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足量的愛就是最好的養料(2 / 3)

“真的的不知道怎樣愛你?會讓你不受傷,讓你能成長的快樂!又讓爸爸和媽媽過得比別人好——你的優秀是我們的驕傲。”

文章沒有寫完就收筆了,可能是孩子已經要回家了吧。雖然,從這樣的日記中看不到什麼具體的進步,但是媽媽帶著這樣的思考去教育孩子,肯定會有所改進。當她拿到一本教子書的時候,她的收獲也比一般的家長要大。因為她之前做了功課,有了思考。

寫養育手記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幫助媽媽舒緩一下情緒。養育女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媽媽肯定也會有很多的情緒需要調整,很多委屈需要傾訴,寫日記就是很好的渠道。而且,媽媽寫過之後再回來看看自己當時的心情,不僅會發現女兒在成長,媽媽也在成長。

我們常說換位思考,其實真正能做到換位思考是很難的。人最困難的就是駕馭自己的感情,因為衝動的時候容易失去辨別力。媽媽有時候會對女兒說一些嚴重的話,或者做有點過分的事情,這些事情過去之後,媽媽是可以看出來自己的問題的。

所以,假如你想要給女兒一分貼心的愛,就拿起筆開始記錄你們共同的成長吧。

父愛的影響力無窮大

母親對女兒的照顧往往是從生活中的瑣事體現出來的,而父親對女兒的照顧則集中體現在了精神引導上,很多傑出的女性都是在父親的影響下改變自己的。比如我們都熟悉的撒切爾夫人。

撒切爾夫人的父親羅伯茨是英國某小城的一家雜貨店店主,他稱女兒“瑪格麗特”。在瑪格麗特5歲生日那天,父親把她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要記住: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大腦來判斷事物的是非,千萬不要人雲亦雲。”從此,父親著意把女兒培養成一個堅強獨立的孩子。當她7歲時,父親帶她到圖書館去,鼓勵她看三類書:人物傳記、曆史和政治書籍。

羅伯茨刻意為女兒創造一種節儉樸素、拚搏向上的家庭氛圍,因而瑪格麗特早年的生活清淡艱苦。羅伯茨與女兒就各種問題進行辯論,以訓練她機智沉著、語言犀利、充滿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辯才能。11歲時,瑪格麗特進入凱斯蒂女子學校。在辯論俱樂部的辯論會上,她的辯論思維敏捷、觀點獨到、講話準確、氣勢磅礴。

入學後,瑪格麗特看見了同齡人的生活遠比自己輕鬆。她回家鼓起勇氣跟威嚴的父親說:“爸爸,我也想去玩。”羅伯茨平靜地說:“你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也跟著去。你要自己決定你該怎麼辦,不要隨波逐流。”見她仍有怨氣,羅伯茨繼續說:“爸爸並不限製你的自由。而是你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思想。現在是你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如果你想和其他人一樣,沉迷於玩樂,那樣肯定會一事無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力,你自己決定吧。”聽了父親的話,小瑪格麗特不說話了。

“孩子,永遠都要坐在前排。”這是父親經常對她說的話。從小,父親對她的教育就非常嚴格,而她自己也一直爭取成為最好的。在學校裏,她永遠都是學生中的佼佼者,她以出類拔萃的成績順利升入最好的文法中學。

17歲的時候,她開始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政。然而,那個時候,進入英國政壇要有一定的黨派背景。她出生於保守黨派氛圍的家庭,想要從政,還必須要有正式的保守黨關係,而當時的牛津大學就是保守黨員最大俱樂部的所在地。經過一番思考,一天,她終於敲響了校長吉利斯小姐辦公室的門。

“校長,我想現在就去考牛津大學的薩默維爾學院。”當她說出這句話之後,就意識到將會遭到拒絕。因為她還有一年才畢業,而且完全不會拉丁文。校長果然拒絕了她,並且勸她打消這種想法。

倔強的她並沒有沮喪,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於是在得到了父親的支持後,她開始了艱苦複習、學習備考。之後,她提前幾個月收到了高年級學校的合格證書,然後又參加了大學考試,最終如願以償地收到了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的入學通知書。她離開家鄉走進了牛津大學。

進入大學隻是第一步,學校要求學5年的拉丁文課程,她僅僅用1年的時間就全部學完了,而且成績非常優異。另外,她不光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活動方麵也很突出。她的出眾贏得了校長的高度評價:“她無疑是我們學校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沒有顯赫的門第庇蔭,沒有夫貴妻榮的依傍,靠的隻是自己的不斷努力和頑強奮鬥,終於在英國這個重門第、講傳統的國度裏,一步一步地沿著成功的階梯攀登,到達權力之巔。撒切爾夫人是英國保守黨這塊“男人的天地”裏的第一位女領袖,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創造了蟬聯3屆、任期長達11年之久紀錄的女首相。是父親的教誨,改變了女兒的人生軌跡。

同樣,我們熟悉的主持人王小丫也很感謝自己的父親。王小丫的父親是當地的宣傳部長,女兒的名字就是他給取的。小時候,經常有男同學追著王小丫喊:“你是一個樹丫丫,你是一個腳丫丫。”多次被弄哭後,她強烈要求改名字,父親沒有答應,隻是說:“你長大後會明白的。”

教育孩子方麵,王小丫的父親非常注重言傳身教,很少嗬斥,而是用實際行動來影響、感染她。上小學三年級時,小丫發現父親每天晚上都坐在書房裏看書寫字,有時家人都睡了,可父親書房的燈還亮著,王小丫很不解,身為部長的父親,為什麼還這麼愛學習?父親在燈下伏案忙碌的身影深深刻在她心裏,潛移默化中,王小丫晚上也開始自覺地看書學習,有時甚至暗暗與父親較勁,看誰學習時間更長。勤奮的父親是王小丫的榜樣,她的學習成績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懂事後,王小丫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上初中後,父親成為當地報社的總編輯。受父親的影響,王小丫立誌要做一名新聞工作者,高中畢業時,報考了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中文係,但因幾分之差與其失之交臂,最終被四川大學經濟係錄取。王小丫想複讀一年再考。父親認真開導她:“孩子,學經濟一樣可以當記者,將來做個財經記者也不錯。”

父親對她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簡單的親情之中,精神層麵的更多。當別的父親在關心孩子的吃穿時,父親早已走進她的心靈,因此她也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東西和感悟。她機智、圓潤的主持風格中或許就浸透著父愛的影響。

給父母的建議:父親要多給女孩一些欣賞。

父親是女孩生命中的第一位異性,如果父親希望自己的女兒將來能充滿自信地和異性相處,首先就要要求自己在和女兒相處的時候做到欣賞她、信任她。

從最簡單的外貌上來說,大部分家庭中的女孩都是長得比較普通的,但是後來我們會發現有的女孩越來越美麗,有的女孩卻越長越沒有氣質了。這其中父親的影響很重要。

有一個女孩喜歡顏色很豔麗的衣服,每次媽媽給她買衣服都會引起女兒的不滿。“你選的衣服已經過時了,穿著像個老太太。”女兒的態度也讓媽媽很生氣。這時候爸爸出現了,他該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

“我看看,哦,這件衣服的顏色可能對婷婷來說有點重,她皮膚很白,可以穿一些淺顏色的衣服嘛。不過深色的也有一個好處,不容易弄髒,在學校穿也挺好的。”

“婷婷,我覺得你上回穿的那件淺綠色的衣服很好看。”

“哦,其實還好,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條吉普賽風格的裙子,但沒有什麼機會穿。”女兒開始和老爸聊起來。

“是嗎?但我還是覺得你穿淺色的衣服更有神采。不過我代表的僅僅是男性的審美眼光。”

聽了爸爸的話,婷婷漸漸喜歡穿淺顏色的衣服了,她那條吉普賽裙子,終於收到箱子底下去了。

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這樣解決,當女兒堅持自己的意見的時候,爸爸代表男性來肯定女孩的觀點,然後又說明自己認為更好的一麵,女孩們大多都會樂於接受。

當然,父親對女兒的影響力絕對不僅僅限於穿什麼衣服的問題,如果父親們希望女兒能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並能夠堅持下去,那麼最好一直不停地給女兒鼓勵和信任。有的父親喜歡對女兒采取高壓的政策,以為這樣就能防止女兒走上人生歧路,其實這樣做隻會影響父女之間的關係。

美國現在的國務卿、前總統夫人希拉裏出生在一個男權家庭裏,父親的腦海中,總是充斥著男性中心化思想,他在家中如君主一般高高在上。而希拉裏的母親多蘿西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從小就被父母拋棄,好不容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所以總是忍氣吞聲,希望讓自己的家庭看起來和諧幸福,她在丈夫麵前猶如一個侍女。

希拉裏出生後,父親對女性的看法也沒有變得溫柔。他對女兒隻有不斷地要求,希拉裏為了成為全校第一拚命學習,明明沒有運動細胞,卻硬要使自己成為女壘運動員,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博得父親的歡心。看到女兒和自己年輕時一樣潛心學習、熱衷運動,父親會欣喜若狂,但是發現女兒稍有鬆懈,就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失望之情,並立刻收回父愛和信任作為對她的懲罰。

父親的高壓讓希拉裏感到很疲倦,盡管她事事盡心盡力,卻常常不能得到同學的認可,她沒有得到大部分學生的支持成為幹部,這讓她很失落。“為什麼他們不喜歡我?”當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她想到父親嚴厲的麵孔和暴跳如雷時的可怕聲音,她似乎找到了答案,並且想采取行動。

1965年,希拉裏和1000多名同學高中畢業,大多數同學選擇了離家較近的大學,隻有希拉裏一個人選擇了1600千米以外,位於美國東部的衛爾斯利女子大學。希拉裏告訴同學們她之所以要走這麼遠,就是“為了擺脫父親獨裁者般的統治”。

而我們“國母”宋慶齡女士,從小受到的則是另外一種教育。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出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誌,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母親也是一位大家閨秀,對她和她的姐妹弟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宋慶齡生性靦腆,和姐妹兄弟們在一起時,她總是最文靜的一個。不過父親為她營造的生活環境和氣氛,使小慶齡於天性之外受到補益。假期裏,三姐妹和兄弟們在院子裏玩耍,爬過院牆到別人的田地裏嬉戲。他們到田野裏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蟲鳥,無拘無束地盡情歡笑。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黃包車”的遊戲,宋藹齡裝作黃包車夫,宋慶齡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後又蹦又跳。正玩得開心時,不料“車夫”拉車用力過猛,雙手失去控製,一下把“乘客”拋了出去。“車夫”愣在那裏傻了眼,知道自己闖了禍;“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滿臉不高興。

這件事被父親知道後,親切地對宋藹齡說:“做遊戲也要有分寸,‘黃包車夫’可不光是使力氣呀!傷了乘客還怎麼拉生意呢?”小藹齡很不好意思。父親又笑著對宋慶齡說:“我們的‘乘客’這樣寬宏大量,這樣勇敢堅強,真是了不起!”

其實,很小的事情上就能看出父親在教育上的水準,就像孩子們玩遊戲出了小問題時,有水平的父親會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們繼續玩耍但是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衝動的父親就會充當裁判員的角色,行使自己的“家長特權”去審判孩子,影響孩子的心情和改正的自覺性。

如果站在欣賞和信任的角度去看待你的女孩,你會發現她身上有很多可取之處;如果你能及時讓她知道這些是她的優勢,她就能朝著這個優勢一直發展下去。其實成年人之間也是需要不斷的鼓勵和信任的,父女之間,就更是如此了。

和女兒在玩耍中建立親情

很多人覺得,女孩子不喜歡玩,就應該讓她一個人安靜地呆著。看到女孩一個人文文靜靜的,就覺得是好事情。其實未必如此,有的女孩是天生文靜的,讓她一個人,給她幾本書是很好;但會死大部分女孩子性格是比較中性的,既不會很外向,也不會說特別喜歡一個人。如果總是被單獨放在一個角落裏,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現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