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5 3歲,孩子渴望與人對話(2 / 3)

此外,要教會幼兒正確地發音,成人還可通過形象化的講解,讓孩子在看、聽、說(練)中,逐漸掌握正確發音的部位和方法。總之,想讓孩子清楚準確地發音,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相信日積月累,必見成效。

帶孩子走走看看、聽聽說說

我們的生活充滿著形形色色的事物和聲音。

3歲以後的孩子基本上能夠走路了,活動範圍比以前大了許多,成人可以帶他們到各處走走,讓他們接觸更多的事物和聲音,豐富他們的感觀刺激,為他們的聽說提供更多的素材,比如可以領孩子去公園玩。

父母可以牽著孩子一起走,領著孩子看、聽、說。

看到大樹時對孩子說,“寶貝看看這是什麼呀?這是樹。你看高高的樹幹,綠綠的樹葉,多好看啊!”

“大樹的底下是小草,密密的,你看草是什麼顏色的呢?對了,是綠色。”

“咦,這裏又是什麼?這麼漂亮!這是花。你看有紅色的花、黃色的花、紫色的花。是不是?種在這裏多好看呀!”

“寶貝看,那裏有隻小鳥,那是什麼鳥?是小喜鵲。小喜鵲叫起來可好聽了。”

“寶貝,走累了嗎?我們到前麵的亭子裏歇歇吧。你看那個小亭子,紅色的柱子、綠色的簷,多好看呀,裏麵還有石頭的桌椅呢。我們進去坐坐吧。”

“這裏已經有人在休息了,寶貝問爺爺好,哦,還有一個小姐姐。你們一起玩會兒吧!”

3歲孩子能跑能跳了。再帶孩子去公園玩兒,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到處走走,然後“彙報”一下他/她的所見所聞。

另外生活中還有好多這樣的教育機會,父母隻要做個有心人,與孩子一起看看、聽聽、說說,孩子的語言智慧肯定會發展得很好。

再忙也要陪孩子聊聊天

3歲孩子對語言的興趣增加,詞彙量也有很大發展,這時候,他們能與成人進行簡單的交流了,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平等地對待他們,真誠地與他們談話。

父母平時工作再忙,下班回家後也要抽出點時間來陪孩子聊聊天,和孩子進行交流,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也能夠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大部分時候需要父母提問,引起一些話題,有時候孩子自己會提出一些話題,父母這個時候就需要抓住機會,讓話題繼續進行下去。

父母下班回家,可以問問孩子一天都做了些什麼,是否過得愉快。

爸爸/媽媽:寶貝,爸爸/媽媽回來了!

孩子: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哎!好孩子。你今天在家都幹什麼了?給爸爸/媽媽說說,好不好?

孩子:看貓貓(動畫片《貓和老鼠》)了。

爸爸/媽媽:哦,你看小貓和小老鼠了呀,那今天是小貓欺負小老鼠還是小老鼠欺負小貓了?

孩子:老鼠打貓。

爸爸/媽媽:是嗎?老鼠怎麼打貓呢?

孩子:小老鼠推盤子,盤子掉到地下了,然後就砸到貓了。

爸爸/媽媽:哦,這樣啊。那小貓受傷了沒有?

孩子:沒有,它,然後就開始,追小老鼠了。

怎樣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談

孩子的語言是在與人的交流過程中獲得發展的。父母想要孩子的語言獲得良好的發展,就應該多和孩子交談。

怎樣和孩子交談才有效呢?父母可參考以下幾點:1. 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環境、事件,使孩子易於理解成人的語言。如家人上班時,讓他用動作或語言表示“再見”。在外麵散步時,看見小貓、小狗,就告訴他小動物的名字等。父母應盡量使語言與具體的事物相聯係,這樣有助於孩子的理解。

2. 父母應麵對著孩子說話。孩子學說話是從模仿開始的,當成人麵對著孩子時,孩子有機會看見成人說話時的口型、表情,聽見成人發出的語音,這樣有助於孩子進行模仿。

3. 成人應使用正確、規範的語言,而不要用“兒語”與孩子進行交談。

4. 與孩子的交談應是輕鬆、愉快的。遊戲時、散步時、玩玩具時都是與孩子進行交流的好時機,而且在這樣的氣氛中,孩子也比較願意接受成人的“指導”。

給孩子講講故事

講故事是最古老而又最動人的語言藝術,它可以給孩子創造適宜的語言學習的環境,激發他們傾聽語言、理解語言的興趣,培養他們持久的注意力,並且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傳遞的不僅僅是故事本身,還有父母對他們的愛,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獲得情感上的愉悅和滿足,對他們的良好性格的養成有很積極的作用。

3歲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詞彙量,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好的傳統故事、現代故事、翻譯故事,甚至可以自己根據孩子的情況自編故事。

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爸爸媽媽最好能夠表情豐富,語音語調隨著情節的變化而有所變化,讓故事充分地感染孩子。遇到一些孩子平時沒有聽過的詞語,一定要給他們解釋清楚,讓他們能理解詞語和故事,並增加詞彙。

故事範例:慢慢長大的小蘑菇

這一天小螞蟻遇上大雨,往哪裏躲呢?他見附近有個蘑菇,就把它當雨傘。

雨越下越大。一隻蝴蝶爬過來,對小螞蟻說:“你看我身上全淋濕了,飛不起來了,讓我也在這兒避避雨吧?”

小螞蟻回答:“哪有地方呀,光我自己還嫌狹窄呢!”

蝴蝶說:“擠一點沒關係,還暖和呢!”

於是,蘑菇傘下添了一隻蝴蝶。

雨下得更大了。一隻小老鼠路過,也要求擠一擠。

小麻雀也要來躲雨。

最後來了一隻小兔子。他說:“有狐狸追我,我得在你們這裏躲一躲。”

大家可憐小兔子,也給他讓了地方。

狐狸果然來了。他問:“你們有沒有看見一隻兔子?”

大家齊聲回答:“沒看見。”

狐狸靠近他們聞了聞,問:“他沒有藏在這裏?”

大家回答:“哪有地方呀?”

狐狸擺了擺尾巴,走了。

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大家都走了出來。

小螞蟻說:“原來這地方隻有我自己還嫌小,後來加了四位,地方也還不擠。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