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認識誰比你是誰更重要——社交心理學(2 / 3)

那麼應該怎麼做效果才會最好呢?我們可以透露自己的缺點,但不能太多,頂多透露一兩項無關緊要的缺點。有少許小缺點的人,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雖然有少許缺點,但大體上很好”。這樣的人往往更能獲得別人的信賴。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一次,美國加州大學的一位教授講課,教授揭示出他做的一項老鼠實驗的結果。此時有一位學生突然舉手發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問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種方法來做,實驗結果將會如何。會場的聽眾都看著這位教授,等著看他如何回答這個他根本就不可能做過的實驗。結果這位教授卻不慌不忙,直截了當地說“我沒做過這個實驗,我不知道”。

同樣的情況若發生在東方某位教授身上,情形可能就會完全不同。他一定會絞盡腦汁,說出“我想結果會是……”的話。

一般人都有不想讓別人看出自己弱點的心理,因此,很難開口說“不知道”。但有時承認不知道,反而可以增加別人對我們的信任。

因為直截了當地說不知道,會給人留下非常誠實的印象,並且敢說不知道的人,其勇氣也是別人所佩服的。對於這種人所說的其他答案,別人會認為一定是千真萬確的才會說,因此對他也就會更加信任。

3.放慢說話的速度,給人留下誠實的好印象

優秀的推銷員絕大部分都是木訥型的。雖然這並不表示口齒伶俐的人不適合當推銷員,但口齒伶俐並不是一個推銷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事實上,太過於伶牙俐齒,往往會讓人產生反射性的懷疑——真的這麼好嗎?反過來說,若是木訥點,反而會令對方產生“誠實”的印象,會有聽聽看再說的念頭。

當然要促使顧客有購買欲望,必須運用各種促銷技巧才能達成。但最重要的是獲得對方的信任。

這一點推銷員在任何需要說服別人的場合都可能應用得到。尤其是想打動一個人的心時,說話速度太快往往隻會導致相反的結果。或許我們是不想浪費對方太多的時間,才會快速地敘述我們所要表達的一切,以免因太多地占用對方的時間而留下壞印象。但事實上,我們傳達給對方的不隻是一些表麵的數據資料,最重要的是讓對方產生信任感。若不能獲得對方的信賴,我們表達再多的資料也是枉然。

因此,我們應該借助一些技巧,來爭取對方的信任。其中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說話的速度放慢。尤其是與人初次見麵的時候更須如此,這樣才不會讓對方留下輕浮的壞印象。

4.果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算命的人在給人算命時,雖然開頭會講各種模棱兩可的話,但到了最後,一定會說“你將會如何如何……”,而不會說“你可能會如何如何”。這些算命的人,對於果斷式的心理暗示效果非常清楚,才會說出這樣的話,讓人產生信服的感覺。

另外,這類暗示效果也常被應用在催眠術上。

當初鬆下電器公司開始創建時,鬆下幸之助把奮鬥的目標設定在誰也無法相信的最高數值上。但他本人卻充滿了信心,對任何人都表示“鬆下公司一定會如預期的成長”的態度,獲得了大家的好感,結果業績果然達到了他預期的設想。

像這樣使用果斷式的言論,正是表現自己有信心的絕妙方法之一。

5.提前十分鍾到達約會的地方

與人約會要守時,是盡人皆知的道理。但若是由自己主動邀請的約會,那我們就必須比約定的時間提前10分鍾到達,以表現出自己的誠意。

不遲到是一種守信的行為,可給人留下誠實的印象,進而獲得他人的信任感。但最重要的不是守時,而是不讓對方等。因此就算我們準時到達,但若對方已先我們而到,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們應該比預定的時間提早到達,以便等待對方的到來。

6.隻借一二十元也如期償還

騙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先向人借一點小錢,而且有借必還,等到建立起信用後,再借一筆大錢,然後逃之夭夭!雖然時代不斷地進步,人們的知識水準也不斷地提高,但上當的人卻仍然層出不窮。

隨著時代的進步,金錢的價值越來越低,因此許多人認為借一點小錢根本就用不著還。這些騙子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建立起自己誠實的形象,達到詐騙的目的。

我們也可以正麵使用這種方法,建立自己的信用。換句話說,就是要靠向人借1塊錢,也要記得及時償還,從而建立起別人對我們的信任感。

這一論點不僅適用於金錢,就是與人做小小的約定時,也同樣地要依約履行。這樣的人才會讓人信任,無論做任何事也都將更為順利。

7.直截了當地承認過錯,可以表現自己的坦誠

考試成績很差的小孩,往往會不敢直接回家,或者是回家後找一大堆理由,盡量推卸考不好的責任。

其實,我們向人道歉時,最好的辦法是直截了當地說出對自己不利的一切。這樣原本想對你發動攻擊的人,也會喪失攻擊的動機,因為這正表現了你的誠實。事實上,這比找一些借口支吾其詞地向人解釋來得有效且勇敢。

因為支吾其詞,往往會給人逃避責任的印象,並且還會給對方“他根本就沒有真正認錯的誠意”的感覺。相反,若直截了當地認錯,就可以增加自己的信譽,讓對方有不妨讓他再試一次的想法。由於道歉態度的各異,往往會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這一點我們務必要牢牢記住。

8.與其辯護,不如彌補

某公司在開會時,在發給每位與會者的資料中,因人為因素少印了幾張重要的文件。雖然這幾張文件對該會議並沒有造成嚴重的影響,但事先負責影印這份文件的年輕女職員,卻被她的上司叫去狠狠地罵了一頓。

這位女職員在鄭重道歉後,要求她的上司讓她重新影印一次,把完整的資料補發給與會的人。聽到她的這項要求,上司對她的印象突然改變了。因為她不隻用道歉來彌補此次工作的過失,還設法用實際行動來彌補自己的過失,表現了其強烈的責任感。從此上司對這位女職員就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

因此有過失時,與其辯護,還不如立刻提出改善的方法,較能表現自己的責任感,從而獲得對方的好感。

9.複述對方的問題,以表現自己對對方的高度重視

有一些人雖然喜歡演講,但卻不喜歡答複台下的人所提出的問題。的確,他們所提問題的內容有時真是莫名其妙,有時甚至會與講演的內容毫不相幹。關於這一點,有一位評論家所使用的方法就值得我們學習。

他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每當有人向他提出問題時,他總是不厭其煩地重複一次對方的問題,再開始進行解答。而在重複問題的這短短時間當中,他就可以思考著該如何回答。這種方法往往可以讓詢問的人留下“他真的在認真思考我的問題”的印象,自然而然地對他產生了好感。另外,重複對方的問題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詢問的人確認自己詢問的是否就是這個問題,避免因聽錯或會意錯,而答出不相幹的內容。

這種回答的方法在麵試等較嚴肅的場合尤其有效。在這種情況下若能用這種方式回答問題,可以讓主考官留下“認真”的好印象。試想,如果主考官發問後,你就立刻衝口回答或沉默不語,主考官會有怎樣的感覺?收到的效果當然會是負麵的。因此,不論回答的答案是否得體,開始回答問題前,先複述一次問題,絕對可以讓對方留下好印象。

10.積極響應對方的話題

我們打電話時,若對方一直悶不吭聲,我們一定會覺得很不好受,似乎有被對方忽視的感覺。這一點不隻在電話中,就是與人麵對麵談話時,若對方毫無反應,我們也一定會覺得很不好受。

此時我們雖然可以用“嗯”“喔”等語氣表示我們確實在聽,但最好的方法是在說到某一個段落時,重複一次對方所說的內容的重點。這樣不但能消除對方的不安全感,同時也可以讓他覺得我們很專心地在聽,理解力也很強。事實上,這一點在公事上也可以加以應用。當上司命令我們做事時,我們每次都複述上司命令,則上司會認為下屬確實已經理解了他的命令而感到放心。另外,複述上司命令,對我們本身而言,同時還具有加強記憶的作用。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複述命令對我們而言,是絕對有益無害的。

11.“請你聽我說”聽起來比“我要告訴你”謙虛得多

想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信任感,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消除對方的警戒心。而在談話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對方覺得他是主角。“我要告訴你”是以說這句話的人為“主”,因此對方的感受往往不如“請你聽我說”來得悅耳!這不但是以對方為“主”,並且還可以表現自己的謙虛,是件一舉兩得的事。

12.滿足對方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願望

有位任職於某企業的經理,曾講述了一件令他很感動的事。他說有一位任職於他客戶公司的年輕職員,有一天送他一瓶他們家鄉的土特產酒。究其原因才知道,原來不久之前,在他們一起喝酒的時候,這位年輕的職員向他表示,他們家鄉所釀的土特產酒味道不錯。結果這位經理就不經意地向他表示,方便的話,哪天就送他一瓶。這位年輕職員果真沒忘記他們之間的約定,把酒送來了。這種誠意著實使他深深地感動。

一般來說,不信守約定被認為是種不好的行為,但喝酒時所定的約定卻是例外,因此若能遵守喝酒時所定的約定,將會讓人刮目相看。

事實上,想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意外感”所占的比例往往是相當大的。因此,若想讓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就必須遵守一些非正式的約定,這樣對方將會因感到意外而留下更深刻的好印象。

13.從容不迫地道別

有些人在工作告一段落,要與客戶道別時,會一邊整理東西一邊向客戶道別。雖然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小動作,但這樣做往往會讓人覺得你歸心似箭,從而給他人留下壞印象。

我們必須意識到,道別是一個獨立的事件,不可以把它和其他的事情合並進行,否則一定會給對方留下壞印象。

14.認真傾聽失意者的傾訴

心裏有什麼不舒服,往往可以因找到傾訴的人而得到鬆弛,人際關係也會因此得到潤滑。

可是人一旦陷入低潮,往往會連與人談話的興致都沒有,但心裏想訴說的苦楚卻越來越多,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盡力去幫助他。而他實際上最需要的,就是一個願意傾聽他訴苦的人。因此我們可以邀他喝酒或請他吃飯,慢慢地鬆弛他的苦心,讓他願意傾訴他的苦惱。我們若如此地從心底去幫助他,日後他對我們的信任感將會大大增加。

15.對不在場的第三者表示關心,可以加強對方對我們的好印象

有位初任職某出版社的年輕編輯到朋友家拜訪。當談到一半時,他不時地看表,然後突然站起來向朋友表示,他還有另一個約會必須趕去。當這個朋友送他到門口後,他果真跑著去趕赴另一場約會了。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他的這種態度很沒禮貌,但他當時給人的印象,卻是真正地關心另一個人,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當然他當時並非是表演給人看的,而是真的要趕赴另一個約會,但若想“表演”一下也未嚐不可。例如當我們與人交談到一半時,可以起身打個電話,然後跟對方說“我下一個約會可能會遲到10分鍾,所以必須先打個電話跟他說明一下”。如此一來對方一定會設身處地地想,假如我是他的下一個約會對象,他也同樣會關心我,從而對他留下很好的印象。

16.身為男性,為女性提供關懷和實質幫助

為女性提供關懷和實質幫助,是一個男人顯示自己的紳士風範最好方法之一。能夠對女性做到體貼關懷,往往會為一個男人的可信賴度加分。

增強與他人的親密感的十八條秘籍

在社交過程中,以下技巧能幫我們增強與他人的親密感。

1.與人初次相見時,坐在他的旁邊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那就是與人麵對麵談話時,往往會特別緊張。因為人與人一旦麵對麵,眼睛的視線難免會碰在一起,容易造成彼此間的緊張感。

相反,與人肩並肩談話,在精神上絕對比麵對麵談話要來得輕鬆。因此與人初次相見,坐在他的旁邊往往較容易進入狀態。這一點同樣適用與異性約會的時候。

2.不時地製造與對方身體接觸的機會,借以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

有位評論家曾經說過,有一次他去百貨公司買襯衫時,售貨員小姐立刻拿皮尺,幫他量頸圍。由於此時的售貨員必須與他靠得很近,所以會使他產生好像與親人在一起的感覺,而生意也往往在這種氣氛下成交。

事實上,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無形的“自我保護圈”。通常除非是非常親密的人,否則不容易侵入這個範圍。但反過來說,若對方已經侵入了這個圈內,則往往就會產生對方是自己親密者的錯覺。

一本雜誌上有一句很有趣的話——隻要男女開始勾肩搭背,他們就已經是情人!的確,人與人之間有了直接的接觸,彼此間的距離會一下子縮短許多。

因此,若想在短時間內縮短與初識者間的距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時地製造一些與對方身體接觸的機會。當然,這種方法在使用的時候也要避免過猶不及,以不引起對方反感為操作準則。

3.麵帶微笑地談話有助於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崔永元,之所以會受到大眾的歡迎,並非由於口才好,而是由於他總是能微笑著聽人說話。

同樣,雖然說些笑話有改善彼此間緊張關係的潤滑作用,但有時一不小心,也可能會弄巧成拙。因此,與其費盡心思逗人笑,不如認真聽對方說話自己笑,反而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大家一起笑,很快地就能消除彼此間的緊張感,並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親密感。

4.若與對方有共同點,就算再細微的也要強調

人與人之間一旦有了共同點,就可以很快地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產生親近的感覺。這樣不但可以使對方感到輕鬆,同時也具有使對方說出真心話的作用。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這樣相同的心理。例如兩個陌生人一旦發現彼此竟然曾就讀同一所小學,頃刻間就會產生“自己人”的感覺,立刻打成一片。

在人際交往中,對於交際對象,找一些共同點強調一下,在拉近彼此距離方麵會收到相當不錯的效果。

5.對於那些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把他們的名字寫在電話記事簿的首頁,會讓對方欣喜萬分

當你到一位交往很久的同事家做客,你們盡興地談完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對你說:“這些文件待會兒再送到您家。”說完他順手打開電話記事簿,準備確認你的電話號碼與住址。突然間你發現,你的名字竟然被寫在第一位!老實說,你當時一定非常高興!

每個人對“自己”都非常敏感,因此一旦發現自己受到與眾不同的待遇時,不是感到非常興奮就是感到非常憤怒!

對於那些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把他們的名字寫在電話記事簿的首頁,會讓對方欣喜萬分。

表示對別人重視的方法很多,其中記住對方曾經說過的話,然後向對方表示“您曾說過……”,是相當好的一種方法。另外,記住對方的興趣、嗜好或計劃等,再找個機會讚美他一番,也是一種獲得對方喜歡的好方法。

6.指出對方的服裝或飾物上的小變化,可使對方感覺我們很重視他

很多丈夫都不太懂得奉承自己的太太,更不會拍太太的馬屁。例如太太從美容院回來,丈夫內心也覺得她的確比以前漂亮了,但卻不會順口讚美她幾句。而太太本身也由於得不到丈夫的讚美,往往會產生“丈夫不關心我”的感覺。

每個人都希望被人關心,並且對於關心他的人,會很自然地產生好感。若想讓對方對自己產生好感,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地表現出你真正地在關心對方。因此,我們對於對方的服裝或隨身飾物等,要隨時注意,稍有變化就讚美他幾句,這樣往往可以讓對方感到愉快!

上述方法對女性尤其重要,因為女性往往比男性更重視自己的容貌與裝飾。對方一旦覺得你在關心她,就會自然地對你產生親切感。

7.若想讓對方覺得我們關心他,就應該誇讚他的各種潛力

對於關心我們的人,除非他的關心會傷害到我們,否則對方的一切我們大都不會計較。尤其是當對方關心與我們自尊心有關的問題時,我們往往會對他產生好感。

那麼怎樣的問題,才是與自尊心有關的問題呢?其實,誇讚對方的各種潛力,就是很好的方法。例如,與其說“你的發型很好”,不如說“若再剪短一點會更可愛”。這樣說,對方就會覺得你真正地關心他,自然會對你留下好印象。

8.常用“我們”這兩個字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有位心理專家曾經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他讓同一個人分別扮演專製型、放任型與民主型三種不同角色的領導者,而後調查其他人對這三類領導者的觀感。結果發現,采用民主型方式的領導者,他們的團結意識最為強烈。而研究結果又指出,這些人當中使用“我們”這個名詞的次數也最多。

事實上,我們在聽演講時,對方說“我認為……”帶給我們的感受,遠不如他采用“我們……”的說法,因為采用“我們”這種說法,可以讓人產生共同體意識。

9.會話中多叫幾次對方的名字可增強彼此間的親近感

歐美人士在談話中,常會不斷地稱呼對方的名字,往往會使剛剛才認識的人產生彼此已經認識了很久了的錯覺。因此會話中多叫幾次對方的名字,可以增進彼此間的心理距離。

10.記住對方“特別的日子”(如結婚紀念日、生日等),並在那一天表示自己的祝福,可以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相信許多人若不是太太提醒,往往會忘了自己的結婚紀念日。如此健忘,太太當然會懷疑他是否還真的愛她。

技術高明的推銷員,就會善用這項人們常會忽略的事,來達到加強對方對自己的好感的目的。例如,他們會在對方的生日,打個電話祝他生日快樂,或者當對方的結婚紀念日快來時,寄一張賀卡。雖然這隻是一些不起眼的行為,但在虜獲人心方麵卻非常有效。

11.讚美對方較不易為人所知的優點,可以加深對方對你的好印象

就算再差勁的人,也會有一兩處值得讚美的優點。例如,一個人或許沒有什麼優點,但玩台球的技術卻很高明,或者酒量非常好等都可以加以利用。有的人很在意自己的這些小優點,有的人根本就不在意。但別人讚美他,一定會使他感到高興的。

有時錦上添花式的讚美,引不起對方太大的喜悅。例如,對一位已被公認是很漂亮的女孩子說,“你真漂亮”,由於她平時已被誇讚慣了,所以很難讓她覺得興奮。相反,若能找出對方較不易為人所知的優點,則往往可以使對方感到意外的喜悅。

12.見麵時間長不如見麵次數多

據說必須靠拜訪客戶來爭取業績的工作,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就是經常到客戶那裏去坐一坐。它的道理就類似我們讀書時,同樣是讀12小時,但連續讀12小時,其效果絕對不如一天讀2小時,連續讀6天的效果好。

人際關係的培養,主要是要讓對方覺得自己親切而留下好印象。而逐次給對方留下的好印象,將比集中一次讓對方留下的好印象更不易被淡忘。

通常有人認為,偶爾陪人通宵達旦飲酒或聊天等,可以很快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而讓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這樣造成的好印象,若不繼續加強,很快地就會消失。試想,當別人問“你和某某人的關係如何”時,其一是“我們隻見過一次麵”,其二是“我們偶爾見麵”,其三是“我們時常見麵”。這三種答案,給人的印象當然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若想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記住,見麵的時間長不如見麵的次數多。

13.“投其所好”,可以更讓對方喜歡自己

有一位朋友,一向習慣在別人名片背後,密密麻麻地寫上一大堆資料。起初有人以為他是為了便於了解對方,才故意記錄的。後來才發覺他的真正用意,比別人想象的還高明,使人更加佩服!原來他所寫的資料,並不是對方的年齡、籍貫等,而是記載自己如果下次再與他碰麵時,必須做些什麼!其中他最重視的,是對方的興趣。他會刻意搜集與對方興趣有關的所有資料,並於下次見麵時將這些資料(情報)當作“禮物”饋贈。例如,對方的興趣是釣魚,他就會收集有關釣魚這方麵的資料,並於下次見麵時與他大談釣魚之道。當對方一聽到他對釣魚如此了解,便會產生“同好”而感覺倍加親切。

或許有人會認為如此太過於功利主義,但事實上卻不盡然。收集各種資料,不但下次見麵可以有共同的話題,對於自己知識領域的充實也是有利無害的,並且以長遠眼光來看,這將是一項非常有用的自我表現方法。

14.表達感謝之意,寫信比打電話好

由於電話的普及,我們往往會忘了寫信的作用。但若要加強對方的印象,尤其是需要向對方表達感謝之意時,寫信的效果比打電話好得多。

為什麼呢?因為寫信比打電話麻煩。因此,寫信往往給人一種有誠意的感覺。並且信件可永久保留,每讀一次信件,對對方的印象就會不由自主地加深一次。另外,信函是一種視覺的效果,通常視覺效果,比聽覺效果給人的印象更深刻。

還有一點也相當重要。那就是有些在電話中不大好意思說的話(例如“此恩終生難忘”等),用信函來表達就容易多了。

信函的內容在“密度”方麵,也比電話強。試想,我們若將電話中3分鍾所講的內容,用文字來敘述,其字數將會有多少?因此我們不難了解,打電話時我們必定說了不少廢話,寫信就可以避免這種缺點!因此,我們應該盡量以寫信代替打電話,這樣不論在哪一方麵,都可以給對方留下較好的印象。

15.想縮短與異性間的距離,應該直呼其名而不要連名帶姓地叫

有人說,男女之間的交往,可以由相互稱呼對方名字的改變情形,看出彼此間關係的進展。事實上,男女之間剛開始交往時,通常都是連名帶姓地叫,等到關係比較親密後,就直呼其名了!

因此若想縮短與異性間的距離,就應該直呼其名,避免連名帶姓地叫。

16.意欲縮短與心理緊張者的心理距離,可以采取一些稍微粗魯的舉動

有一位教授,許多人第一次與他見麵都會感到緊張,有時就算他再三地向他們強調不要緊張也沒有用。為了消除對方的緊張感,教授就會使出自己的獨家法寶——脫掉上衣(甚至連襯衫也脫掉),拿起桌上的蛋糕就吃!緊張的人看到這一情形,起初會愣一下,但隨即就會完全放鬆了。

如果對方處於緊張的狀態,我們不能消除對方的緊張感,就無法與對方建立親密的關係。因此意欲縮短與緊張者間的心理距離,不如采取些粗魯點的舉動,這樣有助於心理緊張者放鬆下來。

17.穿著與對方風格類似的服裝,有助於較快獲得對方的認可

物以類聚,穿著打扮類似的人,往往容易聚在一起。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同步化”。因為人類可以借著與周圍的人共同的行動,獲得安全感。

事實上,穿著類似的服裝,並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在公司穿著與同事類似的服裝,也具有縮短彼此間距離的作用。

有的記者會因采訪的對象不同,而改穿不同款式的服裝,以便增進與被訪問者間的親密感。服裝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18.閑聊自己的失敗往事,比談自己成功的事,更易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男人聚在一起,大多會談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話題,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此時若談自己曾經失敗過的事,會比談自己成功的事,更容易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因為總是炫耀自己成功的光榮事情,容易讓人產生反感,留下不好的印象。

幽默讓你在社交中無往不利

幽默是一種魅力,也是一種人格力量。幽默所包含的特性是逗人快樂,所包含的能力是感受和表現有趣的人和事,製造愉悅的氣氛。對個人而言,懂得幽默的人往往比不懂幽默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個禿頭的人,當別人稱他“理發不用花錢,洗頭不用水”時,他當場變了臉,原本輕鬆的環境變得緊張起來。一位教授也是一個禿頭,當他當眾演講作自我介紹時說:“一位朋友稱我聰明透頂,我含笑地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聰明絕頂了。’”然後他指了指自己的頭說,“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外表美是心靈美的反映。”教授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演講,整個會場充滿了活躍的氣氛。同樣是禿頭,同樣容易受到別人的揶揄和嘲謔,為什麼不同的人得到的卻是別人不同的認可,其中的緣故就是是否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