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不合常理的現象:經常被父母管這管那的小孩,反而什麼都不會做;很少被父母批評和幹涉的小孩,獨立生活的能力更強。是因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嗎?當然不是,而是兩種家庭的父母在教育上的著力點不同而已。
當你找到了正確的教育點,可以像科學家說的那樣,用一個支點撬起整個地球來。我們可以看看居裏夫人的故事。
居裏夫人本名瑪麗,1867年出生於波蘭華沙市,當時波蘭正在俄國統治之下。她的父母都是教師,失業後承包了學生食堂,年幼的瑪麗也要幫忙做飯。在壓迫中降生、在鐵蹄下長大的小瑪麗不明白為什麼波蘭的孩子不準學波蘭話,不準看波蘭書,還要在沙俄監察員的監視下學習。這時候父親隻告訴他:“你要熱愛你的民族。”這句剪短的話,對居裏夫人一生都產成了無盡的力量。
中學畢業後,瑪麗當了家庭教師。當時的波蘭大學是不收女生的,所以她夢想去巴黎學習物理和化學,剛好姐姐幻想到巴黎學醫,她們於是一點一滴地積蓄著去巴黎求學的費用。最後姐姐先到巴黎,她則留在波蘭掙錢供姐姐上學。
瑪麗不僅刻苦自學,而且不辭辛苦地到波蘭農村給孩子們講授科學知識,這樣做是隨時都有可能被密探們發現並被沙俄監察員抓走的。可是瑪麗的心目中隻有一個念頭:為被壓迫的祖國服務,為祖國的解放而學。五年後,姐姐獲得了博士學位,瑪麗來到巴黎索爾本學院求學,她穿著破舊衣服,住著簡陋小屋,用麵包和茶水充饑。大學的圖書館緊緊地吸引著瑪麗,一次,她忘了吃飯,暈倒在圖書館。
瑪麗每晚離開圖書館回到自己的小屋裏,繼續在煤油燈下用功,一直到後半夜兩點鍾。當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又被凍得不得不爬起來,她隻好把自己所有的衣服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艱苦的生活,刻苦的學習,弄得這位年輕的姑娘麵色蒼白、容顏憔悴。但是,在索爾本學院的學位考試中,瑪麗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物理學碩士第一名。
1914年當德國侵略軍逼近巴黎的時候,居裏夫人帶著大女兒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戰場。居裏夫人研究用汽車上的發動機發電,在汽車上安上一套X光射線設備,士兵們親切地叫它“小居裏”。一天早晨,居裏夫人乘坐的那輛“小居裏”突然發生了事故,跌進了路旁的戰壕裏,居裏夫人被摔昏了過去,這可把年輕的司機嚇壞了,再也不敢開汽車。居裏夫人開始刻苦學習駕駛技術。幾個星期後,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機。從此,居裏夫人親自駕著汽車,不知疲倦地從一個診療站跑到另一個診療站,一下車,就投入了透視、照相的緊張戰鬥……
幾十年來,居裏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實驗環境卻很惡劣,對身體保護的也不夠嚴格,放射性元素嚴重傷害了她的身體,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了白血病。她還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在居裏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髒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她仍然要求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裏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居裏夫人1934年7月4日病逝,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
瑪麗的父親用一句話成就了女兒偉大的一生,一個熱愛民族的女孩,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呢?同樣的,居裏夫人也用一些簡單的生活哲學,養育了一對優秀的女兒。
居裏夫人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政府提出幫忙她撫養兩個女兒。年輕的居裏夫人謝絕了,她說:“我不要撫恤金。我還年輕,能掙錢維持我和我女兒們的生活。”
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居裏夫人沒有把小孩子扔在家裏讓她和姐姐玩耍,以科學之名推脫自己身為母親的責任。在筆記本上,居裏夫人像做實驗一樣每天記載著小女兒的體重、吃的食物和乳齒的生長情況。“伊蕾娜長了第七顆牙,在下麵左邊。不用人扶,她可以站立半分鍾。三天以來,我們給她在河裏洗澡,她哭,但是今天她不哭了,並且在水裏拍手玩水……”
在一本食譜的空白處她寫道:“我用八磅果子和等量的冰糖,煮沸十分鍾,然後用細篩過濾。這樣得到四罐很好的果凍,不透明,可是凝結得很好。”
居裏夫人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時,特地帶上了女兒伊蕾娜,讓她與自己分享這份榮耀。一戰爆發以後,居裏夫人征求孩子們的意見,是否同意將保障她們生活的財產捐給國家,兩個女兒都欣然同意了。隨後,她們又加入戰地救護的隊伍當中。居裏夫人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親自創設並且指導裝備了20輛X光汽車和200個X射線室。沒有司機的時候,她就自己開車到外麵營救傷員,遇到故障,她就下車自己動手修理。
作為一個年輕的母親,居裏夫人並沒有比別人有更多的優勢,她有科研項目,還是一個寡婦。但她堅強的意誌和樂觀勇敢的生活態度,使一切都不能將她擊倒。這種品格,也影響著她的女兒們,最終,伊蕾娜也成了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
給父母的建議:教育孩子重在改變自己。
很多人擔心,不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珍惜人生、積極進取。其實,隻要你自己是一個積極進取的爸爸或者媽媽,孩子自然就能擁有陽光的心態和性格。孩子對人生的所有理解,都是從父母的身上慢慢感悟到的。正因為如此,家長們才更有必要去改變自己,提高自己。
如果你想要孩子不貪財,你自己先不要動輒談錢;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夠自立自強,那麼你就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不要留給愛人,也不要逼迫孩子去做。
如果你想要孩子性格上健康,容易相處,那麼你自己首先不要有古怪的習性,也不要太在意甚至放大孩子性格上不太完善的地方。
知識是對女孩最有益的投資
據說,每個猶太人在小時候都會被問題,如果家裏著火了會帶什麼出來,父母會引導孩子回答是書本。因為書本是最寶貴的財富。而書本最終能夠帶給人的,就是知識。想要讓女孩一輩子過得幸福、充實,就要給她足夠多的知識,去應對人生中的各種困難,爭取各種機會。
我們都很熟悉的主持人曾子墨,就是一個典型的博學多才的女孩。她的自我介紹就能說明這一點:“我是曾子墨,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
翻開曾子墨的簡曆,你會發現上麵有這樣的記載:“參與完成了摩根斯坦利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並購交易。1998年回到香港,加入摩根斯坦利亞洲分公司,一年後升任經理。2000年,加入鳳凰衛視資訊台擔任財經節目主播,主持的欄目包括《財經點對點》《財經今日談》和《鳳凰正點播報》。2001年采訪於香港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三天內總共采訪了八位大企業和財團的領袖,並參與製作專題節目《複關入世十五年》。2002年采訪了亞洲開發銀行35屆理事會年會和‘兩會’。參與拍攝的紀錄片《我們在朝鮮的日子》獲得觀眾一致好評。現擔任《社會能見度》《世紀大講堂》以及《經濟製高點》的主持人。”
如今,呈現在人們眼中的這個意氣風發的女子,再也不是記憶中那個梳著小辮,用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個“子”來介紹自己的小女孩了。在她身上,人們所看到的,是一個美麗、堅定,有著巨大能量的都市女主播。
而她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與她紮實的學問和深厚的積累分不開。
從小,在子墨的觀念裏,在家就要做一個好孩子,在學校就要做一個好學生,就算工作,也一定要做一份最好的工作。高三時,當別的同學正在高考的煎熬下徹夜難眠,曾子墨就以北京市模擬考試前三名的成績被保送到人民大學金融係。一年後,當別的同學正在托福中衝刺的時候,她以托福660分的高分被達特茅斯大學以全額獎學金的方式錄取。1996年畢業後,曾子墨在美國華爾街的摩根斯坦利從事投資工作,在擔任分析員兩年中的出色表現使她成為該公司最耀眼的明星員工。出色的成績,讓子墨與眾不同。
同樣,著名的才女“老徐”徐靜蕾也是一個憑借才氣打開視野局麵的女孩。她的博客點擊量長年高居榜首,“這不是我的工作,也不是我最愛的一種表達方式,然而這無疑是我覺得最舒服的一種表達方式。”在自己的博客裏,嬉笑怒罵,愛情、事業、朋友,徐靜蕾既無話不說,也能調整好與大眾的距離。
點開徐靜蕾的博客,這個小小的地方和她的人一樣,清新淡雅,白淨的背景,簡單的文字,沒有浮躁和喧囂,有的隻是一絲安靜、一點愜意,而這一點點的感覺就足以吸引無數博友每天來到這裏,偶爾留留言,向對好友傾訴一樣,和老徐成為朋友。
她寫自己的喜怒哀樂,寫親人朋友,寫劇組工作。做演員她拿過百花獎,做導演她拿過金雞獎,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還唱歌、出書、開公司。對徐靜蕾本人而言,向自我不斷地探尋或許是她永遠的追求。
觀眾第一次認識1974年出生的北京女孩徐靜蕾,是她在趙寶剛導演的電視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中扮演的女警察。但是在演出了幾部戲之後,她覺得如果一個東西完全變成一份很職業化的工作的話,就沒有了創新,所以開始考慮拍電影。於是,她在一年內接了四部電影,並憑借主演的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獲得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2002年,徐靜蕾又一次決定改變自己的人生。一向十分有主見的徐靜蕾這次接受了一個好朋友的建議。她決定執起導筒,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這一次她奪得了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獎。就是這個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讓徐靜蕾驚喜萬分,因為這部《我和爸爸》畢竟是徐靜蕾的第一部導演作品,能受到專家的肯定自然十分難得。自此,她的稱號從“玉女”變成了“才女”。2004年,她當選第52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6年,她當選第14屆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導演獎。在經曆了歲月的磨煉之後,徐靜蕾終於由一個“玉女”轉化為集表演、編劇、導演、製作於一身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