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5 3歲,孩子渴望與人對話(3 / 3)

一直在蘑菇頂上蹲著的小青蛙哈哈大笑。他說:“小螞蟻,你幹嗎不抬頭瞧瞧替你擋雨的傘?”

啊,小蘑菇在大雨中已經悄悄地變成了大蘑菇!

跟孩子一起讀兒歌和古詩

兒歌是民間文學和兒童文學的一種類別,古詩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形式簡短、寓意豐富、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3歲的兒童處於對語言的好奇階段,這種學習語言的形式最為適合。父母可以選擇一些簡明易懂、生動有趣的兒歌和古詩念給孩子聽,或是陪孩子一起讀,以培養孩子的語言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

兒歌範例一《小溪》:

小溪水,嘩啦啦

過平地,穿山崖。

“小溪,小溪,你去哪?”

“我去大海找媽媽。”

兒歌範例二《小白兔》:

小兔子,穿白袍,

眼睛好像紅葡萄。

喜歡跑,喜歡跳,

愛吃蘿卜和青草。

古詩範例一《詠鵝》(駱賓王):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古詩範例二《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古詩範例三《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與孩子一起做語言遊戲

3歲的孩子尚處於語言發展的初級階段,要想讓他們快速地學習語言、使用語言,還要進行一些遊戲,以激發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掌握一些句子。

1.說悄悄話

3歲時孩子能分辨不同人說話的聲音和同一人的不同語調,父母可以通過這個遊戲,鍛煉孩子聽話、傳話的能力,並激發說話的興趣。這個遊戲需要父母都參加,媽媽先跟孩子說悄悄話,然後讓孩子小聲告訴爸爸,媽媽問爸爸剛才說的是什麼,判斷孩子是否聽懂了,並且傳達得是否正確,然後繼續遊戲。這時的孩子要聽懂耳語,隻靠聽覺而沒有其他輔助途徑,是有一定難度的。開始遊戲時,媽媽要先說孩子感興趣的短句,讓孩子一次傳話成功,增強信心,增加興趣。然後再逐漸加長句子,由易到難。

例如:

媽媽:“寶貝,我對你說句悄悄話,想聽嗎?”把孩子叫到媽媽身邊,在孩子耳邊小聲說:“小貓,喵喵喵!”

爸爸:“寶貝,爸爸也想知道媽媽跟你說什麼了,告訴我好嗎?”

孩子告訴爸爸的話如果正確,就要及時誇獎孩子,然後媽媽逐漸增加難度,如“我喜歡小白兔”“小雞和小鴨是好朋友”等,繼續進行遊戲。

2.造句遊戲

孩子快3歲的時候,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練習造句,這種形式簡單、實用,既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他們愛動腦筋的好習慣。遊戲可以由淺入深,還可以變換多種玩法,開始可以用家中的東西來造句,逐漸可以用一些優美的詞彙造句。

例如:

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和你玩一個用詞說話的遊戲。我先給你做個示範,我們把“三輪車”放在句子中說:“你的三輪車很漂亮。”該你了,寶貝。

孩子:我在騎三輪車。

爸爸/媽媽(伸出大拇指鼓勵):說得好!我們再用“電視”說句話。

孩子:我正在看電視。

爸爸/媽媽:好!再用“門”說一句。

孩子:我開門。

這樣家裏的物品都可以拿來造句。對孩子的造句要給予積極的反饋。如果有些錯誤也要先肯定孩子積極思考,然後再指出錯誤。教孩子正確地造句,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成就感,喜歡說話造句。

親子共讀,手把手教孩子學語言

3歲時,孩子已經開始會翻書了,他們對書上的一些圖畫和文字已經有了興趣。他們可以從左到右翻書,並能指認書上的一些物體了。這時父母可以給他們買一些適合閱讀的圖書,跟他們一起讀。這個時候讀書重點不在識字,學知識,而在於培養孩子對語言、對書籍的興趣和良好的讀書習慣。

1.選擇讀物

應該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圖書呢?這可能是父母最為關心的問題。我們讚同多羅西?懷特所說的,圖畫書是孩子們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人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所讀到的書中最最重要的書。一個孩子從圖畫書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兒童時代讀書的感受,也將影響他長大成人以後的想象力。所以我們要推薦給父母的就是圖畫書。畫麵生動、色彩豔麗的圖畫對孩子有莫大的吸引力,能激發他們讀書的興趣。

2.親子共讀

我們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讀書過程中父母可以教孩子正確的讀書姿勢、翻書的順序、看圖畫書的過程,可以將圖中的事物與語音和字對應上,讓孩子喜愛讀書。同時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還能夠增進感情,讓孩子能快樂地發展。

例如:

爸爸/媽媽:寶貝啊,翻書的時候是有一定順序的,要從左向右,一頁一頁地看。你看第一頁,畫的是什麼?

孩子:貓貓。

爸爸/媽媽:貓貓啊。貓的眼睛呢?鼻子?嘴巴?……(讓孩子指認)現在爸爸/媽媽來指,孩子來說好嗎?(孩子跟著爸爸/媽媽的手指來說出名稱。)爸爸/媽媽:寶貝真棒!都說對了。你再看看,貓在哪裏呢?(引導孩子描述圖中的場景。)讓孩子在交往中練習說話

現在每個家庭一般隻有一個小孩子,跟孩子交流的也僅限於家裏的兩三個人,父母可能會覺得累,而且有時候並沒有那麼多話說,這個時候就要將孩子帶出去,找朋友或鄰居,讓孩子能夠接觸更多的人,跟更多的人交流。當然這裏也包括給孩子找一些小夥伴,他們在一起會說得更開心,玩得更快樂。多跟別人交流,除了能讓孩子更快地學習和掌握語言,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發展他們的社會性。

父母帶孩子一起去交往時,應告訴孩子人們都是喜歡孩子的,想和孩子做朋友,一起玩耍,所以,別人問話時要回答。另外教孩子說一些問候語,諸如“您好”“再見”“謝謝”“對不起”等。時間長了,孩子與人們熟了,便會輕鬆地與他們交談了。

3歲時,孩子能使用簡單的手勢和語言,有效地與人進行交流,此時就更需要父母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與別人交往來練習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