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創造與人接觸的機會
都市的生活狀態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大大減少,對於孩子來說,跟別人接觸已經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所以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多多創造一些與人接觸的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獲得交往技能。
1.做客
做客和在家中接待客人一樣,是很好的人際交往的機會。孩子可以了解自己家以外的環境,了解別人的生活方式,知道怎樣在新的環境中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培養孩子積極交往的態度,增強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3歲左右的孩子認生,怕去陌生人家,爸爸媽媽在做客之前可以囑咐孩子,不要害怕,叔叔阿姨都喜歡孩子,還有怎樣與叔叔阿姨問好。到了人家門口,應引導孩子大膽大方地走進去,相信孩子看到熱情善良的主人,會放鬆很多,做客的次數多了,也就習慣了與人打交道。
可以為孩子選擇去一些有同齡孩子的朋友家做客,這樣對孩子來說更有吸引力。
2.買東西
買東西時,可以帶著孩子,讓孩子親自把錢交給售貨員。還可以直接讓孩子來告訴售貨員要買什麼,喜歡哪個,請售貨員把東西拿來,問問多少錢等。
讓孩子和小夥伴一起玩遊戲
3歲時,孩子基本能利索地走路了,也會說一些話了,多帶他們出去走走,看到小區裏的小夥伴在玩耍,就讓孩子也加入進去。孩子一直由家人帶著,可能開始並不敢與小夥伴玩,父母可以先帶著孩子一起參加,等孩子與小夥伴熟了,自然就不會害怕了。
父母可以讓孩子主動介紹自己,也認識一下小夥伴。開始孩子可能覺得不知怎樣加入,父母要告訴孩子,小夥伴都是熱情的,喜歡和孩子玩兒的,用鼓勵的眼神和話語讓孩子加入到小夥伴的遊戲中。這個年齡的孩子會很快地與小夥伴“混熟”,不多久就會有固定的玩伴了。
如果有幾個小朋友,可以玩“找朋友”這類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加入,跟孩子一起唱歌,一起遊戲。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見!”
在歌聲中,小朋友可以兩兩結對,互為好朋友,也可以大家圍成一圈,由一個小朋友來找,然後大家輪流來找。
孩子隻顧自己玩怎麼辦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他們平時總是一個人獨自玩,父母與孩子一起玩的時間不多,隻要孩子一個人在那裏安靜地玩,就覺得孩子很乖。獨自玩、自言自語表現了嬰幼兒的年齡特征。3歲的孩子社交範圍擴大了,從家庭成員到周圍的小朋友,開始認同、接納同伴,但並不能與同伴協作,喜歡模仿別人,看見別人玩什麼,自己也玩什麼,往往是各玩各的,到了3歲以後才逐步學會和同伴分享玩具。
有的孩子與小夥伴在一起時,隻顧自己玩,不願和別人玩,其原因有:1.心理因素
可能是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有強烈的情感依戀,使孩子緊張不安,說話有壓抑感。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多給孩子一份親情,因為良好的心理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能激發孩子大膽、主動地交往,共同參與遊戲和共享玩具。
2.家庭環境
家庭生活環境會帶給孩子很大影響,因此父母熱愛孩子,除了尊重孩子的人格,不隨便刺傷孩子的心靈外,還要鼓勵孩子結交朋友,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經常邀請鄰居、朋友的孩子來做客。每天到幼兒園接孩子時,正是孩子情緒最好的時候,可以向孩子問一些“誰是你的好朋友?”“今天你玩了什麼?”等問題,這樣就能促進孩子和別人一起玩。
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做客
父母要積極培養3歲孩子的交往能力,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交往的時間和機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朋友。
鼓勵孩子結識小朋友,以及與小朋友和睦相處。
讓孩子在家庭附近自由地和小朋友玩耍、遊戲。
幫助孩子選擇朋友,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看法和父母商量:“什麼樣的小朋友是值得交往的?”讓孩子獲得擇友的智慧。
讓孩子將好朋友帶回家,讓孩子介紹自己的好朋友,父母應給小朋友熱情的接待。
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中聚會,和孩子一起布置他們喜愛的玩具,放著他們愛聽的兒歌,做他們愛吃的菜,讓他們一起參與到家庭的活動中來,一起洗菜,一起包餃子,一起吃飯,一起收拾餐具。
父母要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自由地遊戲,等他們玩累了可以和他們談話,“今天玩得高興嗎?喜歡的話我們以後還可以這樣一起玩!”讓孩子體會共同玩耍和交往的快樂。
培養起孩子交往的興趣,尊重孩子的朋友,支持孩子和朋友交往,使孩子有一個寬鬆的心理去接納別人的友誼與幫助,有利於建立信任和諧的親子關係。
讓孩子有更多的朋友,擁有充實的精神世界,融入同齡人的社會,贏得小朋友的信任和尊重,這些都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所必需的。
孩子選擇玩伴,父母不能包辦
孩子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除了玩具,也需要有人和他一起玩。到了3歲,孩子更需要和同伴一起玩。有些父母並不理解孩子的需要,他們以為,讓孩子在自己的家裏,給許多玩具,或者自己陪在一旁,孩子就會滿足。但是,孩子天生就有合群的需要,他需要玩伴,就像需要遊戲一樣重要。
由於孩子個性各異、能力不同,因而行為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父母出於種種原因,會為自己的孩子選擇玩伴。如晶晶的外婆喜歡比較每個小夥伴,她說偉偉太調皮,安安不活潑,小健容易打人,而小力的家裏玩具少,總拿晶晶的玩具玩。這樣,可以和晶晶一起玩的小朋友就沒有了,外婆隻好讓晶晶在家裏玩,也隻有外婆陪伴晶晶一起玩。令外婆沒有想到的是,當晶晶看到其他同伴時,馬上和他們玩了起來,而且小朋友們玩得興高采烈,中間也有爭奪玩具,也有拿不到玩具推人的,但是他們沒有分開。等到外婆叫晶晶回家時,晶晶一百個不願意,外婆哄了好久,才把晶晶帶走。
孩子選擇玩伴,自然有他們自己的標準和辦法,他們並不以成人的想法行事,父母不必越俎代庖。
教孩子學會與人交往的禮貌
一個懂禮貌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會比較順利,而且受到歡迎。
對於3歲孩子來說也同樣,懂禮貌能使他們更招人喜歡。但是父母要正確認識禮貌教育,對孩子的禮貌教育不僅僅是幾句禮貌用語,而是要讓孩子真心喜歡、關心周圍的人,讓別人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善良真誠的人。
父母需要讓孩子學會一般禮貌用語,更要讓孩子了解人們使用禮貌用語的目的。比如,人們見麵要說“你好!”,是為了詢問對方生活得好不好,也是對對方良好的希望和祝願。聽到問候的話,對方會表示感謝,也真心地發出問候。大家都很熱情禮貌,就會有一個良好的交往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