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挖掘大腦的潛能——潛意識心理學(2 / 3)

1.暗示是怎樣產生力量的

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均指出,一旦某種想法進入潛意識思維中,腦細胞就會獲得信息,從而留下相應的痕跡;潛意識思維會就你的一生當中所積累起來的知識和想法進行工作,並產生相應的結果。有心理學家曾經對在催眠狀態下的人進行試驗,發現一旦人們接受了暗示,潛意識思維就會依據暗示的內容作出相應的回應。比如,心理學家告訴一個正處於催眠狀態的人,說他就是美國總統華盛頓,或者說他是一隻貓、一條狗的話,那麼他的個性特征就會發生暫時性的改變——他相信自己是實驗者所說的那個人或者動物。同樣的道理,如果某個正處於催眠狀態的人被告知說他後背上有條毛毛蟲,或者說他鼻子正在流血,或者說他正在一個大冰窖裏,那麼,他的身體就會作出相應的反應,而對自己的實際情況視而不見。

在一艘行駛在茫茫大海中的航船上,你走近甲板上一個乘客,他看上去一臉緊張。如果這個時候,你對他說:“你看上去不大對勁啊,你臉色蒼白得可怕!我看你一定是暈船了,快回艙休息吧!”那位乘客聽到你的話,果然臉色會變得蒼白,甚至渾身發抖。顯然,你的“暈船”這一暗示發揮了作用,乘客將這一暗示與他素有的恐慌與不祥之感聯係了起來。他會接受你的提議,乖乖回到臥艙裏躺下來休息。

當然,對於同樣的暗示,不同的人可能會作出不同的反應,因為每個人潛意識的狀態有所不同。就像剛才舉的那個例子,如果你對一個正在甲板上站著的水手說:“嘿,老兄,你看起來臉色不太好,是不是暈船了。”對於這樣一個消極性的暗示,這位經驗豐富的水手肯定會當你是在說笑話。你的暗示也根本不會起什麼作用。因為,這個水手從來沒發生過暈船,那麼你的這個暈船的暗示,也就不會給他帶來任何恐懼感。所以,暗示能否真正起作用,全在於當事者的信心與想象程度。

2.消極性暗示是潛在的精神殺手

暗示,可以用來訓練和控製自我,也可以約束與命令他人。積極性暗示可以給你帶來財富和運氣,而消極性暗示對於你的思維,卻有不同程度的妨礙或者傷害,從而給生活和工作帶來無窮的痛苦。其實,大多數人從小開始就接受過消極性暗示。隻是不知道該如何擺脫,才使我們在潛意識中,不知不覺地主動接受了這些暗示。

在潛移默化當中,諸如此類的暗示就是你日後生活中的“潛在殺手”。它們將對你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不是積極的,而是消極的破壞作用。這些消極暗示,影響著你的日常言行模式,足以使你在個人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受到挫折。那麼,年幼時留存下來的消極性暗示,能不能消除呢?答案是肯定的。隻要你通過恰當的自我暗示,你就可以走出以往消極性暗示的陰影,糾正錯誤的生活方式,走出人生理想的生活軌跡。

隨便哪一天,隻要你拿起一張報紙,看看裏麵的新聞,你就會發現,幾乎每張報紙中總有一些讓人不安的東西,比如哪裏出車禍了,哪裏發生凶殺案件了……這樣的消息在你心中播種的多是恐懼、憂慮和不安。如果你全部接受了這些,那麼你頭頂上的天空就會布滿烏雲。所以,你要以健康、積極的自我暗示,讓潛意識得到“授意”,驅走頭腦中一切悲觀而消極的想法。

對於別人給你的消極性暗示,你要定期予以檢查。你沒有必要被破壞性的外界暗示所影響。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我們已然飽受了各種消極性暗示之苦。追憶過去,父母、朋友、老師、親戚、同學曾在不同場合、不同程度上施與你大量消極性暗示。你不妨對它們加以分析和研究。你會發現,它們當中的大部分,不過是言過其實,或者以訛傳訛。而且,有相當多的暗示,不過是懷著嚇唬、威脅乃至控製你的意圖。

這種外界的消極性暗示傳播場所相當廣泛:家庭、辦公室、工廠、俱樂部等。你會發現,許多暗示的目的,旨在使你按照對方的意願進行思考、感受和行動。倘若你乖乖地聽命於對方,那麼就正好上了別人的當。

對於某些消極性暗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我們可以舉例說明。

一個美國男子去印度旅行,曾請當地一個用“水晶球”占卜的女巫師預測自己命運。那個女巫師說他有嚴重的心髒病,不久就要離開人世了。這個美國人聽到這個消息,絕望之極,非常悲傷、痛苦。他做好了死前的一切準備,包括寫好遺囑。顯然,這個女巫師把一種消極性暗示輸入到了這個美國人頭腦中。而美國人對此深信不疑,他也相信那個占卜者掌握著某種神秘的東西,能夠給別人帶來厄運。這個美國人本來是個健康、充滿活力的人,他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可是自從聽了那個女巫師的話,他的生活全都改變了,他腦中隻有一個念頭在不斷的出現,那就是我就要死去了。果然,正如那個巫師所說,他不久就死了——盡管他至死也不知道,他本人的想法,才是把他送上絕路的原因。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既讓人覺得痛惜,又啟迪人們深思。

或許你認為這個例子有些極端,自己不會相信那些愚蠢的東西。但是你千萬要小心。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對於消極性的心理暗示,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使人產生自卑感。比如,有個成績斐然的企業家,他很想在公眾麵前演說取得成功,而且他還擁有優美的嗓音,演講的主題也頗具吸引力。但是,多年來,來自個人與外界的暗示使他相信,他自己並不具有出色的外表和優秀的氣質,“是的,我不是一個出色的成功企業人士”,這樣的暗示在他心中深深紮了根。所以,強烈的自卑感總是使他難以自然、流暢、聲情並茂地演說。

由此可見,每個人都可以受到某種消極性暗示的影響。很多人習慣於從別人那裏,不加鑒別地接受某種觀點或評價,並通過自己自覺性的努力,不斷“印證”別人所說的話,最終使自己相信某種錯誤觀念的真實無誤。要想擺脫這種消極的影響,就要從“我不能”“我不配”等消極性暗示中清醒過來。

聽命並屈服於消極性外界暗示,無異於心甘情願地飲鴆止渴,自毀前途。而這樣的情形,就像羅曼·羅蘭在其名作《約翰·克利斯朵夫》中所分析的那樣:

“倘若他老聽見人家說自己是個有病的孩子,他就會以疾病或幼稚自傲。要是有人敢公然宣稱,少年時代有個年齡,因為心靈還沒得到平衡,所以才有犯罪、自殺、靈肉墮落的危險,而這些都是可以原諒的,那麼立刻會有罪案發生。便是成人,隻要你反複不已的和他說你是不能自主的,對方便可以不能自主而聽任獸性支配……於是,人類的精力,強烈的生命,原始的本能,信仰,意誌,熱情,責任,都在這冷風苦雨中,不知不覺的消喪盡了。”

當然,除非你以全部的力量給予密切關注,否則,來自他人的暗示不過是過眼煙雲,對你產生不了任何影響。

3.正確運用“自我暗示”

一個剛剛出道的歌手,因被邀請參加某次大型演唱會而事先進行試唱。在這之前,她曾經接到過類似的邀請,但是她去試唱了3次,結果都是因為她緊張,3次均被淘汰。盡管她的嗓音很出眾,演唱水平不俗,長相也很好,但她總是擔心等到她演唱時,評委會給她亮出最低分。因為她總是擔心評委們不喜歡她,雖然自己盡力演唱,但是她總是有這種心理,於是她每次參加試唱的時候就心情焦慮,不知道如何是好。她的潛意識接受了這種消極的自我暗示,並對她的試唱產生了致命的影響,使她屢次遭受挫敗。

後來,她聽從朋友的意見,來到一家心理診所,接受治療。在醫師的建議下,她開始運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向恐懼感發起攻擊。她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裏,走到一個帶扶手的椅子上,盡量放鬆心情,讓自己的全身都感到很舒適,並慢慢的閉上雙眼,均勻的呼吸,逐漸驅走腦中的雜念。這樣,她的意識性思維變得馴服了,易於接受自我暗示。她對自己說,“其實,我唱得很好。我很有實力。我可以做到心平氣和,非常自信。”按照醫生的建議,她每天都重複做這樣的練習。一周以後,她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那麼焦慮和恐懼,而是沉著和冷靜。她不僅在以後的試唱中通過了評委的審查,而且演唱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還有兩個例子:

一位已經75歲高齡的老婦人,總是對自己和他人說:“我的記性越來越糟糕了。”這樣過了不久,原本記憶力還不錯的她,真的開始“糊塗”了,剛剛和她說過的事情,她馬上就忘記了。當別人提醒她這件事情剛剛和她說過後,她就會感歎“哎呀,我的記性真的是越來越糟糕了”。她的女兒發現了母親的這一病態,就把她帶到了心理醫生那裏,接受心理治療。醫生告訴她,隻要你每天數次對自己說“其實我的記憶力很好。隻要我願意的話,我可以記住任何事物——它們在我大腦中的痕跡,一天比一天清晰。當我回憶起他們時,它們的痕跡便會生動地呈現出來,就像剛剛發生過的一樣。”3周以後,這個老婦人的記憶力恢複了正常。

有個女孩子,平時總是愛發脾氣,猜疑心重,家裏人都很怕和她說話,稍不留心,可能就會惹來麻煩。這個女孩子很苦惱,她也知道愛發脾氣,猜疑心重,不是好事,但是每次她都控製不住自己,事情過後又後悔。後來她接受了醫生的建議,經常對自己說:“我的脾氣其實很好。我每天都充滿了快樂,我和我的家人相處得很好,我很愛他們,他們也喜歡我。我關心他們,體貼他們,我身邊的人都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快樂。我的良好的修養和高雅的氣質,深深的感染了他們。”1個月以後,奇跡終於出現了,她成了一個氣質優雅,活潑熱情的好姑娘。

暗示的力量是無窮的,隻要你能夠正確運用它,它就會為你的人生帶來幸福和快樂。

潛意識的非凡記憶功能

人類的記憶,就像一種生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秉性,但是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自己記憶的特點和規律。從某種意義上說,記憶是任何一項創作活動的基礎。你自己的個性、思想、潛能以及待人接物的態度,都與記憶力有很大的關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你的記憶力與潛意識思維互為影響,所以很多時候,你需要尊重潛意識的“命令”,對自己的記憶內容有所取舍。換句話說,你必須要學會忘掉那些無用的、沒有價值的信息。學會遺忘,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著名哲學家盧梭在《懺悔錄》中寫道:

“我的記憶很奇特。它對我的幫助,正如我對它的依賴。一旦我把自己想到的東西寫於紙頁之上,我就把它們忘掉了,而且,我再也寫不出一件被我完全忘記的事情。”

作家愛倫坡也指出一個悖論:若是你想忘記什麼事,就不妨去做一個不得不做的筆記。由此可見,盡管不可能完全不用筆記和參考工具書,但有意識的記錄與整理,似乎與潛意識思維的“本性”格格不入,能使後者降低記憶功能。

在學校裏,那些一心一意抄好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或者一心想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的學生,在理解和記憶本質內容方麵,十之八九不如那些信任自己能力的學生。音樂家懂得,那些喜歡看樂譜演奏的人,一旦脫離了樂譜,演奏起來就有非常大的困難。同樣,科學研究發現,很多目不識丁的鄉下人以及懶得動筆的人,往往比現代社會那些既能讀又能寫的人記憶力強得多。由此可以推測,讀書和寫作的藝術,並不是上天事先安排好的。

對於記憶,你要掌握的一個特征就是:成功的記憶原則,僅僅在於掌握意義,而不在於記住字句。你很難十分精確的記住耳聞目睹的各類信息。你所記住的不是別人口中的字句,而是用你自己的語言通過大腦的加工整理,再次表述出來的東西。鑒於此,為了防止“記憶疲勞”,你需要對記憶的內容有透徹、全麵的理解,而不是似是而非。唯有如此,你的記憶,才能成為潛意識的營養素,使後者始終處於充滿活力、蓄勢待發的狀態。

下麵再教你幾招增進記憶的方法。

第一,反複閱讀增進記憶。卡爾·馬克思,共產主義運動創始人,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加強記憶的。他不僅要求自己完全理解記憶的內容,而且還經常重讀筆記和書中的要點,以便加深和鞏固記憶。在他看來,重複是記憶之母。

第二,趣味記憶。潛意識思維喜歡接受有趣的東西,愛因斯坦說,他從未想過有意識地背參考書上的任何內容。實際上,他是把記憶內容的選擇權利,交給自己的潛意識來自行決定。

所以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你要掌握的最起碼的一個準則就是“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讓簡單的東西習慣化。而習慣的東西,則使你的潛意識有神清氣爽的相識之感,這有助於你的自發式記憶。

把潛意識應用到學習語言上來

在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天,學好外語對每個國家的年輕人或者有誌者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為了讓子女學好外語,很多家長不惜重金,聘請家庭教師,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國外接受外語培訓。

掌握一門外語的意義尚且如此重要,至於那些能夠懂得多門語言的人,就尤其難能可貴了。而經驗表明,這並非難於登天。語言學家告訴我們,倘若你打算通曉多種語言,就首先應從主要語種下手,其次學習與主要語種密切相關的語種。事實上,你所懂得的語言越多,學習一種新語言的初始困難就越少。

“特洛伊遺址”的發現者——著名考古學家海因瑞奇·施裏曼,共精通14種語言。為了順利從事古文化研究,他不惜一切機會,迅速掌握各種語言。每當他著手學習某種語言時,他就盡可能調動潛意識思維,讓自己進入想象的“語境”之下,沉浸於自造的語言氛圍中,並盡可能排除母語的幹擾。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甚至要求自己以每天20頁的速度背誦課文。俄語被公認為是較難掌握的語種之一,但施裏曼隻用了短短的6周時間,就學會了說地道的俄語。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我進入外語學習狀態時,我的頭腦就完全被這種語言所占據了。我一開口,就會產生說出它的衝動;我一睜眼,就忍不住要把看到的一切用外語來描述。即便是在睡夢中,我的潛意識也在暗暗幫助我——我做夢時甚至都是在說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