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幅美麗的畫作,而作者隻是我們自己。對社會現實的認知直接影響著我們對人生的態度和未來的人生走向。盡管這個社會中還有許多的不完善,但是心靈中最奇妙的特性使得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麵對現實,選擇人生的道路。我們應該珍惜這能夠自由選擇的機會,以更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解釋社會,麵對生活。因為也許我們生活的世界現在還很不完美,但如果每個人都能看待事實積極的一麵,朝著陽光的方向行動,那麼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將能看到世界更多美好的一麵。
克服嫉妒,你會變得更強大
我們完全可以肯定,哪裏有對權力和統治的追求,哪裏就有嫉妒。
——阿德勒
阿德勒說:“從人性角度出發,我們發現人類的本性都是渴望權力的,這出於一種對他人的控製欲望。但是權力和義務是等量的,手握權力的人同時已在履行著必然的義務,而且個人的能力也是能否獲得並且運用權力的基礎。然而麵對他人的獲得,總有些人不但不努力地去爭取,反而用一種不當的態度去麵對,那就是嫉妒。”
阿德勒將肉體中的嫉妒心理視為毒瘤。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嫉妒心理是非常可怕的。比如幾個人同時為同一個目標奮鬥,有人走在了前麵,你就開始想:我是沒有努力去做,如果努力,一定做得比他好。後來,目標達到了,走在前麵的人得到了嘉獎,此時你會覺得:他拚命地去做原來是為了這些,你不是有能力嗎?好吧,那所有的事都交給你去做吧,我不幹了!
你真的不幹了嗎?如果是真的,你就陷入了惰性的溫床。
1860年大選結束後幾個星期,有位叫巴恩的大銀行家看見參議員薩蒙·蔡斯從林肯的辦公室走出來,就對林肯說:“你不要將此人選入你的內閣。”
林肯問:“你為什麼這樣說?”
巴恩答:“因為他認為他比你偉大得多。”
“哦,”林肯說,“你還知道有誰認為自己比我要偉大?”
“不知道了。”巴恩說,“不過,你為什麼要這樣問?”
林肯回答:“因為我要把他們全都收入我的內閣。”
後來的事實證明 ,這位銀行家的話是有根據的,蔡斯的確是個狂態十足的家夥。不過,蔡斯也的確是個大能人,林肯十分器重他,任命他為財政部長,並盡力與他減少摩擦。蔡斯狂熱地追求最高領導權,而且嫉妒心極重。他本想入主白宮,卻被林肯“擠”了,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想當國務卿,林肯卻任命了西華德,他隻好坐第三把交椅,因而懷恨在心,激憤難已。
一天,《紐約時報》的主編亨利·雷蒙特來見林肯。當他談到蔡斯正在狂熱地追求總統職位的時候,林肯給他講了一個小故事。
林肯以他那特有的幽默神情講道:“雷蒙特,你不是在農村長大的嗎?那麼你一定知道什麼是馬蠅了。有一天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犁玉米地,我吆喝馬,他扶犁。這匹馬很懶,但有一段時間它卻在地裏跑得飛快,連我這雙長腿都差點跟不上。到了地頭,我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在它身上,於是就把馬蠅打落了。我的兄弟問我為什麼要打掉它。我回答說,我不忍心讓這匹馬那樣被咬。我的兄弟說:‘哎呀,正是這家夥才使得馬跑起來的嘛!’”然後,林肯意味深長地說,“如果現在有一隻叫‘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蔡斯先生,那麼隻要它能使蔡斯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故事至少有兩點深刻的道理:一是總統沒有去嫉妒能力比他強的人,而是善於從他身上吸取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二是“總統欲”極強的人也沒有嫉妒,而是時刻鞭策自己攀升到一個更高的目標。如果這兩個人中的一個采取了另類的嫉妒方式:你不是有能力嗎?那就都交給你去幹吧,那麼他的結局必然是:消沉——惰性——平庸。
阿德勒說:“人生動力的內容就是生存、奮鬥、發展、提高。有人斷言人是一種高級的動物,我以為是對的。但高級動物終歸也是動物,動物有著許多相同的本能,人與其他動物唯一不同的就是有發達、健全的思維、抑製力和創造力,這也是區分低級高級的根本界線。但有許多時候我們太自以為是了,才製造出了許多錯誤的理論,誤導了許多正確的思維,從而導致了人的抑製力和創造力的下降。”所以,在生活、工作、學習中,你必須時時利用自身的能力激活你自己,消除不良的習慣和心理,建立起富於個性和自信的健康思維,那麼惰性和平庸就不能突破你的“防火牆”。
肉體的美源於心靈之美
對於美來說,相貌和形體隻是它表現自己的一個途徑,它的真正來源在於人的內心,而這也可以稱作是美的最高形式。
——阿德勒
莎士比亞曾說:“上帝賜予你一張麵容,而你為自己造就另外一張。”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可以憑借內心的力量來創造另一張或者美麗或者醜陋的臉龐。
在阿德勒看來,“美源自內心”。也就是說,肉體的美源自靈魂。他說:“如果每個人都擁有高尚的情操,那麼,他不僅在談吐上會表現得風度翩翩,而且他的身體也會顯得健美而修長。也就是說,一個擁有美麗心靈的人,他渾身都將散發出一種非凡的魅力和優雅的氣質,而這些要遠比外在的一切美都更令人著迷。”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女性:她們雖然貌不驚人,但是她們人格的魅力、優雅的氣質卻能夠幫助她們脫穎而出,向世人展現那不可磨滅的美麗。她們借助形體和語言,將靈魂的高貴與美麗展現給世人。是的,優雅和崇高的靈魂總是具有神奇的魔力,可以使平凡的麵容變得嫵媚動人。
曾有人這樣評價芬妮·肯布爾(肯布爾家族成員,英國演員、劇作家、詩人,以扮演莎士比亞劇作中朱麗葉這一角色而聞名於世):“雖然她身材矮胖,麵容發紅,但她身上散發出的那種無與倫比的高貴氣質,卻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我生平從沒見過擁有如此威嚴氣質的女性。無論你擁有多麼美麗的外表,當你站在她麵前時,都注定要黯然失色。”
是的,正如安托萬·貝利爾所說:“世上沒有醜女人,隻有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看上去美麗的女人。”任何一位女性,即便相貌平平,也完全可以通過秉持美的理念,通過培養慷慨、樂觀和無私的精神,使自己變得更加美麗。在這裏,要說明的是,這種理念並不是要人們重視自己的外表之美,而是要人們努力實現自己的靈魂之美。
對於真正的美來說,它們隻有一個本源,那就是慷慨無私、樂善好施的風度,以及真心為他人送去溫暖和慰藉的精神。它將會使人們神采奕奕,永葆青春,而人們也會因此而造就自己生命的輝煌。外在之美不過是靈魂之美的一種表現,是一種身體對於心靈的物化。因此,一切表情、舉止和風度都應該遵從靈魂之美的理念,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高雅,更加優美。如果你擁有一顆愛美之心,並能堅持實踐自己關於美的理念,那麼無論身在何處,你都將給他人留下文質彬彬、謙謙君子或窈窕淑女的美好印象。記住,任何相貌上的缺陷,甚至身體上的殘疾都可以通過你的氣質和風度加以彌補。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女孩都會因為自己平凡的相貌而終日鬱鬱寡歡,悵然若失。對於美的追求,使她們放大了自己的缺陷。其實,她們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難看。如果不是她們自己過於敏感的話,旁人也許根本不會留意到她們外表上的一些小瑕疵。事實上,如果這些女孩能夠克服妄自菲薄的毛病,從容麵對生活的話,她們完全有能力通過後天的努力,使自己具備活潑可愛、善解人意、慷慨大方等一係列美好的品格。如此,她們便可以借助性格上、智慧上閃耀的光芒來遮掩自己的缺陷了。
想一想我們身邊的朋友,他們當中有多少人在相貌上是漂亮的,如果不漂亮的居多,那麼想一想我們為什麼要跟他們在一起。我想,之所以我們願意跟他們在一起,並不是因為他們長的有多漂亮,而是因為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優秀品質吸引了我們,激起了我們對他們的熱愛和敬佩。最高形式的美並不具有任何物質的形式。它是一種能為我們心靈帶來光明的美好理想,隻是,它會借助一些具體的事物展現出它的美麗而已。
每個人都應該竭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優雅迷人、純粹而高尚的人。對於最高形式的美的追求,將使你的人生不留遺憾,不至虛度。
認真地傾聽內心的聲音
當一個人能夠傾聽自己的內心,並不打折扣地去追求時,他總是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阿德勒
世界是光怪陸離的,欲望也是多種多樣的,然而人們卻可以從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為什麼?阿德勒說:“因為人的內心從不會欺騙它的肉體,即使它有時會變幻出神秘莫測的外衣加以遮掩,但也會在不經意間露出自己的馬腳。內心總是會不斷重複著自己的渴望,這種渴望強烈而又執著,它會經常蹦入你的意識之中,騷擾你的思緒,讓你時刻感受到它的存在。所以,認真地傾聽內心的聲音,你將會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
埃德溫·巴尼斯就是在內心的召喚下,最終成為了發明家愛迪生的合作夥伴。
當埃德溫·巴尼斯發現自己內心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成為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商業夥伴時,他並沒有為自己這個不切實際的願望而嚇倒。他決定跟隨自己的內心,找到愛迪生,向他表達自己的這個願望。
首先,他克服了自己麵對的第一個困難——沒有足夠的錢購買一張去新澤西州的火車票。之後,他便想方設法來到愛迪生的實驗室中,向愛迪生表達了自己希望成為愛迪生合作夥伴的願望。
然而,在第一次的會麵中,巴尼斯並沒有說服愛迪生。愛迪生隻是給了他一個在實驗室工作的機會,而且薪水非常得低。這讓巴尼斯感到十分沮喪,但是,他仍沒有背叛自己的內心。他對自己說:“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個良好的開端。我已經有機會接近愛迪生了,想當初我們都不知道彼此。我來到這兒就是為了成為愛迪生的夥伴,雖然現在我隻是為他工作,但是為了自己的目標,我絕不會放棄。”
幾個月過去了,巴尼斯的心願仍然沒有任何可以獲得實現的機會。雖然如此,但是巴尼斯的內心卻一直沒有放棄,一直在強化著自己最初的願望。
機會終於到來了。當時,愛迪生發明了一種名叫“愛迪生口授機”的新型辦公用具,然而對於這項發明成果,愛迪生的銷售人員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熱情,他們不相信這個奇怪的機器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巴尼斯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機會。他立刻向愛迪生提出請求——讓他負責這部機器的銷售工作。當獲得愛迪生的同意之後,巴尼斯立刻開始了自己的銷售工作。結果,機器銷售情況非常好。於是,愛迪生又與巴尼斯簽訂了一份新的合約,委托他負責自己發明的全國銷售工作。
就這樣,巴尼斯終於實現了自己成為愛迪生商業夥伴的願望。
正是由於對自己的內心需求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巴尼斯才可以鍥而不舍地向著自己的願望進發,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當幾年後,愛迪生回憶起自己與巴尼斯的初次會麵時,曾這樣說到:“當他站在我的實驗室時,從他的外表來看,他就像是一個無業遊民,但是他臉上堅毅的表情讓我感覺到,他是決心要成為我的合作夥伴的。因此,在那個時候,我就認為他一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結果,事情的發展也印證了我當初的判斷。”
當得到為愛迪生工作的機會時,巴尼斯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內心是要求自己成為愛迪生的合作夥伴,而不是成為愛迪生的下屬。在內心欲望的不斷顯現中,巴尼斯從未更改自己的計劃。世間很多人之所以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正是因為他們或者對自己的內心呼喚無動於衷,或者在實現自己追求的過程中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初衷。
認真的傾聽自己的內心吧。隻有明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我們才能夠擺脫種種的羈絆,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能夠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平靜的領域之中,這就是阿德勒的人生哲學。
人的高貴在於他有靈魂生活
人類的靈魂就是人的本質體現。
——阿德勒
我們一般認為活生生、能動的有機體才有靈魂,人的靈魂與行為、心理之間有密切的聯係。因為有這個聯係才使人類與其他動物和植物相區別。一切因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轉換而產生的變化,都需要靈魂的導向,才能使我們的身體更能適應生活。可以說人的本質是心理和行為結合的表現。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宇宙間任何東西都能置人於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貴卻在於他有靈魂生活。作為肉身的人,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唯有擁有不同靈魂,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優秀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於外在的物質財富,這是古往今來一切賢哲的共同特點。
然而當今社會,出於生存鬥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似乎都隻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很少靜下心來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結果當然就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隻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個人來說,這是可悲的事情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這則是可怕的事情。
阿德勒說:“人類生命中的生理及心理現象,會以我們麵前呈現出的那些根本為基礎,如果不局限於常在的目標模式,人們是沒有辦法想象那個由生命動力在做決定的心理演變的。”
靈魂決定著人生命中的心理現象。想象一下,那些生活目標如果沒有經過決定、持續、修正以及引導,就不會產生思考,盼望與夢想。當然這種結果的產生,是源於我們這些生命個體適應環境和對環境的反應的需要。也就是說,假若我們要了解一個人,那麼,去了解他的生活行動以及所表達的意義,是極為重要的。
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周圍的不了解而心生委屈,也會因為誤解而與至親好友產生隔閡。這都是我們所不願見的,我們都希望生活在相互了解的和諧社會。真正的困難在於我們沒有辦法透視他人心理。現在個體心理學給我們提供了指引。靈魂的一切現象都是在為未來的將要發生的活動準備的。如果能夠了解一個人的既定目標,是可以部分地了解人的內心的。這樣那些阻礙我們了解彼此的障礙似乎被打破了。現在讓我們順著靈魂的指引,給予我們所深愛的人更多的關注,傾聽他們的未來目標,這樣我們就能試著聆聽心的語言,加深對周圍的家人和朋友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的發生,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