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氣質高貴的女孩別有韻味(2 / 3)

也有一些家長,擔心女孩太愛“臭美”,會影響她以後的心態和價值觀,擔心孩子養成虛榮、攀比的壞習慣。有位家長在女兒的穿衣打扮上,堅決不給女兒商量餘地,隻讓女兒穿自己選擇的衣服,告訴孩子“你要不穿我給你拿的要不就什麼都別穿”,結果孩子在她的強壓之下,每次隻好乖乖的穿上她選好的衣服。

試想,被剝奪了“臭美”天性的女孩,生活又怎能快樂?

在一般家長的觀念中,總認為保養、裝扮、訓練等可以提升女孩的魅力,甚至認為這些就是女孩的魅力之本。然而,這些隻是塑造女孩魅力的技術性手段和方法。事實上,正如我們所感受到的:任何有魅力的女孩,必定是內秀的。

內秀的女孩心地純淨,樂觀向上;崇尚知識,追求文明;熱愛自然,熱愛藝術;恪守規範,摒棄庸俗。就像女孩美麗的容貌、美麗的頭發、美好的身段要靠內養一樣,女孩的內秀更需要天長日久的刻意培養。

作為女孩的父母可以教女孩做一些安靜的事情。例如折紙、下棋、畫畫、釣魚、照相、集郵等,這些活動有利於培養女孩安靜、專注的性格。媽媽是女孩的一麵鏡子,要培養女孩的優雅氣質,媽媽首先要做一個優雅的女人。如果媽媽說話的聲音很大,又怎能對女兒說“小姑娘不可以這麼大聲說話”呢?

給父母的建議:給女孩一個正確的審美概念。

幼兒期孩子的審美觀還沒有定型,需要家長、老師加以引導。很多孩子喜歡打扮,喜歡“顯擺”,隻是為了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注,所以家長們平時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此外,愛打扮的女孩往往對色彩較敏銳,家長與其一味壓製,倒不如抓住孩子愛美的特點,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青春期的女孩追求“美”的願望就更加強烈,“跟風”傾向也更加嚴重。比如,有些青春期愛美的女孩喜歡給自己的頭發變換不同的顏色,但目前,大多數染發劑中都含有過敏源——對苯二胺。這種物質很容易引起紅腫、發癢、濕疹等過敏症狀。還有一些染發劑中含有芳香胺類化合物,這是一種致癌物質。另外,燃料經皮膚、毛囊進入人體,然後進入血液,很有可能會破壞血細胞,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如果你的女兒同樣喜歡染發,家長要要給孩子講明其中得到利害關係,告誡自己的女兒,染發要有節製,不能成為隨心所欲、經常性的行為,否則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家長要盡早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形象除了外在,更多的是內在,一個內心優雅的女性即使她在外貌上不夠完美,也同樣散發著一種他人難以抗拒的魅力。所以,家長應該由內而外,從儀容形態上培養女孩優雅的氣質。

儀容儀表的整潔對女孩來說非常重要,父母應對女孩作出如下幾點要求:要把臉、脖子、手都洗得幹幹淨淨的;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洗澡,保證身體沒有異味;衣著要幹淨、整潔、合體。

父母應對女孩的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麵提出一些明確的要求。例如,優美的站立姿勢要求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無精打采、聳肩、塌腰,千萬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擺動,步速適中等。

父母要教育女孩,與人交往要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要麵帶微笑,千萬不要出現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習慣動作。父母還要讓女孩養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的好習慣,如經常說“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父母還應告訴女兒,沉默寡言、囉唆重複,都是不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向孩子講解優雅舉止的標準時,不要用訓斥、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當優雅舉止成為孩子一種不自覺的習慣,孩子卓爾不凡的氣質也就形成了。當女孩作出一些優雅的事情的時候,做父母的不應吝嗇自己的表揚,女孩會在你的表揚中受到鼓勵。

讓女孩不再是“小毛躁”

現在有些青少年,看到一部小說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就想學習文學創作;看到電腦專業在科研中應用廣泛,就想學習電腦技術;看到外語在對外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又想學習外語;想當歌星,又想當企業家、老板,今天學電腦,明天學繪畫……由於他們對學習的長期性、艱巨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和思想準備,隻想“速成”,一旦遇到困難,便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最後哪一種技能也沒學成。

俗語說得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太過於急躁,會使得青少年離成功越來越遠。但是在今天這個一直在提速的時代,渴望一天建成一個羅馬的青年卻越來越多。浮躁心理成了當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見異思遷,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浮躁的人自我控製力差,容易發火,不但影響學習和事業,還影響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其害處可謂之大。輕浮、急躁,對什麼事都深入不下去,隻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會給學習、生活帶來損失。

有一個小朋友,他很喜歡研究生物,很想知道那些蝴蝶是如何從蛹殼裏出來,變成蝴蝶的。

有一次,他看見一個蛹,便取了回家,隨時觀察著。過了幾天以後,這個蛹出現了一條裂痕,裏麵的蝴蝶開始掙紮,想突破蛹殼飛出來。

這個過程達數小時之久,蝴蝶在蛹裏麵很辛苦地拚命掙紮,怎麼也沒法子走出來。這個小孩看著看著不忍心,就想不如讓我幫幫它吧,便隨手拿起剪刀在蛹上剪開,使蝴蝶破蛹而出。但蝴蝶出來以後,因為翅膀不夠有力,變得很臃腫,飛不起來。

蝴蝶以後再也飛不起來了,隻能在地上爬,因為它還沒有經曆自己將蛹打開然後飛出來這個過程。

蝴蝶在蛹裏麵要破開蛹飛出來的時候,在最後的幾小時中,要很辛苦地掙紮,而掙紮的過程實際上是鍛煉它那一對翅膀的過程,亦是使它身體能夠縮小的過程。

如果通過它的努力,最後將這個蛹打開裂口、飛出來,它便可以一飛衝天。但是這個小孩幫助它,用剪刀剪開蛹殼,蝴蝶輕而易舉地出來了,可是它的翅膀沒有經過破蛹的奮鬥,是無力的。這個小孩想幫蝴蝶的忙,結果反害了蝴蝶,是欲速則不達。由此不難看出,急於求成隻會導致最終的失敗,所以我們不妨放遠眼光,注重自身知識的積累,厚積薄發,自然會水到渠成,達到自己的目標。

古代有一個年輕人想學劍法。於是,他就找到一位當時武術界最有名氣的老者拜師學藝。老者把一套劍法傳授與他,並叮囑他要刻苦練習。一天,年輕人問老者:“我照這樣練習,需要多久才能夠成功呢?”老者答:“三個月。”年輕人又問:“我晚上不去睡覺來練習,需要多久才能夠成功?”老者答:“三年。”年輕人吃了一驚,繼續問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來練劍,吃飯走路也想著練劍,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微微笑道:“三十年。”年輕人愕然……

年輕人練劍如此,人的一生生活中要做的許多事情同樣如此。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明白,切勿浮躁,遇事除了要用心用力去做,還應順其自然,才能夠成功。

給父母的建議:讓毛躁的孩子靜下來。

一般來說,毛躁的孩子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心態,急功近利。經常與他人攀比,並顯示出焦慮不安的心情,由於極度不安,經常會以情緒取代理智,因而使得行動具有盲目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有時作出違反紀律甚至法律的事情。毛躁的孩子麵對學習任務和人際關係,不知所為,心中無底,恐慌得很,對前途毫無信心,幹什麼事都沒有常性,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

粗心毛躁是不少孩子都存在的問題,也讓不少父母操心不已。其實,要改掉孩子毛躁的壞習慣,就要先弄清楚為什麼孩子會表現的毛毛躁躁。

通常來說,做事毛躁的孩子思維都比較敏捷,他們經常是在手中做著一件事的時候腦子裏同時又想到了另外的幾件事。但因為欠缺理性的思考能力和計劃性,所以做事就顯得朝三暮四,或是把幾件事同時進行,最終哪一件都難以完成。

因而,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做事的計劃性。父母應給孩子講,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應有一個周密的計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事前做哪些準備、如何開始等等。也可以告訴孩子做事之前用一小紙條寫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時間安排等。這樣做會對克服做事馬虎、毛躁、毛手毛腳、慌慌張張、丟三落四的毛病,產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再有,想讓孩子靜下來,家長首先自己要靜下來。如果家長就是個急性子,平時生活當中沒有耐心等著孩子把事情做完,一個勁的催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就難免毛毛躁躁。孩子做事的時候家長在旁邊著急教訓著,這對孩子的專心就是一種幹擾。所以,家長要容忍孩子的“慢動作”,不要因為嫌孩子動作慢就越俎代庖幫孩子完成他正在做的事情,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讓他一個人獨立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孩子做事毛躁的個性很多時候是來自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些家長自身的條理性比較差,家長們在做事也存在同樣的毛病,家裏的物品存放零亂沒有規律,因而也就沒有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所以家長們應該要注意自身做事的條理性,給孩子創造一個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通過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方法督促孩子養成行動之前先思考、做事從一而終的習慣,比如可以通過一些家庭比賽:比一比家裏誰吃完飯飯碗最幹淨、和孩子下盤棋,提前告訴孩子下棋時一定想好了才能動手,一旦決定了,就不能反悔等等,改掉孩子做事毛躁的壞習慣。

保全女孩的羞恥心

曾經有人這麼說:“如果想摧毀一個孩子,你隻要當麵批評他的缺點,讓他沒有反駁的機會,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太多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在人前屢屢“造次”,做家長的感覺麵子受損,就大聲嗬斥孩子;孩子辦了件“幼稚”的事,做家長的就冷嘲熱諷把孩子的行為當做和朋友之間的談資笑柄。在傳統的教育理念裏,很多家長都會認為這是正常的,甚至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是我生的,我拿他的事當個玩笑也無所謂”,殊不知,家長的這些做法已經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容易讓孩子感到自卑,進而一蹶不振。

一天,喬治教7歲的兒子凱利怎樣使用割草機。當他正在教凱利如何在草地盡頭將割草機掉頭時,他的妻子叫他接電話。喬治剛剛轉身,凱利由於控製不住割草機的抖動,把割草機推到了草坪邊的花圃上,所過之處,大約2尺寬的一片花草已被夷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