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自我認知課(2 / 3)

張士柏,一位傑出的美籍華裔青年。他的事跡已經傳遍了全世界。張士柏在13歲時參加遊泳比賽,由於起跳過猛,頭部觸擊池底,造成頸椎骨斷裂,醫生最終做出殘酷的診斷:他已經高位截癱,不可能再站起來了……起初,他的家人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每天沉浸在痛苦中,為了治療,4根長長的鐵釘穿過張士柏的腦袋,他強忍劇痛,配合醫生。在病床上學完了八年級最後三個月的課程、四年高中課程,又以全校第一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布什總統親自給他頒發了“學業成績獎”。他的化學老師埃萬斯基問他為什麼這麼拚命和堅強?他說:“我有個秘密,請不要對我的家裏人說。”這個秘密使埃萬斯基非常感動,並且為他寫了感人至深的推薦信。這封信使一向莊嚴矜持的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加州伯克利大學4所世界馳名的學校負責人流下了眼淚,同時向張士柏發出了入學邀請。張士柏最終選擇了斯坦福大學。張士柏在一年裏學完了兩年的大學課程,越過碩士直接考入斯坦福大學博士班。

那是什麼秘密使他的化學老師異常感動呢?張士柏回答:“醫生曾悄悄告訴我,一個高位截癱的人比常人壽命短,幹什麼都很困難,一定要珍惜生命啊!我沒有對家人講,怕他們難過。而是暗下決心,我要堅信我的生命的潛能與價值並沒有也不會“高位截癱”。我一定要在短暫的生命裏,學會我想學到的東西,做成我想做的事,並且回報社會,幫助別人……”

和我們所談到的那些名人一樣,張士柏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身的價值,他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靠著堅定的信念和信心取得了成績。

6.推翻內向的自我形象

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主宰,做自己人生的導航員。沒有誰比你自己更能決定你的命運。因此,你個性內向與否,那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決定。當你認定自己性格內向時,你便賦予了自己內向、封閉的自我形象。而一旦這一形象標簽進入你的潛意識,它又反過來約束你的行為。對自己的社交缺乏信心的人,不妨將自己從記事以來所認識的朋友都羅列出來,你會驚訝於自己竟有這麼廣泛的交際。特別是要多想想你的那些好朋友,既然你能與那麼多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深厚的友誼,也就足以證明你並非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了。

上蒼賦予我們每個人的東西都是我們的資本,都可以被充分利用以實現自我價值。我們不必埋怨現狀,隻要你做到珍視自己所擁有的,充分發揮其作用,從現在起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潛能,實現其價值,就能夠戰勝自卑,找到自我。因為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並不是那些外在膚淺的東西,而是內涵、修養、品德。這看似相同的三個詞卻道出了做人的三要素。

挑戰自我,變自卑為自信

心理學家根據對社會的調查發現,嚴重影響人們自信主動、勇於進取的障礙主要有五個因素:

自卑。過分的自我批判,常常表現為過分的自我挑剔,因而導致在心誌上的“自殺”,失去進取心。

膽怯。膽怯的心理必然會磨滅自己的夢想、想象力和獨創精神,因為總是害怕出問題而失去許多機遇。

懶惰,倦怠。由於不肯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使自己變得平庸無能,也使某些原本有才華的人失去了進取和創造的精神。

性格的片麵性和狹隘性。一個人的個性是一個特別重要和積極的因素,但它必須是健全和完整的,片麵和狹隘的個性會阻礙創造才能的發揮,也會對人際關係有消極的影響。

動機與興趣的浮躁與庸俗。這個不利因素會使人從眾流俗,忽冷忽熱,浮躁地追求某種時髦,實際上還是不明確自己到底要什麼,因而也就淺嚐輒止或有始無終。

很明顯,這五大障礙歸根到底都是心理態度的消極,缺乏自信主動的意識。這些心理往往都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養成的。

小時候,看見別的孩子爬樹,你卻總是站在一旁看著,自己從不敢嚐試一下。你認為別的孩子太淘氣了,而你早已學會了安分守己,於是,你便失去了機會。上學了,班上舉辦文藝活動,會唱歌的你不敢報名參加,你不敢上台,怕出醜丟臉。諸如此類的小機會,如果你不抓住,似乎一次又一次的放棄也沒什麼損失。但實際上,你的損失是巨大的,因為你的心態和選擇已經形成了消極被動的習慣。那麼等到關鍵的時機來臨的時候,你怎麼會發現和抓住呢?等待你的隻有錯過和失去。

實際生活告訴我們:爭取成功的動力和機遇就是這樣飛來又失去,失去又飛來。問題在於你能否改變自己,能否喚醒積極的自我意識。如果不是心態積極,自信主動,哪裏會有什麼動力和機遇?即使機遇和目標就在你眼前晃動,你也不會發現,或是發現了也不敢抓住。所以,我們所缺乏的主要不是機遇和條件,而是積極的自我意識。

人們都很羨慕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其實那些創造了奇跡的人與我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們都非常自信。如果把一個人的成功比作土地上的果實,那麼,自信就是取得成功果實的種子。有了種子不等於就會有果實,還要精耕細作,努力工作。但如果沒有種子是絕對不能長出果實來的,一個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並且可以成功,哪裏還會自覺地強化自信意識,樹立成功心理呢?

對個人來說,有自信,往往可以使平庸的男女成就神奇的事業,成就那些雖然天分高、能力強卻又疑慮與膽小的人所不敢嚐試的事業。你的成就的大小,永遠不會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拿破侖的軍隊絕不會爬過阿爾卑斯山,假如拿破侖以為此事太難的話。同樣,假如你對於自己的能力存在嚴重的懷疑和不信任,你的一生絕不會成就重大的事業。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自信。

河流是永遠不會高出其源頭的。人生事業的成功,亦必有其源頭的,而這個源頭,就是夢想與自信。不管你的天分怎樣高,能力怎樣大,受教育程度有多高,你的事業的成功,總不會高過你的自信。“他能夠,是因為他認為自己能夠;他不能夠,是因為他認為自己不能夠”。自信對我們的成功非常重要,很多的科學家、發明家把它作為最重要因素。發明家愛迪生就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拿破侖·希爾,美國成功學的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反複地強調自信,他甚至說,自信就是生命和力量,自信是創業之本,信心就是奇跡。

有許多人常常這樣認為:世界上種種最好的東西,與自己是沒有關係的;人生種種善的、美的東西,隻是那些幸運寵兒所獨享的,對於自己則是一種禁果。他們沉迷於自以為卑微的信念中,所以他們的一生,自然要活在自己卑微的世界裏;除非他們一朝醒悟,敢於抬頭要求“優越”。世間有不少可以成就大事,但結果卻老死田下,默度其渺小一生的男女,就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期待、要求太小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