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低調處世,不知不覺掌控他人(1 / 3)

《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229640720594766906,6838936284967209991,7233628637570796605,7078184356296002568,7220732984595319869,6890728370670144526,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7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7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229640720594766906,6838936284967209991,7233628637570796605,7078184356296002568,7220732984595319869,6890728370670144526,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顯示自己是人之常情,但切記不可過分張揚。誇耀自己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它就像一個可怕的陷阱,而這陷阱還是你自己親手挖掘的。不要處處顯得比別人聰明,才是真正的聰明。如果你想在別人麵前留下好的印象,就應該努力地克服自己的人性弱點,虛懷若穀,做事盡量顧及別人的感受,對別人多一些巧妙的讚美。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你就贏得了對方的心,掌握了主動權。

做人要有銳氣,但銳氣不代表鋒芒。銳氣可以展現自我的內心,但鋒芒卻給別人壓力。想要在事業上一展才華,可以用一點“心眼”巧妙展露,要記得時機沒有成熟之前,千萬別鋒芒太露。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見,人不知我,心裏老不高興,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輕人,總是希望在最短時期內使人家知道你是個不平凡的人。想讓全世界都知道,當然不可能;使全國人都知道,還是不可能;使一個地方的人都知道,也仍然不可能;那麼至少要使一個團體的人都知道吧!要使人知道自己,當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隻有從言語行動方麵著手,於是便容易露出言語鋒芒、行動鋒芒。

鋒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若細細看看周圍的同事,若是處世已有經驗的同事,他們卻與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塵,毫無棱角,個個深藏不露,好像他們都是庸才,誰知他們的才能頗有位於你上者;好像個個都很訥言,誰知其中頗有善辯者;好像個個都無大誌,誰知頗有雄才大略而不願久居人下者,但是他們卻不肯在言語上露鋒芒,在行動上露鋒芒,這是什麼道理?

因為他們有所顧忌,言語露鋒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旁人便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行動露鋒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會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阻力,便也成為你的破壞者。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壞者,在這種情形下,你的立足點都沒有了,哪裏還能實現你揚名立萬的目的?

古人有“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等智慧的結晶,皆在提點後人莫要鋒芒畢露,太過張揚。而三國時期的謀士許攸,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麵教材。

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雙方僵持兩月之久。在曹操兵力懸殊、糧草將盡、漸欲不支之際,謀士許攸因不為袁紹所用而前來投奔曹操,為曹操所重用,並獻燒糧之計。曹操采納了許攸的建議,親自率兵燒了烏巢之糧。袁紹大軍人心慌慌,曹操趁勢猛攻,使袁紹僅剩千餘將,大敗而歸。聲勢浩大的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大獲全勝而收場。

此後在曹操攻打冀州時,許攸又獻上決漳河水淹城的妙計,幫助曹操攻破冀州城,為曹操徹底消滅袁紹軍立下了赫赫戰功。

功勳卓著的許攸,還是被曹操殺了。《三國誌·崔琰傳》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裴鬆之注引《魏略》,對許攸如何“不虔”於曹操有具體記載。

《魏略》說,許攸自幼與曹操十分要好,官渡之戰中,許攸背叛袁紹投奔曹操後,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使曹操大獲全勝。後曹操奪取冀州,亦有許攸之功。許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對曹操經常口出戲言,甚至稱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場合亦不知收斂。在一次聚會上,許攸對曹操說:“你沒有我,不會得到冀州。”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嘴上雖這麼說,心裏卻非常不高興,以為許攸無禮太甚。後來,許攸率隨從出鄴城東門,又得意地對左右從人說:“他們曹家沒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門。”此話傳到曹操耳中,終於忍無可忍,下令殺死許攸。

許攸為人“貪而不智”,本身德行就有汙點。他之所以投奔曹操,和他在袁紹手下時被人揭發收受賄賂、縱容子侄輩搜刮民財、將稅銀裝入自己的腰包等罪行不無關係。他被袁紹大罵一通趕出帳外,無路可投,隻好來投曹操。

許攸來到曹操陣營後,雖然很好地發揮了自己的才智,但他卻過高地估價了自己所起的作用,好像沒有他就沒有曹操的勝利,於是狂妄到了極點。人一狂妄,便容易浮躁;人一浮躁,便不能自持,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無數曆史、現實都告訴我們:得意時不可過分張揚。這種姿態,隻能招來更多的嫉妒和敵意,為自己平添層層障礙和數不盡的煩惱。

非但得意時不可張揚,任何時候都不可太多惹眼。孫臏之所以被龐涓所害,是因為諳熟兵法強於龐涓;蘇軾之所以被製造烏台詩案,而且遭到貶謫,就是因為他的才學無人能及。

太高人欲妒,過潔世同嫌。鋒芒畢露後,受傷的一定是你自己。將自己的過人之處急於呈現出來,不見得是什麼好兆頭。人世險象環生,各色人等充斥其間,翅膀不夠硬,還不能飛得足夠高的時候,不要將你的優勢暴露無遺。做人應該學學成熟的稻穗,低調一些,低下高貴的頭顱。

做人並不容易。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說服、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凡事不要太張狂太咄咄逼人,更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當你誌得意滿時,且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這樣你不當別人當靶子打才怪呢!

人應該學會聰明,學會生存之道。但不是學小聰明,小聰明的人能聰明一時而不能聰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麵上糊塗的人,雖不計一時的得失卻能聰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在人性的很多領域就是這種現象。

清代的鄭板橋在自己奮鬥了一生即將離去之時,留下了“難得糊塗”這一名訓,是不無道理的。

當年與劉邦共打天下的各位有功之臣,都非平庸之輩,而最後皆被劉邦和呂氏疏遠和加害,唯有蕭何能安度晚年,為什麼呢?因為蕭何有一種難得的糊塗。他從來對一些大事持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樣劉邦、呂後便放鬆了對他的注意,從而聰明地保全了自己。

為人臣子、為人下屬者,為防功高震主,更應該智慧深藏。打江山時,各路英雄彙聚一個麾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有能耐。主子當然需要借這些人的才能實現自己圖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這些虎將功臣的才華不會隨之消失,這時他們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讓他感到威脅,所以屢屢有開國初期殺功臣之事,所謂“卸磨殺驢”是也。韓信被殺,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無不如此。

大家讀過《三國演義》後可能注意到,劉備死後,諸葛亮好像沒有大的作為了,不像劉備在世時那樣運籌帷幄,滿腹經綸,鋒芒畢露了。在劉備這樣的明君手下,諸葛亮是不用擔心受猜忌的,並且劉備也離不開他,因此他可以盡力發揮自己的才華,輔助劉備,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

劉備死後,阿鬥繼位。劉備當著群臣的麵說:“如果這小子可以輔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當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為君算了。”諸葛亮頓時冒了虛汗,手足無措,哭著跪拜於地說:“臣怎麼能不竭盡全力,盡忠貞之節,一直到死而不鬆懈呢?”說完,叩頭流血。

劉備再仁義,也不至於把國家讓給諸葛亮,他說讓諸葛亮為君,怎麼知道沒有殺他的心思呢?因此,諸葛亮一方麵行事謹慎,鞠躬盡瘁,一方麵則常年征戰在外,以防授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柄。而且他鋒芒大有收斂,故意顯示自己老而無用,以免禍及自身。這是韜晦之計,收斂鋒芒是諸葛亮的大聰明,但卻在某定程度上影響了後屬的發展大業。千秋功過,真是隻能待後人評說了。

商朝紂王時,有位大臣名叫箕子。一次,箕子上朝參見紂王,問紂王現在是什麼時辰,紂王喝酒喝得昏昏欲睡,不願意理他。但箕子是紂王的叔叔,所以紂王不能不回答箕子。於是就搪塞箕子說:“我不知道幾點了,你問問別人吧。”

於是,箕子就問紂王的侍從和臣子。侍從和臣子們由於和紂王一起酗酒,因此也不知道時間。這時,箕子又去問看守宮門的衛兵。衛兵們由於和紂王一起觀賞歌舞,所以也都不知道時間。這時,箕子悄悄地離開王宮,回家開始裝瘋。

箕子的奴隸很不解,就問箕子:“現在大王這樣的昏庸不理朝政,您應該勸諫大王才對啊。為什麼要裝瘋呢?”箕子回答說:“大王已經荒廢朝政了,而他身邊的人也都和大王一起沉迷酒色。如果我現在勸誡大王。必定由於比大王聰明而招來殺身之禍。難道你沒有看到比幹的下場嗎?”

箕子具有很強的見微知著的能力,得知紂王用象牙做筷子,就斷定是窮奢極侈的征兆;看見宮廷內的侍者都和紂王一起花天酒地,就知道必定是國家破敗的征兆。但是,他並沒有像比幹那樣苦諫紂王,而是藏拙,不讓自己的才智顯露出來,裝瘋賣傻因此得以保全性命,一直擁有自己的職位,盡自己全力做一些好事。

終於,周朝建立了。箕子繼續替周王朝治理天下,成為孔子口中的上古三聖之一。

人性使然,一旦你表現得才智超過別人,他們便會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不會讓你長期這樣下去,所以他們很可能給你帶來很大阻力。如果你真的是一位具有智慧的人,就應該注意保護自己,不要處處張揚你的聰明和才智。

世事艱險,謙虛恭順一些絕對沒有壞處,這樣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同,給你更多的機會。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德軍長驅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曾在國內戰爭時期馳騁疆場的老將們,如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布瓊尼等,首先挑起前敵指揮的重擔。但麵對新的形勢,他們漸感力不從心。時勢造英雄,一批青年軍事家如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什捷緬科等相繼脫穎而出。這期間,老將們思想上不是沒有波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