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關係已經成為困惑都市人的因素之一。現代人大都在事業上竭盡全力,每天與同事在一起的時間有時會大大超過家人。在職場上奮力打拚的人們該怎樣處好同事關係?你在與同事相處中有著怎樣的體會?其實同事關係雖然難處,卻也不是不可攻克的堡壘。在隻要掌握了相應的交際技巧,就能在同事關係處理中遊刃有餘。
與同事溝通應掌握的規律
與同事溝通也有規律可循。
1.觀點要明確,理由應充足
想要使自己與同事之間的溝通富有成效,那麼在交流之前就要明確自己的觀點,並有證明自己觀點正確的理由。你的觀念還要能讓同事準確理解,順利接受。反之,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心情。
2.琢磨對方觀點,作出敏銳反應
溝通有時是在討論。討論是雙向的,是平等交流的一個過程。當對方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你要認真傾聽,同時進行積極的思考。盡可能理解對方的思想,吸取有益的內容,然後做出相應回答。
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想。這意味著你必須:不要急切地下結論。例如對對方的言論作出“這沒說明什麼問題”等評價,會阻礙溝通。要有足夠的耐心,允許他人把觀點完全表達出來。
適時表明自己的觀點。在你完全了解了對方觀點的情況下,就可以係統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善於提出問題。交流應該經常提問和討論。提問在談論中具有驅動作用。通過提問的方式就能對某個話題進行探討,然後,努力去回答問題。這樣不僅能夠逐漸揭示出各自觀點的理由和根據,更能夠從中學到自己所不知曉的知識,從而增長見識。
增加彼此的了解。若與他人探討,雙方觀點不盡相同。可以把此作為一個學習的機會,在有效的討論中,增進彼此的了解,而不是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如果你很想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那麼,你就不能容納他人的觀點。然而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應努力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特別是站在與你有不同觀點的人的立場上看問題。這樣可以擴大視野。
3.溝通要經常
同事之間經常通信息,談見解,有利於團結。一個人心凝聚的單位,講究的就是團隊的精誠合作。
同事之間的溝通,應該開誠布公,相互尊重。如果雖有溝通,但不是敞開心扉,而是藏著掖著,話到嘴邊留半句,達不到溝通的效果。
小路和小李輝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同一所大學畢業,同在一個公司同一個科室工作,小路思維嚴謹,觀點縝密;李輝觀念前衛,思想敏銳,兩人的工作互補性很強,被公司譽為“黃金搭檔”。可有一陣子,他們兩人突然變得深沉了,上班也不在一起研究問題,各人在自己的電腦上工作,相互好像不認識一樣。這一異常現象被部門經理發覺了,分別詢問,兩個人都說沒有發生什麼。後來細心的部門經理發現小路和李輝同時愛上了另外的女同事。經理分別找他們談心,挑明他們之間的矛盾根源。經過經理的開導,他們進行了一次肺腑之言的溝通。
經過了肺腑之言的溝通,兩個人消除了隔閡,情場上的敵人依然成為了工作中的摯友。
可見,溝通是消除誤會,保持友誼的良好方法。假如同事之間經常交流工作見解,說說處事體會,必然會增進友情。
4.以和善的姿態與同事溝通
當同事固執己見而且把自己的觀點視為最佳觀點時,很可能使交談出現障礙。這時,你不要認為你的觀點就是唯一正確的,並嚐試著讓同事改變初衷。記住,不要總是想去說服同事。在那樣的情景下可能會使事情惡化。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一些,肯定對方的價值之處,嚐試著尋找一個共同點,溝通就能順利進行。
5.事先要說明的話題不能省略
別以為辦公事就不需要向同事事先說明,也不能是執行上司的指示就無所顧忌,例如,上司下令檢查各辦公室的電腦係統,你一定以為是在為他人做好事,而且是上司安排的,就大大咧咧去做。其實不妥。要知道,因為你的突然來臨,人家可能耽誤一份急於製作的圖標,影響到他的工作任務完成,你隻有在與之協商好時間去辦理,才能雙方滿意。
6.不要以發號施令的口氣說話
謙恭的語言、謙遜的態度,都可能喚起同事的合作熱情。所以,在安排任務時,你不妨說:“請你把×××事情解決一下……” “對我來說,該項目最好的結果是×××,你能否告訴我用什麼樣的辦法才能讓我如願以償呢?”或者“換了是我,我可能會這麼做……”而不要說“你去把××事辦了。”或者“你應該去怎樣怎樣做”。
7.不要與某人特別親近
在與同事交往的時候,盡量要保持平衡,始終都要保持在同事的關係上。也就是說,不要對其中的某個同事過分地親近或特別疏遠。在平時,不要老是和同一個人說悄悄話,也不要總是和某個人進進出出。現在你們也許很親近,一旦有了矛盾時,就會更加疏遠,這樣不僅會影響到你的工作,而且在同事之間的影響也很不好。並且還會讓人誤會你們是在搞小團體。
同事麵前不要太張揚
在職場上,一大忌諱:過於表現,過分張揚自己。每當自己工作有成績而受到上司表揚或者提升時,不少人往往會在上司沒有宣布的情況下,就在辦公室中飄飄然去四下招搖,或者故作神秘地對關係密切的同事傾訴,一旦消息傳開來後,這些人肯定會招同事嫉妒、眼紅,從而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除了在得意之時,不要張揚外,即使在失意的時候,也不能在公開場合下向其他人訴說種種上司的不對,甚至還要牽連其他同事也犯了同樣的錯誤而被懲罰。要是這樣的話,不但上司會厭煩你,同事們更加會對你惱怒,你以後在單位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所以,無論在得意還是失意的時候,都不要過分張揚,否則隻能給工作友誼帶來障礙。
王某是個精明能幹的女子,年紀輕輕便受到上司的重用,每次開會,上司都會問問王某,對這個問題怎麼看?王某的風頭如此之勁,公司裏資格比她老、職級比她高的員工多多少少有些看不下去。
王某觀念前衛,雖然結婚幾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這本來隻是件私事,但卻有好事者到上司那裏吹風,說王某官欲太強,為了往上爬,連孩子都不生了。這個說法一時間傳遍了整個公司,王某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當官狂”。此後,王某發覺,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說話也盡量“短平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間。王某很委屈,她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麼功利呀,為什麼大家看她都那麼不屑?
在職場中鋒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圍人的心態,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奇怪。王某並非是目中無人,隻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調,不善於適時隱藏自己的鋒芒。
被同事孤立的滋味不好受,被孤立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但每個感到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為什麼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呢?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大部分時候,自身的一些缺點都是導致被孤立的主要因素。在單位裏,飛揚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打小報告的人、愛出風頭的人,往往都是被孤立的對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趕快檢查一下,看自己是不是這類人?
古人雲:大丈夫能屈能伸,一個人要懂得退讓的道理。就像打拳時,退回一步,不是膽怯,而是為了下次出拳時更有力。攀登人生的高峰就像跳高,如果沒有一刹那間的下蹲積聚力量,怎麼能縱身上躍呢?做事不能由著自己性子來,不能僅憑自己主觀意誌行事。此路走不通時要換一個方向,不能一條道走到黑。更不能不撞南牆不回頭,也不能不見棺材不落淚。一旦鬧到事情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沒有後悔藥可吃了。
有一位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接連碰壁,許多家公司都將這位博士拒之門外。這樣高的學曆,這樣吃香的專業,為什麼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博士決定換一種方法試試。他收起了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做了一名基層的程序錄入員。這是一份稍有學曆的人就都不願去幹的工作,而這位博士卻幹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了他的出眾才華: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人員所能比的。這時他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上司於是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上司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遊刃有餘,還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時他才亮出自己的碩士身份,上司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上司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士有水平,其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他才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敘述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此時上司才恍然大悟,於是就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因為對他的學識、能力及敬業精神早已全麵了解了。
這個博士是聰明的,碰了幾次釘子後,他放下身份與架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在實際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一次地對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漸高大起來。許多年輕人初入社會時,往往把自己的一堆頭銜、底牌先全部亮出來,誇耀自己,結果或者讓別人反感,難以與人合作,或者招來很高的期望值而讓人失望,稍有失誤便不好翻身。
這位博士的思維方式也是與眾不同的,他在直線行不通時,選擇了曲線,迂回達到了自己的目標。直立行走的人類,往往喜歡用直立、直線式的思考方法,譬如要立大功、成大業、頭腦聰明、處事靈活、樣樣精通、事事明白等。這些目標,好像是懸在高高竹竿頂端的旗幟,惹得人拚命往上爬,永遠無法觸及最高點。
人生如棋,有時不妨先理智地後退一步,結果卻能化險為夷,出奇製勝。人生如航船,聰明機智的舵手,遇彎就彎,遇直快行。遇彎不轉舵就會觸礁。做人應當有彈性,選擇了彈性,就意味著選擇了快樂。蘆葦能屈能伸,所以能在狂風暴雨中生存下來;榆樹想始終挺直腰杆,結果被狂風吹折。當然,遇彎停滯不前,也達不到航行的目的地。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獲,並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一。富蘭克林從這一準則中受益終生,後來,他功勳卓越,成為一代偉人,他在一次談話中說:“這一啟發幫了我的大忙。”
做人不可無骨氣,但做事不可總是仰著高貴的頭。彎一下腰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地伸直腰。在中國人眼裏,青鬆備受人讚美,而蘆葦備受批判。詩人們紛紛向青鬆獻上了一首首詠讚的詩篇,如:“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連孔老夫子都留有這樣的格言警句:“天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反之,蘆葦呢?人們認為它們就像牆頭上的草一樣,隨風倒,沒有自己的立場,沒有堅定的信念。
做人固然要像青鬆那樣,要有人格,但在處理生活中的小事方麵,卻實在需要的是蘆葦這樣善於彎腰,善於低頭的精神。因此,在一位西方哲人眼裏,對青鬆、蘆葦的褒貶顛倒了過來。他認為:一個人要像蘆葦一般柔順,不要像鬆柏那樣僵硬。當風吹來的時候,蘆葦就順勢彎一下;當風停下來後,它又在原來的位置上挺得筆直。蘆葦的尖兒又怎麼樣呢?它的好運氣又使它能夠用來做書寫《聖經》的筆。
反之,鬆柏呢,卻連自己位置都難保住。因為一旦有風吹來,它就會連根倒下,甚至斷裂。它的樹枝又怎麼樣呢?伐木工來了,劈劈砍砍就用來蓋在房頂上了。剩下的,他們就拋進了火裏。
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它是人生的一門藝術。生活需要彎曲的藝術,做人做事需要一點彈性空間。一味地硬挺,你自己累,身邊的人也累。
對待同事要以誠相待
要想成就一份事業,就必須完善公司的製度,協調好各方麵的人際關係,密切配合工作。舒適的工作環境,同事間親和融洽,上下一心,直接促成業務的成功。能否成功,關鍵亦在於能否跟同事打成一片,和睦共處,盡得人心。知道自己屬於哪類人,就必須積極努力改善不足之處,與同事打好關係。不妨參考以下做法:
1.合作和分享
多跟別人分享看法,多聽取和接受別人意見,這樣你才能獲得眾人接納和支持,方能順利開展工作大計。
2.微笑
無論你是打雜工、實習生或總經理,隻要無時無刻向人展示燦爛友善的笑容,就必能贏取公司上下的好感。年輕的同事視你為大師姐,年長的把你當女兒看待,如此親和的人事關係必有利於事業的發展。
3.善解人意
同事感冒你體貼地遞上藥丸,路過飯店順道給同事買早點,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你對人好人對你亦好,在公司才不會陷於孤立無援之境。
4.不搞小幫派
跟每一位同事都保持友好的關係,盡量不要被人標簽為你是屬於哪個圈子的人,這無意中縮小了你的人際網絡,對你沒好處。盡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避免牽涉入辦公室政治或鬥爭,不搬弄是非,自能獲取別人的信任和好感。
5.堅持原則,靈活掌握
應以真誠待人,虛偽的麵具遲早會被人識破的。處事手腕靈活,有原則,但卻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采納他人的意見。切勿萬事躬迎,毫無主見,這樣隻會給人留下懦弱、辦事能力不強的壞印象。
6.勿阿諛奉承
隻懂奉承上司的擦鞋仔一定犯眾憎。完全沒把同事放在眼裏,苛待同事下屬,你無疑是在到處給自己樹敵。
7.勿太嚴厲
也許你態度嚴厲的目的隻為把工作做好,然而在別人眼裏,卻是刻薄的表現。你平日連招呼也不跟同事打一個,跟同事間的唯一接觸就是開會或交代工作,試問這樣的你又怎麼能得人心呢?
與同事和睦相處
與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同事之間關係融洽,心情就會很舒暢,這不但有利於很好地工作,而且也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
1.好事與同事分享
單位裏發物品、領獎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經領了,一聲不響地坐在那裏,像沒事似的,從不向大家通報一下;有些東西可以代領的,也從不幫人家領一下。幾次下來,同事自然會有想法,覺得你不合群。如此下去。彼此的關係就會不和諧了。有好事應與同事分享,這是一種簡單的溝通方式。
2.熱情對待同事的朋友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臨時出去有事,這時正好有人來找他,或者正好來電話找他,但你知道他的去向,你不妨告訴來人:如果你確實不知道去向,但可以將情況轉告,並表示出熱情。明明知道,而你卻直通通地說不知道,一旦被同事知曉,那彼此的關係就勢必會受到影響。
3.讓同事了解你的有關工作
你外出辦事,雖然上司知道,最好還是與辦公室的同事說一聲。有時候,即使出去很短的時間,也要和同事打個招呼。這樣,倘若你的有關工作來了,同事可以應付。如果你什麼也不說,進進出出神秘兮兮,有人找你時,即使真有要緊的事,同事就沒法說了,有時也會懶得說。受到損失的最後還是你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聯絡感情的友好表示,表明雙方互有的尊重與信任。
4.把同事作為生活上的朋友
自己的私事一般是不要和同事說的,因為同事畢竟不等同知心朋友。但是有些無關緊要的私事對同事說說,也沒有什麼壞處,比如自己愛人的工作、生活習性、脾氣等等。時常與同事聊一聊家常是可以增進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