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打造多才多藝的全能型女孩(3 / 3)

2.午餐家常菜,小心思,大花樣

將近中午時,如果能為家人做出一頓美味午餐,再好不過了!要知道,才藝女孩就是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才行!家長不妨以一次做飯來示範,給女孩介紹四種菜與一個湯的做法,女孩們也可以觸類旁通,做出更多的花樣!

媽媽可以先教女孩做涼菜,比如做皮蛋豆腐。先讓女孩熟悉這道菜要用的原材料,豆腐400克,皮蛋2個,蔥花、鹽、香油、辣椒油、味精各適量。

再教給她具體的做法:將豆腐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晾涼,切成片。皮蛋去殼,洗淨,切成丁。豆腐片擺入盤中,上麵撒上皮蛋丁,再撒上蔥花、鹽、香油、辣椒油、味精即可,吃時拌勻。

做簡單素材素什錦時,讓女孩分辨出各種原材料,教她一些切菜方法。接著告訴她食材用量,黃花菜25克,筍絲、韭芽各15克,豆腐幹、香菇、白菜各少許,綠豆芽60克,豌豆苗20克,豬腿精肉45克,醬油、精鹽、麻油、水澱粉、白糖、植物油、味精各少許。

在開始做的時候,和女孩一起來洗菜切菜,先將綠豆芽去根,豆腐幹、白菜、香菇、豬腿精肉均切成絲。

媽媽打開火,放油燒至六成熱,下肉絲煸炒,加入黃花菜、豆腐幹、筍絲、香菇、白菜煸炒,加醬油、白糖、味精、精鹽煸炒至透,再下入綠豆芽、豌豆苗略煸。菜快熟時,放入水澱粉炒合,再放入韭芽攪拌均勻,淋上麻油即成。這個過程很相近,接下來可以建議女孩做一個簡單的素菜。

在做紅燒鯉魚這道葷菜時,媽媽可以自己洗殺活鯉魚1條,讓女兒了解做這道菜所需調料:花生油、蔥花、蒜末、薑末、紅辣椒、老抽、陳醋、花椒粉、五香粉、鹽、味精、白糖、料酒各適量。

在製作過程中,媽媽將鯉魚去鱗、挖鰓、去內髒,用水漂洗幹淨,切成塊。然後用老抽、陳醋、花椒粉、五香粉、鹽、味精、白糖、料酒倒進碗裏,用溫水攪拌成湯汁。再鐵鍋裏倒進一斤花生油,待油溫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把魚放進去炸。用鍋鏟來回翻,以免炸糊。最後一步是在炒鍋裏倒一點油,油熱後,放入蔥花、蒜末、薑末,翻炒出香味後,再緩緩倒進調好的湯汁。汁滾沸後,把魚放進鍋裏,文火燉五六分鍾即可。孩子看到詳細過程,肯定也就會做了。

當孩子學會這些簡單的廚藝時,父母就需要告訴她一些更複雜的廚藝,也可順便告訴她如何做美味老湯和滋養粥。父母也可讓孩子看著菜譜來嚐試自己做,或者鼓勵她做出些與眾不同的更有創意的飯菜來。

打理家務,難不倒小主人

現在不少家庭有這樣一種女孩:她們穿著寬鬆肥大的韓式褲子,留著冷酷另類的新潮發型,耳朵裏塞著隨身聽耳機。別看她們在外風風光光,在家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享樂派,她們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釘扣子,甚至不知道家裏的拖把放在哪裏,更不用說在母親生病時幫助倒熱水喝。麵對“有手好閑”的女兒,勤儉持家的母親常常陷入困惑,她們常常在一起倒苦水:女兒和自己差距怎麼這樣大?

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形容如今的獨生女,父母總會盡其所能地為孩子包辦一切,致使孩子生活能力低下,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究其原因,多是孩子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缺乏自立能力。

佳佳是一個品學優秀的孩子,一次學校組織一個活動,讓大家回家幫媽媽做點家務活,然後用照片的形式表現出來,佳佳回家後就與爸媽說她選擇洗碗,佳佳爸媽馬上就答應了。

佳佳洗幹淨後,爸媽又適時對她的勞動成果進行了肯定,同時告訴她:從今天開始,各人洗各人用過的碗筷(中間附帶著講了一些道理),佳佳想了一下點頭了。

就這樣從那張家務照片開始,佳佳在爸媽的引導下都是自己洗自己用過的碗,現在,這件事已成為了一種習慣。

當然,佳佳的爸媽還考慮可以讓佳佳疊被子,洗小衣服等等,盡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雖然教育孩子已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望女成鳳的父母真的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把孩子保護得過於“無能”了呢?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做出改變:不要再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讓孩子自己動手鋪床、洗衣物。每天為孩子留出一件他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她去做。告訴孩子勞動的意義。每次孩子做完家務勞動,表揚或小小鼓勵她一次。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語重心長的告誡父母們:“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勞動是最關心、最忠誠的保姆,同時也是最細心、最嚴格的保姆。”

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習,隻要完成好學業,其他的能力低一點兒也可以忽略不計,這實在是眾多家長的教育誤區。孩子生存能力低下,對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在國外,許多父母都注重從小讓他們的孩子做點家務,幹一些給花園除草、倒垃圾或者修剪草坪等力所能及的事。這樣長大的孩子成年以後,往往身體比較健康,生活得也很幸福,就連美國總統也不例外。

奧巴馬有兩個女兒,瑪利亞和薩莎,一個7歲、一個10歲。

雖說現已是總統女兒,但她們並沒有被父母嬌生慣養,奧巴馬和妻子對她們姐妹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和別人家的父母一樣,他們也會要求孩子做家務,如布置餐桌、清洗碗盤、打掃自己玩的地方和壁櫥,擦桌子等。

隻要瑪利亞按時完成某些家務活,我們每周就會得到1美元。

讓女孩盡早參加家裏力所能及的勞動,可使孩子的生活充實、有趣。同時,在勞動中也能培養起孩子許多寶貴的品質,如責任感、獨立性、自信心,以及珍惜時間和愛惜勞動果實等。做家務的益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從小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會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該而且必須完成一份家務勞動,為家庭集體承擔一份責任,從而逐步形成一種家庭責任感。這種家庭責任感,便是今後社會責任感的基礎。

2.有利於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好品德

勞動,是創造和獲取物質財富的根本途徑;勞動,是謀生的基本手段。現在的孩子,大多不了解物質財富的來之不易,不了解父母工作的艱辛;但是卻花錢大手大腳,不愛惜財物。孩子參加勞動後,明白創造財富的艱難,就會逐步改掉胡亂花費的不良習慣,養成愛惜財物的好習慣。勞動就是一種品德教育。

3.有利於鍛煉孩子的意誌和毅力

堅強的意誌和堅韌的毅力,是事業成功的必備品質。孩子在參加家務勞動中,在親自經曆克服各種困難中,就能鍛煉意誌和毅力。

4.有利於孩子養成勤勞的作風和培養勞動技能

懶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從小參加家務勞動,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而且會養成勤勞的作用。一旦走出家庭,走向社會,這些技能和作風,就會在集體生活中表現出來,受到大家的歡迎。

5.有利於增強孩子的智力

孩子學做家務,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家庭是個小社會,家庭生活的內容涉及到各種知識。許多孩子的小發明、小創造、大多是在家務勞動的實踐操作中受到啟發而產生的。多做家務,肯定有利孩子的智力開發。

6.有利於增強孩子的體質

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做一點家務,正是一種積極的休息,不但可以通過改變活動形式來調節大腦機能,而且有利增強體質促進健康。

7.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一個人的家務勞動能力強,生活技能也高,獨立生活能力就強,從而對生活充滿自信心,能獨立麵對各種困難,許多青年人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識和能力,所處環境稍有變化,就很難適應,究其原因,其中主要是從小缺乏家務勞動鍛煉。

8.有利於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家務勞動,也需要與外界交往。如采購、鄰居往來、公益事務等。讓孩子去做這些事,孩子會逐步學會怎樣與他人打交道,提高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孩子今後獨立生活不可缺少的能力。

9.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審美情操

美,來自生活,來自勞動。審美情操,來自生活實踐的體驗。房間居室不經常打掃布置,就不會有居室環境的美;待人接物不妥當,就感受不到與人交往的行為美;懶惰笨拙,就無法體會到勞動創造的成果美。孩子的審美情操,就是從家務勞動,從經常的具體的洗滌、打掃、整理、布置、幫助他人、關心他人等實實在在的勞動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

10.有利於調節家庭氣氛,和諧家庭關係

孩子分擔家務之後,親身體驗到家務勞動的繁雜,才會體會到父母終日辛苦操勞的不易,才會真正感受和珍視父母平日盡量不讓孩子做家務的良苦愛心。同時,父母和孩子共同做家務,也會給家庭帶來一種融洽、和諧、歡樂的氣氛。

給父母的建議:讓女孩當一天家。

讓女孩當一次家不僅可以鍛煉女孩的麵對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讓女孩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這也不僅是一次道德教育,也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

女孩小時,正是孩子品性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極具可塑性。孩子雖小,卻也具有獨立的人格,也是家庭中的一員,父母應該適時教育,加以指導,讓孩子在家裏承擔一定的責任。

我國古人也指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因此,對家長而言,隻有立足於現在,適時地讓女孩吃點苦,才能幫助女孩將來早當家。

在此,家長為了女孩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讓女孩了解父母的辛苦與不易,在女孩上小學高年級或初中時,周期性地讓女孩當一天(或兩三天)家,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家長可以找一個周末,讓女孩為第二天的生活與活動安排做一個預算與計劃,然後從第二天早上起床開始,就由女孩上崗指揮與組織一天的家務與遊玩。父母則在女孩指揮下加以配合,需要多少錢,買什麼菜,到哪裏玩,坐什麼車,走哪條路線,均由女孩來籌劃。

父母要放手、信任,不要幹預,即使女孩安排得不是最合適,也不要當即否定,而是等第二天再與她一起總結,先讓她自己提出改進意見,然後再補充。相信女孩對這樣的活動定會興致很高,也會十分用心和負責任,快樂與收獲定會出乎你的意料。