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的情形:有時,家長拖著疲憊的身體,努力地打起精神,準備和男孩好好溝通溝通,但不是被男孩三言兩語打發了,就是被噎的半天回不過神來,不但不能達到了解男孩的目的,還惹了一肚子氣,因此也逐漸喪失了和男孩談話的興趣,以至於越來越不了解男孩,越來越不知道該怎樣教育男孩。所以,做父母的要學會與男孩交談的技巧。
1.作為父母,不要隻會疼男孩,更要理解男孩
多與男孩談心,交流思想。這樣可以及時了解男孩的思想狀況,把握男孩的心理,也讓男孩理解你對他的關心和愛護。這樣能夠促進男孩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男孩對你產生信任感,也有利於男孩的健康成長。父母要盡量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來陪男孩一起玩,例如一起看電視或一同騎車到某處遊玩,培養朋友般的“友誼”。如果男孩把父母當做自己的朋友了,就樂於把心裏話講給父母聽,因代溝而產生的溝通障礙也就消失了。
2.父母要緊跟時代潮流,更新思想
男孩不僅對社會上新的現象、新的事物接受快,還能夠緊跟時代步伐。父母如果不能緊跟時代步伐,就會與男孩在思想上、行動上產生距離。不利於跟男孩溝通。父母隻有經常主動與男孩交流一些當前流行的一些物品、觀點主張等,主動學習一些男孩感興趣的東西,才能讓雙方在一起時有共同語言和談話內容。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兩代人之間無話可談、影響親子關係。
3.學會啟動講話。
男孩在外麵有了不愉快的事,往往難以開口和家長談起,很容易使家長錯過教育男孩的機會。因此,家長應主動和男孩談話。當然,你得問一些非常特殊的問題,使得沉默不語的男孩開口。你最好不要問:“今天在學校做什麼”,因為男孩的答複可能就是短短的一句話:“沒有什麼”。你要改問一些更特別的事情:“下課時,和誰玩”,或者:“最近的美工課,你們做哪些東西”,這樣的問題,比較容易引男孩打開話匣子。但是,如果男孩不願意馬上談,也不要逼迫,退一步告訴男孩“好吧,什麼時候告訴我都行”,讓男孩知道你什麼時候都可以聽他談。對於比較內向的男孩,需要更長時間的啟發,可以給他講一個類似情況的故事,引起男孩的共鳴;也可以摟著他靜靜地坐著,他最終會忍不住和父母交談。
4.避免粗暴尖刻的言語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不注意就挫傷了男孩的自尊,如:“你看看人家鄰居的男孩,學習多好啊,你怎麼就這麼笨呢?”“你和你爸爸一樣,都是沒出息的東西。”“你真笨,連這樣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這些言語會嚴重挫傷男孩的自尊、自信。最可怕的是它還將影響男孩的一生,使他們長大以後心理有缺陷。
幫助男孩戒掉找借口的壞毛病
讓男孩學會說“對不起”,其實就是教育孩子要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一個做錯了事而不敢去承擔的人,就是一個沒有責任感、沒有價值感的孩子,他無法找到自己的生命在社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也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就失去了創造成就的動力,最終將一事無成。這樣的孩子是可悲的,這樣的媽媽也是失敗的。
麥克坐在靠近門邊的書桌前寫作業,外麵風很大,作業本被風吹得“啪啪”直響。於是麥克不得不一次次跑去關門,每次關上沒多久,一陣猛烈的風就又把門吹開了。
這時,鄰居有事來找媽媽,她沒有進門,便和媽媽倆人就站在大門外閑聊起來。
恰巧此時門又被風吹開了,麥克跑過來用力關門,隻聽外麵傳來一聲痛苦的叫喊聲。
麥克打開門驚恐地看到,門外的媽媽五官痛苦地扭曲在一起,看到麥克出來,媽媽暴怒地衝他揚起了手。原來,剛才媽媽的手放在門框上,麥克突如其來的關門,差點把媽媽的手指夾斷。
麥克嚇壞了,以為這次一定免不了一頓暴打。但是媽媽的巴掌一直沒有落下來,麥克的臉頰感受到的也僅僅是一陣掌風而已。
事後,手指受傷的媽媽對麥克說:“當時我實在痛得厲害,原想狠狠地打你一個耳光。但是,轉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夾縫處的,錯的人是我,憑什麼打你?”
麥克的媽媽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麥克一件事情,那就是要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敢說“對不起”。
有的家長認為男孩做錯事時道不道歉並不重要,隻要下次注意就可以了,但是當錯誤產生時,男孩一旦無原則地讓步,對孩子姑息放任,其實就是變相地提示孩子,自己的錯誤可以不用承擔。
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就具有責任感的,都是在適宜的條件和環境下萌發的,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逐漸成熟而形成的。因此說,家庭是孩子責任感賴以滋長的土壤,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以及教育方法,是孩子的責任感能否形成的重要條件。
為了教育好自己的男孩,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一定要說對不起。
當男孩犯了錯誤時,千萬不要偏袒他們,而是應該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擔起責任。逃避責任,隻會讓孩子留下人生的硬傷,甚至一錯再錯。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打翻了自己的碗,要向媽媽說對不起;不小心踩到了小朋友的腳,也要馬上道歉,說我不是故意的。
其次,要給男孩做最好的表率。
家長錯怪男孩的時候,也要勇於向他們道歉。比如你發現自己晾在陽台的衣服不翼而飛了,你以為是孩子淘氣藏了起來,便不聽孩子的解釋把他教訓了一頓,當你發現衣服其實是被風吹到了樓底下的時候,不能放不下麵子就這樣算了,想反正他是個孩子,你應該馬上向他道歉,孩子便能感同身受,下次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才會勇於承擔。以身作則,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最後,教男孩做一個和善的人。
當自己受到觸犯的時候,要勇於原諒別人的錯誤,學會換位思考,比如在餐廳吃飯,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飲料潑在了孩子身上,這個時候可以教孩子想一想,如果你是他的話,一定已經非常內疚了,我們就不要再責怪他了。讓孩子做一個大氣、寬容的人,才能得到幸福和快樂。
給父母的建議:批評男孩要講究技巧。
對於未成年的男孩來說,他們由於不成熟、自我約束力差、自我糾錯能力差,所以在成長過程中不但錯誤百出,而且經常是在犯同樣的錯誤。作為成年人的家長最感到頭疼的是:“孩子怎麼沒記性?”“為什麼屢教不改?”於是頻繁批評,意圖把孩子“罵”醒。但是不管你是苦口婆心地罵,言詞激烈地罵,還是語重心長地罵,這種帶有批評成分的教育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尤其是針對處於青春期階段的男孩,他們的逆反心理作祟,容易與父母形成對立局麵,那麼這時候的批評不但無效反而要適得其反了。如果再碰上一個破罐破摔的孩子,被批評煩了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老教育家孫敬修先生有一次看見幾個孩子在搖一棵小樹,孫老並沒有上前大聲訓斥。沉思片刻後,他走過去把耳朵貼在小樹上,孩子們看見覺得很奇怪,好奇地問孫老在做什麼?孫老態度嚴肅,用十分痛惜的語氣對孩子們說:“你們聽,小樹在哭呢!因為你們快把它的命根搖斷了!”孩子們聽了,羞得滿臉通紅,一個個慚愧地低下了頭。而後,孫老和孩子們一起給小樹培土、澆水。從那以後,這些孩子不但不再搖樹,還成了護樹“小衛士”。
孫老在這裏是采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把準兒童心理,用極富童趣的話語使孩子從心底裏感知犯錯、認識錯誤並改正錯誤。在批評孩子時,最忌諱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傷人心的話。所以,不管男孩犯了多麼不該犯的錯誤,在批評孩子之前,父母都要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緒。一般來說,當孩子犯了錯誤後,往往心裏已經產生了愧疚。所以,父母在批評時,沒必要一遍一遍訴說自己多麼痛心,這種做法無異於在孩子心靈的傷口上撒鹽。對於已經具備是非判斷能力的中學生而言,批評隻要點到為止,就會使孩子記憶深刻。如果過度批評,不但不會加深孩子的印象,相反還會使孩子更加反感。
沒有人喜歡被人批評,父母在批評男孩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盡可能采用積極的批評方式,給批評穿一件表揚的外衣。那麼,家長批評男孩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1.把聲音放低
通常我們批評男孩時總是聲色俱厲,如臨大敵,在這種情況下男孩容易受到傷害。所以我們不如換一副表情,比如我們可以用凝重、嚴肅的表情來顯示我們對待孩子的錯誤的態度,語調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聲音更低沉一些。“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2.使用沉默
男孩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3.使用暗示
男孩犯有過失,如果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願意接受家長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4.批評男孩要言簡意賅
有的家長批評孩子時嘮嘮叨叨說個不停,卻說不到要點上,盡說一些廢話和孩子反感的話,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於是索性左耳進右耳出。所以批評的話不在多,要言簡意賅,恰到好處。
5.批評男孩要適時適度
孩子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仿佛已經過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家長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6.批評男孩一定要就事論事
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把過去的事情扯出來,家長常犯的毛病就是喜歡秋後算總賬。孩子本來有幾件事情做錯了,當時父母心情好,就不管不說,等到後來孩子的舉動越來越不像話,這才開始發火,而且把已經過去了的事情重新提起,這樣做隻會增加孩子的抵觸情緒。
7.批評不能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特別是那些有辱人格的語言絕不能使用,批評孩子的場合也要有所選擇,盡量不要當著外人或孩子朋友的麵批評孩子。場合不對,本來孩子可以接受的意見也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他們甚至會做出某些難以預料的舉動,讓父母十分尷尬,下不了台。
8.批評與表揚相結合
平時要本著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該表揚的時候表揚,該批評的時候批評,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隻批評不表揚,孩子會因你隻看到他的缺點看不到他的優點而不滿,從而不願意接受批評。
總之,父母要充分考慮男孩的心理感受。根據男孩的具體情況,采取朋友般的做法,通過談心、啟發、聊天等方式,用委婉的口氣指出孩子的不足,用商談的口氣消除孩子的對抗心理,與孩子一起共同分析錯誤,允許孩子申辯,及時澄清問題真相。這樣不僅可以使男孩真正感覺到自己在人格上和父母一樣平等,而且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消塗彼此間的隔膜,收到積極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