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3歲,孩子想自己來(1 / 3)

——如何啟發養成孩子獨立意識

3歲孩子的“獨立”特質

3歲的孩子獨立性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一切,認為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了,有時候就會要自己做這做那。

3歲的孩子在情感、情緒、行為等方麵表現出一定的“獨立”特質:情感發展——開始表現出複雜的情感,如羞愧、尷尬和自豪等自我意識較強的情感。

情感表達——能用諸如高興、悲傷、生氣這類詞來表達自己或他人的情感。

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增強。

同情心——開始表現出同情心,善良的一麵。

性別意識——清楚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人際交往——開始建立友誼,與同齡人交往日趨複雜,並表現越來越積極。

引人注意——做出一些“成就”,很自豪、高興,想讓別人也注意到。

獨立性——獨立性越來越強,分離焦慮的情況越來越少。

違拗行為——社會交往中,對於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的事情,顯得很急躁。

探索行為——有看護人在的情況下,孩子開始探索周圍環境。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獨立做一些事情,滿足他的需求,讓孩子像個獨立的人似的去交往和做事,發展孩子的個性。

比如,讓孩子做個“通信員”,幫爸爸媽媽傳話、送東西,讓孩子獨自給親人朋友打電話,讓孩子獨自與小夥伴交往,學著分享、協商,解決衝突等。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

3歲孩子是發展自我意識的階段,這個階段,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思想,漸漸地把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使得交往行為也由無意識變為有意識。

但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生活中經驗的積累,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

爸爸/媽媽可以抱著寶寶照鏡子。讓寶寶看看鏡子中都有誰。

爸爸/媽媽:寶寶,看看鏡子裏有誰呀?

寶寶:寶寶。

爸爸/媽媽:哦,除了寶寶,還有誰呀?

寶寶: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對了,寶寶真棒!還有爸爸/媽媽。那寶寶看看這是寶寶的什麼?(手指鏡中寶寶的鼻子)寶寶:鼻子。

爸爸/媽媽:誰的小鼻子呀?

寶寶:寶寶。

爸爸/媽媽:對了。那這個是什麼?(手指鏡中寶寶的眼睛)寶寶:眼睛。

爸爸/媽媽:誰的小眼睛呀?

寶寶:寶寶。

……把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認一遍,可以變換句式,後麵也可以父母說部位,讓寶寶指認。

爸爸/媽媽:寶寶的小肚子呢?

寶寶指認,認對了,父母要鼓勵。

……認完孩子的,可以認爸爸/媽媽的,話語同上。

人的視線範圍是有限的,某些東西是無法看到的,比如我們無法看到我們的整體形象,於是我們使用鏡子。那麼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僅需要讓孩子認識局部,還需要讓他們認識到整體,所以我們建議在孩子的活動室裏裝一麵鏡子。鏡子的高度最好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這樣孩子在活動的時候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加深孩子對自己的認識。

爸爸媽媽在讓孩子認識自己身體時,也可以用這個鏡子來講解。平時也可以在它麵前進行一些需要看孩子表情的遊戲。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要發展自知智慧,首先要從認識自己開始,而要認識自己首先要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隻有認識了自己的身體,才會對自己這個存在的人有更深的感受。而孩子3歲時,對自己的身體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爸爸媽媽借此機會正好教育,培養孩子的自知意識和自理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讓孩子學說、指認,並且不斷地練習說和認。

爸爸/媽媽:(指著自己的鼻子)這個是什麼?

寶寶:嗯?

爸爸/媽媽:這個是鼻子,寶寶有鼻子嗎?在哪裏呢?

寶寶:嗯?

爸爸/媽媽:有,寶寶的小鼻子在這裏。(說著拉著寶寶的手,指指鼻子。)跟著爸爸/媽媽念,鼻子。

寶寶:鼻子。

爸爸/媽媽:對了,寶寶真棒,再說一次,鼻子。

寶寶:鼻子。

爸爸/媽媽:真棒啊,寶寶!那麼這個是什麼呢?(爸爸/媽媽指著自己的眼睛)依此類型的對話,讓孩子認認自己的身體,一般到3歲時,孩子應該能夠對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整體形象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了。

爸爸媽媽可以念著兒歌跟孩子一起做遊戲,說到哪個身體部位,就指著哪個部位。

大風呼呼地吹,大風呼呼地吹,吹到哪個小孩子,請你摸摸臉。孩子摸到了,就鼓勵他/她,然後繼續。大風呼呼地吹,大風呼呼地吹,吹到哪個小孩子,請你摸摸耳朵。以後可以是鼻子、頭、腳、肩膀等等。

做好孩子的成長記錄

成長記錄是非常有意義的,和孩子一起記錄,讓他們對自己有個了解,知道自己是不斷成長,不斷變化的。

1.定期測量身高體重

相信每對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成長都是非常關心的,從出生開始就不斷記錄著孩子的身高、體重,以及各個方麵的情況,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和方法。如果您已經在做了,請堅持下去;如果您還沒有做,那麼馬上開始吧。

一般定期給孩子測量身高、體重,並做記錄,然後告訴孩子他/她長高了多少,長胖了多少,看著孩子長大爸爸媽媽有多麼高興。

一段時間後,就拿出記錄來讓孩子看看,讓他/她了解,自己是在不斷地長大,讓他/她也逐漸關注自己。

2.成長記錄

父母可以用文字、照片或錄音、錄像等方式記錄孩子的成長曆程。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了解自己、感受父母之愛的一個很好的形式。

孩子3歲時,可以讓他/她看看相冊或錄像,尋找一下自己。一般孩子在看到自己小時候模樣的時候,都會很高興,這是一個認識自己的好方法。同時還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斷成長的,現在比以前長得大,以後又會比現在長得大。

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當孩子已經和爸爸媽媽之間建立了比較安全和穩定的親子依戀關係,但同時又要和爸爸媽媽分離時,孩子就會表現出焦慮、不安以及煩躁、懼怕等情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