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交際才能讓女孩贏遍天下(2 / 3)

周總理簡短的歡迎詞裏蘊涵了高超的讚美技巧。他認識到基辛格一行的緊張,在嚴肅的外交場合,他有意淡化其政治角色,而是抓住細微之處,像在跟對方拉家常似的,分別對其語言才能、論文水平、家庭成員進行了巧妙的讚美,既親切又得體。

2.讚美用詞要得當

讚美的形成,在於一般雙方都是麵對麵的,所以,內容上要具體,對象上要分明,有時盡管不直接涉及你所要讚美的客體,但對方早已心照不宣地知道你所指的是什麼了。

同樣,注意觀察對方的狀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如果對方恰逢情緒特別低落,或者有其他不順心的事情,過分地讚美往往會讓對方覺得不真實,所以一定要注重對方的感受。

3.讚美不可過分誇張

讚美需要修飾,但是過分、太誇張的讚美就會變成阿諛奉承,讓人感覺不到真誠,隻留下虛浮和矯揉造作。丁聰有一次被別人冠以“畫家、著名漫畫家、抗戰時重慶的三神童之一”,他聽後就極不舒服,批評說話者給他戴了這麼多帽子。

4.少說陳詞濫調

一些人的讚美言辭中,充滿了陳詞濫調。如久仰大名、百聞不如一見、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盛等。一些人在社交場合讚美別人時,隻會鸚鵡學舌,說別人說過的話。

5.在背後讚美

有時你當麵稱讚一個人時,他極可能認為那是應酬話、恭維話。而在背後說人好話,他會認為那是認真的讚美,毫不虛偽,於是真誠接受,並對你感激不盡。

6.不可衝撞別人的忌諱

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忌諱,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忌諱。忌諱仿佛是永不結疤的傷痕,每個人都不允許別人侵犯它。讚美別人千萬不可觸及對方的忌諱,否則,極易造成交際的失敗,引起他人的反感。不要誇獎禿頂的領導:“您真是聰明絕頂。”也不要當著殘疾人的麵讚美別人:“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家長要讓孩子時刻謹記:讚美別人是一種境界,一種涵養,一種素質;讚美別人是對別人的一種肯定、一種理解、一種尊重;讚美別人,既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又是一種溝通、一種祝福。讚美又是對他人的認同,是對他人成績的肯定和稱讚,容易引起彼此的共鳴。經常真誠地稱讚他人的人,也一定能經常得到他人的稱讚。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那就不要吝嗇自己的稱讚,帶上自己的真心,收獲對方的真誠。

鼓勵女孩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克雷洛夫曾經說過,“一燕不能成春”。一個人無論多麼優秀,如果離開了別人的配合,就無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無法在未來的社會上立足。我們的社會是由各懷特長的人共同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是不可取代的,隻有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才能夠共同取得成功。

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的力量,每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自己的集體,孤雁是不可能在藍天中恣意翱翔的。爭強好勝雖然可以表現出一個人強烈的上進心,但若成為了集體之外的“獨行俠”,不但難以把事情做得完美,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無謂的煩惱。

阿勇在讀高中時非常喜歡運動,尤其是足球,他的內心一直崇拜那些足球明星。雖然阿勇才上高二,但球踢得相當好,所以成了校隊的靈魂人物。在比賽中,他積極拚搶,使對方的隊員十分頭疼。

阿勇被包圍在讚美中,這使他在精神上越來越驕傲,思想上常以自我為中心。於是,阿勇和其他隊員之間產生了隔閡,經常會有一些摩擦。不久以後的一場比賽卻讓他終生難忘,對他來說那是非常深刻的一課。

那是一場決賽,無論哪一支球隊勝出,都將成為本市校隊的第一。學校對此很重視,阿勇所在的球隊要和另一個學校的球隊展開決賽,爭奪第一。

上場前,教練叮囑阿勇要和其他隊員配合,不要搞個人表演,阿勇痛快地答應了。比賽開始,阿勇仍像往常一樣,全力拚搶投入比賽,在上半場快要結束時,憑個人突破為自己的球隊攻入一球。整個看台都沸騰了,阿勇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帶著喜悅結束了上半場。

下半場開始了,對方雖然先失了球,但是並未亂陣腳,而阿勇所在的球隊因為先進一球而思想上有些放鬆。尤其是阿勇,因為他想現在已經是下半場了,他們完全可以憑借一球而鎖定勝局。因此一種強烈的表演欲占據了他的大腦。

當阿勇接到隊友的傳球後,本來有很好的機會傳給另一個隊友,但是阿勇沒有這樣做,而是帶球過人,想炫耀一下自己。他很輕鬆地過了一個人,正洋洋得意時,忽然上來三四個人把他圍住,連起腳的機會都沒有,還被對方打了一個反擊,結果丟了一個球。

阿勇心裏非常生氣,心想憑他的能力怎麼會丟球呢?於是又去拚搶,得到球後仍然不及時傳給隊友,而是一個人帶球向對方的大門衝刺,結果又丟了一球。同時,也失去了給其他隊員傳球的機會。

反複幾次都是這樣,而此時的比分已是2:1,他們輸一球。比賽快要結束了,他心裏很著急,心想,如果再有一次拿到球的機會,他絕不放過。

果然有一個很好的機會,隊友打了一個長傳,阿勇拿到球後,對方隻有一名防守隊員,而阿勇方又有一名隊員跑到對方球門前接應,這麼好的機會,隻要他將球傳給隊友,就很可能將比分扳平。可是阿勇想自己破門,於是阿勇帶球衝過那個防守隊員,卻被他把球給斷了下來。由於阿勇的失誤對方又得了一分。那一刻阿勇怔在球場上,周圍的聲音都聽不到了,他的心中隻有孤獨、失落和沮喪。

如果故事裏的阿勇能與隊友密切合作,那場比賽應該是非常完美的,可是驕傲與爭強好勝毀了這一切。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包打天下。即便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也不要忘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定有許多更優秀的人值得你學習。不要過於爭強好勝,團結他人共同奮鬥,你將獲得真正的成功與快樂。

有一天,前蘇聯兒童文學家蓋達爾帶著5歲的小女兒珍妮向少先隊的夏令營營地走去,他準備為少年朋友們講自己的童話故事《一塊燙石頭》。

正當孩子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蓋達爾講故事的時候,小珍妮卻旁若無人的在禮堂裏走來走去,有時還使勁地跺跺腳,發出惱人的聲響,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從她那洋洋得意的神情中,似乎可以看出她心裏在這樣想:“我多麼了不起,因為我是蓋達爾的女兒!你們一個個都在聽我的爸爸講故事呢!”

蓋達爾看到了自己女兒的所作所為,停止了講故事,提高了嗓門厲聲地對大家說:“請你們把這個不懂禮貌、不守秩序的小家夥攆出去!她妨礙了大夥安靜地聽故事。”小珍妮沒有料到爸爸會如此“絕情”,連哭帶喊地撒著野,但是誰都不同情她,她硬是被工作人員拖出了會場,一個人在一間小屋裏對著牆哭了個痛快。

故事會結束了,孩子們對蓋達爾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感謝蓋達爾給他們講的動人的故事,更感謝蓋達爾給他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就在蓋達爾即將離開會場時,兩個少年向他懷裏塞了一本精致的筆記本,在本子的扉頁上寫道:“贈給公正無私的阿爾卡蒂·蓋達爾伯伯。”蓋達爾清楚地知道,5歲的小珍妮是想借助父親的聲望在大夥麵前出風頭,不想融入集體生活,這種莫名的優越感如若不加以遏止,會使孩子成為一個難以融入集體的人。蓋達爾對女兒的這一殺手鐧,將她自持不凡的驕氣和優越感一掃而盡,這比枯燥的說教不知要強多少倍。

一個人隻有融入到集體中,才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誰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家長要教會孩子善於與他人合作,善於融入集體,因為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必須學會與別人一道工作,並能夠與別人合作。

給父母的建議:教孩子進入集體生活。

集體對於孩子來說就像一個小小的社會,從他們邁入這個集體的第一天起,老師和同學就成了他們交往和溝通的新對象,隻有和他們相處融洽,隻有在這裏打下良好的交往基礎,掌握良好的交往技能,才能為他以後成為一個“社會人”提供條件。那麼,家長該如何教孩子盡快適應並融入集體生活呢?

(1)讓孩子懂得自己是群體中的一員。要讓孩子明白,任何人生活和成長都離不開群體,要懂得尊重他人,在他人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手來幫助他們。

(2)注重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的態度和方式訓練。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和寬容,能夠承受誤解和委屈。家長要注意以身作則,真誠待人,不在孩子麵前評價他人,保持一顆善良仁愛的心。

(3)關心孩子所在的集體。家長應該經常了解班集體的情況,跟孩子一起討論班上的各種問題,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參加班集體的活動,並予以大力支持。家長多了解孩子所在的集體,就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提供了條件,也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

(4)支持孩子當班幹部或承擔一定的集體責任。職務不論大小,責任不論輕重,都對培養孩子的主人公精神有好處,而且能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

(5)當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要迅速從旁給予指導和鼓勵,幫助孩子做出客觀的分析、判斷,既看到有利因素,也看到不利因素,指導孩子學會理順關係,扭轉不利處境。

肢體語言是也是交流手段

知性的女孩具有一種大氣而非平庸的聰明,是靈性與彈性的結合。她既有人格的魅力,又有女性的吸引力,更有感知的影響力。

也許大家對徐靜蕾不會陌生,她被稱作“玉女偶像”,在2002年評選出的代表著中國14個熱門城市的14位美人中,她當選“北京市花”。

徐靜蕾自成名以來,她那清麗的形象使她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有一點夢幻、有一點倔強、有一點恬淡、還有一點說不清楚……

徐靜蕾那種舉手投足間淡然流露出的優雅、純情,迷住了無數少男少女的心。

徐靜蕾是喜歡畫畫,寫作,她還做導演,《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讓她獲得聖塞巴斯蒂安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有人說,徐靜蕾清淡如菊;也有人說她芳雅似蘭;還有人說她是綠茶,嗅之芳香撲鼻,入口清涼回味長久……這些個性恰是知性美的體現,使那些錯過追星年齡的人或者不屑於追星的人,都深深地喜歡她。

知性女孩的美不同於性感、熱烈的美,也不同於清純、可愛的美,她們的美是美麗與氣質的綜合,或淡定從容,或優雅大方,或冷豔低調,或聰慧嫻熟……無論怎樣,脫俗的精致外表下,總有那份從內在的文化涵養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外在氣質。

知性女孩的魅力很多都是在舉手投足之間彰顯出來的,以“無聲勝有聲”的力量和氣勢折服眾人。想把自己的小公主打造成一個優雅的知性女孩,家長們不妨多訓練一些孩子的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麵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隻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有意無意中運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感情,如鼓掌表示興奮,攤手表示無奈,與人談話時,時而蹙額,時而搖頭,時而擺動手勢,時而兩腿交叉。當由肢體動作表達情緒時,我們經常是處於一種不自知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