分(3 / 3)

做到了這兩點,自然就可以順利地獲得對方在情感上的認同。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怎樣才能迅速獲得對方的認同感呢?

人們往往千方百計地想使別人注意自己,但大部分的“成績”都令人失望,因為他不會關心你、我,他隻會關心自己。所以,以對方作為談話的開端,往往能令他人產生好感。

讚美陌生人的一句“你的衣服色澤搭配得真好”,“你的發型很新潮”,能使他快樂而緩和彼此的生疏。也許,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說這話的勇氣,不過我們可以說:“您看的那本書正是我最喜歡的。”或是:“我看見您走過那家便利店,我想……”

小強老實、木訥,很少出聲,永遠引不起大家的注意。所以,盡管他工作勤勤懇懇,可在公司裏總是中不溜秋,幾年如一日地呆在當初的位置上。

老板最近出差,要帶幾個員工一道去。在火車上,小強的鋪位剛好在老板的旁邊,兩人寒暄了幾個問題後,就陷入了沉默。小強感到,這種大眼瞪小眼的氣氛簡直讓人窒息,一定得說點什麼打破僵局。可是他從來不和領導打交道,實在不知道從何談起。

突然,他瞥見老板腳上穿著一雙鋥亮的皮鞋,非常顯眼,於是就說:“老板,你這雙鞋子很有品位,在哪裏買的?”

原本隻是沒話找話,但老板一聽,頓時眼睛放光。“這雙鞋啊,我在香港買的,世界名牌呢!”老板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在服裝搭配上的心得,還善意地指出小強平時在工作中著裝的不足,兩人言談甚歡。

下車的時候,老板意味深長地說:“小強啊,看來以前對你的了解太少了,今後你好好幹。”

小強以“皮鞋”為話題,正是用了“以對方為話題”這一個重要法則,迅速拉近雙方間的距離。

美國某公司一位高級主管由於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了10萬美元的損失。第二天董事長通知他到辦公室來,這位主管以為自己肯定要被掃地出門了,便揣著辭職書前去見董事長,希望一會兒可以體麵一點離開。誰知董事長什麼也沒說,隻是輕描淡寫地通知他調任另一同等重要的新職。

這位主管大吃一驚:“為什麼沒有把我開除或降職?”董事長平靜地回答:“若是那樣做豈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萬美元的學費嗎?”這出人意料的一句激勵話,使這位高級主管從心裏產生了巨大的動力。後來這位高級主管果然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為該公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這個董事長無疑是深諳“雪中送炭”之道的高手,他清楚地知道,如果給這位主管繼續工作的機會,他的進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過未受挫折的正常人。事實上,這位主管也的確以優異的成績進行了回報。

小芳在某公司擔任文員工作。一天中午,一位董事走進辦公室,問道:“上午拜托你們打的那個文件在哪裏?”可是當時正值吃午飯時間,誰也不知道那個文件擱在哪裏,因此誰也沒有理睬他,這位董事站在那裏顯得有點尷尬。這時,小芳對他說:“這個文件的事我雖然不知道,但是,侯先生,這件事交給我去辦吧,我會盡早送到您的辦公室的。”當小芳把文件送給董事時,董事非常高興。

幾周之後,小芳高興地向她的同事宣布:她被調到行政部了。找文件是非常小的一件事,關鍵就是因為她在關鍵時刻幫了那位董事一把。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哪個更讓人感激不盡呢?當然是前者。把握時機,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幫他一把,既是一種善意,也是一種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有一位叫哈利的大富翁,他是一個做生意的奇才。在他15歲時,他在一個馬戲團當童工,主要工作是叫賣檸檬水。為此,哈利動起了小腦筋。

可令人不解的是,在馬戲開始前,他卻站在門口大聲喊:“來,來,頂好吃的花生米,看馬戲的人每人贈送一大包,不要錢。”聽到叫喊聲,觀眾被吸引了過去,高興地拿走不要錢的花生米,進入戲場看馬戲。

哈利在炒這些花生米時,特地多加了一些鹽,不但吃起來味道更好,而且越吃口越幹。就在這時,哈利又出現了。他提著爽口的檸檬冰水挨座叫賣,幾乎所有拿過免費花生的觀眾都要買他的檸檬冰水。

這就是“雪中送炭”的營銷妙法,花生米是刺激冰水需求的“強心針”,其力量真的不可小覷。

最高尚的雪中送炭應該是下麵這位意大利人了:

一九六四年的冬季奧運上,在雙人雪車競賽中,意大利隊的尤金諾·蒙提因比賽時義助英國雪車隊,而獲頒了一項特別獎──顧拜旦獎,以表彰他的運動家精神,這個獎是以現代奧運的創始人皮埃爾·顧拜旦的名字所命名的。

當英國隊的隊員發現他們的雪車有根螺栓斷裂時,正好位居第二名,看樣子是不可能繼續比賽下去。當時位居第一名的意大利隊蒙提在聽到這個消息時,立刻從自己的雪車上取下一根螺栓送給他們,雖然競爭激烈,但他卻毫不遲疑地幫助第二名的英國雪車選手,將雪中送炭的人性光明麵表露無遺。

英國隊有了那根螺栓才得以繼續比賽,並在最後贏得金牌。蒙提和意大利隊最後隻拿到銅牌。後來蒙提謙虛地說:“納許(英國隊的駕駛員)不是因為我送他那根螺栓才贏的,他贏是因為他的速度最快。”

雖然蒙提失去了金牌,但贏得了友誼和名譽。

還有一個商業領域的例子:

某個冬天,天氣很冷,寒風刺骨,正在和朋友聊天的他接到一個新客戶的電話。

“喂!您好!是李經理嗎?”一個很陌生的聲音問道。

“您好!我是,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得到您嗎?”他答到。

“哦,我想問下,您這裏可不可以幫忙維修一下焊機?我現在有兩台壞了,廠家現在不派技術員來維修,而且也很遠,我又急用。以前你到過我這裏發過名片,我是在……”

“好的,我現在馬上過去,請您稍等一下。”他答應了。

四十分鍾後他到了客戶那裏。老板見到他很開心,看到他是騎著摩托車過來的,還客氣地問道:“冷吧!來,先喝杯熱茶!”他謝絕了老板,說還是先看看機器。

老板帶領著他走進了車間,機器旁邊蹲著兩個焊工師傅,老板讓他們對他說明了機器故障現象。他檢查了一下,然後讓師傅一起幫忙將機器外殼等卸下,經過近一個小時的維修組裝之後終於可以正常使用。由於機器沒有專職人員保養,內部積聚了大量的灰塵,他的手上衣服上沾滿了油汙之類的贓物,老板看見後親自為他倒水洗手,還一聲接一聲說謝謝。待他跨上摩托車,老板問他多少錢時,他微笑著:“這是第一次給你維修,又沒有換什麼配件,以後我們再合作再說吧!今天是贈送的。”說完後他爽朗地笑道。看得出老板很是感激,又是一聲接一聲地道謝。

待他啟動了摩托車準備走時,老板又關心地問他:“怎麼不戴頭盔?”

他再一次笑道:“當時走得急,忘了!”

老板一直站在那裏,向他招著手,直到他走遠才進了廠裏。

剛回到店裏,那位老板就打來電話,向他詢問一些焊接配件的價位如何。然後,傳了一份訂購單給他,還交待了采購人員以後焊接方麵有什麼需要采購的就直接撥打他的電話采購,並告訴他今年將要增添許多新的焊接設備。

真心待人常常能形成一種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雪中送炭的關懷,解人急危的幫助,常令人終身難忘。曆史上,漂母一飯,令韓信終生難忘,其可貴處自然不是這飯本身,而是蘊含其中的一片真情。

一家製造企業的總裁講述了一件事:

一天,一名鋼材公司的業務員來到他的辦公室。這個業務員穿著一件昨天就已上身的襯衫和一條皺巴巴的褲子。用含糊不清的話語說:“早上好,先生。我代表洛斯鋼鐵公司。”

“什麼?”這位先生很不高興地問,“你代表洛斯公司?年輕人,我認識洛斯公司的董事和經理,你錯誤地代表了他們。”

這位業務員還來不及介紹自己的產品就被拒絕了。為什麼呢?

和別人見麵時,首先映入人家眼簾的是你的儀容服飾。可以說,初次見麵給人印象的90%產生於服裝與你的儀容。一般來說,這兩樣能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氣質和情操。穿戴整齊、神清氣爽,看起來幹淨利落的人容易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而衣冠不整的人隻會給對方留下辦事馬虎、懶惰、糊塗的印象。

當你初次站到一個陌生人麵前時,對方喜歡或不喜歡,通常都是靠第一眼的印象。想想看,如果你自己看到一個陌生人,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看看這個人的穿著打扮,他的長相是否好看?這個人的品位和興趣是否與我相似?假使你對這個人印象不壞,而他又隨口讚美你一句,你可能會對他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將心比心,對方也會這麼想。

公關專家有一句名言:要給人好印象,你隻需要7秒鍾。通過大量的分析,研究者們成功描繪出了影響第一印象形成的因素:

第一印象的形成有一半以上內容與外表有關不僅是一張漂亮的臉蛋就夠了,還包括體態、氣質、神情和衣著的細微差異;大約40%的內容與聲音有關。音調、語氣、語速、節奏都將影響第一印象的形成;隻有少於10%的內容與言語舉止有關。

試驗顯示,見到一個陌生人時,你頭發的樣式比麵部特征更能吸引對方的注意長發暗示著健康和性感,短發看起來自信而成功,自然、中長、沒有特定款式的發型,則讓人感覺智慧和真實。

握手也能傳遞重要信息研究發現,那些握手時目光和你直接接觸、手掌幹燥、堅定有力、自然擺動而不是無力、潮濕、試探性的人,不僅能讓你對他感覺良好,還將取得你的信任。

儀容整潔這應該是一個不複雜的問題。男性的頭發或胡子都不應該太長,女士最好不要畫濃妝或染發;其次要舉止得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細微之處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注意了這些細節之後,你需要做到的就是迅速抓住對方的注意力,讓他對你感興趣甚至是刮目相看。

當和紳還是宮中一個默默無聞的侍衛的時候,一天,乾隆正在頤和園裏麵坐著車遊賞春光。忽然,一名侍衛急匆匆地走到駕前,奏到:“雲南呈奏本,緬甸要犯逃脫。”乾隆接過奏章,細細讀過後,眉頭一皺,龍顏大怒,說道:“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這話出自《論語》,兕指雌犀牛。大意是說,動物園裏的動物跑出來了,珍藏的上好的東西被毀壞了,是誰的責任?

可侍衛們不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都瞠目相向,不知所措。這時,隻有和紳朗聲回應到:“是典守者不能辭其責耳。”和紳的大意是說,是守衛的責任。乾隆不料有人應聲回答,就問和紳到:“想你一個侍衛差役,卻也知道《論語》,你念過書嗎?”和紳恭恭敬敬地回複皇上,說自己曾經是鹹安官學的學生。

乾隆一聽大喜,眼見和紳不僅儀態俊雅,而且還曾經是官學的學生,有心考他一考,就說:“你且說說《季氏將伐顓臾》一章的意思?”這正是和紳夢寐以求的晉身之階,他平日的刻苦攻讀,此刻終將派上用場了。於是,他不慌不忙地說到:“重教化,修文德以懷人,不起則都分崩離析,禍起蕭牆,此後聖人之見也。然,世易時移,如今之世,遠方多頑固不化之人,僅以教化化之,不示之以威勢,則反易生妄心。如此,於國於都,應首重教化,修文德以服人,使遠者來之,來者安之,且加之以威力,防微杜漸,不然,則真正是‘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了。”

又一日,乾隆在圓明園的水榭上讀書,和紳隨侍在側。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乾隆不久看不清手中的《孟子》上朱熹的注解了。因為朱熹的注解是用小字排在《孟子》的原文之下的。乾隆就對和紳說:“和紳,去拿燈來,這行字,朕看不清了。”和紳躬身到:“不知皇上看的是哪一句?”乾隆又說到:“人之道也,飲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了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

和紳不假思索,朗聲背到:“吉水土平,然後得以教稼穡——”和紳一口氣將朱子的注疏全背了下來。

乾隆等他背完,說:“不知愛卿竟有如此的造詣。”於是乾隆背文,和紳背注,君臣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背了許久。

乾隆由此覺得,和紳這樣的文武雙全的人在朝中所有的大臣中間,尤其是在所有滿族大臣中間,簡直太不可多得了,於是,和紳一路青雲直上,成為乾隆的第一寵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