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紅色的嗎
那些把教育僅僅理解成識字計算的家長是不幸的,他們的孩子更加不幸。記得有一位物理學家獲了諾貝爾獎,記者問他:在獲得成功的路上,誰對您影響最大?他說母親。記者說:據我了解,您的母親沒有什麼文化,她怎麼會對你產生影響呢?他說:在我小的時候,每天從學校回來,我的母親都要問我:你今天給老師提了幾個問題?
在我國,母親會問:你今天考了多少?列全班第幾?有人說母親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命運,我們國家解放以來沒出過一位具有世界水準的人文與科學的大師,我認為,除了學校教育之外,與我們的母親關係很大。
那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母親是個有智慧的母親,她明白探索精神的重要。我們說創造能力包含七個方麵,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探索精神--質疑與批判的能力,提出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如果提不出問題,發現不了,哪有問題來解決呢?所以,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在所有智慧培養中應該占第一位。
為什麼在我們中間許多人都很虛假,很做作,奴性十足,沒有獨立人格,沒有懷疑與批判精神,這跟我們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我們的教育把這一塊忽略了,沒有建立起一個懷疑與批判能力培養的機製。要是沒有這種能力,一個人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聰明才智。就像丁肇中說的,作為一個物理學專家,一般人以為技術操作很重要,其實不是,最重要是發現問題,確定一個選題,這最重要。而我們學校裏老師不允許孩子懷疑他們,懷疑所有的東西,以至造成孩子對於權威的盲目崇拜甚至恐懼,不敢說真話。
我認為,隻要是人類現成的東西,都可以懷疑。要是不對牛頓產生懷疑,怎麼會有愛因斯坦呢?
有一次上課,當討論到一個問題時我問:老師說的是不是全是對的?孩子說全是對的。我說假如老師說錯了呢?他們說老師不會說錯。我說萬一錯了呢?你們怎麼辦?可不可以提出批評?有個小女孩舉手,說:老師辛辛苦苦教我們,就是錯了也不能批評。這是個五六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自主敏感期,她隻能考慮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她說老師辛辛苦苦教我們,錯了也不能批評,肯定不是自己的想法,是大人教的。
我說你向窗外看,今天的天空怎麼是紅顏色的呢?小女孩馬上反對:不是。老師,天是藍的。這就是孩子!她一急,早把信條扔到一邊去了。我說我是老師呀,我說了,天是紅的,你不能說我錯了。她笑起來,小身子扭來扭去。全班的孩子全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這時,一個孩子舉手說:天本來就是藍的,是老師錯了,老師錯了也要批評。我說哇!你太勇敢了,你指出老師的錯誤,太了不起了!
我是讓孩子突破“不能批評老師”的防線,從質疑老師開始建立起他們的批判精神,他們就會將這種精神擴展到所有的方麵。
請抓住你的影子
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首要的問題是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老師的智慧要在這裏充分體現。我們來看一堂語文課,這是一次中美之間的教學交流,中國派了一位特級教師去美國,還帶著兩名學生。那堂課名叫《影子》,中方老師先上,就是那種很嚴謹的上法,結果美國的孩子根本不聽,教室裏跑的,桌子底下鑽的,又是吵又是鬧,隻有中國孩子兩隻手整齊地平疊在桌麵上,一聲不吭地聽著。
輪到美方老師,先是哇的一聲,做了個鬼臉,這一下,跑的不跑了,桌子底下的將腦袋伸出來了。老師說:珍妮,請你找一下自己的影子!這個孩子立刻從桌子下麵鑽出來,開始尋找。其他的孩子全都被吸引過來了。找來找去找不到,那個孩子隻好報告老師。老師說:為什麼?孩子們開始討論,得出的結論是,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老師說好,去找吧!找到之後,請抓住你們的影子,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