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其他病證(7)(2 / 2)

(方源)《臨證解惑——陳潮祖教授學術經驗研究》

梅尼埃病——眩暈寧(張學文方)

(組成)橘紅10g,茯苓15g,薑半夏10g,磁石30g(先煎),丹參15g,川牛膝10g,桑寄生15g,菊花12g,鉤藤12g,天麻10g,女貞子10g。

(功效主治)息風化痰,益腎定眩。梅尼埃病之眩暈或嘔吐,時發時止,不能閉目站立,胸悶不舒,少食多寐,舌胖,苔白厚而潤,脈弦滑等。

(方解)方中用橘紅、茯苓、薑半夏燥化濕痰,兼以行氣止嘔;天麻、鉤藤、菊花清肝平肝,以平息肝風之上擾;磁石、川牛膝、桑寄生、女貞子滋補肝腎之陰兼以潛陽;丹參與川牛膝共用,可散瘀並引虛熱下行。合用成方,既化痰息風以治標,又益腎活血以治本,潤燥相濟,滋潛結合,可平風痰上逆,兼顧肝腎之根本,故治風痰眩暈甚效。

(加減)胸悶較重者,可加砂仁、白豆蔻以芳香化濕濁,嘔吐頻繁者加旋覆花、赭石、黃連、幹薑,偏寒者合苓桂術甘湯或再加幹薑、白芥子,偏熱者加竹茹、黃芩,氣虛症狀突出者加白術、黃芪,瘀血較重者加桃仁、紅花。

(驗案)一羅姓病人,女,53歲。1979年因眩暈,不能站立,站則閉眼欲倒,有時嘔吐,腰酸乏力,經西醫診為“梅尼埃病”,迭進中西藥無效。處以上方,連服12劑,其病根除,10年未發。患者單位有同樣病人求到此方,用後亦收良效。後用此方治療多例病機相同的病人,均獲較好療效。故記於此,以供同道試用。如遇肝風上擾,每加羚羊角3~6g,效果更佳。

(按語)眩暈是臨床常見症狀,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內耳眩暈比較常見,而少對症之方。古方半夏白術天麻湯雖可應用,但難以適應複雜事變的證情。經多年探索,發現梅尼埃病之眩暈往往病因多端,病情複雜,常常一個人兼有風痰、肝陽、腎虧、血瘀及偏寒偏熱、夾虛夾實等多種病機。因此擬成上方,經多年應用,收效比較滿意。

(方源)《疑難病證治》

中毒——綠豆甘草解毒湯(張學文方)

(組成)綠豆120g,生甘草15~30g,丹參30g,連翹30g,草石斛30g,白茅根30g,大黃15~30g(後下)。

(用法)清水煎熬,日夜各1劑。必要時6小時服1劑,口服。昏迷病人可下胃管鼻飼。

(功效主治)清熱養陰,通利排毒。食物、藥物(包括農藥、毒藥)等中毒後引起的嘔吐、腹瀉、昏迷、四肢逆冷,或高熱、抽搐、驚厥、汗出等症。

(方解)一般中毒的主要病機是毒熱內聚,耗傷津液,傷及神明。綠豆甘草解毒湯中用綠豆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之功;甘草甘平,是解毒常用藥;丹參苦微寒,能活血祛瘀,清熱除煩安神;白茅根甘寒,清熱養陰利尿,可防止出血,並加速毒物從小便排出;大黃苦寒降泄,蕩滌毒物實熱,使毒物從大便而泄;連翹苦寒,清心除煩,解毒安神;石斛甘寒,清熱養陰,防止毒物傷陰。各藥皆重用,以重劑搶救中毒病人,以免病重藥輕,毒物吸收。綜合全方,有強有力的清熱解毒、養陰護胃、排泄毒素的作用,可用於多種藥物、食物中毒病人。

(按語)此方是我們搶救一位誤食大量商陸中毒病人所用之方。後來推廣用於各種食物、藥物中毒病人,表現為熱毒傷陰證型者,皆取得較好療效。應用時,首先要問清何物中毒,時間久暫。病人神情清醒時,應先用催吐、洗胃等方法,盡量排出未吸收的毒物。若屬神誌昏迷的病人,應同時應用輸液、洗胃,配合針對性較強的解毒劑等多種救治措施,綜合治療。據應用體會,此方可以直接排泄毒素,有加速毒素從大小便排泄的作用。如出現中毒性黃疸時,可加板藍根30g,茵陳30g,鬱金30g;如遇抽搐驚厥者,可加羚羊角6g(另煎),鉤藤159(後下)。

(方源)《疑難病證治》

痛症——平肝止痛散(陳伯鹹方)

(組成)沉香3g,延胡索3g,醋香附10g,廣鬱金3g,琥珀粉3g。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粉為1次劑量,痛時溫開水送服。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主治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或他症引起的胸脅痛、脘腹痛、腰痛等,亦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肝炎脅痛、急慢性胃痛,泌尿係結石導致的腰腹痛,或婦女痛經等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