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9 3歲,小頑童活潑好動愛搗蛋(3 / 3)

拉大鋸,扯大鋸,

姥姥門前唱大戲。

爸爸去,媽媽去,

就是不讓孩子去。

爸爸媽媽我想去,

孩子也愛看大戲,

爸爸媽媽讓我去,

孩子聽話愛學習!

鍛煉孩子的腿部力量

孩子2歲以後,掌握了踢的動作。3歲時他們能一隻腳著地,一隻腳騰空並發力,這說明他們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都在發展,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更好地練習這個動作,豐富和促進他們運動智慧的發展。

遊戲範例:小射手

父母兩腿分開站立,裝作“球門”,孩子站在父母對麵是小射手,把皮球放在腳前。遊戲開始,父母說:“看看我們的小射手今天能進幾個球?開始吧!”孩子踢進了要表揚,踢不進時要鼓勵孩子,增強自信心。

玩一會兒後,可以跟孩子互換角色,孩子當球門,父母當射手。

父母根據孩子的不同水平,確定兩腿間的距離及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和孩子一起做扔沙包遊戲

相信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回憶快樂的童年時,其中會有一些是跟沙包有關的。這種古老而有趣的遊戲對發展孩子的上臂力量和手眼協調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爸爸媽媽不妨也做幾個沙包,跟孩子一起遊戲,培養孩子的運動智慧,也拾起自己童年閃光的記憶。

準備幾個沙包和一個籃子,父母和孩子相隔1~3米(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投擲的水平而定),麵對麵站立,孩子把手中的沙包扔到父母手持的籃子裏。

因為孩子扔得不是很準,父母可以移動著接孩子扔出的沙包。接住了,就誇讚孩子扔得好,讓孩子有成就感,繼續扔。

等孩子扔得比較準的時候,父母可以不動,讓孩子自己扔,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孩子走花壇邊好處多

孩子從獨自站立到行走,到穩穩當當地走路、跑步等,是他自身平衡動作的一個發展過程。為了幫助3歲孩子提高平衡能力,父母不妨讓孩子走花壇邊,進行平衡功能的訓練,這不僅省力、省錢、方便,而且孩子喜歡走、樂意走、百走不厭,其好處是多方麵的。

首先,讓孩子沿著花壇邊走,可以糾正孩子不良的走路姿勢。

如“內八字”步或“外八字”步,同時有利於足弓的形成,韌帶肌肉的發育,增加腿部力量。

其次,可以使孩子掌握其平衡力。

如:走時如何使自己身體不倒,怎樣走才能走得遠並且不跌下來。開始時父母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走,並教他腳跟對著腳尖,一步一步向前走。一段時間後,可試著讓孩子走幾步,並注意保護,最後讓孩子自己獨立行走。剛開始可以兩手側平舉走,便於孩子掌握重心,待熟練後可讓其拿著東西走,采用遊戲的形式進行,如“過小橋”“造房子”……父母和孩子一起走,使孩子覺得有趣,很樂意走,無意之中促進其平衡功能的發展。

再次,父母還可以利用花壇邊,讓孩子練習“往下跳”的動作,使其從高處跳下來而不跌倒。

對於3歲的孩子,這一動作看似容易,做起來卻難,需要高度的調整能力和技術。孩子喜歡登高,也喜歡從上麵往下跳,開始容易摔跤,父母要注意保護,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孩子就能慢慢掌握不跌倒的方法,直至穩穩當當地跳下來。掌握跳下後自身平衡的技能,為以後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打下基礎。

總之,父母應利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孩子進行動作的訓練。走花壇邊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它便於孩子腦的平衡功能的發展和大動作的發展。

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

孩子到3歲時,能自己獨立行走,並走出了不同的花樣,如側身走、倒著走、爬樓梯等,這些都是他們在探索自己身體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運動智慧也會得到發展。

父母要做的就是為他們創造更多好玩的遊戲,幫助他們練習自己的“舞步”,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

遊戲範例一:送娃娃

父母準備一個大的方形紗巾和一個玩具娃娃。告訴孩子,現在娃娃找不到家了,我們送她回家吧。然後,將紗巾展開,父母握住紗巾兩角,孩子握住紗巾兩角,把娃娃放在紗巾上,父母和孩子抬著,把娃娃送回家(給娃娃做個家)。

可以做幾種行走方式:1. 側著走;2. 倒著走。可以先是父母在前,示範怎樣倒著走,然後孩子倒著走。

可以做幾種行走路線:1. 直線行走;2. 蛇形行走;3. “之”字形行走。

遊戲範例二:模仿小動物走路

讓孩子模仿各種小動物的特點練習走路,增加他們走路的樂趣,激發他們的興趣。可以念著下麵的兒歌進行。

兒歌《走路》:

小青蛙走路,蹦蹦跳;

小鴨子走路,搖搖擺;

小烏龜走路,慢吞吞;

小花貓走路,靜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