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學前教育
“女兒還小,著什麼急!”(就是在“不著急”心理的支配下,家長錯過了女孩學前教育的最佳時期。)
“看女兒這股聰明勁,哪需要你操心啊!放心吧,長大一定有出息!”(言外之意,隻要靜靜地等著,女孩自己就可以優秀起來。)
“哪有那麼複雜啊!我小時候照樣沒人管,還不是長得好好的?”(意思是教育可有可無。)
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想法,事實證明,就是在這樣的等待中,家長錯過了對女孩的最佳培育期,本來女孩具備的潛能是100度,最後即使教育再出色,她也隻能具備80度的能力。
其實人剛生下來沒什麼兩樣,但因為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就算是普通的女孩,隻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的女孩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麼她們的命運決定於稟賦的多少。
這也就是說,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女孩天賦再高,如果沒有經受適合的教育,那麼她也很可能變成平凡的人。
很多人在意識深處並不覺得女孩具備學習能力,認為教育對於幼小的女孩顯得為時過早,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很其實幼兒具備非同尋常的學習能力,這種能力比常人認為的要高得多,也複雜得多。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想象,一個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小女孩第一天上學會感覺多麼不適應,她身邊的同學流利地寫著英文字母,熟練地演算個位數以及十位數的加法。而她,什麼都沒有準備好。
因為她沒有受過學前教育,於是,學校成了一個讓她深感挫敗的地方,她在這裏感到受傷,當她回到家後,爸爸媽媽問她今天在學校學到了什麼,她會說:“我不想去上學了。”
也許我們可以推測:女孩在上學的第一天就失去了自信,開始厭學,隨著年級的遞增,她將逐漸被別人遠遠地落在後麵。女孩的天賦最終沒有得到發展。
一位教育家說過:人的潛能並不是恒定的、永存的,而是呈現一個潛能遞減規律。他說:“兒童雖然具備潛能,但這種潛能是呈現遞減法則的。初生嬰兒具有的潛能是100度,如果父母這時不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開發和利用他的潛能,而是等到孩子5歲時才讓他接受教育,這時,即使是最為出色的教育,那也隻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人。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即使教育再好,這女孩也隻能達到60度的能力。以此類推,女孩的教育越晚,對女孩的開發價值就越低。”
學前教育不能錯過,因為成長不會反方向進行,女孩更不可能等到父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才長大,家長必須意識到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去解決,這才是家長最需要做的。
那麼在學前教育階段,家長或幼兒學校應對女孩進行怎樣的教育呢?這裏有幾點可供家長參考。
給父母的建議:家長要培養女孩的幾種能力。
1.培養她的愛心與交際能力
母親們有必要教給女孩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可以告訴女孩“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零食與玩具。”“有小朋友遇到困難時,你要主動幫助他。”“對老師和小朋友都要禮貌、友好。”
2.明辨是非的能力
家長要給女孩灌輸正確的是非觀。告訴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要說謊,要實話實說。”“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自己做錯了事情,一定要承擔。”
3.鼓勵孩子大膽創新
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黃金時期。同成人相比,幼兒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強,沒有過多的思想束縛,敢想、敢做。
這一時期,家長應鼓勵女孩大膽創新。如在講《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時,你可以啟發孩子去想其他一些方法。比如“去喊大人”“找凳子拉”“把缸推倒”等都可以。再比如,孩子在繪畫時,將房子化成了綠色,將天空化成了粉紅色,將河流化成了橙色……這個時候你不要斥責他,而是要欣賞她與眾不同的創意。
此外,父母在這一時期,要積極探索孩子的天賦,看看孩子更擅長做什麼。比如有的孩子喜歡音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有的喜歡壘積木……父母要捕捉到孩子的興趣所在,並在後天加以培養。
把讀書變成有趣的事
對很多女孩來說,讀書如一場戰爭,既要和自己的惰性較量,又要和家長較量。家長常常因為女孩不喜歡讀書而憂心忡忡。
那麼怎麼才能使女孩愛上讀書呢?在此,不妨分析一下女孩的心理,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她們為什麼不喜歡讀書。正在上小學和初中的女孩,她們老師經常會留很多家庭作業,她們便覺得自己沒有太多時間看課外書;女孩們總覺得讀課外書又不能提高學習成績,還耽誤時間;此外,孩子們的自覺性不高,也不能認識到學習對自己人生的重要性,腦袋裏麵就想著玩,讓她們多去讀一些書,簡直就是壓抑天性,何況家長都是以命令的語氣來告訴她們,要做讀書,之後考考你。
女孩正是有這些想法,才不喜歡業餘時間讀書,她們寧可看看動畫片或者做些小玩意。
有一位父親,希望女兒多讀一些書,將來成為一個有才華的女子。可是女兒每次放學除了寫家庭作業,就是玩網絡遊戲。父親還特意去書店,買一些自認為不錯的書,送給女兒做生日禮物。可是女兒卻絲毫不領情,認為父親一點兒都不了解自己。父親為此很生氣。
女孩不喜歡讀書,可能是多方麵的原因。家長沒有必要因此而斥責她,這樣隻會使她對讀書更加反感。家長要懂得用正確的方法提高女孩的讀書的興趣,比如,給女孩創造一個好的讀書環境,經常帶女孩去書店購買一些她感興趣的書籍(注意不是家長感興趣)。
當女孩初步對讀書感興趣後,家長可以給她再挑選一些內容豐富的書籍,引導她怎樣去理解書中的內容,並鼓勵女孩去嚐試寫作,用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去提高女孩獨立寫作的能力。激發她的讀書興趣。
不妨給女孩布置一個書屋,在牆壁上貼一些提高讀書興趣的圖畫,比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寧靜致遠”“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
培養女孩讀書興趣不是很難,但讓她把這種興趣轉換成習慣,則多少有些難度。家長不妨督促女孩每天朗讀一篇文章,讓女孩有意識的識記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詞語。在讀書中遇到問題提出疑問時做家長應盡量正確的回答女孩的疑問。在一些周末,家長可以在家中配女孩一起讀書。
給父母的建議:愛讀書的家庭,熏陶出愛學習的女孩。
“我女兒就是不愛學習,怎麼說都沒用。又不是沒有給她買書,老師推薦的課外讀物,我們從來都不耽誤地買回家放在她的書房,可她懶得翻,天天把學習機當成遊戲機……”有著家長經常有這樣的想法,似乎該做的她們真的都做了,女孩還是不愛學習,應該不是她們的責任了。
其實女孩不愛讀書,跟家長也有關係。從古至今,書卷氣是可以一代一代相互影響和感染的。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讀書,她們就會不自覺地也跟著去翻一翻書,孩子有模仿的天性,慢慢就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等到養成了習慣,也就能從讀書中找到很多樂趣。
著名的童話大王安徒生的父親是一個鞋匠,他除了做鞋,沒有別的長處。但是他喜歡給孩子搜集書本,凡是他能找到的故事書,都整理了放在兒子的小屋——他們的雜貨屋裏。他愛讀書,也愛給兒子講故事,是安徒生最好的啟蒙老師。德國文學家歌德,他是在母親的故事裏長大的,他說自己從父親那裏繼承了健康的體魄,從母親那裏繼承了豐富的故事和流暢的表達。
一個愛讀書的家庭中,必定有愛讀書的女孩。其實人人都需要讀書,就算是事業有成的大老板,或者是全職主婦,讀書都不會是多餘的。華人首富李嘉誠至今保持著讀書的習慣,他本身是做學徒出身的,並沒有多少文化,就是憑著自學,慢慢成為一個有長遠眼光和堅韌意誌的人;比爾·蓋茨也有讀百科全書的愛好,他每年都要給自己安排一個學習的主題,然後圍繞著這個主題去讀書。像這些著名的企業家們,他們依靠讀書的智慧而富有,但是等到自己不再需要金錢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最需要的還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