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培養女孩的自主自立精神(2 / 3)

從他的這段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新生嬰兒脫離母體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用他天生的自適應能力來積極回應母親子宮之外廣闊的生活。他不僅能夠適應這種內外溫差,而且很快便開始在這種環境中健康成長。接下去,他會積極地適應家庭生活,以後還要適應複雜的學校生活,繼而要適應更複雜的社會生活。

孩子不僅天生能夠自我調節,適應外界環境,而且也確實應該主動去適應,這無疑對他們的未來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心理學家認為,那些自適應心理素質好的孩子,他們對未來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他們會有選擇地接受未來發生的事情,理智地分析生活中的變化。他們有主見,不盲從,明白想要的未來輪廓。因此,他們能夠用“未來”的要求來規劃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不斷地為成長增值。

給父母的建議:放手,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如果父母總是為孩子提供“善意的幫助”,剝奪孩子獨立的處事能力,那麼孩子長大後勢必無法把握自己的生活。

因此,父母要把孩子看成是一個自立的人,使其能自行決定自己的行動,並且實行自己的決定。家長要努力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給孩子自主的機會,充分調動孩子自身的積極性,放開手讓孩子去接受挫折的存在。在孩子向尚未經曆過的事情挑戰時,一般會飽受失敗的折磨。不過,忍耐這種痛苦也是一種必需的經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調用內心深處的“自我幫助係統”來協助自己處理挫折與失敗,從中得到各種各樣的處理事情的方法。從而使稚嫩的“羽翼”漸進豐滿。

遇到問題,化眼淚為行動

古典文學作品中喜歡形容一個女孩溫婉美麗,就說她嬌喘微微,似弱柳扶風;淚光點點,如梨花帶雨。眼淚是很多女孩的殺手鐧,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發發小姐脾氣。哭是女性的發泄方式,但是總是喜歡哭的女孩可不招人喜歡。

芬妮是家中的獨生女,也是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她長得十分可愛,伶牙俐齒也非常招人喜歡,唯一的缺點就是太愛哭了。她小時候愛哭,別人都說過了這個年齡就好了。但是現在已經是一個高中生了,但每次考試砸了會哭,老師批評了也哭,朋友鬧矛盾了痛哭,和父母因為小事情賭氣,也在自己的房間裏哭個不停。芬妮沒有什麼好朋友,因為大家都受不了她總是流眼淚的性格。男孩子們叫她“淚汪汪”,女孩子們也在私下叫她“水汽包”,芬妮還為此大哭一場,讓一家人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媽媽一直想治一治芬妮的“淚眼”,因為她知道,這個性格去了外麵肯定會吃不開的。現在她在家裏哭了有人讓著她,但是在外麵哭多了,別人還會嫌棄她,不想和她合作。有一天,芬妮的媽媽在報刊上讀到一個女性的故事,很受觸動,於是把這個故事講給了自己的女兒。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吳健雄,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陽剛,其實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性,一個被諸多諾貝爾獎得者推崇的、對人類科學的貢獻更勝過居裏夫人的華人女科學家。

吳健雄出生在江蘇太倉瀏河鎮,那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小鎮,小橋流水,煙雨蒙蒙。她的父親是一位開明人士,曾在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學讀書,參加了蔡元培先生主辦的倡導“學術自由、兼容並蓄”的愛國學社,並加入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參加上海商團。

父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自己動手裝了一台收音機,讓吳健雄聽到無線電廣播的聲音,還為她買百科小叢書,給她講述科學趣聞。當時很多人還相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開明的父親卻鼓勵女兒上學讀書。吳健雄七歲時便進校受啟蒙教育。父親在課餘常帶女兒出去玩,尋覓家鄉的曆史古跡,向女兒講述三寶太監鄭和率船隊下西洋的故事。

在蘇州女師讀書時,吳健雄第一次聆聽了胡適的演講。胡適的講題是《摩登婦女》,他的話語讓坐在台下的吳健雄眼界大開,當得知胡適第二天在東吳大學還有一場演講的時候,吳健雄又到東吳大學再次聆聽。胡適對社會改造、對新時代婦女的見解,讓吳健雄大為讚歎。大師的智慧,點亮了一個普通女生內心對知識和世界的好奇之火。

1929年,吳健雄以優異的成績從女師畢業,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學。但當時規定要教書一年才能入學,她就跑到上海的中國公學讀書。那時胡適並不認識她,隻聽說過“吳健雄”這個人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

有一次曆史考試,胡適擔任監考老師,他發現坐在前排的一個女生兩個小時就答完了題,第一個交卷。胡適瀏覽了一遍她的試卷,十分滿意,就把卷子送到教務處,正巧遇上另外兩位老師,胡適興奮地說:“我還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學生,對清朝三百年的思想史能理解得那麼透徹。”胡適決定給她100分。那兩位老師也說有個女生十分聰穎,常得滿分,當三個人各自把那位女生的名字寫下來,一對照,寫的都是“吳健雄”這個名字。

從此,胡適對吳健雄寄予了很高的希望。1936年,吳健雄離開戰亂的祖國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讀博士,那時候她還是一個英文都不太流利的姑娘。但是幾年之後,她已經能在世界上最好的物理實驗室裏工作了。

到美國參加哈佛大學三百周年紀念演講之際,胡適還專門去看望了吳健雄,並給她寫了封長信:“你是很聰明的人,千萬珍重自愛,將來成就未可限量”,“你的海外駐留期間,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讀文史的書,多讀其他科學,使胸襟闊大,使見解高明。”

讀書人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吳健雄雖未一介女流,但也對祖國命運非常關注。吳健雄的大學時代正是民族危亡的時期,她足不出戶地用功看書。大一時發生了九一八事變,莘莘學子憤怒了,紛紛擁向街頭遊行示威。物理係同學推薦品學兼優的吳健雄做遊行請願的領頭人,她當仁不讓。

在美國留學期間,她偶遇同學,看到對方處境窘迫,吳健雄硬是拉著她的行李搬到自己家中,給她騰了一間寬敞的房子,並且出雙倍的價錢買這個同學的畫作。由於她在物理學上的貢獻和出眾的人品,很多人總是拿她和居裏夫人對照,有人評價說:“吳健雄在各方麵的表現,更甚於西方的居裏夫人。她不隻教學,她在管理、領導上展現的才能,提倡兩性平權的見識,令人如坐春風的處世風格,實在叫人折服。”

雖然在物理學上成就突出,但她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很多人都為此抱不平,為西方對東方的偏見、對東方女性的偏見而呐喊,但她本人並不介意。十多年後,以色列人設立了沃爾芙獎,專為那些應得而未得到諾貝爾獎者而設,吳健雄是該獎第一位得主。

吳健雄平時以儉樸著稱,但為設“吳仲裔獎學金”,她捐出近100萬美元巨款。1992年,四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在中國台北發起成立“吳健雄學術基金會”,要給八十華誕的吳健雄一個驚喜,她一再婉拒。吳健雄說:“我不喜歡出風頭,做研究是我的本分,我隻是運氣好,成果還不錯而已,不要以我的名字成立基金會。”

“真的想不到,科學界還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華人女性。”媽媽講完吳健雄的故事,等待女兒接話,但是女兒一時間並沒有怎麼說話。她自己拿過報刊,又把故事讀了一遍,然後說:“媽,幫我買一本這位女性的傳記怎麼樣?”媽媽一聽,歡喜得不得了,馬上谘詢老師,給女兒買了好幾本著名女性的傳記,和女兒一起看,漸漸的,這個愛哭泣的小姑娘真的就不輕易流眼淚了。

給父母的建議:有時候,假裝沒有看見女孩流淚。

女孩子都有一種“表演”的情結,你越是在意她的一舉一動,她就越是想表演給你看。就像有些人在有客人的時候會格外嬌氣,隻有家裏幾個人的時候就很正常一樣。這是人之常情。不過,也正因為如此,當女孩因為一件小事情而流眼淚的時候,如果她是故意給你看的,你就假裝沒有看見好了。像往常一樣看看報紙、喝茶聊天,就想把她忘了一樣。當沒有觀眾的時候,她就自己停下來了。次數多了,她也會覺得沒有意思的。

在美國,很多家庭都主張用Time out的教育方式來處理孩子們發脾氣的問題。就是當孩子開始發脾氣的時候,把他一個人扔在一邊不管他,等他自己覺得沒有意思了,也就不冷靜下來了。

不過,一定要注意的是,當女孩在真正受了委屈或者很脆弱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是要第一時間站在她身邊。

放手之前,給女孩一些人生忠告

女孩固然喜歡黏著父母,因為她天生就渴望被了解,被親近。但女孩同樣是渴望自由的,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孩子更不喜歡大人打擾屬於她自己的那片清幽的小天地,她們總有那麼多“不能說的秘密”是隻需要一個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獨自享受。

女孩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要想使女孩茁壯成長,就一定要給她們活動的自由,而不讓她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魚缸”。許多時候,家長對孩子過度管教,會扼殺孩子本來的天性,令孩子窒息,甚至產生嚴重的後果。因而,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不需要刻意約束孩子,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少管或不管,讓她們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時刻信任孩子、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放開手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己說出她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鼓勵她向不知道的地方前進,鼓勵她發現自己的“新大陸”。

但畢竟,孩子的人生經驗太過淺薄,父母未免擔心倘若放手的話孩子會遭受挫折、承受委屈。所以,家長在鬆開手中繩索之前,要給孩子一些人生的忠告。要知道,一句好的忠告是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的。

1955年,敬一丹出生於哈爾濱。她曾有過5年的知青生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末代工農兵學員。或許,正是那樣的時代培養出了她樸素的美德。

媽媽一直是敬一丹最尊敬的人,在她十三四歲的時候,媽媽告訴她:“享福不用學,吃苦得學一學!”這句話,敬一丹記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