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層 心理康複館|心病還需心藥醫(1)(2 / 3)

“另一點,要讓自己多做事。抑鬱的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所以不喜歡活動,越不活動人就越消沉。做一些事,不管什麼事都好,人就不會那麼抑鬱。他們會說,我沒有興趣,什麼時候有興趣了再說。這樣不對,因為興趣是等不來的,隻有先活動,才有可能對活動產生興趣,要強迫自己活動。人做噩夢時,想動卻動不了,但是隻要努力動,最後還是可以動的,你能動的時候,也就在噩夢裏醒來了。抑鬱時也一樣,讓自己多活動,就可以掙脫抑鬱而醒來。

“還有,抑鬱和不自信有關,所以他們也可以參加一些自信心訓練。自信是陽光,有了陽光就沒有黑暗。提高自信,抑鬱就自消自退了。”心理師說。

“而且,”心理師停頓了一下,“消除抑鬱還有一妙藥是幫助別人。艾麗思,你剛才為什麼沒有沉溺在抑鬱裏,就是因為你想要幫助別人。你幫助別人,自己的抑鬱就煙消雲散了。”

“這是為什麼?”艾麗思問,“是不是像我們隔壁的老奶奶說的,你做了好事,天神就會幫助你?”

“用不著天神。”心理師說,“我也不是德育教師,我不談道德,我講心理學。為什麼你一幫助別人,自己就不會抑鬱呢?心理學的道理是:抑鬱源於孤獨,源於缺少愛。別人對自己的愛少,自己也不愛別人。愛是船,沒有了船,人和人都像孤島。另外,抑鬱的人不關心別人,隻注意自己。隻注意自己,心理就會出毛病。你幫助別人,你的注意力就從自己身上轉移了,就忘了煩惱,忘了煩惱,好多煩惱就沒有了。你一幫助別人,就有了愛,就不孤獨了。別人愛你、幫助你,就像別人乘船到你的島上。你愛別人、幫助別人,就像你乘船到別人的島上。不論誰到誰的島上,你們都不孤獨了,不孤獨就不會抑鬱。生活再苦,人和人一起努力就可以承擔起來。不要總等別人劃船來救自己,因為可能等到,也可能等不到。況且,如果別人幫助你,你的灰色眼鏡沒有摘掉,根本就體會不到他的善意。你還一樣抑鬱。剛才你遇到的那人就是如此。”

“那麼,請問您打算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我剛才看到的那個人呢?”好奇的艾麗思打算刨根問底。

“我用的方法叫意象技術,是用想象治療抑鬱症。先請他想象一間房子。抑鬱症患者想象的房子一般都是破敗或肮髒的。下一步,請他想象自己在打掃這間房子,裝飾它,直到它變得很美、很舒適。他的‘心房’變好了,情緒就變好了。”心理師說。

“我的一些朋友總說自己有焦慮症,還有的說自己有強迫症,他們又該怎麼辦呢?”

“沒有被正式診斷前,不要把自己說成是什麼症—至多叫作什麼症的‘嫌疑人’而已。”心理師開了個玩笑,“可以自己先試試,用一些心理學普及書籍中所教的方法來自我調節,如果還是不行就去找心理谘詢師。如果心理谘詢師認為他的症狀已超出了谘詢範圍,就會轉介去做心理治療。生活就像一部電影,不要擔心中間危機重重,最後總會峰回路轉。”

ROOM.2 抑鬱症模擬館〔抑鬱源於消極、被動和不自信〕

“我是大學生通訊社的記者。”艾麗思掏出沒有用過的記者證,“我知道不可以采訪抑鬱症患者,我也不打算采訪他們,我隻想看一下抑鬱症患者的生活,看看抑鬱症的表現。恐怖症診室的心理谘詢師說這裏有抑鬱症的實況模擬,我可以看看嗎?”

“我需要先看看你的心理測試結果。”心理師(心理谘詢師和心理治療師通稱心理師)看了看艾麗思的測驗結果,很痛快地答應了艾麗思的要求,“你的心理健康狀況很好,可以去看。你看,這個人。”心理師指了指屋子裏的一個挺大的人像,那是一個無精打采的年輕男人。在胸口左邊,心髒的位置有個門,“進去就是模擬館。”

沒想到這麼順利,艾麗思高興地推門進入模擬館,但馬上愣住了。

抑鬱的表現

她沒見過這麼荒涼破敗的屋子。屋子裏滿是灰塵,門窗都關著。窗戶不知是掛著窗簾還是被厚厚的塵土遮蔽了,透不過來多少光,屋子裏很暗。牆都脫了皮,露出磚來。屋子裏家具很少,一張沙發上滿是灰塵,還有一張很舊的沙發床。床上躺著一個“老人”,瘦骨嶙峋,臉黃得像蠟一樣沒有一絲血色。

艾麗思問那“老人”:“您好,老伯,這兒怎麼這麼髒啊?”

“老人”不回答,一雙無神的眼睛看著天花板。

艾麗思再問,“老人”還是不答。艾麗思不知道該怎麼做,隻好也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艾麗思受周圍氣氛影響,心境漸漸變得灰暗了。

“刮風天站在窗口,看著地上的包裝紙、食品袋像飛鳥一樣掠過窗際,灰天灰地中,我的心也是灰色的。我並不苦悶,也不難過,隻是什麼也不願想,什麼也不願做,沒有激情,沒有願望,那一刻,生命使我困惑。”艾麗思想起了朋友說過的這番話,這番話正是艾麗思現在的感覺。疲倦的艾麗思坐在沙發上,沙發非常髒,但是艾麗思沒有擦沙發上的灰塵。疲倦壓倒了她。她沒有低頭看自己的衣服,即使看,在這陰暗的屋子裏,看到的衣服也會是灰色的。“這就是抑鬱。”艾麗思想。

不知道過了多久,“老人”開始講話,他的聲音有氣無力,像一縷煙飄浮在屋子裏,他不是和艾麗思說話,可能根本不知道艾麗思的存在:“我走不出戈壁了,都是沙子、灰土、碎石頭,還有垃圾。”他停了好久,又開始說,像是說夢話:“霧,髒乎乎的,這是什麼顏色?唉,我要死了,裹屍布把我裹上了,我動不了。我被埋了,土壓上來了,壓在我胸口,我喘不了氣。

“死就死吧,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老人”歎了口氣,“我這個人沒用啊,我什麼本事也沒有,什麼也幹不成。活著也是別人的累贅,浪費家裏的錢,給別人添麻煩。

“一天到晚學習、讀書,讓我考研出國,誰管我心情好壞……”

“老伯,醒醒,您做噩夢了。”艾麗思推推“老人”。

“我醒著呢。”“老人”說。

“您怎麼會醒著,明明是做夢。”艾麗思情緒也不高,本來也沒有多大興致管別人的事,但是“老人”太糊塗了,她還是要告訴他實情,“您都這麼大年紀了,還考什麼研?是我們這些年輕人要考研。您說的那些苦,是我們的苦,不是您的,顯然您是在做夢。”

“我今年二十二歲。”那“老人”說,“你看到我這麼老,是我的心老了,你看到的是我蒼老的心。”

“蒼老的心?”

“難道你沒有過抑鬱的時候嗎?你抑鬱的時候,是不是也覺得自己很老?”

“我懂你的意思了,”艾麗思說,“我也有過那種時候,覺得自己很老,好像有一百歲了,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我有的時候也覺得生活得不快樂。”

“你那不過是一時抑鬱,而我總是這樣,有兩年多了,我是抑鬱症。我的世界是灰色的,你看這房子,就是我心境的象征,灰的,灰的心,灰心。”

“你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呢?”艾麗思問。

“因為各種事,我總是遇見不順心的事,不管什麼事,到我這裏都倒黴。我陷在抑鬱裏出不來了,過去我還掙紮,有一次我甚至故意把熱茶倒在腿上,讓自己更加振奮,消除空虛。可現在,我就是等死了。”

“我能怎麼幫助你呢?”艾麗思問。

“誰也幫不了我。”

“我們出去,離開這間屋子,”艾麗思說,“在這種地方誰都會抑鬱。”

“你也抑鬱嗎?”那“老人”問。

艾麗思體會了一下內心,發現此時此刻的自己情緒並不抑鬱,隻是有些著急,於是她說:“我剛才也有點抑鬱,不過現在好了。我們還是應該離開這裏,打開門,走出去,心情就好了。”

“我走不動,出不去。”對方完全無動於衷。艾麗思給他講外麵有多麼美好的東西,反而使他更抑鬱:“你們的春天是好,可是我看不見了。”

如何走出抑鬱

艾麗思沒辦法讓那個“老人”走出抑鬱,反倒是自己的心情也有些抑鬱了。她想:“我不能在這裏待下去了,這裏的環境太壓抑,待久了我也會得抑鬱症。”於是她毅然走出了模擬館。

環境是不是美,隻是主觀感覺。同樣的抑鬱症接診室,艾麗思進來時覺得是一間平平常常的屋子,現在看來卻真美。整潔的銀灰色桌椅;桌上的一個花瓶中鮮花嬌豔欲滴;牆上有張照片,照的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溪中小魚仿佛在遊動。艾麗思看著這一切,想到剛才那間滿是灰塵的屋子,真是恍如隔世。

“你知道抑鬱是什麼樣子了吧?”心理師問。

“那簡直是地獄。”艾麗思說。

“抑鬱症患者的內心就是這樣灰暗,即使他們的身體處在美麗的花園中,在他們的心裏,世界仍舊像剛才那間屋子一樣灰暗。這個人……”心理師指了指那個人像,“是一個尚未治療的抑鬱症患者,我們的模擬館就是他內心的樣子。”

“人怎麼會有抑鬱症呢?真可憐。怎麼才能讓他們不這麼抑鬱呢?”

“如果可能,最好找心理治療師做心理治療。

“當然,如果他所在的地方不方便做心理治療,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減少抑鬱。第一,摘掉灰色眼鏡,即強製自己用積極的思維取代消極的思維。抑鬱症患者習慣於悲觀思想,習慣看事情壞的、不幸的一麵。遇到一次挫折,就認為世界上到處是荊棘。犯一個小錯誤,就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被一個人欺騙,就說世界上沒有好人。他們把自己的想法當成現實,看得世界灰暗無比,這就是灰色眼鏡。強迫自己想事情好的一麵,可以使自己看到事情還有好的一麵,時間長了,就學會從積極角度看問題,就不會那麼抑鬱了。

“另一點,要讓自己多做事。抑鬱的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所以不喜歡活動,越不活動人就越消沉。做一些事,不管什麼事都好,人就不會那麼抑鬱。他們會說,我沒有興趣,什麼時候有興趣了再說。這樣不對,因為興趣是等不來的,隻有先活動,才有可能對活動產生興趣,要強迫自己活動。人做噩夢時,想動卻動不了,但是隻要努力動,最後還是可以動的,你能動的時候,也就在噩夢裏醒來了。抑鬱時也一樣,讓自己多活動,就可以掙脫抑鬱而醒來。

“還有,抑鬱和不自信有關,所以他們也可以參加一些自信心訓練。自信是陽光,有了陽光就沒有黑暗。提高自信,抑鬱就自消自退了。”心理師說。

“而且,”心理師停頓了一下,“消除抑鬱還有一妙藥是幫助別人。艾麗思,你剛才為什麼沒有沉溺在抑鬱裏,就是因為你想要幫助別人。你幫助別人,自己的抑鬱就煙消雲散了。”

“這是為什麼?”艾麗思問,“是不是像我們隔壁的老奶奶說的,你做了好事,天神就會幫助你?”

“用不著天神。”心理師說,“我也不是德育教師,我不談道德,我講心理學。為什麼你一幫助別人,自己就不會抑鬱呢?心理學的道理是:抑鬱源於孤獨,源於缺少愛。別人對自己的愛少,自己也不愛別人。愛是船,沒有了船,人和人都像孤島。另外,抑鬱的人不關心別人,隻注意自己。隻注意自己,心理就會出毛病。你幫助別人,你的注意力就從自己身上轉移了,就忘了煩惱,忘了煩惱,好多煩惱就沒有了。你一幫助別人,就有了愛,就不孤獨了。別人愛你、幫助你,就像別人乘船到你的島上。你愛別人、幫助別人,就像你乘船到別人的島上。不論誰到誰的島上,你們都不孤獨了,不孤獨就不會抑鬱。生活再苦,人和人一起努力就可以承擔起來。不要總等別人劃船來救自己,因為可能等到,也可能等不到。況且,如果別人幫助你,你的灰色眼鏡沒有摘掉,根本就體會不到他的善意。你還一樣抑鬱。剛才你遇到的那人就是如此。”

“那麼,請問您打算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我剛才看到的那個人呢?”好奇的艾麗思打算刨根問底。

“我用的方法叫意象技術,是用想象治療抑鬱症。先請他想象一間房子。抑鬱症患者想象的房子一般都是破敗或肮髒的。下一步,請他想象自己在打掃這間房子,裝飾它,直到它變得很美、很舒適。他的‘心房’變好了,情緒就變好了。”心理師說。

“我的一些朋友總說自己有焦慮症,還有的說自己有強迫症,他們又該怎麼辦呢?”

“沒有被正式診斷前,不要把自己說成是什麼症—至多叫作什麼症的‘嫌疑人’而已。”心理師開了個玩笑,“可以自己先試試,用一些心理學普及書籍中所教的方法來自我調節,如果還是不行就去找心理谘詢師。如果心理谘詢師認為他的症狀已超出了谘詢範圍,就會轉介去做心理治療。生活就像一部電影,不要擔心中間危機重重,最後總會峰回路轉。”

ROOM.3 “拖延症”訓練營〔拖延是因為不想做〕

“拖延症”患者

“拖延症”實際上隻是不正式的說法,在精神疾病的診斷中並沒有拖延症這個概念。不過,也難怪大家會把它叫作“拖延症”,這種行為習慣還真是挺難改的。

在這個房間中等待受訓的李女士,和艾麗思說了作為“拖延症患者”的生活。

“早上起床就不用說了吧。”李女士聳聳肩,“反正我習慣遲到了,在現在這個單位也不想幹了。”

“寫東西我最善於拖延。”她說,“從上學的時候就是這樣,給我三個月來寫,我從第一天就開始著急,然後用種種方式開始拖延。

“先是要做各種準備,從準備素材到準備寫東西時需要的飲料和小吃。

“然後會有各種意外,比如意外有朋友約吃飯,意外家裏有事情,意外遇到流浪貓……

“總想先吃點東西再馬上幹活,或者想看完微信就幹活,或者想喝口水就幹活,或者是上衛生間後就幹活,然後一天就過去了,什麼也沒有幹……

“有一次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寫了,結果開始痛經。

“然後就是每天著急,隻好吃東西來緩解壓力,所以現在我成了胖姐!

“從來都是到最後期限時,不睡覺不休息地拚命,終於弄出一個勉強過關的東西來。

“我想改這個拖延的毛病,想了很久,就是實在改不了……”

“我以前也是這個樣的。”旁邊的一位男士插話說。

艾麗思和李女士回過頭去看。

針對性訓練減少拖延

男士微笑著打招呼,說:“我以前也覺得真的改不了,後來發現事情不那麼難。

“有時候,改不了隻是因為不想改,我拖延隻是因為實在不想做。

“心理學家告訴我,人的心理是分層次的,在更深的層次我們心裏有個孩子。這孩子是非理性的,不想做的事情他就拖延不做。‘不得不做’的道理他是不懂的。不想去幼兒園就要拖延,誰會管媽媽上班是不是會遲到?

“美女讓我去修電腦的時候,我從來不會拖延的。”男士為了活躍氣氛,開了句玩笑。

“哈哈哈。”艾麗思和李女士都笑了。

“所以,有些時候我們拖延,也需要想想,將要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做的?如果選擇其他工作,是不是會更喜歡?也許拖延症就會不治而愈呢。”

“這麼一說,拖延症也有好的一麵嘛!”李女士興奮地說,“看來它能讓我們更懂得自己的心,可以表達我們自己的獨立意誌,讓家人知道我們不喜歡什麼!”

“可是,”一秒鍾前還很高興的李女士馬上發愁了,“現實中我們總不可能都按孩子的願望生活啊,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去做一些艱苦的工作或者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怎麼辦呢?”

“這裏訓練我的時候,首先還是做心理分析,看拖延的原因有什麼。比如,有的人拖延是因為工作讓他緊張,而拖延也讓他緊張。當拖延的時間足夠長,限期也足夠近的時候,不工作帶來的緊張超過了工作帶來的緊張,他就可以開始工作了。這種情況也許可以讓他學習緩解緊張的放鬆技術。”旁邊的男士繼續說。

“另外,訓練我的時候,還用了一種‘行為自動鏈接法’。把我要做的某件事情分解為幾個步驟,分別訓練我把第一步驟自動鏈接到第二個步驟,把第二個步驟自動鏈接到第三個步驟,以此類推。

“比如,練習一聽到鬧鈴聲就坐起來。在白天清醒的時候練習,像練習仰臥起坐一樣練習。

“然後,練習坐起來就穿上一件衣服,然後去衛生間用冷水洗一把臉,反複練習,不怕枯燥。

“然後,練習把牙刷放下就去吃早餐……

“當然,每個人的順序不同,做不同事情時的步驟也不同,但原理是一樣的。最後這一套成了自動化的習慣動作—當它們成為習慣動作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起床的痛苦感消失了。”

看著李女士和艾麗思都聽得特別專注,邊聽邊連連點頭表示讚同,男士講得更帶勁了。

“如果你要寫文章,也是同樣的原理,訓練自己打開電腦文檔就先隨便寫一些文字上去,質量好壞先不管,等進入狀態,你再修改文字。丘吉爾寫作就是這樣的,沒有靈感的時候,先寫再說。”

李女士聽完,連連拍手稱讚。

艾麗思也跟著湊熱鬧,說:“什麼時候有空,我也試試。”

“你真的想改變拖延的行為習慣嗎?如果想,那你現在就有空。如果你要等,那估計你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情商不夠高的直男說話總是這樣不客氣。

ROOM.3 “拖延症”訓練營〔拖延是因為不想做〕

“拖延症”患者

“拖延症”實際上隻是不正式的說法,在精神疾病的診斷中並沒有拖延症這個概念。不過,也難怪大家會把它叫作“拖延症”,這種行為習慣還真是挺難改的。

在這個房間中等待受訓的李女士,和艾麗思說了作為“拖延症患者”的生活。

“早上起床就不用說了吧。”李女士聳聳肩,“反正我習慣遲到了,在現在這個單位也不想幹了。”

“寫東西我最善於拖延。”她說,“從上學的時候就是這樣,給我三個月來寫,我從第一天就開始著急,然後用種種方式開始拖延。

“先是要做各種準備,從準備素材到準備寫東西時需要的飲料和小吃。

“然後會有各種意外,比如意外有朋友約吃飯,意外家裏有事情,意外遇到流浪貓……

“總想先吃點東西再馬上幹活,或者想看完微信就幹活,或者想喝口水就幹活,或者是上衛生間後就幹活,然後一天就過去了,什麼也沒有幹……

“有一次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寫了,結果開始痛經。

“然後就是每天著急,隻好吃東西來緩解壓力,所以現在我成了胖姐!

“從來都是到最後期限時,不睡覺不休息地拚命,終於弄出一個勉強過關的東西來。

“我想改這個拖延的毛病,想了很久,就是實在改不了……”

“我以前也是這個樣的。”旁邊的一位男士插話說。

艾麗思和李女士回過頭去看。

針對性訓練減少拖延

男士微笑著打招呼,說:“我以前也覺得真的改不了,後來發現事情不那麼難。

“有時候,改不了隻是因為不想改,我拖延隻是因為實在不想做。

“心理學家告訴我,人的心理是分層次的,在更深的層次我們心裏有個孩子。這孩子是非理性的,不想做的事情他就拖延不做。‘不得不做’的道理他是不懂的。不想去幼兒園就要拖延,誰會管媽媽上班是不是會遲到?

“美女讓我去修電腦的時候,我從來不會拖延的。”男士為了活躍氣氛,開了句玩笑。

“哈哈哈。”艾麗思和李女士都笑了。

“所以,有些時候我們拖延,也需要想想,將要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做的?如果選擇其他工作,是不是會更喜歡?也許拖延症就會不治而愈呢。”

“這麼一說,拖延症也有好的一麵嘛!”李女士興奮地說,“看來它能讓我們更懂得自己的心,可以表達我們自己的獨立意誌,讓家人知道我們不喜歡什麼!”

“可是,”一秒鍾前還很高興的李女士馬上發愁了,“現實中我們總不可能都按孩子的願望生活啊,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去做一些艱苦的工作或者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怎麼辦呢?”

“這裏訓練我的時候,首先還是做心理分析,看拖延的原因有什麼。比如,有的人拖延是因為工作讓他緊張,而拖延也讓他緊張。當拖延的時間足夠長,限期也足夠近的時候,不工作帶來的緊張超過了工作帶來的緊張,他就可以開始工作了。這種情況也許可以讓他學習緩解緊張的放鬆技術。”旁邊的男士繼續說。

“另外,訓練我的時候,還用了一種‘行為自動鏈接法’。把我要做的某件事情分解為幾個步驟,分別訓練我把第一步驟自動鏈接到第二個步驟,把第二個步驟自動鏈接到第三個步驟,以此類推。

“比如,練習一聽到鬧鈴聲就坐起來。在白天清醒的時候練習,像練習仰臥起坐一樣練習。

“然後,練習坐起來就穿上一件衣服,然後去衛生間用冷水洗一把臉,反複練習,不怕枯燥。

“然後,練習把牙刷放下就去吃早餐……

“當然,每個人的順序不同,做不同事情時的步驟也不同,但原理是一樣的。最後這一套成了自動化的習慣動作—當它們成為習慣動作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起床的痛苦感消失了。”

看著李女士和艾麗思都聽得特別專注,邊聽邊連連點頭表示讚同,男士講得更帶勁了。

“如果你要寫文章,也是同樣的原理,訓練自己打開電腦文檔就先隨便寫一些文字上去,質量好壞先不管,等進入狀態,你再修改文字。丘吉爾寫作就是這樣的,沒有靈感的時候,先寫再說。”

李女士聽完,連連拍手稱讚。

艾麗思也跟著湊熱鬧,說:“什麼時候有空,我也試試。”

“你真的想改變拖延的行為習慣嗎?如果想,那你現在就有空。如果你要等,那估計你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情商不夠高的直男說話總是這樣不客氣。

ROOM.3 “拖延症”訓練營〔拖延是因為不想做〕

“拖延症”患者

“拖延症”實際上隻是不正式的說法,在精神疾病的診斷中並沒有拖延症這個概念。不過,也難怪大家會把它叫作“拖延症”,這種行為習慣還真是挺難改的。

在這個房間中等待受訓的李女士,和艾麗思說了作為“拖延症患者”的生活。

“早上起床就不用說了吧。”李女士聳聳肩,“反正我習慣遲到了,在現在這個單位也不想幹了。”

“寫東西我最善於拖延。”她說,“從上學的時候就是這樣,給我三個月來寫,我從第一天就開始著急,然後用種種方式開始拖延。

“先是要做各種準備,從準備素材到準備寫東西時需要的飲料和小吃。

“然後會有各種意外,比如意外有朋友約吃飯,意外家裏有事情,意外遇到流浪貓……

“總想先吃點東西再馬上幹活,或者想看完微信就幹活,或者想喝口水就幹活,或者是上衛生間後就幹活,然後一天就過去了,什麼也沒有幹……

“有一次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寫了,結果開始痛經。

“然後就是每天著急,隻好吃東西來緩解壓力,所以現在我成了胖姐!

“從來都是到最後期限時,不睡覺不休息地拚命,終於弄出一個勉強過關的東西來。

“我想改這個拖延的毛病,想了很久,就是實在改不了……”

“我以前也是這個樣的。”旁邊的一位男士插話說。

艾麗思和李女士回過頭去看。

針對性訓練減少拖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