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兒自己飛,
小狗兒自己跑,
小兔兒自己跳,
小魚兒自己遊,
我也能自己走,
媽媽,媽媽,你撒手,
我要自己走!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歲孩子想要自己做事情,而且有的事情也能夠自己做了,比如吃飯,喝水,大小便自己去找“盆盆”,穿一些簡單的衣服等。
可以教孩子念念下麵的兒歌,父母給孩子講講兒歌的意思,讓孩子知道這麼大的孩子應該能做些什麼,自己能做些什麼。要給孩子機會練習使用碗勺,以脫離奶瓶。
兒歌《我會我會》:
我會,我會,吃飯不用喂。
小勺自己用,飯菜吃進嘴。
我會,我會,不再用奶瓶。
端著小水杯,自己來喝水。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3歲的孩子即將要踏進幼兒園,而踏進幼兒園,就是走進了一個小社會,就需要具備初步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要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開始。
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比較基本的自理能力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麵:1.吃飯的自理
當孩子能夠用調羹吃飯時,就可以改用筷子了。開始他隻能用筷子扒拉著飯入口,漸漸就學會用筷子夾菜,到4歲時就會自己挑戳了。
2.穿、脫衣服的自理
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開始穿衣訓練,先讓他學穿無扣的衣服,然後學習解結扣子。為了使學習穿衣有趣而易學,父母不妨陪孩子一起玩穿外套的遊戲,這裏介紹一套口訣,在遊戲中父母可以一邊念口訣給孩子聽,一邊陪孩子練習:第一步,穿衣很簡單,外套先放平。右領靠著我,袖子放兩邊。第二步,左手入左袖,右手入右袖。第三步,雙手向上舉,頭兒微向前。往後翻筋鬥,拉好即完成。
3.個人衛生的自理
小孩子是很喜歡洗手的,父母針對這個特性可以教孩子自己洗手,剛開始時,訓練孩子自己用流水衝手,並用毛巾揩幹,逐步發展到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自己擰幹小毛巾來擦手。
在孩子牙出齊後,就可以教他刷牙,先不要用牙膏,漱口水也必須是開水或純水,漸漸地使他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在孩子學會吐漱口水之後,再在牙刷上放一點兒童牙膏來刷牙。可以讓孩子學著洗一些小東西,如自己的襪子、手帕等。
陪孩子勞動,但不要為孩子代勞
父母可以通過給3歲孩子安排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或其他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父母與孩子一同做家務,不但可以培養親情,還可以與孩子在勞動之中進行交流,讓情感的紐帶更加牢固。
父母在給孩子安排家務時,要盡量安排孩子能獨立完成的工作或一兩件父母與孩子共同來完成的工作。
在給孩子安排家務事之前,要征求孩子意見。讓孩子做願意做的事。隻要有可能,就對孩子的主動精神給予鼓勵與誇獎。
如果你的孩子想做某件事,而你認為這件事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你可以把這件事分成幾部分,然後讓孩子去完成其中某一部分。當孩子在勞動中的能力增強時,可以把這件事完整地交給孩子做。
在孩子勞動過程中,父母不要為孩子代勞。父母代勞會增長孩子的惰性。比如,如果孩子沒有將垃圾袋子倒掉,那就讓垃圾袋子待在垃圾筐中好了,直到孩子把這些垃圾收拾幹淨。
鼓勵孩子為父母做點家務
適當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是培養孩子從小愛勞動的好方法。這是因為3歲的孩子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比較自如了,能夠掌握一些大動作和一些精細的動作,具有獨立和不依賴的初步性格特點。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不但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要積極鼓勵孩子參與做一些家務。
以下這些家務可以鼓勵孩子參與:1.孩子自己的事
如喝完牛奶或水後,鼓勵孩子把杯子放到廚房去;吃完糖果或水果,把糖紙或果皮丟進垃圾箱裏;要大小便了,學著自己拿便盆和脫褲子;整理自己的玩具,並放在固定的地方;自己搬小椅子坐等。
2.幫助成人幹點活
如將收下的衣服拿進房間;將掉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進門換鞋時,請孩子拿拖鞋;鼓勵孩子一起做飯前、飯後的準備和收尾工作等。
3.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
如擦地板、在園子裏澆花、掃地等。
這些家務在成人的引導和幫助下,讓孩子獨立完成。貴在放手讓孩子練習,不要怕他做不好,不要怕費時間,要有耐心,要讓孩子在獨立做的過程中學會,從中讓孩子感受和體驗到勞動的樂趣。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動、好模仿的願望,又鍛煉了其勇氣和意誌。
放手讓孩子學習生活技能
孩子3歲時,父母要開始培養孩子學習生活技能。每天的日常生活是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最好的練習機會,父母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父母可利用各種玩具,創設條件讓孩子學習各種生活技能,使枯燥的生活技能練習變得有趣,讓孩子小肌肉活動更靈活。
如把飲料瓶剪個洞做成“瓶娃娃”,讓孩子用小匙喂娃娃吃飯;把紐扣釘在長布條上,一條條連起來接成彩練;辦家家遊戲,讓孩子給娃娃折疊衣服、穿鞋子、梳頭發、夾發夾、晾衣服等。孩子在遊戲中練習這種方式更易接受。
父母要為孩子提供易於操作使用的物品。孩子雖然什麼事都想自己做,但畢竟能力有限,動作不協調,往往想做的事做不好,易產生依賴成人的習慣,這時父母不能因為他們做不好而代勞,剝奪其學習機會,而應該具體為孩子示範,並注意避免提供如緊身衣褲、係鞋帶的鞋子、洞眼很小的紐扣等易給孩子的學習形成障礙的物品。當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使用父母給他的物品時,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高。
父母要給孩子充足的機會,讓他反複練習新近獲得的技能,體驗自主和成功的感覺。
如當孩子自己努力地穿衣服、吃飯、上廁所時,成人要給他們這個機會,保持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他們,並且對孩子的這種願望表示支持和鼓勵,使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要讓孩子盡快學會生活技能,父母就應用積極的態度去鼓勵、支持孩子的活動,耐心地指導他們的學習,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孩子會成為小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