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5 3歲,孩子渴望與人對話(1 / 3)

《小溪》reference_book_ids\":[696876456169229825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如何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3歲孩子能認字嗎

孩子早期能否認字,曆來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孩子的發展是千差萬別的,父母應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認字的活動。如果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對識字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且是在輕鬆愉快和各種各樣的遊戲中進行的,那麼讓孩子進行認字、閱讀也不是一件壞事。

中國的漢字實質上是一個個的圖形,如果3歲孩子已經能認清熟人的臉——最複雜的幾何圖形,並有一定的專注力,就說明孩子已經具備識字的基本條件了。這時的“識字”,隻是一個視覺刺激的信號,和看一幅圖畫沒有什麼兩樣。結合孩子愛吃的食品、喜歡的玩具、周圍的親人,以及日常物品等進行無意識地學習,對於孩子而言,並非是困難的事。

況且,學習語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認識了漢字,並不等於掌握了這些字的意義、各種用法,以及能流利地進行書寫和與人交際。

早期學會識字、閱讀的孩子上學後,當別的孩子還在與生字打交道時,他卻能有機會透過字裏行間去探求理解字詞的含義,從而更加激發其求知欲。因此,關鍵還是在於父母如何正確地引導和因材施教。有一位學者講得好:早期教育應像春風拂過大地那樣自然。

孩子識字從何時開始

在1991年5月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舉辦的幼兒識字成果彙報會上,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鑒於漢字的基本特點和嬰幼兒特殊的認識規律,識字的最佳期是在1~3歲,認物識字幾乎可以同時起步,說話閱讀能夠並行發展。

那麼,為什麼1~3歲的孩子處於識字最佳期呢?

1. 4歲前的孩子處於“無選擇探求期”,認物識字一樣容易。此年齡段孩子眼裏不分物和字,他們不加分析,沒有好惡之分,僅憑“印象記憶”就能像認物一樣識字。例如:成人既讓孩子看家中的門,又讓他看掛著的“門”字,然後問孩子“門在哪兒”,孩子會指實物和漢字。

2. 4歲前的孩子識字不需要同時理解字義和學會書寫,認物識字一樣簡單。此年齡段孩子對世界萬物的認識,最初都是先記憶後理解,根本不聽解釋,隻憑逐步地情景領悟,而後理解字義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幼兒識字的樂趣在於識字的外在活動過程和接觸字音、字行的本身,成人無須硬要孩子讀音、字形、詞義、書寫“四會同步”,隻要孩子喜讀、喜認即可。

3. 印象記憶的特點使孩子識字不分繁與簡,有利於獲得“識字敏感”。實踐證明,筆畫繁多,形象複雜的字體,印象記憶反而深刻,如:“雨”字比“之”字更易記住。同時,早期識字,提前閱讀更利於使孩子獲得“識字敏感”。形成這種敏感,孩子識字就“自覺化”“自動化”了,自學能力培養也由此起步。

總之,隻要引導得法,孩子會毫無負擔和壓力感,輕鬆地在兩三年之中,進入簡單的自我閱讀階段。

聰明的孩子會有語言問題嗎

語言,是兒童智力的第一因子,無論孩子聰明與否,都有可能發生語言問題,如口吃、口齒不清,甚至不愛說話。出現語言問題,對於一個智力發展正常的孩子來說,一般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心理障礙,如孩子突然來到陌生的環境,語言不同造成交流障礙等。二是生理發育存在不足,如發音器官發育遲緩等,都會引發語言問題。

如果孩子有語言問題,除及時就醫外,父母還應積極幫助孩子。因為在嬰幼兒時期,尤其是3歲,是兒童學說話積極性高漲的時期,此時他們具有很強的接受語言的能力。要是錯過這個時期,無論對孩子交流表達能力的發展,還是對其今後的健康成長,都會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失。

如何來幫助已發生語言問題的孩子呢?

首先要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不要責打、嘲笑、模仿。最重要的一點是先引導孩子慢慢地說話,暫時不要用地方方言說話,改用普通話。

另外,父母的正確發音也是重要因素。3歲左右的孩子雖已學會說話,但還不能正確地發出全部語音。他們往往對某些相似的語音分辨不清。這時,有的孩子說話很輕,常用點頭、搖頭、擺手或用其他手勢表達意思。

究其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是因為大腦對語言的分析能力不強,更多的是由於孩子所處的環境中,人們錯誤的發音(包括地方口音)及成人出於好玩,有意模仿孩子不正確的發音對他們的影響。

對於不同情況,父母都要針對實際加以糾正。對於膽小的孩子,要鼓勵他們大膽響亮地說話,改變用點頭、搖頭、做手勢代替語言的習慣。

在和孩子相處時,父母要善於和孩子建立感情,在自然氣氛中說話,使他感到輕鬆,願意說,並不斷得到訓練說話的機會。

作為父母,自己的語言必須注意規範化,語音、用詞都應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幼兒語音教育宜早不宜遲

語言之所以能被人們感知,主要是因為有了語音,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當一個孩子掌握了字詞的正確發音,才會對字詞進行正確地辨認、理解、運用。然而,有不少的成人知道要教孩子說一些規範的詞語,但不是很重視幼兒的語音教育。有的還會對孩子說出的含糊不清的“含糊字”表示認同,甚至笑著重複這些“含糊字”。

殊不知,3歲幼兒期是掌握語音的關鍵期,這種做法將有可能使幼兒不能清楚、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影響幼兒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往;甚至有可能延遲或阻礙幼兒掌握正確的語音,影響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所以,抓好3歲幼兒的語音教育至關重要。那麼,應該如何進行語音教育,如何教會幼兒正確地發音呢?

首先,要根據幼兒聽音發音器官的發育特征,進行有的放矢的語音教育。

3歲的幼兒,隨著聽音發音器官的發育、大腦語言中樞的日益成熟,言語發音機製開始逐漸地完善和穩定,幼兒的發音水平呈提高的趨勢。但這時的幼兒語音聽覺分化能力還比較差,還不能清楚地分辨語音的細微差異。所以應以聽音和發音練習為主,要注意訓練幼兒的聽覺器官,培養幼兒的聽音能力,讓孩子學習清楚準確地發音。

其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念兒歌、做語音遊戲等方法,讓幼兒逐步學會清楚、準確地發音,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一味地、機械地讓幼兒進行發音練習,那麼將會使幼兒感到枯燥乏味,將會降低幼兒語言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幼兒語音教育。一種是結合幼兒實際生活隨機示範的方法,如:當3歲幼兒看到小雞說“小東雞”、看到汽車說“小計車”時,成人就應及時地給予糾正和示範正確的發音“小公雞”“小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