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隻占7\/100,聲調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來傳達而且因為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騙性。因而,當我們我們以肢體活動表達情緒,別人也可由之辯識出當事人用其肢體所表達的心境。
想要訓練孩子的身體語言,家長們不妨先學習解讀一些基本的身體語言:
傾斜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你往往會朝他傾斜過去。這是你對他和他的話感興趣的跡象。當你非常感興趣的時候,你的身體會朝前傾斜,而雙腿往往會向後縮。如果某人坐著的時候朝你這邊傾斜的話,那意味著他正對你表示友好。當你不喜歡某人的時候,感到和他在一起很乏味,或者很不舒服的時候,你往往會向後傾斜。
前後搖晃
出現這種動作就可以表明,這個人非常不耐煩或者很焦慮。成年人在不舒服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前後搖晃,或者很焦慮的時候用這種方法讓自己平靜下來。
偏著腦袋
如果你在和人講話的時候,發現聽者把腦袋偏向一邊,就說明他對你說的話很有興趣,正在傾聽你說的話。你已經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他正在全神貫注地聽你說話。
聳肩撓頭
當人們聳肩的時候,這意味著他們沒有說實話,不坦率,或者覺得無所謂。正在撒謊的人往往會有快速的聳肩動作。在這種情況下,聳肩不是敵意的,而是下意識裏在努力表現得很鎮定,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達到這種效果。撓頭則表示非常著急或者困惑。
模仿別人的動作
要想知道自己對別人是否有吸引力,隻要看看他們是否模仿你的動作就行了。如果你們彼此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那麼有可能其中之一或者你們兩個人對對方都有好感。模仿別人的意思是你希望像對方一樣。
煩躁不安
如果某人煩躁不安的話,說明此人正在暗示別人他感到很不舒服,或者某事讓他很煩躁。或許他沒有說實話,或者他想離開自己所待的場所。
朝前伸的腦袋
朝前伸的腦袋表示一種迫近的威脅。就像往前伸的下巴一樣,這是一種攻擊性的動作,暗示某人正準備對眼下的問題采取一種進攻性或者有敵意的方法。
另外,一個人的姿勢也能夠反映出你對自己和對他人的看法。通常來說,自信的站姿往往是後背挺直,雙肩向後打開,腦袋挺直,臀部收緊。姿勢看上去很自信的人往往和朋友們在商業街閑逛的時候和出席社交場合一樣覺得很自在。他們會很生動地用雙手和手臂來幫助表達自己的觀點。從另一方麵來說,不同的姿勢代表不同的情緒。
如果某人很傷心的話,他們往往會彎腰駝背,委靡不振。收攏的雙肩是順從的表現,也是缺乏自信或者很沮喪的標誌。據說這種人肩上的擔子都很重。如果某人一直都保持這種姿勢的話,那麼就代表著逃避某種情況或者整個生活。也可能意味著此人對你或者你說的話不感興趣。此人的身體不朝前傾,而是往後退——這是對爭吵的一種逃避行為。
如果某人身體朝前傾,脖子往前伸的話,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人在生氣。下頜也可能朝前撅著,雙拳緊握著。甚至肌肉都會很緊張。這是一種要進攻的姿勢。如果某人走起路來匆匆忙忙,身體朝前俯衝,那麼你就可以很快做出判斷——此人在生氣。
而當人們感到很無聊或者對什麼事情都無動於衷的時候,他們會先把腦袋轉開,然後最終把整個身體轉開。十指會交叉在一起,而雙手會安放在膝蓋上。如果他們越來越覺得乏味的話,腦袋會偏著,而且常常要用雙手來支撐。
給父母的建議:教孩子一些表示禮貌的身體語言。
在對孩子進行身體語言訓練的時候,可以先給孩子講解一些行為方式表示的意義和應用的場合,如:當別人給你倒水時,不要幹看著,要用手扶扶,以示禮貌;給人遞水遞飯的時候一定要用雙手;坐椅子的時候不要把椅子腿翹起來;吃飯要端碗,不要在盤子裏挑揀;最後一個進門要記得隨手關門;洗了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人家身上是不禮貌的;遇到那種往裏往外都能開的門,拉而不是推;屋裏有人的時候,出門要輕手關門;去別人家裏,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在酒桌上與別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於對方的,特別是對方是長輩或領導;盛飯或端茶給別人時,如果中間隔了人,不要從別人麵前經過遞,而要從別人後麵繞過遞;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發出聲音;撿東西或者穿鞋時候要蹲下去,不要彎腰撅屁股;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裏……
朋友多的女孩少受傷害
著名作家周德東曾敘述過關於女兒避開“小霸王”的一個故事:
昨天,周美兮放學時告訴媽媽說,學校裏有一個“惡魔”男孩,9歲,也許是腦子有些問題,總會無緣無故地打人,出手很重,大家都懼怕他。每個被他揪住的女孩子,都會嚇得大叫。
美兮一直在刻意躲避他。可是,昨天在操場,美兮還是被他一把揪住了辮子!
美兮說,媽媽你知道嗎,我沒哭也沒叫,我笑著用法語跟他說:我們是朋友。我慢慢地說,重複了三遍。然後他就放開手了,我還跟他笑著聊了幾句。等他離開後,我們班的女孩子都衝我翹大拇指,說:美兮你真棒!
聰明的美兮重複“我們是朋友”這樣簡單的三句話,最終暴力男孩鬆開了手。試想,即使是一個很凶狠的人,也斷然不肯欺負自己最好的朋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女孩結交朋友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明智之舉。
欺負和被欺負,是近來校園裏的熱門話題。很多家長害怕女兒在學校裏被其他學生欺負,便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女孩的“冒險”精神。其實比這種方法更有效地是鼓勵女孩結交更多的朋友。不必誌同道合,甚至是性情相差甚遠的小孩,也可以當做朋友來看待。但是隻要不受別人的負麵影響就可以。
在學校裏,孩子們大致分為四類:小霸王、跟屁蟲、受氣包和另類女孩(男孩)。跟屁蟲是小霸王的“隨身保鏢”,負責跟著小霸王隨處掃蕩;受氣包則是小霸王宣泄的對象;另類女孩(男孩)其實是大多數學生,他們很少欺負別人,也從不害怕被別人欺負;小霸王是那種愛欺負人的家夥,他們多半從小沒有一個好的生長環境,在後天成長過程中,他們會在欺負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小霸王雖然也有可憐之處,但無論是哪個女孩(男孩),都沒有必要做他的“宣泄對象”。要想擺脫被欺負的“命運”,也不是一件難辦的事,做到兩條就可以了,一是使自己不斷強大起來;二是結交更多的朋友。
例如,女孩要麼變得足夠強大,那麼小霸王就不敢輕易去惹。因為他們同樣害怕體力和能力上超過自己的角色,避之還唯恐不及,更不敢主動招惹了。這是許多父母施行的“冒險”教育法。
另一種更多的方法是,讓女孩擁有一大幫朋友,那麼小霸王不但不會惹她,而且還有點怕她!
在初一(3)班,有一個總愛欺負人的女孩——可可,她欺負的對象大多是那些體格弱小、沒有什麼背景的女生。
她在年級裏最怕三個人,一個是有背景的纖纖,因為其父是公安局長;一個是像男孩子一樣天不怕、地不怕的班長遠遠;還有一個便是有著一大幫朋友的瘦瘦的郝雲霄。平時,隻要見了這三個人時,可可就會夾起尾巴做人,或遠遠地躲著她們。
幾乎所有的女霸王都怕這三種人,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我們的女兒很難使自己成為第一種人和第二種人,但第三種人則是可以的!即做郝雲霄那樣的女孩,有一大堆兩肋插刀的好朋友。
女孩們當然也知道“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這個道理,可她們有時候不知該如何做?這時候,便需要家長幫忙了!
給父母的建議:教給女孩從現在開始開設一個人情賬戶。
家長可以建議女孩在她的“人際”銀行裏存在這些數額:對人誠信、經常做一些友善的事、善於傾聽他人的話語、禮貌待人、理解他人、對人要求少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可愛、信守承諾、忠實、說你很抱歉、胸懷寬廣、以德報怨。
這樣下去,女孩的積分越多,得到的回報越大,而這種回報就是——友誼。當她的朋友圈子大到一定程度時,那些愛欺負人的女孩也絕對不是她的對手了!
女孩與人相處的能力不僅能夠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她未來是否會成功,以及她個人的生活是否幸福。其實,人際關係就像一筆存折,時間越久它的價值就越大。
猶太傳教士來到德國的一個鄉村傳教,每天早晨總喜歡到鄉間小路上散步。無論身邊走過什麼人,他總是微笑著打一聲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個小夥子對傳教士的問候反應冷漠。在當時,當地的居民對傳教士和猶太人的態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每天早上,傳教士隻要遇見了小夥子總要道一聲早安。終於有一天,小夥子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問好。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台執政。小鎮上所有的人都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麵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邊的人是死路一條,被指向右邊的人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傳教士的名字終於被指揮官點到了,他渾身顫抖,走上前去。當他絕望地抬起頭來,眼睛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
傳教士習慣性地脫口而出:“早安,先生。”指揮官用極低的聲音說了一句:“早安。”他看著傳教士,猶豫了一秒鍾,將指揮棒指向了右邊。
傳教士走過去的時候才想起來,剛才那個指揮官就是當年在鄉間小路上經常見麵打招呼的小夥子。
人緣的獲得不一定非得靠慷慨的施舍和巨大的投入。有時候,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個溫馨的微笑,一句熱情的問候,一張充滿善意的紙條,已經足以融化人們心頭的堅冰。這一點點看似微不足道的付出,可能會在未來成為指引女孩走出絕境的一盞明燈。
家長不妨告訴女孩:“如果想擁有很多的朋友,開通更多的‘人情賬戶’,那麼就從現在的點點滴滴開始做起!”
務必做到誠信。當你對朋友做出承諾前,先想一想,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請不要輕易說出“這周你的飯錢,我全包了!”“今天晚上我去找你寫家庭作業。”“明天的party,我一定8點準時到。”除非你確認自己能做到。
“永遠不要做一個兩麵三刀的人,在朋友麵前極力誇讚他,而在背後說他的閑話。請試著一整天都隻說別人的好話。”
“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弟弟妹妹或者朋友,當他們說話的時候,你要認真聽,不要總是打岔或聽不進去。”
“你可能冒犯過某些朋友,請試著重建這種關係。當然,這需要你的耐心與真誠,也許傷害別人時隻是一句話,而修複好這種關係則需要好幾個月工夫。”
“對他人表示友善,經常微笑、打招呼。當你需要感謝某個人時,請給他寫個小紙條,把你的謝意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