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警惕青春期男孩的危險禁區(3 / 3)

也許父母們看到這個案例,會認為男孩崇拜英雄和明星,簡直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但是從男孩們對奧特曼的崇拜中,我們可以看出男孩們的英雄主義情結。每個男孩的內心都想成為英雄或身披閃亮盔甲的武士,他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奧特曼那樣的英雄。因此,我們發現,打群架的大多是男孩,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也大多是男孩,他們做事莽撞,喜歡做什麼事情都首當其衝。

這是男孩的一種本能反應,其實成長就是始於崇拜。男孩體內的睾丸素使男孩更具攻擊性,心理學家稱之為“有攻擊性的小機器”。在運動能力方麵,男孩的爆發力、動作速度和猛烈程度遠遠超過女孩。他們喜歡通過這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勇敢和力量。正像大部分男性都是足球迷一樣,在他們眼中,那不是綠茵場,而是一次戰爭、一次搏殺,他喜歡研究戰略戰術,欣賞球技而不是球星,天性中好鬥的成分決定了男人是天生的球迷,所以男孩們普遍會為自己選擇一位敬仰的對象來崇拜。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兒童的“戰爭”觀念和成人的“戰爭”觀念不同,前者是一種遊戲行為,而不是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行為。美國心理學家丹尼魯·龐斯認為,兒童之間的“戰爭”遊戲應該說是正常的,有助於兒童建立社會正義感。

可是,他們還處於人生觀的形成階段,容易把對明星、偶像的崇拜和暴力主義相混淆,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的幫助了。

小寶以前特別愛看功夫明星演的電影,而且看了後還愛找人比試比試。一到幼兒園,他就喜歡和小朋友比誰的拳頭硬,還動不動就用小拳頭打人。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把這一情況告訴了老張,希望家長配合學校教育。老張開完家長會回家後,繃著臉把小寶狠狠地揍了一頓。之後,情況有所好轉,小寶不再打小朋友了,也不亂扔東西了。可過了不久,小寶又“舊病複發”,在幼兒園裏欺負小朋友,其他小朋友的家長把狀告到了小寶家裏。這下老張可沒轍了。

崇拜本身沒有對錯,但是盲目崇拜,無論是崇拜明星、崇拜權威,還是崇拜其他任何東西,都會讓人迷失自我,誤入歧途。所以,我們必須克服男孩的這一弱點,將男孩的崇拜導入正途。

可能有的家長要問了:“那該怎麼辦呢?”這裏給家長們支個招。

給父母的建議:理解男孩,並為他選對崇拜對象。

父母們能做的其實很多,比如選對崇拜的對象,即男孩所崇拜的對象身上一定要有一些可供孩子學習和參考的積極的東西,摒棄追星似的盲目狂熱,選擇榜樣以理性對待和學習。然後,利用男孩對名人的崇拜進行自我教育。崇拜的對象為男孩們提供了直接思想言行規範化的模式,讓被崇拜人物的高尚品德、創業意誌和獻身精神影響和感染男孩,啟示男孩該如何去對待生活、對待事業、對待未來,以及對待成功與挫折。

家長如果站在男孩的角度想這個問題,與他真誠交流對明星的看法,就能贏得男孩的信任,從而男孩也會向父母袒露自己的心事。這樣家長及時揭開男孩心結,從而積極地引導男孩正確看待明星,支持孩子對的一麵,指出片麵的地方,引導他往好的方麵發展。

再有,父母不要把男孩當做另一個自己,對其精神生活進行禁錮。父母最好尊重男孩的想法。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追星悲劇的發生。

男孩總是喜歡讀“無用書”怎麼辦

人是需要讀一些書的,尤其是在現在富了物質、窮了精神的時代,許多人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通過讀書可以把自己從物欲名利中超脫出來,塑造美好的生活觀念。

英國著名的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如果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上沒有陽光;智慧裏如果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法國傑出的文學家司湯達說:“讀書使我在普遍的野蠻中有了恢複文明的感覺。”

赫特出生在美國,他隻有中學的學曆,但後來依靠自己的不斷進修努力,最終當上了美國的國會議員。

赫特在小的時候,家庭環境並不很好,所以到中學畢業之後沒有繼續升學,而是在一家雜貨店裏當學徒,每天下了班之後,他會和年紀相仿的人一起去玩耍,每天都是一種玩樂的生活方式,過著沒有目的的生活。

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了一位摸骨師,很好奇就走了過去。摸骨師在摸了赫特的頭之後,告訴他說:“你有一副很好的頭骨,平時都喜歡看些什麼書呢?”赫特很不好意思地說:“都是一些漫畫和愛情小說。”摸骨師看看他,停頓了一下,鄭重地說:“你的頭骨很好,不適合讀那些閑書,為什麼不多讀一些好書呢?比如多讀一些曆史類、傳記類的書。要養成讀正書的好習慣,將來一定大有可為。”

摸骨師的一番話,給赫特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他求學的信念也因此被激發出來。在他十六歲的那年,赫特決定把每個星期的零用錢省下來一半用於買書。一年之後,他就把英國曆史、美國曆史都看完了。從書中,赫特知道了種種的社會問題,並開始思考解決的方法,就這樣赫特愛上了讀書,隻要一有空閑的時間,他就會跑去圖書館,這些經驗為他以後在議會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後來,赫特在他的自傳中也曾經提到過,他也曾經花時間去聽廣播、看電影,認為那也是吸收知識的好方法。但是他最後總結手:再好的電視節目和廣播,都比不上一本真正的好書。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男孩喜歡看些閑書,他們之間流行各種充滿打殺或者是妖魔鬼怪的純娛樂書籍,並且沒有節製地看書成癮,甚至於荒廢功課。這種無益的書籍不僅浪費時間和金錢,而且對男孩做人、做事一點幫助都沒有。

這些不良的書籍嚴重地誤導著男孩的價值觀,有一位小學老師曾經感歎:“現在上語文課,讓孩子分析課文很困難,他們現在都缺乏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這些孩子,我真的擔心他們,以後走入社會該是多麼危險。”

隻有有益的書籍,才會真正對人有幫助。我們家長在幫助男孩挑選課外讀物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著名人物的傳記,從中了解他們的事跡並學習他們如何做人。隻有閱讀有含量的書,才會讓男孩變得耳聰目明起來,更好地麵對現在和迎接未來。

給父母的建議:讓家庭充滿讀書的氣氛。

教育家稱,較早接受閱讀熏陶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時,在閱讀準備方麵,要比其他沒有受過閱讀熏陶的孩子提前兩年半。然而,孩子們可以從中獲得的並不隻是學習技巧。給孩子讀書,還可以教孩子學會分享和參與,使家庭充滿親情,使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約瑟夫·艾爾索是從富蘭格林·D·羅斯福的新政時起,一直到越南戰爭的這段長時間內美國最具影響力、最有成就的新聞記者之一,27歲時他就開始擔任了華盛頓特區一家報刊的專欄作家。他一直珍視著父親對他的教育。

“我父親盡管每天都很忙,但他一回到家中,就要在吃晚飯前花上半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為孩子們讀書,父親多年如一日地堅持著,他這樣做的最大收獲,就是孩子們不斷地接受著新的知識。就拿我來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了許多文學名著,自己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我們幾個孩子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這絕對應該歸功於他。”

倘若家長常常抽時間,給自己的男孩讀書,會讓男孩變得熱愛讀書、熱愛學習。什麼時候給孩子讀書都可以,但每天最好都安排在同一時段,而且每次至少要讀15分鍾。父母可以經常帶著男孩到圖書館去閱讀書籍,還可以給男孩布置一個好的讀書環境,讓他喜歡上有與書為伴的生活。李嘉誠就有一個麵積雖小但藏書卻非常豐富的小書房——那是他家裏的小書庫,裏麵集中著他知識淵博、學問深厚的父親、伯父、叔父以及祖上遺留下來的藏書。或者辦一個家庭小型圖書閱覽室。裏麵擺放的書籍,可以是買來的書,可以是和別人交換的書,也可以是別人贈的書。

此外更重要的是,家長還需要幫助孩子選擇真正對他有益的書籍。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不同年齡的孩子閱讀水平有差異。3歲以前的孩子大多愛看色彩豔麗、形象逼真的動物或物品的圖畫書;3~6歲的兒童愛看童話、幻想故事以及有關動物、日常生活行為的圖畫書;7~10歲的孩子愛看有一定情節的神話、童話及令人驚奇、富於冒險性的兒童圖書;10~13歲的孩子愛看富於幻想、探險、神秘色彩的圖書;14~16歲孩子的閱讀傾向於思維、發明、論證、推理及人物傳記類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