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55203659015785531,7267077385848097832,7233628637428190242,6890728374843477006,7257455404240604215,6838936275928484877,701251799213093993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會交際是智慧,能交際得人心。交際必須打開自己的心扉。開啟自己的心門,打開他人的心窗。在交際的時候首先要做到信任別人,敞開自己的心門是交際的基礎,理解他人、寬容他人是交際時必須要做到的,營建和諧氛圍是交際成功的必備條件。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切事業的基礎,進行交際工作,心理要求更要突出。
學會尊重他人
隻要我們遵守人類行為的準則,我們在生活中就不會遇到任何麻煩。事實上,它將帶給我們無數的朋友和永遠的快樂。這條準則就是:永遠都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成為重要人物是人性裏最深切的渴望。正是這種渴望使我們與動物有了區別,也正是這種渴望讓文明得以發展。
千百年來,哲學家們都在不斷地就人際關係的準則進行著推測,最終隻發展出一條重要的準則。這或許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準則:“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你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希望自己的真正價值得到賞識,同時還渴望感受到自己在周圍環境中的重要性。你需要由衷的讚美,期盼朋友和同事對你真誠地嘉許,慷慨地讚美。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渴望這些。
所以,讓我們都來遵循這條黃金準則,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就先對他們這樣做吧!
當我們點了薯條服務員卻端來了土豆泥時,我們可以嚐試著這麼說:“很抱歉給你添麻煩了,但是我更喜歡薯條。”她則很可能回答:“一點也不麻煩。”並會很高興地更換。因為我們對她表示了尊重。
一些短小的句子諸如“很抱歉麻煩您,”“您能費心……嗎?”“請您……可以嗎?”“您是否介意……?”“謝謝您”等。正是這些短小的禮貌用語潤滑著每個人單調的生活,這也正是一個人良好教養的表現。
真誠地尊重他人,讓他們感到自己很重要,很多人的一生還會因此發生改變。羅蘭老師在加利福尼亞州教授課程時,他講了一個發生在手工課上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克裏斯的學生:
克裏斯是一個非常安靜、害羞且缺乏自信的學生,他並不引人注意。我在教他們的同時還兼任一個高級班的老師,這個班級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地位的象征,能夠進來的學生似乎都有著某種特權。
那是一個星期三,克裏斯正伏在桌上刻苦地學習。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心底深處燃燒的烈火,於是,我問他是否願意加入高級班。他揚起臉,有些害羞地試圖忍住欣喜的淚水。我簡直無法形容這個14歲少年的表情。
“誰,我嗎?羅蘭先生,我有那麼優秀嗎?”
“是的,克裏斯。你很優秀。”
說到這裏,我逃也似的離開了,因為淚水就要奪眶而出。那天,當克裏斯走出教室時,他看上去竟比平時高出2英寸。他用明亮澄藍的眼睛看著我,愉快地說:“謝謝您,羅蘭先生。”
克裏斯教給了我終生難忘的一課——我們內心都在深切渴望著感受自己的重要。為了讓自己永遠也不忘記這條規則,我做了一個寫有“你很重要”的標牌,懸掛在教室前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地方,它提醒著我,麵前的每個學生都是同等重要的。
這是一條世人公認的真理:幾乎你遇到的所有人都會感覺自己在某方麵強於你。那麼,通過微妙的方式讓人們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尊重,這無疑會成為一條通往他們心靈的道路。記住愛默生的話吧:“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在某方麵強於我。因此,我向他們學習。因為我真誠地讚美了他的愛好與成就。”
柯達公司的創始人喬治?伊斯門發明了透明膠片,從此以後使電影成為了可能。他一生積聚了上億財富,並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人。盡管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也仍然像你我一樣渴望著哪怕是極小的讚譽。
修建伊斯門音樂學校時,紐約高級坐椅公司的總裁詹姆士?阿達姆遜希望得到為該建築物提供全部坐椅的訂單。他給音樂廳的建築師打電話,和伊斯門先生約在羅切斯特見麵。
阿達姆遜抵達時,建築師對他說:“我知道你很想得到訂單,但我必須現在就說明,你不可能占用喬治?伊斯門先生的時間超過5分鍾。他為人嚴謹,而且非常忙碌。所以你一定要迅速把情況說清楚,然後就出來。”而阿達姆遜早已為此做好了準備。
他被帶進辦公室時,伊斯門正伏在書桌上專注地閱讀文件。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來,扶了扶眼鏡,然後走向建築師和阿達姆遜先生:“早上好,先生們,我能為你們做點什麼嗎?”建築師為二人做了介紹,阿達姆遜說:“伊斯門先生,我們在這裏等您的時候,我就開始喜歡您的辦公室了。我是做室內木工生意的,卻從來沒見過比這更漂亮的辦公室。”
伊斯門回答道:“要不是您提醒,我自己都快要忘記了。這間辦公室的確很漂亮,是不是?它剛裝修好的時候,我喜歡極了。但來到這裏以後,每天心裏都有太多其他的事情要想,有時甚至幾周都不會看它一眼。”
阿達姆遜一邊在屋裏走動,一邊用手摩挲著木製裝飾板:“這是英國橡木製的,對嗎?它和意大利橡木有些細微的差別。”
“是的,”伊斯門說,“進口英國橡木,我有一個朋友是上等木料專家,他專門為我挑選了這些。”
然後伊斯門又帶他參觀了整個房間,並不時評論著構造比例、顏色搭配、手工雕刻以及另外一些由他設計或實施的部分。
他們一邊參觀房間,一邊對木工手藝讚不絕口。最後,他們在一扇窗戶前停了下來,伊斯門溫和而謙虛地談到他曾經出資捐助過一些學院,包括羅切斯特大學、羅切斯特總醫院、互助會、兒童醫院等。阿達姆遜則對他的高尚行為給予了慷慨的讚美。過了一會兒,伊斯門又打開一個玻璃箱子,拿出了他所擁有的第一架照相機,那是他從一個英國人手中買來的發明成果。
阿達姆遜向他詳細詢問了早期創業的奮鬥經曆,伊斯門談到了自己童年時對貧窮的深切感受。他當時是一家銀行的小職員,守寡的母親吃力地經營著一個寄宿公寓。貧窮的恐懼日夜糾纏,他決心賺到足夠的錢,那樣母親就不必再工作了。阿達姆遜不斷提出更深入的問題,並認真而專注地聆聽著。伊斯門自述他在發明攝影感光版時,曾經天天呆在辦公室,有時整晚都在做實驗。隻有當化學實驗進行的時候才能小睡一會兒,有時還不得不一口氣工作72個小時,困了就和衣而睡。
阿達姆遜10∶15進入了伊斯門的辦公室,並被警告絕不能超過5分鍾。結果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們仍在談話。
最後,伊斯門對阿達姆遜說:“我上次到日本時曾經買了幾把椅子,我把它們帶回家中,放在了玻璃門廊裏。後來太陽把上麵的圖案都曬褪了色,我就自己買了些顏料親自畫上了圖案。你想知道我能畫出怎樣的東西嗎?今天中午來我家一起吃飯吧,我讓你看看。”
午飯後,伊斯門為阿達姆遜展示了他從日本買回來的椅子。這些椅子隻值幾美元,但喬治?伊斯門——這個百萬富翁——卻因它們而感到無比自豪,因為圖案是他自己畫的。
音樂廳的坐椅訂單總價值9萬美元。你認為誰會拿到呢——阿達姆遜還是其他競爭者?從那次起,直到伊斯門去世,詹姆士?阿達姆遜和他都保持了親密的朋友關係。英國首相迪斯雷利這樣說過,“和人們談論他們自己,他們會聽你聊上好幾個小時。”
做人不要太挑剔
人世間沒有完美的東西,你不必在嘲笑和指責別人過程中度過你的每一天。做人要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己的修養,同時不要對別人太苛責,要以寬容大度的心態對待別人。的確,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愛挑毛病,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對,唯有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是非的標準。我們有時也難免會犯這種錯誤,認為自己做的什麼事情都是對的,別人做什麼都是錯的,習慣以教訓人的語氣指責別人。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別人去做。要是做得不好,就會橫挑鼻子豎挑眼,指責對方沒有用。
中國人曆來主張:“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樣的人,他的人格是健全的,容易受到人的尊敬。孔子曾說,事事嚴格要求自己,而對別人的要求很寬鬆,就不會帶來很多怨恨。孟子說,要求別人很多,而自己做得甚少,就像不鋤自己田裏的草,卻跑去挑別人田裏的草,這種人是很討厭的。
對近現代中國文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胡適就是這樣的人,他很有長者風範。在一段時間,他的家裏總有客人。窮苦者,他肯解囊相助;猖狂者,他肯當麵教訓;求差者,他肯修書介紹;問學者,他肯指導門路;無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隨口談幾句俗話。到了夜闌人靜的時候,胡適才執筆做他的考證或寫他的日記。當時的很多學者,在女子麵前都是道貌岸然的,但是胡適不是那樣的,他很有人情味,到別人家裏,必定與其太太打招呼,上課見女生穿的單薄,必親自下講台來關教室的門窗。在這些對待他人的地方,胡適可以說對別人是很寬容很隨和的。但他對自己在私德立身上又是很嚴格的。當時很多學者在留洋以後都把家裏包辦的鄉下太太都拋棄了,但胡適對母親包辦給他的發妻卻始終如一。
胡適就是這樣的一種人,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事事走在前麵,以行動在為其他人效仿的榜樣。這樣在要求別人做什麼事情或不要做什麼事情時,你的話你的要求就顯得有分量。有時即使我們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能苛求別人也做到,因為人和人畢竟是有這樣那樣的差別的,你能做到的事情,他人不一定能做到的。因此,這時候就需要你體諒別人的難處,容忍別人的弱點,寬以待人,才能搞好彼此之間的關係,不為人討厭,反討人喜歡。
想讓別人去做的事,自己先要能做。在生活的細節當中要注意不要使自己成為挑人毛病的人。別人可能有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你是否就沒有呢?別人犯了錯誤你那麼不滿,難道你自己就不犯錯誤嗎?你不原諒別人犯的小錯誤,當你自己犯錯的時候,你能夠要求別人原諒你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
人生是個大舞台,人與人之間又是如此的不同,如果各自為政,整個人的世界就會四分五裂,相互爭鬥不已;人人都挑毛病,互相指責,人生也就會永無寧日。人生本來就充滿了這樣那樣的艱辛,充滿不幸。人世間沒有完美的東西,何必在互相嘲笑和指責中度過每一天的時光呢?何不用一顆包容的心去麵對社會麵對別人呢?忍一時,退一步,你會發現生活原來是美好的。
不要有自卑心理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缺陷不是體格的缺陷,而是智慧的缺陷。城裏有個鎖匠,先天駝背駝得非常厲害,行走起來有點像駱駝,人們叫他駝子。駝子拜師學藝,學完後在城裏黃金地段開了一家專業賣鎖、修鎖、開鎖、配鎖的店鋪,並起名為“駝子鎖行”。這個名字招來了許多人的非議。有人說原本身體有缺陷還起這樣一個難聽的名字,能吸引人嗎?也有人建議駝子再起一個比較健康的名字。還有人鼓動駝子起個“名家專業精修鎖行”的名字。這些都被駝子否決了,他堅持要用“駝子”這個名字,他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缺陷致富。
剛開始創業時他的客戶可以說是寥寥無幾。有的擔心矮小的駝子開鎖時不方便,帶來安全隱患;有的對駝子的手藝持懷疑觀望態度;有的競爭對手甚至從中作梗。
時間長了人們慢慢發現駝子為人很誠懇,手藝也不錯,售後服務很好。慢慢地駝子的名氣一天天大起來,他的誠信和技藝受到顧客的一致認可。
有一家大型企業的保險櫃鑰匙折斷後,請了許多開鎖的師傅去修鎖,鎖還沒打開他們就打聽裏邊有什麼貴重東西,當聽說有巨額錢幣和急需的重要合同在裏邊時,有的人就打起主意讓企業負責人給他們一筆可觀的酬金。鎖還沒有打開就漫天要價,這種行為引起了企業的極大反感。後來企業負責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請駝子開鎖。駝子沒有問保險櫃裏有什麼東西,很快就靈巧地開了鎖,且他的收費遠遠低於企業的預料。企業負責人對駝子的職業操守十分敬佩,他們給駝子送了一麵錦旗。
電視台記者獲悉後,電視台“百姓人家”欄目專門采訪了駝子,駝子因此名聲大振。一些臨近城市的顧客慕名前來請駝子為他們配鎖、修鎖。
短短的時間內駝子的業務越做越大。一些同行競爭對手開始眼紅,他們紛紛把自己的店鋪搬到“駝子鎖行”附近,有的還準備更名為“大駝子”、“小駝子”,企圖傍駝子的品牌壯大自己的業務。駝子從中發現了商業危機,他立馬到工商所注冊了“駝子”商標,先人一步捍衛自己的品牌。那些對手隻能望洋興歎。
為了鞏固自己的品牌和地位,駝子請人設計了獨特的名片,上麵印著他醜陋矮小的形象,圖像上他正駝著背跪在地上專心致誌地開鎖。上麵寫著這樣一行字:“讓我用有缺陷的身體解開你生活的煩惱。”
這別出心裁大打缺陷牌的名片使駝子的生意比原先更火暴。現在駝子已辦起了一家鎖廠,實行產、供、銷、修、開一條龍服務。城裏的黨政機關、大企業。飯店、賓館和駝子簽訂合同,駝子成了百萬富翁。
駝子對記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上帝隻給了我駝子身體的缺陷,卻沒給我智慧的缺陷。當他用失誤關閉我人生的大門時,我卻用缺陷開辟了成功的窗子。
駝子通向財富的道路正是一條變劣勢為優勢的道路。一個體格健全的人,隻要智慧之門被關閉,再強健的身體也是缺陷。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缺陷不是體格的缺陷,而是智慧的缺陷!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他們以為別人所有的種種幸福是不用於他們的;以為他們是不配有的;以為他們是不能與那些命運特佳的人相提並論的。然而他們不明白,這樣的自卑自抑,自我抹殺,是會大大縮減自己生命的。
有許多人往往想,世界上許多被稱為最好的東西,是與自己沾不上邊的,人世間種種善、美的東西,隻配那些幸運的寵兒們所獨享,對於他們來講隻能算是一種禁果。他們將自己沉迷於卑微的信念之中,那他們的一生自然也隻會卑微到底,除非他們有朝一日醒悟過來,敢於抬起頭來要求“卓越”。世間有不少原本可以成就大業的人,他們最終隻得平平淡淡地老死,度過自己平庸的一生,他們之所以落得如此命運,就因為他們對於自己期待太小、要求太低的緣故。
自信心是比金錢、勢力、家世、親友更有用的要素,它是人生最可靠的資本,它能使人克服困難,排除障礙,不怕冒險。對於事業的成功,它比什麼東西都更有效。
“假使我們自比為泥塊,”科內裏說,“那我們將真的會成為被人踐踏的泥塊。”
假使你在容貌舉止之間都表現出你自認為自己卑微渺小,而處處顯得你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你自然不應抱怨別人,別人也自然不會不信任你,尊重你,也會低估你、輕視你。
假使我們能覺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覺悟到造物育我,必有偉大目的或意誌寄於我生命中,而萬一我不能將我的生命充分表現於至善的境地,至高的程度,這對於世界將會是一大損失。當你抱著積極的心態做某件事時,一定會產生一種偉大的力量。
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通往一個人內心的捷徑就是談論他最感興趣的話題。散文家及耶魯大學教授林斯利為人十分親切,而他早年就有這樣的經驗。“我8歲時曾在周末拜訪我的嬸嬸伊麗莎白?林斯利,她的家在豪沙托尼克河之上的斯特拉特福德市。一天晚上,一名中年男子拜訪了她,在和嬸嬸禮貌地寒暄後,他開始注意到我。
那時,我正巧對船舶很感興趣,於是客人就以一種十分有趣的方式和我討論起來。他離開後,我興奮地談起他。在我眼中他真是個了不起的人!嬸嬸告訴我,他是一名紐約的律師,他並不喜歡船舶——而且對這方麵也沒有一點興趣。‘那他為什麼一直都在談論船舶呢?’‘因為他是個紳士。他看到你對船舶很感興趣,就開始談論這個話題讓你高興。這樣他也會受到你的歡迎。’”“從那以後我一直都記著嬸嬸的這句話。”
愛德華L.查利夫在一封信中敘述了他是一位積極投身於童子軍工作的人。“有一天,我發現自己需要別人的幫助,童子軍團體大會就要在歐洲開幕了,我希望一家企業的總裁能夠讚助其中一名童子軍前往歐洲的路費。
很幸運,在見他之前我聽說他開具了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並在支票兌現後將它裝裱了起來。於是,我走進他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瞻仰那張支票。那是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我告訴他我從來沒聽說有人簽署過這樣一張支票,我要告訴童子軍們自己親眼見到的情形。他很高興地出示給我,我一邊讚美一邊向他詢問開具這張支票的緣由。”
你注意到了嗎,查利夫先生並沒有一開始就提到童子軍或歐洲團體大會,也沒有涉及自己的需求。他隻談論了他人感興趣的話題,而這就是最後的結果:
“不一會兒,這位總裁說道:‘噢,順便問一句,你見我的目的是什麼呢?’於是我告訴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