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阿德勒談人生——人生價值的真正意義(2 / 3)

在阿德勒時代,人們要獲取知識是相當困難的。那時書籍不僅數量少而且價格高,學習條件也和現在有著天壤之別。在過去,人們在每天繁忙工作之餘,仍然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借助昏暗的燭光,努力克服身體上的疲倦,以便使自己進入一種忘我的學習狀態之中。其中的艱辛,我們可想而知。但是,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還是湧現出了許多取得傑出成就的偉大人物,這不得不讓人感到驚歎和佩服。一些成功的人士不得不麵臨身體上的病痛,甚至殘疾,然而他們頑強地克服了這些困難。相比之下,我們目前的學習環境已經優越了許多。在我們周圍,完善自我的機會比比皆是,書籍也是汗牛充棟,但是我們取得的學識卻遠沒有前人那樣多,這實在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告訴你,過去的你不是你

你一旦給我貼上標簽,你就是在否定我。

——阿德勒

你是誰?當你聽著一個人這樣問你的時候,你的內心在想些什麼?你是不是著急忙慌地在自己的頭腦中閃回出無數過往的畫麵,然後,你在總結了這些畫麵的基礎上,誌滿意得地或者垂頭喪氣地告訴問者:“我是一個成功者” “我是一個失敗者”“我是一個畫家”“我是一個學生”“我是一個奴隸”……

阿德勒說,當人們在回答“你是誰?”這個問題時,幾乎每一個人都不得不從過去的經驗裏總結出一個合乎自己現在狀態的身份。這是人們自我認識的一個普遍規律。我們總是要從過去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己的各種行為中來自我界定,自我認識,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應該警覺,這樣毫無顧慮地對自己的進行界定,往往會蒙蔽自己對自己潛在能力的認識,限定今後自己的發展道路。

所以阿德勒說:“你一旦給我貼上標簽,你就是在否定我。”是啊,當一個人被別人貼上標簽的時候,這個人的潛在能力就已經遭到了他人的忽視。同理,當我們對自己貼上標簽時,我們也已經放棄了發展其他潛能的可能。

這是一個到處貼著標簽的世界。商店櫥窗裏貼著標有商品價值的標簽,製服上貼著區別不同工種的標簽,不同單位的門前擺著表明各自職能的標簽……標簽已經成為我們界定這個世界的唯一標識,以至於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他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百年孤獨》中描寫出了這樣一個情節:馬孔多的村民在失眠症的侵擾下開始慢慢地失去記憶,以至於阿德裏亞諾家族的人不得不將自己家裏的東西貼上標簽,才能識別這些東西的作用。但是,當記憶完全失去的時候,誰又能知道雞蛋和桌子的區別呢?為了把握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人類不得不將其分類打包,區別對待。

在這種集體的無意識之中,人們也愛上了為自己貼上一張標簽。這張標簽有時來自他人,有時來自自己,但更多的時候卻是二者的綜合。

通過這張標簽,你確定了自己的身份,感知到了自己的存在。存在感,這是我們可以心態平和地生存下去的重要原因。但是,當我們時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時,我們也正沉溺於過去的曆史當中。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新的事物在不斷地出現,而存在感卻在阻止著我們去嚐試新的東西。因為,當我們接觸到這些新的事物時,我們通常會因為無所適從而感到焦慮不堪。於是,標簽成為了我們逃避現實的一個十分有效的借口。當你接觸陌生的數學知識時,你可以說“我是文科生”,從而加以拒絕;當你需要增加自己的計算機技能時,你可以說“我是老年人”,從而加以逃避。一個標簽,可以給我們提供眾多逃避的借口。無論什麼時候我們想逃避一種活動,無論什麼時候我們想掩飾自己能力的不足,我們都可以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標簽。

當你對自我加以界定,並喜歡上以標簽來推搪事情的時候,你就注定在今後的日子裏無法獲得更多的發展。你會保持原狀,你會丟掉發現更多自己的機會。這樣的話,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一個學習不好的人為什麼無法提高自己的成績,一個生性靦腆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孤僻。因為,當他們被這些標簽所束縛的時候,他們就會做出符合標簽所界定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又會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自我的既定認知。

標簽是一種對你過去的評價,但是,我們不能將標簽認為是一生的論定。因為,我們的內心為我們儲備了無窮的智慧和潛在能力,我們必須靈活多變地將它們開發出來。這樣,我們才是一個發展的人,一個完整的人。為了消滅掉既定的標簽心理,我們必須認真做好如下幾個方麵。

一、打破過去的刻板思想。每個人都是從過去中成長、發展的,過去給我們提供了養料,但是也禁錮了我們的思想。因此,我們必須決心打破過去所形成的刻板思想,使自己的對新出現的事物產生足夠多的興趣,使自己樂意去嚐試新的東西,不斷地豐富自己。“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於堵塞我們思想源頭的石頭,必須馬上除去。

二、認識到標簽的危害。標簽的危害上文已經進行了詳細的論述,這裏隻想再次強調,以便引起你我的重視。我們不是商品,我們不是從模子中出來的成品,我們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人類,我們有無限的發展可能。

三、製訂不同於以往的計劃。循規蹈矩限製了一個人的創新能力,使我們無法發現自己所具有的其他方麵的潛力。製訂一個不同於之前的計劃,並馬上加以實行,弄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麵還具有發展的潛力。

四、請一些朋友進行監督。一個擁有堅強毅力的人,是不用別人監督的。但是,大部分人卻經常缺乏這種可貴的品質,因此,我們必須需要一些人來對自己進行監督。監督的好處有二:一是促使自己順利完成改造標簽心理的計劃;二是如果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出現了偏差,可以有人及時地對你加以提醒。

五、樹立一種堅定的信念。隻有強大的信念,才能摧毀既有的觀念,占領心靈的高地。在前文,我們已經知道,當我們不停地對自己進行積極暗示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便會建立起一種牢固的信念。因此,在消除標簽心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對著你的內心,請真誠地默念,“過去的你不是你”。

阿德勒告訴我們,過去的你不是你,你是早晨噴薄而出的朝陽,你時刻都是新的,你擁有著廣闊的前途,眾多的潛力。過去的你已經消逝,當前的你才冉冉升起。你不懷念過去,也不陶醉於未來,你就是當前的你,一個擁有無限塑造可能的你。

認識自己,挑戰自己

我們總是容易被標簽遮蔽發現的雙眼,從而限製了自我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阿德勒

聞名於世的希爾頓酒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人事安排製度,而這來源於一次應屆生的招聘。

希爾頓酒店在建立之初,招進了一批應屆畢業生。如何安排這批畢業生,成了老板希爾頓考慮的重中之重。因為,這是一批有才華的年輕人,如果不能將其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很可能埋沒了這些人才。而像往常一樣,一個一個地進行選拔則太浪費時間。希爾頓一時沒了主意。這時,一個年輕人向希爾頓提出了一個建議:“雖然我們對這些人不了解,但是他們必定會對自己有所了解。所以,我們不妨將職位羅列出來,讓他們自己挑選。”

希爾頓采納了這個方法。在這個方法的指導下,大多數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職位。而一些無法確定自己適合哪方麵崗位的人,則被派去幹些雜活。很快,這家剛成立的酒店就開業了。

此時,希爾頓突然想起了那個為他出主意的年輕人。他找來那個年輕人,詢問他的基本情況。這個年輕人回答道:“我叫布裏奇,是你剛招聘來的畢業生。不過,現在我已經是你的人事主管了!”希爾頓聽後哈哈大笑:“你說得不錯,在進行招聘的時候,你就已經在實行人事主管的職責。你不做人事主管,還能由誰來做呢!好樣的!”

之後,希爾頓酒店的人事安排都是遵從這一製度。

認識自己,你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才能發揮自己的潛力,把自己淬煉成為一匹千裏馬。否則,你隻能碌碌無為,“隻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了。

由此可見,在我們決定認識自己的同時,我們就已經開始向自己發出挑戰了。因為,認識自己並非一件易事。阿德勒指出:“我們總是容易被標簽遮蔽發現的雙眼,從而限製了自我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日本保險業推銷之神原一平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曆。當時,他得到了一位高僧的指點,要求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原一平馬上對自己做了一番深刻的反省,但是,他發現,當他越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時候,自己卻變得越發模糊,甚至已經成了一個自己根本不認識的陌生人。為此,原一平發動自己的客戶參加“批評原一平”集會,讓他們暢所欲言,批評指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

為了能夠使自己籌劃的“批評原一平”集會收到預期中的效果,原一平製定了三項原則:

一、為了保證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集會的人數將控製在五人以內。

二、每次邀請的對象都不能相同。

三、熱情地招待這些參加集會的客戶。

製定完原則後,原一平又對集會做了進一步的細化:

一、集會的目的是為了批評原一平,指出原一平的缺點。

二、集會要每月按時舉行。

三、集會的地址要選在安靜的餐館裏,以晚餐的形式舉行。

四、集會每次邀請五人,並選出一人作為此次集會的負責人。

五、集會邀請過的人,至少一年後才能再次參加。

六、集會之後,向參加集會的客人贈送禮物。

就這樣,原一平通過籌劃的“原一平批評”集會,開始向自己發起挑戰。第一次批評會,就使原一平收獲頗豐。他的客戶言無不盡:

——你的個性太過急躁,容易發火,沉不住氣。

——你的脾氣太壞,親和力太差,而且不細心,經常粗心大意。

——你總是剛愎自用,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這樣很容易導致失敗。你必須要傾聽他人的意見。

——你不會拒絕,總是很輕易地答應別人的請求,這樣會導致你的信譽危機。因為,隻要你達不到你的承諾,別人就會傳播你失信的惡名。

——你欠缺豐富的知識。你是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因此你必須擴大自己的知識麵,隻有這樣你才能和每個人找到共同的話題。

——千萬不要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隻有真誠才能長遠。因此,你不能唯利是圖,而要使自己的經商過程中帶有人情味。

通過集會,原一平對自己有了深入的了解。在這些真誠的建議和批判中,他不斷地向著自己的缺點發起衝擊,終於將其一個一個地加以解決。原一平曾不無感觸地說:“每一個人一生當中,最要緊的就是及時發現自己的劣根性,並有能力將其克服。……一個推銷員之所以難成大器,就是因為他不能克服自己的劣根性,沒有能力向自己挑戰。這種克己修身的過程,就是一個人人格成長的過程。一個人之所以無法取得成功,我想,正是因為他未能通過這一段人格成長的考驗吧!”

所以阿德勒說:“一個人如果想要認識自己,那麼他已經對自己發起了挑戰。這種挑戰是艱苦卓絕的、曠日持久的,但也是催人奮進的、發人深省的。隻有向現在的自己發出挑戰,我們才能跳出過去生活的藩籬;隻有向現在的自己發出挑戰,我們才能發生新的自己,才能創造新的生活。”

“這輩子,隻能這樣嗎?”當你內心深處蹦出這樣的自我疑問時,你就已經有了挑戰自我的動力。這時,請你及時行動起來,認識自我,挑戰自我吧!

依賴是成功最大的敵人

這或許就是存在於我們大多數人心中的一個錯誤觀念,即我們認為隻要依賴他人,持續不斷地得到他人的幫助,那麼我們終將會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阿德勒

阿德勒說:“每一個正常的人都可以做到獨立自主,但是注重培養這方麵能力的人卻少之又少。事實上,我們所見的很多人都在依賴於某些事物或某個具有一定能力的個人。有的依賴於金錢,有的依賴於自己的朋友,有的依賴於自己的外表,有的依賴於自己的出身。”是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要想依賴別人,走別人走過的路,仿效他人或是讓別人幫你來思考、擬定計劃和完成工作,這是再舒服不過的事情了,因為這根本不需要你自己的努力。

然而,實力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正如你不能通過觀看他人的鍛煉來加強自己身體上的肌肉。事實上,沒有一件事情會像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那樣會大大地削弱一個人獨立自主的能力。一旦你依賴於他人,你將永遠不會變得強大。

車夫駕著一輛滿載幹草的車子走在鄉間的路上,沒想到卻陷進了泥坑裏。在鄉下的田野上,會有誰來幫這個可憐人的忙呢?這完全是命運之神有意惹人發怒而安排的。

陷入泥坑裏的車夫肝火正旺,罵不絕口。他罵泥坑,罵馬,又罵車子和自己。無奈之中,他隻得向舉世無雙的大力神求救。

“赫拉克勒斯,”車夫懇求道,“請你幫幫忙,你的背能扛起天,把我的車從泥坑中推出來對你來說應該是舉手之勞。”

剛祈禱完,車夫就聽到神從雲端發話了:“神要人們自己先動腦筋、想辦法,然後才會給予幫助。你先看看,你的車困在泥坑裏究竟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陷入泥坑?拿起鋤頭鏟除車輪周圍的泥漿和爛泥,把礙事的石子都砸碎,把車轍填平,你不自己嚐試一下怎麼行呢?”

過了一會兒,神問車夫:“你幹完了嗎?”

“是的,幹完了。”車夫說。

“那很好,我來幫助你。”大力神說,“拿起你的鞭子。”

“我拿起來了……呀,這是怎麼回事?我的車走得很輕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你真行!”

這時神發話說:“你瞧,你的馬車很便當地就離開了泥坑!遇到困難,要先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老天才會助你一把的。”

自己的問題自己辦,當我們還沒盡力時,我們如果放棄本來很多我們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那就同時意味著我們自己放棄了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一切可能性,放棄了自己親手解決問題後的那份喜悅!所以,遇到困難時,真正能幫助我們的隻有自己。

有的人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像他們奮鬥時一樣吃苦,就不惜一切代價要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優越的環境。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給害了自己的孩子。父母為孩子所提供的優越條件,往往會成為阻礙他們進步的絆腳石。要知道,我們人類天生就是善於依賴他人的模仿者。為了生存,我們很容易就會養成依賴他人、模仿他人的習慣。而一個年輕人所需要的則是主動性和拚搏的精神,如果你給他提供了拐杖,那麼他們就不會獨立行走了。隻要你為他們提供了幫助,那麼他們就會對你產生依賴。

所以阿德勒說:“如果你想鍛煉自己的韌性,磨煉自己的意誌,那麼你就得依靠自己。如果你寄希望於他人,那麼在你內心所產生的,隻能是依賴性。”

是的,心安理得的接受他人的資助,會讓你認為自己沒有必要付出更多地努力和奮鬥,因為會有人為自己鋪墊好一切。如果你心裏產生了這樣的想法,那麼你早晚會被這樣危險的想法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