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斯金爵士堅持真理、一絲不苟,是值得每一個孩子銘刻在心的榜樣。他說:“我青少年時代就堅持一條準則,做我的良心讓我做的事情,上帝會有公論。我會一直堅持這條原則,直到走進墳墓。我嚴格地遵循它,從不抱怨那是一種犧牲。相反,我卻從此找到了發財致富的道路。我還會把這條道路指引給我的孩子們。”
男孩在成長的過程,是人格形式的關鍵時期,也是正直品性養成的時間。父母的教育在此過程中的意義重大。
泰國總理川·立派86歲的老母親川梅,是一個擺食品攤的小販。她在曼穀的一家市場內擺攤賣蝦仁豆腐、豆餅、麵餅。
她兒子川·立派當總理的第一天,就有人問她:“您兒子當總理了,您還用得著擺攤嗎?您不覺得丟兒子的臉嗎?”
她說:“兒子當總理,那是兒子的工作,那是兒子有出息,我擺攤,那是我的工作,兩者並沒有什麼矛盾。我不覺得有什麼丟人的,我很喜歡擺攤,在這兒,能見到很多老朋友。我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兒子下班回家後狼吞虎咽地吃我親手做的豆腐。”
泰國媒體稱讚說:“一個來自平民階層的平凡母親,教育出一名以其誠實、正直而受人尊敬的總理。”川梅在麵對記者時謙遜地表示:“我其實沒有做什麼,我隻不過在他小時候就教導他做人必須誠實、正直、勤勞和謙虛。我隻是讓他明白,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一定要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
正直品格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需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起到正直的帶頭作用,在生活中堅持正直的言行。那些不堅持誠實,沒有絕對正直品德的父母是很危險的。他們在平時也許是願意站在正直的一方的,但是一旦關係到自己的利益,比如在金錢麵前、在名譽麵前、在升職麵前……他們就要離開正直,就不說正直話,不做正直事了。
說假話,辦假事,甚至製假販假,用假農藥、假化肥坑害農民,用假酒、假煙牟取暴利,成了現今社會的一大痼疾。有一則民謠說:“記者署假名,歌星唱假唱,球星踢假球,百姓喝假酒——有人樂於假,有人苦於假。”報載,有一所學校發動學生為災區募捐,在收上來的捐款中,竟然發現有多張假鈔!
其實,這些父母的不明白,他們在多得到一分金錢的同時卻損失了誠實的品德。他們的收入固然是有所增加了,職位有所提升了,但他們的人格在孩子的眼裏卻大大降低了,實在是得不償失!因此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父母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正直的父母,才能熏陶孩子也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給父母的建議:讓男孩明辨是非。
生活中堅持正義的孩子都有很強的是非觀念,他們的是非觀主要來自父母的影響和熏陶。
撒切爾夫人就是一個是非觀念很強的人,正確的是非觀念引領著她步入政壇,成為了曆史上有名的“鐵娘子”,並且讓她成了20世紀執政時間最長的政府首腦。她得益於正確是非觀的影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很注重對孩子是非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
孩子尚處於一個蒙昧的時期,最容易受到周遭世界的影響,這些影響使得他們逐漸形成自己最初的是非價值觀。這些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並且將會影響其一生。撒切爾夫人懂得這一點,她不但重視是非觀對自己人生的影響,還重視對孩子是非觀的教育。
在培養孩子樹立正確是非觀上,撒切爾夫人很重視交流對孩子的影響。很多父母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時間跟孩子說話,這是讓她感覺到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撒切爾夫人不管多麼忙,不管工作上的壓力是多麼大,她總是會想辦法擠出時間跟孩子說話。把孩子問的問題說清楚。父母和孩子關係的遠近不在於她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長短,而在於你在特定的時間裏對他們的關懷。所以撒切爾一有時間就和孩子在一起閑聊,從孩子每天的趣聞中,分享他們的心情,同時還告訴孩子事情的是非曲直,告訴他們如何去判斷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物。
撒切爾夫人最喜歡的兒子馬克喜歡模仿父親。一次,撒切爾夫人打電話過來,想告訴自己的丈夫她有宴會不能回家共進晚餐。電話鈴想起後,馬克對著電話嚷道:“我是撒切爾!”撒切爾夫人當時很生氣,認為即使是大人,在自己的家中這樣接電話也是不禮貌的,而小小的年紀更不應該這樣。撒切爾夫人不想放任兒子這樣做,她專程趕回家裏。耐心地對馬克說明這樣做是不禮貌的,同時嚴厲指出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及時製止了馬克這種不良的行為。
撒切爾夫人的教子觀與我們傳統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很相似,她說:“教育子女最重要的不是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而是要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讓他們自己能獨立作出判斷。”怎樣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判斷的能力呢?一方麵要讓他們多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形成自己的是非觀念。另外一方麵就是要孩子們多經曆,能夠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比如和同學們之間鬧了矛盾之後,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化解矛盾。漸漸地就會形成適合他們自己的為人處事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能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和生活方式。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為他們的人際交往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所以,作為對孩子影響力極大的父母,不但要有自己做事的原則,有自己的是非觀念,把自己的是非觀傳達給孩子的同時,還有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樣才能給引導孩子走向一個光明的人生。
培養一個明辨是非、正直的男孩需要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作出鑒別,並決定自己的行為選擇。我們的孩子在成長後也將麵臨無數和我們一樣的問題,所以,若想真正使孩子理性地看待問題就絕不能僅僅停留在一些一相情願的人生準則上,而應對社會現實保持敏銳的觀察力,通過對事物的準確判斷,作出適當的行為選擇。
自私的男孩不可愛
自私之心是人利己本性的過度膨脹,是萬惡之源,貪婪、嫉妒、報複、吝嗇、虛榮等病態心理從根本上講都是自私的表現。其實,人的存在,就像簍子裏的一堆螃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縱橫交錯、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自私到將追求自己的幸福變成人生唯一的目標,那他的人生就會變得沒有目標。自私的人,在生活中總是會受到排斥和鄙視,所以父母在養育男孩的時候,要摒棄他們這樣不好的行為德行。
那麼,孩子在生活中自私的表現是什麼呢?
(1)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會為別人著想,覺得別人和世界都應該圍著自己轉。
(2)隻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利益。
(3)不講公德,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亂穿馬路;平時在家裏把音響開得震天響,以致打擾鄰居。
(4)凡事不願與人分享,有好的學習方法也不肯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5)在別人來請教問題的時候,表現得不熱心,敷衍塞責。
根據自私的表現,父母要有針對性地讓男孩遠離自私,不自私的孩子才會受到歡迎和愛戴。
人雖然不全是為別人而生存,但也絕不是隻為自己。如果一個男子漢一味地爭取最有利於自己的東西,隻知道為自己著想,不懂得為他人提供便利,到頭來傷害的還是自己。
張明在求職過程中,曾有過這樣一段經曆:在經過一輪複一輪的篩選後,五個來自不同地方的應聘者終於從數百名競爭對手中,像大浪淘沙一般脫穎而出,成為進入最後一輪麵試的佼佼者。
這五個人,可以說都是各條道路上的“英雄好漢”,彼此各有所長,勢均力敵,誰都可以勝任所要應聘的工作。也就是說,誰都有可能被聘用,同時誰都有可能被淘汰。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最後一輪的角逐更加具有懸念,更加顯得激烈和殘酷。
張明雖然身居眾高手當中,但心裏相對還是比較踏實的。因為憑他在初試、複試、又複試、再複試中過關斬將那股所向披靡的勢頭,他想自己獲勝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於是,勝利的自信和成功的愉悅提前寫在了他的臉上。
按照公司的規定,他們要在那天早上九點鍾準時到達麵試現場。麵對如此重要的機遇,不用說,他們當中不僅沒有人遲到,還都不約而同地提前半個多小時就趕到了。距麵試時間還早,為了打破沉寂的僵局,他們還是勉強地聚在一塊兒閑聊了起來。麵對眼前這些隨時會威脅自己命運的對手,在交談中彼此都顯得比較矜持和保守,甚至夾著絲絲的冷漠和虛偽……
忽然,一個青年男子急急忙忙地趕來了。他們納悶著,驚奇地看著他,因為在前幾輪麵試中誰都不曾見過他。
他似乎感到有些尷尬,主動迎上前自我介紹說,他也是前來參加麵試的,由於太粗心,忘記帶鋼筆了,問他們幾個是否帶了,想借來填寫一份表格。
他們麵麵相覷。張明想,本來競爭就夠激烈的了,半路還殺出一個“程咬金”來,豈不是會使競爭更加激烈麼?要是都不借筆給他,那不就減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從而加大了自己成功的可能?他們幾個有心靈感應似的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沒有人出聲,盡管他們身上都帶著鋼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